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个月,中国男足在多个层面遭遇挑战,同时也在困境中寻求突破。
国字号梯队连败沙特,青训体系受质疑——u17亚洲杯小组赛首战,中国国少1-2不敌沙特,延续了近期中国男足对沙特的四连败(成年国家队、u20、u17均告负)。比赛中暴露出停球失误、对抗不足等老问题,引发外界对青训质量的担忧。日本籍主帅上村健一的执教效果未达预期,进一步凸显中国足球在青训理念和体系建设上的滞后。
转自新华社:中国队首发球员在赛前合影。图片来自赛事官网
为补强后腰短板,中国足协加速推进瑞士籍华裔球员杨明洋的归化程序。杨明洋效力于瑞士联赛多年,经验丰富,若会籍转换顺利,最快可在6月对阵印尼的比赛中登场。此举被视为应对伊万科维奇“单后腰”战术的针对性调整,但舆论对其能否迅速融入体系存疑。
目前国足头号射手武磊伤愈回归,其反击能力和经验被视为破解印尼密集防守的关键。然而,防线问题突出:朱辰杰、蒋光太等主力虽复出,但定位球防守漏洞频发,近期场均失球达2.7个,成为出线隐患。
6月10日,国足将在重庆龙兴足球场迎战巴林,这是18强赛的最后一战。此前6月5日需客场挑战印尼,两场“生死战”要求国足全取6分才可能争夺附加赛资格。
可以说当下的中国男足面临多重矛盾,既有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也有迫在眉睫的战术挑战。从u17和u20国字号球队的接连失利直接暴露了青训体系人才储备不足。尽管归化球员短期内可补强阵容,但过度依赖可能导致本土球员成长空间被挤压,加剧“青黄不接”。
而主帅伊万科维奇的“单后腰”战术因本土球员能力不足屡遭诟病,李源一、王上源等球员难以胜任,杨明洋的归化能否解决这一难题仍是未知数。
3月25日,中国队主教练伊万科维奇在赛后发布会上。新华社记者 胡星宇 摄
目前国足以6分垫底c组,需在最后两轮全胜且竞争对手失利,才能以小组第四晋级附加赛。但印尼队归化球员云集(总身价2500万欧元),巴林防守韧性十足,国足客场作战难度极大。
球迷对“票价风波”“归化政策功利化”的批评,以及足协在u17赛前备战中选址迪拜而非昆明的决策失误,均对球队心态造成影响。
6月的两场比赛将决定国足本届世预赛的最终命运,同时也为未来改革提供镜鉴。武磊与张玉宁的锋线组合需提升终结效率,边路球员(如王钰栋、陶强龙)的突破能力或成破局关键。针对定位球漏洞进行特训,蒋光太、朱辰杰需稳固中路,避免低级失误。伊万科维奇或需放弃僵化的单后腰体系,采用双后腰加强中场拦截。
3月25日,中国队球员王钰栋(右)在比赛中带球突破。新华社记者 曹灿 摄
杨明洋的归化是短期补强后腰的无奈之举,但长远需完善青训体系。可借鉴越南足球的崛起路径,建立覆盖全国的青训中心,并鼓励年轻球员留洋。
国际足联提议2030年世界杯扩军至64队,亚洲名额或增至12-13个。若成真,国足晋级概率将提升,但需警惕“政策红利”掩盖深层问题,避免重蹈“虚假繁荣”覆辙。
中国足球的困境是多年积弊的集中爆发,但武磊的复出、归化球员的加入以及主场优势,仍为6月生死战保留了一丝希望。无论结果如何,国足需以这两场比赛为起点,正视青训短板、推动体系改革,方能在未来真正重返亚洲一流。正如球迷所言:“我们可以接受失败,但绝不接受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