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继位疑案的谣言与真相

雍正皇帝究竟是遗诏继位,还是乘机夺位,在雍正继位之初就吵吵嚷嚷、众说纷纭、真假难辨,以至留下了这个历史疑案。

今天我们就从如下几个关键点来客观的分析一下雍正帝继位的正统性。

一、关于雍正帝“谋父逼母”谋取帝位的真相;

二、关于雍正帝“篡改遗诏”谋取帝位的真相;

三,说雍正因为皇位得之不正,所以继位后“弑兄屠弟”的真相;

四、说雍正帝杀隆科多年羹尧是为了灭口,毁灭篡位人证的真相。

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年号“雍正”,雍正继位前为“雍亲王”,年号取名“雍正”的意思就是“雍亲王得位之正”的意思,可见雍正皇帝即位之初就被怀疑了,这些怀疑肯定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康熙帝驾崩前后发生了什么?

康熙帝驾崩当天,皇十四子在西北领兵,但是康熙帝并没有下诏将皇十四子召回京城。

康熙帝驾崩当天,上午皇四子还在北京天坛筹备十五冬至的祭天大礼,被康熙紧急召回,并且在畅春园被康熙召见了三次,但是康熙帝并没有当面向提及皇位继承的事情。

根据《大义觉迷录》记载,康熙帝驾崩清晨,紧急召见了三皇子、七皇子、八皇子、九皇子、十皇子、十二皇子、十三皇子和隆科多,向众人宣布“皇四子人品贵重,深宵朕躬,必能克成大统,着继朕即皇帝位。”但是这本《大义觉迷录》是雍正帝继位后御用的官员编写的,而且出版时,上述的当事人基本上都已经不在人世了,无法证实,所以这本书记载的内容也不足以完全可信。

康熙帝于当晚戌时驾崩(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步军统领隆科多口头向雍亲王传达了康熙帝由他继承大位的遗诏,雍亲王听到的反应是诧异、悲痛,随后昏倒在地,随后皇三子带头向雍正叩首,承认其继承大统。

十四日,宣告天下,康熙帝龙驭上宾,雍亲王继承大统,召皇十四子回京。同时京城九门关闭,禁止出入。

十六日,颁布康熙帝遗诏。

十九日,告祭天坛、太庙、社稷坛,京城九门开禁。

二十日,雍正帝在太和殿登极,改年号为“雍正”。

一、关于雍正帝“谋父逼母”,谋取帝位的真相。

雍正继位不久,谣言就来了,说康熙帝在畅春园重病,雍亲王进了一碗人参汤,康熙皇帝就驾崩了。也就是说是雍正帝毒死了康熙帝,但是康熙皇帝身边防卫严密,毒害是很难的,而且那时的康熙帝已经七十岁高龄了,病死的可能性非常大。此毒害一说应该纯属谣言杜撰。

雍正皇帝继位半年,生母就突然去世了。有传言说是因为雍正生母因为皇十四子的事情与雍正发生冲突,雍正帝大怒,太后就撞死在铁柱子上了。这一点确实很难考证,历史也没有明确记载,而且其母子关系在此期间期间也确实不好。

二、关于雍正帝“篡改遗诏”,谋取帝位的真相。

有传言说,康熙帝本传位于皇十四子胤祯,“胤禛”与“胤祯”字形和字音都相近,于是雍正把遗诏行文中“传位十四子胤祯”改为了“传位于四子胤禛”,而且雍正帝继位后,还把皇十四子的名字“胤祯”改为了“胤禵”。

首先篡改遗诏的说法肯定是行不通的,因为皇帝遗诏要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满文根本不具备修改的条件。至于把皇十四子的名字改了,也是为了避讳,不仅仅是皇十四子改了,其他皇子也都改了,只是只有皇十四子改了两个字而已。

三,说雍正因为皇位得之不正,所以继位后“弑兄屠弟”的真相。

雍正帝继位后,强烈反对他的有皇长子、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四子,雍正皇帝为了稳固政权,迫害其手足也确实是事实。

皇长子在康熙帝期间就被夺爵关在家里了。

皇八子后来被削爵圈禁,最终将其害死。

皇九子相传被削去宗籍后被毒死。

皇十子因故被夺爵拘禁。

皇十四子后被禁锢于景山寿皇殿。

雍正帝“弑兄屠弟”事实是真,但这不足以说明雍正的帝位就来路不正,而且历史事实也确实是这几位皇子处处与雍正作对,也不排除雍正为了社稷安危不得已而为之。

四、说雍正帝杀隆科多和年羹尧是为了灭口,毁灭篡位人证的真相。

隆科多是雍正帝继位的关键性人物,隆科多是康熙帝的舅表兄弟,有人认为,是隆科多“隐匿”了真谕旨,使皇十四子失去继位的机会,有襄助皇四子登上大位。只是雍正五年隆科多就被雍正帝夺爵禁锢,雍正六年死于禁所。隆科多的下场存在自己作来的因素,当然也存在雍正帝灭口的动机,毕竟隆科多在雍正帝继位的当口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说年羹尧对雍正巩固帝位的帮助,一是向雍正帝告密皇十四子,让雍正帝深入了解皇十四子这个对手,二是年羹尧在西北用兵取得胜利,维护了清朝的稳定。年羹尧的灾祸可以说完全是由他自己作来的,并不存在雍正灭口一说。

以上四个方面说法,既不能说明雍正帝继位是具备正统性,也不能说雍正帝的帝位是夺来的,继位疑案最大的问题在于遗诏的缺失,不是现在没有遗诏存世,是现在存世的遗诏也无法辨真伪,不能作为铁一般的证据。

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正史不可能对雍正帝逆取帝位做出记载,雍正作为当时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评判其最主要的还是看其政治上的功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