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人
所有内容皆有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中及末尾
菲律宾外长马纳罗在东盟峰会上公开表态,愿意与中国达成任何协议,以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这一消息迅速引发热议。
不久前菲律宾还在南海频频挑衅,甚至拉拢美日等域外势力搅局,如今马纳罗在离任前夕释放如此信号,通告东盟9国并表达对华谈判意愿,究竟是何用意?
南海博弈中的新信号
菲律宾外长马纳罗的表态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菲律宾政府在南海政策上的一次重大调整,此前小马科斯政府在南海问题上态度强硬,频频派遣船只挑衅,甚至不惜与美国联合军演,向中国施压。
然而这种对抗策略并未带来预期收益,反而让菲律宾在地区事务中显得孤立,如今马纳罗在东盟峰会上主动示好,愿意与中国谈判,显然是希望从紧张对峙转向务实对话。
而持续的南海争端显然不利于这一目标,那么菲律宾为何选择此时向东盟靠拢?这或许与东盟内部的微妙态度有关...
东盟十国中,虽有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与中国存在南海争端,但近年来这些国家普遍倾向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务实策略。
越南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已突破2000亿美元,显示出经济合作的巨大潜力,同样马来西亚和印尼也在南海问题上保持低调,避免激化矛盾。
反观菲律宾,小马科斯上台后引入美日势力,不仅未获东盟支持,反而引发邻国不满,东盟国家普遍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通货膨胀和供应链危机已让各国疲于应对,若再陷入地缘对抗,只会雪上加霜。
因此菲律宾若想在东盟内部赢得尊重,必须调整策略,与地区共识接轨,马纳罗的表态,正是对这一趋势的回应,但国内的压力是否也起到关键作用呢?
小马科斯的政治危机
菲律宾中期选举的结果无疑给小马科斯敲响了警钟,在此次选举中,小马科斯阵营未能锁定弹劾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所需的参议院席位,这不仅削弱了他的政治控制力,也暴露了其与杜特尔特家族的矛盾。
小马科斯曾以南海问题为抓手攻击杜特尔特的外交政策,指责其对华“软弱”,试图以此巩固支持,然而选举结果显示,民众对此并不买账。
同时杜特尔特家族在地方仍拥有广泛影响力,小马科斯的支持率持续下滑,面对这一困境,他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华政策,因为中国不仅是菲律宾最大的贸易伙伴,还在基础设施领域提供了重要支持,那么经济因素如何成为菲律宾“转向”的助推器呢?
菲律宾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稳定是政权合法性的基石,中国作为其最大贸易伙伴,中菲贸易额已突破400亿美元,占菲律宾外贸总额的近四分之一。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为菲律宾带来了大量基建项目,例如达沃-萨马尔大桥和北苏禄热电厂等,这些项目不仅改善了当地民生,还创造了数万个就业岗位。
因此小马科斯政府意识到,与中国合作不仅能缓解国内经济压力,还能为政权稳定赢得民意加分,马纳罗的谈判意愿,正是这一现实需求的体现,但外交人事的变动又透露了什么信号?
对华政策的战略调整
马纳罗在东盟峰会后将调任联合国,其职位由副外长拉扎罗接替,这一安排耐人寻味,拉扎罗长期负责南海和东盟事务,与中国谈判经验丰富,被认为是务实派代表。
相比之下,马纳罗在任期内更多执行小马科斯的强硬路线,如今其离任和新外长的上任,或预示着菲律宾对华政策将回归理性。
拉扎罗的上任可能带来更多灵活性。他曾在2021年成功推动中菲关于南海渔业合作的临时安排,显示出较强的协调能力。
小马科斯此举不仅是对国内压力的回应,也是对中美博弈中自身定位的重新思考。那么,在中美之间,菲律宾又将如何平衡?
中美博弈下的抉择
菲律宾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长期以来在军事上依赖美国,然而随着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增强,菲律宾发现过度倒向美国并非万全之策。
美国虽在南海问题上支持菲律宾,但其援助多停留在口头和象征性军演,难以满足菲律宾的实际需求,反观中国,不仅提供经济支持,还在地区事务中展现出对话诚意。
小马科斯政府显然不愿在中美之间彻底选边,而是试图通过“平衡外交”谋求最大利益,马纳罗的表态,既是对中国的善意释放,也是对美国的微妙提醒。
然而菲律宾国内亲美势力根深蒂固,美国也在亚太地区不断强化军事布局,这是否会让小马科斯的“转向”半途而废?
总结
菲律宾外长马纳罗在离任前夕的表态,是小马科斯政府在内外压力下的一次政策调整,从东盟的地区共识到国内的政治危机,再到经济合作的现实需求,菲律宾的“转向”既是无奈之举,也是理性选择。
若能与中国相向而行,推动南海和平与中菲合作,不仅对菲律宾自身发展有益,也将为地区稳定注入正能量。
信息来源
北晚在线 美菲军演拉上日韩,专家:美菲表面合作,实则相互利用
界面新闻 菲律宾外交部长马纳罗向总统提交辞呈
联合早报 菲外长:愿同中国达成更多协议 维护南中国海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