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四月二十九日

《历史上的今天》4月29日

1784年4月29日 清朝官员争矿利 碧云寺泉水干涸

人们都知道,香山之地,水源丰沛,泉眼多达50余处。其中最著名的是“以泉取胜”的碧云寺卓锡泉。它不仅是寺院及周边人们生活和香山池湖、景物的生命泉源,更是形成“玉泉趵突”景观的重要泉源之一,是昆明湖水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清两代,北京西山有不少百姓开采煤矿,到了乾隆中期,许多清官僚贵族见有利可图,也派人涌至滥行开矿,与民争利;镇守当地的官吏更对民窑百般勒索,无权势的百姓和商人不得不白白奉送给他们股份,以求免受其害。

乾隆四十九年春天,香山的碧云寺泉水忽然渐渐消去,最后干涸。园丁匠役将山石拆开,淤泥渣土全行出净,究不能得水。

因为这是乾隆进香拜佛之处,官员立刻上奏,乾隆派人前往勘查,将泉眼下刨至二尺多,见有油灰、麻刀堵塞泉眼,剔除之后,泉水依然畅流。

弘历得知后传谕定郡王绵恩会同内务府主管御园官员金简带领营汛园庭官员前赴履勘。十五日后得报:泉水不畅,实系淤塞,深挖六尺,水即涌下,并加疏导。

原来,西山一带开挖煤窑,园亭官员没分得利,便捣鬼“将泉源堵塞,令窑商已开之窑封闭” , "以泄其勒索不遂之忿” 。

乾隆闻奏,于乾隆四十九年闰三月初十日(1784年4月29日)下谕,严斥守寺官员。然而,第二年乾隆到碧云寺拈香时,见池中泉水仍旧枯竭。十分惊讶,经盘查,这次确是寺后煤窑乱挖乱采,使泉水从别处流走。

乾隆大怒,立命逮捕窑主,一个满洲笔帖式(小文官) ,交刑部严审。刑部四个司官审间后,才知道此窑主是当朝权势灼人的大学士和珅的家奴,煤窑也是他替和珅所开。

于是,二名司官害怕,托故离开,另一名直到终审也一言不发。唯有一个司官不畏权势,单独承审、定罪。

上司想减刑,这个司官又力争说: “使泉水干涸、皇帝动怒还是小事情,作为大臣与老百姓争开矿、抢夺民利,是大事情(按清制,不许大臣经商开矿) 。如果惹了祸,我一人承当。”

审理结果上奏后,弘历当即降旨“已开之窑封闭不能得利,令该商户等将水源修治”。主管碧云寺的官员“姚良、福善、明庆等俱著革职锁拏。”并立碑曰“山前属龙脉之地,禁止挖煤掘矿”,严责和珅,而将窑主依法定罪。

尽管如此,在之后的数百年里,破坏水源之事仍是接连不断。

1984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和国家经济形势的日益好转,园林局决定拨款10万余元在碧云寺后选址打井,经过施工人员的努力,终于打成了一口日出水量480吨的深水井,这口井的开凿彻底解决了公园景观及寺院和周边住户的用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