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九派新闻评论员 文和刀
备受关注的网号、网证,要来了。
近日,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公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将于2025年7月15日起施行。
《办法》讲了啥?四个方面共16条,核心是围绕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及网号、网证,“是什么”“怎么领”“怎么用”。
对于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它到底安全吗?它带来的是更多泄露和监察,还是更多私密和保障?它如何彰显“保护”,而非“限制”?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它受到热烈讨论。2024年7月26日至8月25日,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社会反响热烈。许多人看出此举有利于保护个人信息、净化网络环境,当然,社会上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
在充分听取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多轮完善的《办法》重点增加了确保网号网证使用的自愿性、确保未使用网号网证用户享有同等服务、加强公共服务平台数据安全监管、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内容。
需要特别回应的是,对于许多人所担忧的隐私泄露问题,这种身份认证服务事实上正是为了解决它而出现。与舆情所忧相反的是——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以匿名方式认证身份,能够减少居民身份证号码、姓名等明文身份信息的直接使用,可有效避免相关方过度采集、留存个人身份信息,有效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的安全。
公安部相关负责人对此着重强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仅提供自愿使用匿名化网号、网证的身份认证,不采集、不留存用户位置信息和网络平台业务信息,没有限制用户上网和追踪用户网上行为的功能。
另一则新闻与之联动起来看,更具深意。
日前,中央网信办已部署进一步加强“开盒”问题整治工作。通知从阻断“开盒”信息传播、完善预警机制、加大惩治力度、优化保护措施、加强宣传引导等多个维度明确了相关要求。
微博、腾讯、抖音、快手、百度、小红书、知乎、哔哩哔哩、豆瓣等多家重点网站平台,在专题部署会议上被要求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打击“开盒”乱象。
两项不同的举措传递了同样的决心: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就是首要目标。
网络信息安全领域重磅举措近期陆续出台,有其迫切的形势需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身份认证服务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一方面,数字经济的发展必须有可信数字身份作为支撑。另一方面,一些应用程序过度获取个人信息,却又保管不当,造成公民个人身份信息泄露,用户生活因此备受困扰。一些商业平台虽有意保持良好商誉,信守保障用户隐私的承诺,但也必须投入足够的成本用于做好相关防护,防护效果也缺乏有效公开。
一些网络账号、群组,利用被泄露的个人信息,组织煽动“开盒”、提供“开盒”服务,用于打击异己、谋取非法利益。最糟的是,这一股不良风气,正在腐蚀一批还未建立起正确三观的青少年。前段时间某互联网企业高管之女公然“开盒”网暴普通人的案例,一时沸沸扬扬,也让这种现象得以曝光于更广的视野而引起更多的警惕。
泄露、盗取、贩卖个人信息,以及利用个人信息开展违法犯罪活动等行为,应当受到严厉打击,更要从源头上治理和防范。
持证上网,一号通行,杜绝骚扰。人民群众有安全、便捷证明个人身份的需要,企业有高效、稳定验证个人身份的需要。构建国家网络可信身份认证体系事不宜迟。国家以公益方式依规免费提供便利,不仅能够有效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还能大大降低身份认证成本,为企业适应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期待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在社会各领域持续深化应用,为网络空间撑起一片更干净的蓝天。
九派评论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