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羊老头连名字都不会写,却靠独门绝技,成为警界顶尖追踪专家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你敢相信吗?一个连名字都不会写的放羊老头,竟然靠着独门绝技,成为了警界顶尖追踪专家,侦破了无数大案。

从文盲到专家,放羊老头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门绝技?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放羊绝技

事情还要从1906年,马玉林的出生开始讲起。

马玉林出生在光绪年间,晚清政府腐败黑暗、百姓穷困潦倒,即便是出生在天高皇帝远的内蒙古赤峰,马玉林同样不能避免穷苦命运,成长在一个家徒四壁、兄弟众多的环境当中。

那个时候,别说上学念书,光是填饱肚子,就已经是一种奢侈。

所以自马玉林有印象以来,小小年纪他就已经开始给地主放羊,整日跟羊群待在一起,一待就是整整几十年。

那个年代也不像现在,有那么多娱乐解闷的事情,马玉林放羊放得无聊了,便开始观察起羊群的一举一动,时间一久,竟然被他摸出了一套追踪羊群的本领。

这本领有多神呢?可以直接从羊群留下的脚印,就判断出羊群的数量,甚至每只羊的体型、大小、重量、毛色甚至习性等一系列差别。

所以久而久之,马玉林放羊都懒得带羊鞭了,因为他只需要跟在羊群后面看看脚印,心里就有数了,即便哪只羊丢了,他也立马能够一眼从蹄印形状,看出到底是羊群里的哪只羊跑丢了,然后又顺着羊蹄印,用不了多久就能找回丢掉的那只羊。

一次马玉林放羊时,弄丢了一只花脸羊,他便用自己的追踪术,找到了一位叫做杨老疙瘩的牧羊人。

这杨老疙瘩是偷鸡摸狗的惯犯,看见来找羊的是个小娃,也没把马玉林放在眼里,跟他说随便找,找到了算我输。

可是当马玉林看到自己要找的那只羊,是只黑脸羊时,顿时傻了。

因为他的追踪术从来没有失误过,这次怎么可能会弄错呢?

不信邪的马玉林,便舀起水槽里的水,泼在黑羊的脸上,于是黑羊脸便渐渐褪去了黑色,变回了花羊脸。

这一下,连偷羊的杨老疙瘩看了,都惊讶地合不上嘴巴,不得不服。

到了后来,马玉林的这种本领也不仅限于针对羊这一种动物,但凡是草原上的牛马牲畜,都逃不过马玉林的法眼。

久而久之,马玉林的这个绝技就在村子里出了名,大家都赞叹他是火眼金睛,谁家有牲畜丢了,都会让马玉林帮忙来找,绝对管用。

到后来,甚至谁家遭了贼,也会让马玉林来抓。于是渐渐地,村民们便给他封了个“神眼马玉林”的称号。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很快马玉林的业务范围,又从动物,转移到了人的身上。

人的足迹,马玉林想要摸透自然也是不费吹灰之力,甚至达到了神乎其神的境界。

到后来马玉林只需看脚印一眼,就能立马在脑海里刻画出那人的肖像,细节到年龄体态走路姿势和个人习惯,都能确定。

不仅如此,马玉林还针对土质、天气状况的不同,摸索出了一套能够用在不同土壤、甚至适用于雨天雪地的辩迹追踪规律。

正是靠着这堪比人形追踪机的能力,马玉林经常帮助村民,抓到了一些小偷小摸,在当地逐渐打响了名声,但也因此得罪了许多偷羊的土匪。

有些土匪盗贼痛恨于每次都被马玉林给揪出来,于是便放出狠话,说马玉林要再敢掺和他们偷东西,就把他眼睛给挖出来!

马玉林一听这话,立马被吓得拖家带口逃进深山,才勉强逃过一劫。

不过,马玉林的妻子,却因走慢了一步,被土匪逮住打瞎了眼睛,马玉林年幼的儿子,也因在山中太冷,直接被冻掉了脚趾,落下残疾。

眼见家人被自己连累,马玉林内心愧疚不已,但是此时的他还不知道,他的这门绝技,将来会让他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追踪专家。

高手在民间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解放军把当地土匪全都清除,马玉林这才终于过上不用心惊胆战的安稳生活。

1959年除夕夜,正是阖家团圆的好日子,内蒙古赤峰水地乡供销社的分销店,竟然被盗了,总共有四匹棉布、四条香烟、七斤糖果、一桶豆油,以及300元现金不翼而飞。

这些物资,放在如今来看或许不算什么,但放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可是相当一笔巨款,称得上是桩大案了!

