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痛!崇洋媚外是病 得治

2025年01月09日17:43:07 国际 1472

当下中国,存在一个极为扎眼且不正常的现象:民族自信心与国家实力严重失衡。

为何如此断言?且看近期网络曝光的两件事。

刺痛!崇洋媚外是病 得治 - 天天要闻

刺痛国人神经的 “洋相”

(一)一位21岁已有男友的在校女大学生,千里迢迢奔赴上海观看电竞比赛。

却与一位37岁已婚且育有子女的乌克兰电竞选手暗生情愫,甚至发展到酒店开房。

事后,那名乌克兰选手竟将二人在酒店的私密照片发到外网,还大放厥词,称 “中国女孩很容易得手,就是“easy girl”。

此事瞬间在外网掀起轩然大波,让国人颜面扫地,沦为国际笑柄。

刺痛!崇洋媚外是病 得治 - 天天要闻

宙斯与女大学生事件

(二)一位巴西男主播公然在网上吐槽 “中国女孩像巴西牛排一样便宜”,自此,“巴西牛排” 一词与 “easy girl” 一样,成了部分中国女孩行为轻浮、崇洋媚外的代名词。

这两起事件,实在令人痛心疾首,也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

令人费解的 “倒挂” 现实

这两件事令人瞠目结舌之处有二。

一方面,是涉事外国人的国籍背景。

乌克兰,如今深陷俄乌冲突泥潭,即便战前,也是欧洲出了名的穷国,当地许多人月收入仅千余元,妥妥的低收入国度。

巴西也好不到哪儿去,深陷中等收入陷阱,民众生活品质与我国相比,差了一大截。

就是这样来自并不发达国度的外国人,竟能让中国女孩趋之若鹜、主动献媚,实在是不可思议。

刺痛!崇洋媚外是病 得治 - 天天要闻

战争中的乌克兰

另一方面,是事件发生的时间节点。

大家或许以为这是多年前的旧闻,比如2014年,可查证信息源后我们惊讶地发现,这竟然就发生在2024年!

当下之中国,早已今非昔比,堪称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超级强国,是众多小国向往朝拜的区域霸主。

不说要像曾经的美国那般傲慢自大,起码平等、理智地看待外国人,应是国人的基本素养,可现实却令人失望,仍有不少中国女孩一见到外国人就双眼放光、极尽谄媚,仿佛低人一等。

屡见不鲜的尴尬日常

此类案例,俯拾皆是,上述两起不过是冰山一角。

2023年,两名外国人在上海街头搞起一项挑战 —— 要亲吻100个陌生中国女孩,而且是亲嘴,并非礼节性的亲脸颊。

刺痛!崇洋媚外是病 得治 - 天天要闻

老外挑战亲吻100名中国女生

令人咋舌的是,他们在极短时间内竟顺利完成任务。

许多中国女孩一看对方是外国人,瞬间将矜持抛诸脑后,甚至表现出的过度热情,让那些长相普通、大腹便便且没啥钱财的外国人都深感惊讶,他们也只能将此归结为中国女孩的轻浮与廉价。

同样是2023年,上海车展上,站台的两名中国女孩,面对同胞索要冰淇淋,冷漠回应 “没有”,可一见到外国人前来,立马换了一副谄媚嘴脸,笑容满面地捧着冰淇淋奉上。

刺痛!崇洋媚外是病 得治 - 天天要闻

上海宝马冰激凌事件

此事当时引发舆论海啸,全网愤怒声讨这种崇洋媚外之举。

本以为经此一事,能唤醒大批国人,不曾想 “easy girl” 现象依旧猖獗,肆意蔓延。

病根溯源:自信崩塌之殇

为何这种现象久治不愈、难以根治?

首要原因是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遭受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

遥想清朝乾隆时期,中国以“天朝上国”自居,视外国为 “蛮夷”。

1840年的鸦片战争如一声晴天霹雳,开启了中国近现代的屈辱史,军事自信率先崩塌;通商口岸的被迫开放,又让中国经济自信逐步瓦解;甲午海战的惨败,民族自豪感碎了一地;庚子国难,更是让国人对自身体制丧失信心;军阀混战,大一统的信念也摇摇欲坠。

刺痛!崇洋媚外是病 得治 - 天天要闻

短短几十年间,曾经骄傲的 “天朝上国” 子民沦为受尽屈辱的 “东亚病夫”,这般巨大落差,让无数国人精神支柱崩塌,至今都缓不过劲来。

幸而,中国出了一位伟人,在他的引领下,抗日战争让国人重拾做人的基本尊严。新中国成立大一统的自信重回国人心间;抗美援朝,中国军人用热血与生命重塑军事自信。

刺痛!崇洋媚外是病 得治 - 天天要闻

但一代人的努力毕竟有限,时至今日,我们仍未完全找回文化自信。

国内部分人依旧迷信国外一切皆好,无论是产品、价值观,还是人种,都觉得外国遥遥领先,这种观念根深蒂固,难以撼动,这便是 “easy girl” 现象滋生的土壤。

破局之策:睁眼观世界

中国真正 “开眼看世界” 的人还是太少。

不妨问问身边人,有多少人坐过飞机?又有多少人走出过国门?

