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大取小?柯文哲可以拿到更多不分区立委,为何要与国民党比?

文 | 欧崇敬

国民党柯文哲在民调上面都是比来比去,听得大家是一头雾水。实质上柯文哲就是不想比,因为比的结果,不管是柯文哲胜,或者侯友宜胜,情况都是一样,就是必须整合成一组人,而且要放在国民党的体系里面。只要这一放,民众党的“不分区立委”必定会减半,甚至减到剩三分之一。目前为止,如果柯文哲代表自己的民众党出来选,不管他搭配的是黄珊珊或者是任何一个一般人选,他都可以在整个“不分区”里面拿到十席。

这“不分区”到底是什么玩意,“不分区”是按照政党票的比例来做分配的,所谓政党票是这个政党有报名,在选举的时候会列出一张各个政党的党徽,然后也只能投一票。而在2020年1月的时候,有18个政党参加。既然要参加,就得提出所有的“不分区”的“立委”名单,以及区域竞选“立委”的名单,否则是没有资格参加的,区域“立委”还得提到十席才认为是合格的,才是一个像样子的。

最小开销是200万台币,如果没有这笔钱,还想跟人家玩这个游戏,就别想了。这有什么好处呢?于是可以看到许多小党在提名的时候,常常就提10个11个12个,这次提名的人数就是11个。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拿到政党票可以分配席次,而且是按照比例来分配席次。如今以柯文哲自己的计算,四十席的“不分区”,按照目前的民众党可拿到的支持度,渴望只拿到所谓的四分之一十席,甚至可能还可以再更高一点。这就意味着,如果柯文哲代表民众党选副手,不管是谁,只要不是抢劫犯,不是作奸犯科的,形象稍微正常的,他大概都可以达到十席的“不分区立委”。

“不分区立委”是值钱的,任何一席次的“不分区立委”,在许多过去政党经营的时候,这些政党都有如此之案例,他所提名的“不分区立委”常常是收费的。想要当安全名单的“不分区立委”,收费的价格据说是在一席6,000万到1个亿的台币,如果都卖钱,十席10个亿或者少则6个亿,谁会对这个东西不怦然心动。

于是少这种“立委”席次对他们来说可是非常要命的,再者这种小政党,是不能够让他席次太小的,否则下次肯定就泡沫化。亲民党不就泡沫化了吗?新党不就泡沫化了吗?台联党不也泡沫化了吗?建国党也泡沫化了吗?陈水扁的“一边一国”也泡沫化了吗?

现在亲民党真是泡沫化了,过去他最高席次是达到46席,何等风光,现在几乎是没有的状态,如此一来,可以说“不分区立委”真的是攸关这些小党的存在与否。如果柯文哲这么一比,他变成是副手,即便是选正的,他被纳入在国民党里面,民众党几乎是倒了一半,甚至倒了三分之一,或者几乎叫做全倒。如果他只剩3席,下回还要再弄,民众党真的会存在吗?既然如此,柯文哲的不想比、不要比、不愿意比也就非常正常了

柯文哲的政治生命不是只有靠自己选举选上“大位”,会拿到一点点选举的回馈金,台湾的一票选举回馈金是30块,如果他拿到500万票就是1亿5千万,总不能拿着1亿5千万去抵他的“不分区立委”。一席值6千万到一个亿,三席就超过了,甚至2席都可以超过,还有除了钱以外,是这个党的维系。如果还有10席,肯定再维系个两届甚至三届没问题,因为继续维系还是继续有同比例的进账,4年进账10个亿,12年进账30个亿,这怎么能比上。

柯文哲坐上了“大位”,很可能只有四年他就被搞下来了。这四年里面所有围绕他的人,一定都牢牢看紧了他,他哪能有什么油水,只能有他那份薪水,年收入扣完税以后新台币400万,也就是人民币大概是100万一年,只赚这一点钱他才不会干。如果从钱的角度就明白了,为什么他们争的是“不分区立委”,甚至还包含区域“立委”的当选度。因为国民党如果把整个权力移给民众党,国民党的区域“立委”73个选区,目前提了大概是69个选区,肯定会有大幅的滑落,极有可能当选30席就改成当选20席,甚至改成当选15席,这可就不妙了。所以这一点,朱立伦当然也不会随意放手,因为朱立伦仍然想延续他的政治生命。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