1931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耻辱的年份,这一年,日本关东军炮轰沈阳北大营,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将东北三省尽数攻陷。那么,当时身为东北军最高长官的张学良在九一八当晚去了哪里呢?
九一八前夕的张学良
张学良接手东北军是在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爆发之后。在父亲“东北王”张作霖被日本特务炸死于皇姑屯后,张学良秘密潜回沈阳,执掌了东北局面。经过调查,张学良获悉了父亲死于日本人之手的真相,在杀父之仇的激励下,张学良于1928年12月宣布东北易帜,归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
日本当局见鼓动张学良分裂东北的图谋彻底流产,便密谋以武力侵占整个东北。从1929年开始,日本关东军大大加强了对东北的渗透,同时策动阎锡山在关内与张学良的东北军开战,吸引了东北军的主力。此时,日本关东军已经做好了侵占东北的准备。
而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后却放松了警惕。当时他被蒋介石任命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坐镇于关内的北平。也就是说,无论是张学良本人,还是东北军的主力,在九一八事变前夕都不在东北境内。这就给了日本关东军可乘之机。
为什么张学良作为东北军阀,却没有亲自坐镇东北?在后来张学良本人的回忆里,那时候他由于吸毒后遗症的原因,正在北京协和医院养病。可见,张学良之所以轻易丢了东北,和他染上毒瘾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九一八之夜
在张学良接到部下急报东北局势之前,9月18日原本是一个平淡的日子。当天晚上,张学良出席参加了北平中和戏院筹办的京剧晚会,这场京剧晚会有大量社会名流出席,理由很简单——京剧第一名角梅兰芳会在这次晚会里登台表演。
后来梅兰芳夫人福芝芳的回忆证明了张学良的出席,而且她还表示,与张学良同行的人包括了他的夫人于凤至以及一些护士、警卫。可见,此时的张学良处于日常的休闲状态,并没有在心理上做好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准备。
直到晚上10点左右,在中和戏院包厢欣赏《空城计》的张学良才接到了关东军猛攻沈阳北大营的急报。此时沈阳北大营仍处于激烈抵抗的状态,但由于寡不敌众,急需友军支援。
张学良得到这个消息后无心看戏,便急匆匆地离开了中和戏院,当时表演的梅兰芳回忆九一八当晚时感慨:当他看到张学良神色紧张的样子就知道,东北恐怕出大事了。
回到家里后,张学良此时还有时间下达抵抗关东军、支援北大营的命令。但蒋介石紧随而来的“不抵抗”命令让张学良陷入了纠结之中。
蒋介石表示,东北军应当尽快退守锦州,避开与关东军的冲突,日后东北问题可以交给国联组织决断,借助欧美力量形成“有利外交局面”。在蒋介石的压力下,张学良选择了屈服,最终给东北军下达了“不抵抗”的命令。
由于张学良的不抵抗命令,沈阳很快陷入了日本关东军的手里,次日长春、四平、营口也接连陷落,而东北军主力从黑龙江与吉林撤离。
九一八之后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整个中国都被东北沦陷的事实震惊不已。在人们印象里,军备完善、装备精良的东北军即使不敌日本关东军,至少也能和日军血战许久,没想到仅仅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东北就丢了。因此,身为东北军最高长官的张学良就成了众矢之的。
天津《庸报》在10月刊发了对张学良9月18日当天行程的“披露”,其中尤其提及张学良“与红粉佳人胡蝶共舞于北平六国饭店”的风流之事。此文一经刊登,立马引发无数人群情激愤,人们对张学良“出卖东北”的行为大加辱骂。
不过身为当红明星的胡蝶本人却辟谣了这个说法,她在上海《申报》中声明,自己当天在上海拍摄电影,并参加了抵制日货的活动,根本不可能出现在北平。尽管胡蝶的辟谣否定了张学良“国难当头沉迷红粉”的谣言,但依然没能改变张学良在国内舆论中“不抵抗将军”的名声。
此时张学良也深知自己名声一落千丈的事实,心里郁郁不平,对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意见很大。次年4月,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半年后,张学良接受欧美记者采访,发表了著名的抗日演讲。
在演讲中张学良表态道:东三省素来是中国的一部分,三千万东北人民也愿意为他们的故乡战斗到底。此时张学良的内心已经埋下了日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的种子。
1936年,张学良联合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以“兵谏”形式逼迫蒋介石同意联合中共力量,一致对外抗日,从而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直到此时,张学良才算彻底弥补了此前在东北下达“不抵抗”命令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