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新兵天山遇险,吃掉战友的救命馒头,为此变卖家产守墓34年

文|照雪下玉关

编辑| 照雪下玉关

“我命令你,把这个馒头吃掉!”

1980年,在刮着暴风雪的3000多米高的雪山上,修建天山公路的基建工程兵战士陈俊贵,望着面前筋疲力尽到摇摇欲坠的班长郑树林,以及另外两名战友,咬了咬牙,抓起仅剩的最后一个馒头,狼吞虎咽的吃了下去……

陈俊贵是一个新兵,1979年刚入伍不久就跟随部队前往了新疆新源县那拉提,准备参加独库公路大会战。

独库公路北起独山子,南至库车,属于217国道的一段,总长562.74公里。

修建这条公路可不容易,这500多公里的路绝大多数都是悬崖峭壁,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

为了修好这条公路,10年内有168名解放军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80年4月12日,一支修路的工程兵部队被暴风雪围困住了,电话线也被刮断,断粮长达3天之久,生命危在旦夕。

但是,这路上都是积雪,补给根本运不上去。

在这种情况下,清除积雪,打通道路的任务,便落到了距离该营地只有40公里路程的陈俊贵所在部队的头上。

这次行动只有4个人,2营5连4班班长长郑树林、副班长罗强、战士陈卫星以及陈俊贵。

时间就是生命,早一点打通道路,同志们就早一点获得生的希望。此时外面的风雪已经小了很多,看起来几乎很快就要停了。为了赶时间,4个人只带了一支防身用的54式手枪,以及厨房里剩下来的12个馒头就急匆匆的出发了。

谁曾想,当4个人真的出发了之后,这天气却突然发生了改变。

原先渐趋停止的暴风雪突然再次转大,而且越来越大。4个人走出去20来公里,这雪已经达到30多厘米厚了。

此时已经不可能回去了,4个人就这么深一脚浅一脚的在雪地里面跋涉。

走的本来就是山路,还是在这种极端天气里走,体力消耗无疑是巨大的。

下午6点,当他们走到距离目的地只剩下8公里远的地方时,是真的撑不住了。

大家都知道,在这么下去,最大的可能就是所有人都死在这里。

郑树林班长小心翼翼的取出了最后一个馒头,另外三个人的目光全都集中了过来。

谁吃了这个馒头,谁就有多一分的活下去的希望,问题是,谁吃?

26岁的郑树林沉思了片刻,说道:“我和罗强是共产党员,陈卫星是老兵,陈俊贵是新兵,年龄又小,只有21岁,就让他吃吧。”

陈俊贵下意识的就想要将馒头接过来,但看了看战友们,又坚决拒绝了。

郑树林一看直接生气了 ,说道:“我命令你,把这个馒头吃掉!”

最终,在班长的命令下,陈俊贵一边擦眼泪一边吃掉了这最后一个救命的馒头,而另外三人则只是捧起一把雪来“充饥”。

不久后,郑树林班长倒下了,临终前说希望死后能安葬在附近,永远看护的部队和战友们。同时,自己生前也没有好好的孝敬过父母,希望陈俊贵有时间的话能去他老家看一下二老。

本就筋疲力尽的3人,在掩埋完班长之后更没多少力气,往前走了没多久就纷纷倒下了。

当陈俊贵再次醒来,已经是在医院里面了。

原来,他和陈卫星被一名正巧路过的哈萨克牧民救了下来送去营地,因为冻伤严重,又被转送来了医院。

至于副班长罗强,在被发现时已经牺牲了。

陈俊贵的肌肉严重收缩,落下了残疾,治疗了4年之后离开医院,复员回了辽宁老家,当上了一名公社电影院的放映员,并娶了个老婆。

1984年11月的一天,县里安排放映的是一部叫做《天山行》的电影,正是讲述他们当年修公路时候的故事。

看着看着,陈俊贵哭了,他想班长了。

班长的遗愿,他还没有完成,怎么能过这种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呢?

为了完成班长的遗愿,陈俊贵带着老婆孩子返回了新疆新源县那拉提镇,想要从部队寻找一下班长的籍贯,结果被告知原部队已经解散了。

没有线索,怎么完成遗愿?

陈俊贵想了想,在1985年变卖所有家产,带着老婆孩子就在此地扎根下来,为班长守墓。

一转眼,到了2005年。

一个偶然的机会,陈俊贵得知武警新疆总队第二总队的前身,是由好几支部队改编合并而来的,其中就包括陈俊贵当年所在的部队。

在陈俊贵的请求下,部队帮忙找到了郑树林烈士的家庭地址。

当陈俊贵按照地址找到湖北省罗田县白莲河乡上马石河村时,结果只见到了郑树林的姐姐和弟弟。

原来,在郑树林去参军的第二年,父亲就病逝了,家里面担心他工作受影响,所以没有告知。

而郑树林的母亲,也在两年前离开了……

完成了班长遗愿后,陈俊贵也没有离开,而是回去继续给班长守墓。

2006年,政府和部队专门投资150万元,修建了独库公路纪念碑以及天山独库公路烈士陵园,陈俊贵被聘为了陵园管理员和讲解员。

2018年,陈俊贵光荣退休。他的长子则接起了父亲的重担,成为了新一代的陵园管理员,继续为烈士们守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