所以接到报警后,赤峰公安局的刑警队长史海滨,直接亲自带人前往案发现场进行调查,发现现场有两个疑似小偷的足迹,一个光脚,一个穿着胶鞋。

但是,这两个脚印在门外不远处,就开始被其它脚印淹没,逐渐不见踪影,去向难辨,这让侦查人员感到有些不知所措,案件一时陷入了停滞。

要知道,那个年代刑侦技术落后,如何保留案发现场的足迹,都是一个问题,所以没过多久,原先本就不怎么清晰的脚印,就被人来人往践踏得更加模糊。

连警方都拿这起案件没办法,这该怎么办呢?

一位侦查员左思右想,突然想起了传说中有着独门追踪绝技的马玉林,便提出请他来试试看。

刑警队长史海滨虽然也听说过这马玉林的大名,但他心中还是半信半疑,毕竟这马玉林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刑侦训练,他真的靠谱吗?

不过眼见夜幕降临,吃团圆饭的时候快到了,一心破案回家团聚的史海滨,还是决定死马当作活马医,派人把这位民间高手给召唤过来。

马玉林一听国家公安需要自己,那自然是义不容辞,当即骑着自家小毛驴急匆匆赶往案发现场。

当警员们看着这个风尘仆仆、衣着朴素的农村老汉时,都不免觉得有些不靠谱,心想这老汉真有这么大本事吗?

可接下来,马玉林的一番神操作,就让他们傻了眼。

只见马玉林蹲下来盯着地面发着呆,还时不时用手丈量脚印的长短。

警察们好心递给他尺子纸笔之类的专业测量工具,他却只是摆了摆手,表示自己并不需要。

而且很快,马玉林便得出结论,判定赤脚那人身高一米七,穿胶鞋那人身高一米六五。

如果说判断出嫌疑人身高,只是开胃菜,那么马玉林接下来的结论,就直接让他们傻眼,那就是马玉林还判定这两人年龄,分别是四十来岁,和二十岁左右。

在那个刑侦技术并不发达的年代,警方还没见过,仅凭脚印就能判断出具体年龄的,所以他顿时都对这个结果有些将信将疑。

可是紧接着,他们又见马玉林折了根树枝,在地上一个圈一个圈地画起来,圈住的都是脚印。

原来,众人还没反应过来,马玉林就已经开始追踪了。

可是圈着圈着,明明没有足迹的地方,马玉林也开始花上圆圈,众人不解,问他为啥地上啥也没有,他还接着画?

只见马玉林努了努嘴示意地上画圈的位置,说道:“你没看见那颗小石子翻过来了?就是贼娃子踩的!”

众人上前一研究,发现果真如此,按理来说路上石子应该都是表面光滑,挨着地的那一面沾土,但那颗石子却是朝下那面光滑,朝上那面沾土,显然是被人用脚踩翻了过来。

一旁的侦查员见状,连忙掏出本子开始记起笔记,好在以后遇到这种情况能够派上用场。

又走了几步后,马玉林又对着一出小土包,对众人说:

“那个穿胶鞋的贼,应该就是站在这个小土包上盯梢,而且不难看出,他的胶鞋还是刚买不久的新鞋。”

听到这里,侦察员们纷纷佩服得五体投地。

随着追踪的不断进行,马玉林画的圈圈也越来越远,很快就画到了黄土梁子村。

到了村子里,每天来来往往的人很多,足迹也就没那么好辨认了。

于是马玉林便让警方,把全村的成年男性聚集在一片空地上,并且在地上铺上一层薄土,让每个人轮流上去踩下留个脚印,便让马玉林轻而易举地认出了嫌疑人。

那两个嫌疑人,刚好是一对父子,一个四十来岁,一个二十出头,经过警方审问,确定他们就是盗贼!

