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猫尾腺增生的管理

猫尾腺增生(种马尾)是指一种较为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是由于皮脂腺过度活跃而发生。


通常会影响未去势的雄性猫,但也会影响部分已去势的雄性猫以及一些雌性猫。


本文描述为一例拟猫尾腺增生病例的非外科处理报告。

主诉

3个月前送去配种,配种后回来发现尾巴根部出现局部脱毛、毛发稀疏和失去光泽,清洁后第二天又开始有油性渗出,从发现到来本院就诊期间有在其他医院就诊治疗过,外院均建议外科治疗(去势或尾部切除)主人鉴于该猫的特殊价值无法接受去势或截肢。

临床检查

患猫精神良好。

尾根部背侧区域,发现毛发稀疏杂乱、有脂溢性并且粘在一起,毛发下皮肤观察到肮脏、发粘、黑褐色的外观,水肿和肿胀(见下图);

T:38.9℃(耳温枪) 、P:137 BPM、R:26 BPM、可视黏膜颜色:粉红、CRT:<2s、BCS:5/9,胸腔听诊:未见明显异常

体重5.7 kg。


尾根背侧毛发稀疏杂乱、有脂溢性并且粘在一起

实验室检查

+

皮肤压片细胞学检

患处皮肤压片细胞学检查见球菌过度增殖,未见炎性细胞。

球菌过度增殖(1000× 瑞氏-姬姆萨染色)


诊断 / 猫尾腺增生继发细菌感染

综合分析患猫的品种、病史和皮肤症状表现,初步诊断为尾腺增生继发的细菌感染

处理方案

本病例的管理重点以控制过油腻的皮肤、角质调节/溶解为主,改善皮肤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