暂且不提欧美发达国家,哪怕只是去过越南泰国等周边国家,都会对我国实力有全新认知。

当下中国凭借产业升级,稳坐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宝座,国内工业产品物美价廉,生活物件、食品工业等供应丰富、价格亲民,国人真实生活水平毫不逊色于发达国家。

刺痛!崇洋媚外是病 得治 - 天天要闻

上海商业区

有人对比综合生活成本后发现,上海的整体生活体验甚至优于纽约,这绝非GDP数据能简单体现,唯有亲身体验过两边生活,才有真切感受。

就拿去年在网上爆火的徐州大表哥来说,他满怀憧憬奔赴巴黎,本以为能邂逅一场浪漫之旅,结果现实给了他沉重一击,西方 “浪漫之都” 的滤镜瞬间破碎,从对法国的崇拜转为 “吐槽”。

补丁遍布的巴黎地铁站、散发恶臭的塞纳河畔、破旧的埃菲尔铁塔,还有满街躺地的流浪汉,这般景象,怎不让人失望?

更有幽默网友调侃到,巴黎是“西方小天津”。

刺痛!崇洋媚外是病 得治 - 天天要闻

刺痛!崇洋媚外是病 得治 - 天天要闻

当下国内崇洋媚外现象频发,归根到底,还是愿走出去看世界的人太少。

许多人活在封闭圈子,思想还停留在十几二十年前,沉浸在意林文学美化外国的旧梦中,总以为国外处处领先。

要扭转这种错误认知,无需听他人高谈阔论,哪怕不信我说的,只需找机会出国走走,亲眼看看真实的国外,认知自会瞬间改变。

毕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文本来源@资本论的视频内容】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足疗馆老板涉嫌受贿犯罪背后:查处隐形腐败“白手套” - 天天要闻

足疗馆老板涉嫌受贿犯罪背后:查处隐形腐败“白手套”

重庆市黔江区监委日前一则反腐消息引发舆论关注:一家足疗养生馆负责人被立案调查,被查出涉嫌受贿犯罪。其并非国家公职人员,就是个私企小老板,为何会涉嫌受贿犯罪呢?会被提起公诉吗?监察机关是否有权对非国家公职人员立案调查?
如何构建南海国际话语权?将“冲突叙事”引向“合作叙事” - 天天要闻

如何构建南海国际话语权?将“冲突叙事”引向“合作叙事”

南都讯记者莫倩如 发自北京 近日,由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与新星出版社共同主办的“构建南海国际话语权:创新与突破”研讨会在京举行。研讨会旨在进一步提升我国涉南海国际传播工作效能,努力构建同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南海国际话语权。
英国男子在巴西沙滩挖洞,挖到一半沙子突然塌陷,差点被活埋 - 天天要闻

英国男子在巴西沙滩挖洞,挖到一半沙子突然塌陷,差点被活埋

近日,英国男子詹森·斯特金在巴西一海滩游玩时,在沙滩上挖了一个约8英尺(约2.4米)深的大洞。然而,周围的沙子突然塌陷,他被埋长达3个多小时,差点死掉。(詹森·斯特金在沙滩上挖了一个坑洞。)(周围的沙子崩塌,斯特金被埋。)事后,斯特金介绍,当时他和朋友在里约热内卢度假,前往当地著名海滩科帕卡瓦纳游玩,同...
“米多到能开店”言论惹众怒,日本农林水产大臣辞职 - 天天要闻

“米多到能开店”言论惹众怒,日本农林水产大臣辞职

21日,日本农林水产大臣江藤拓向首相石破茂提交辞呈。石破茂当天火速任命前首相之子小泉进次郎接任。18日,江藤拓在公开场合表示“别人送的米多到能开店售卖”。此言在日本“米荒危机”持续的背景下引爆民怨。在野党集体发难,施压要求其辞职,并威胁提交不信任动议。作为石破内阁首位“落马”阁僚,江藤拓这场闪电辞职让深...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最新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赔偿金标准 - 天天要闻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最新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赔偿金标准

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检察院办理自身作为赔偿义务机关的侵犯人身自由国家赔偿案件时,执行新的日赔偿标准475.52元。 据最高检控告申诉检察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国家统计局2025年5月16日公布的数据,2024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24110元。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日平均工资计算...
最高检印发《通知》,号召向他们学习 - 天天要闻

最高检印发《通知》,号召向他们学习

最高检印发《通知》要求深入学习全国先进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汲取英模精神力量以高质效检察履职建功新时代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印发《关于向检察机关全国先进工作者学习的通知》(下称《通知》),号召深入学习检察机关全国先进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
巴基斯坦恐袭频发:反恐困境背后的地缘博弈 - 天天要闻

巴基斯坦恐袭频发:反恐困境背后的地缘博弈

**"又是巴基斯坦!"**当新闻弹出第N起恐袭消息时,你是否也习惯性划过屏幕?这个"一带一路"关键节点国家,正沦为恐怖主义的修罗场——仅2025年5月,俾路支省就接连发生两起袭击,造成数十人伤亡。但鲜血数字背后,藏着更残酷的地缘政治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