这一下,马玉林的名声也在公安机关里也打了个震天响,刑警队长史海滨,自然不会放过这位罕见的追踪人才,连忙向上级请示,将马玉林吸收到赤峰公安局的刑警队里。

当然,一向习惯自由放养了大把年纪的马玉林,不太适应警察高强度的作息、也不怎么穿得惯警服。

为民除害

警方得知后,竟然还专门特批马玉林为赤峰公安局编外人员,不用穿警服、不用站岗,工作时间自由,有案件需要追踪时才请他出山,其余时间马玉林想干什么自由安排,每个月薪水照常三十三元五角钱,这个工资水准,放在那个年代也算得上是相当不错了。

就这样,马玉林协助警方破获的大小案件不计其数,其中最让人意想不到拍案叫绝的,还要当属发生在赤峰市火车站广场那起案件。

当时马玉林正好来到火车站附近办事,这火车站广场位于交通枢纽,每天人潮汹涌,马玉林那宛若X光的目光在扫向人群时,却忽然锁定了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然后他便眉头倏然一皱,便悄无声息地跟在那位青年身后。

仅仅跟了那青年二十多步,他便立马冲上前去将那青年反手拧住,在周围吃瓜群众的簇拥下,把他直接扭送到警局。

民警见状,纷纷上前问这被逮的人是个什么来头,马玉林颇为兴奋地表示:“哟,怎么忘啦?那个生产队丢粮食的案子,咱们不是一直没逮着吗?结果得来全不费功夫,出趟门办个事儿就给遇见了。”

民警这才恍然大悟地反应过来:

原来是生产队三百多斤粮食不翼而飞的那起案件!当时虽有马玉林出马,确定了小偷的足迹,但由于现场人员密集、来来往往了太多人,再加之发现粮食被盗时已经离案发时过了太久,搜寻的难度也就大大增加。

但说出来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起未能侦破的悬案,已经是三年之前的事情了!

侦查员们见状,纷纷钦佩地朝着马玉林竖起大拇指,并且都忍不住问马玉林,是怎么在人来人往的火车站里,就能把三年前的嫌疑犯给认出来的呢?

马玉林却只是淡定地笑了笑,表示,但凡自己见过的脚印,就没有会忘记的。而且他一直记得三年前那个脚印,是外八字的走路姿势,脚后跟的内测磨损严重,而且走路的时候还是左脚轻、右脚重。

他正是根据这个小细节,逮住人的。

随着侦破的神案越来越多,马玉林的名号也逐渐响彻天南海北的警界,全国各地但凡遇到难以侦破的大案,都会请马玉林来现场提供犯罪嫌疑人的肖像行踪,往往三天之内就能告破案件。

比如1972年北京海淀的“闹鬼案”,先后发生十多起,始终未能成功“捉鬼”,于是便派遣马玉林奉命进京捉鬼。

马玉林对足迹进行一番探查后,断定这儿的鬼就是两人,身高都在一米七左右,年龄在23岁到25岁之间,

不仅如此,马玉林还断定,这两个“鬼”,还是两兄弟。

警方根据马玉林的信息侦查一番后,终于成功将“二鬼”揪出,发现的确是一对混血儿兄弟。

还有1973年,河南安阳贴光银行发生了一起特大抢劫杀人案,警方出动四百名警力,儿马玉林只需一眼据确定两枚嫌疑人鞋印,一个穿回力胶鞋,一个穿布鞋,而且这个穿回力胶鞋的嫌疑人,鞋印前端边缘不实,还形成重叠,一定是故意小脚穿大鞋,想要蒙蔽警方视线。

可惜,处心积虑的嫌疑人,也还是没能逃过马玉林的火眼金睛。

在破案的同时,马玉林也开始受邀奔波在各个城市,为各地公安部门传授自己的独门绝技。此时的他,俨然已经成功凭借自己的绝技,从一个目不识丁的放羊人,一跃成为全国顶尖刑侦专家,

1981年,75岁的马玉林撒手人寰,可惜的是,即便后来他也尽量留下了许多书籍教材,但也再没有出现过,如他这般一眼定生死的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