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仅仅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却留下了两大悬案…

公元1620年9月26日,明光宗朱常洛服下“红丸”后暴毙,史称“红丸案”。

明光宗活了38岁,在位仅30天,被后世称为“一月皇帝”。

他的死成为了明朝历史上的悬案,而透过这位皇帝的悲惨人生,我们看到的是其背后士大夫集团与阉党及后宫之间的夺权斗争,这也是让明朝走向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可怜的一月皇帝朱常洛,从头到尾,都是这场斗争的牺牲品。

朱常洛一出生,他便被自己的父亲视为耻辱。

因为他的生母身份太卑微了,曾经只是李太后身边的一个侍女。

当时万历皇帝的眼里只有郑贵妃,一心想立她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为此他还亲手写下要立朱常洵为太子的《赐誓书》。

可是,由于皇后、太后以及朝廷中大臣们的群起反对,最终万历不得不放弃立朱常洵,把皇位传给朱常洛。

这是怎么一回事?

先看皇后和太后。她们反对的目的,是要压制郑贵妃。

皇后王氏是锦衣卫指挥使王伟的女儿,她是万历皇帝16岁那年,李太后做主帮万历皇帝娶的,而叛逆的万历皇帝并不喜欢王皇后,一心只宠爱郑贵妃。

由此一来,在后宫之中,王皇后和李太后就组成了反对郑贵妃的阵营,坚决不同意立朱常洵为太子。

再看朝中大臣。他们反对的理由是,违反“立嫡立长”的祖宗之法。

在万历朝,尤其是张居正任首辅其间内阁的权力是很大的,大到足以制衡皇权。

也正因如此,才使得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朝堂政务依然可以正常运转。

所以当万历皇帝提出要朱常洵为太子的时候,大臣们才敢强烈反对。

立嫡,皇后没有儿子;立长,朱常洛才是长子,想立朱常洵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于是,万历皇帝与大臣之间的斗争越来越激烈。

为了立朱常洵为太子,万历皇帝煞费苦心,先是下诏要三王并封,即将皇长子朱常洛、皇三子朱常洵和皇五子朱常浩一并封王,以后再择其中善者为太子,这就变相降低了皇长子的权威性,为日后立朱常洵为太子做准备。

可是万历皇帝的这一操作完全被大臣们看穿,群起反对,就连奉诏执行的大学士王锡爵也被迫辞职,在群臣的高压下,万历皇帝只得收回诏命。

就如此斗来斗去,一直斗了15年,最后连万历皇帝给郑贵妃写的《赐誓书》都被虫蛀了,诏书上“常洵”二字成了大窟窿。万历皇帝认为这是天意,下诏立朱常洛为太子,封朱常洵为福王

这场斗争前后共逼退内阁首辅4人,部级官员10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员人数达300多位,被后世人称为“国本之争”。既然朱常洛成功当上太子,又是如何酿成日后悲剧的呢?

那是因为郑贵妃一直没闲着。郑贵妃联合太监势力,开始着手策划谋害太子朱常洛,制造了明朝历史上著名的两大悬案。

第一件,梃击案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的一天,一名叫张差的男子手持木棍,闯进太子朱常洛宫中行凶,击伤守卫数人后被制服。

此事惊动了万历皇帝,张差被押到刑部受审。大刑伺候之后,说出了实情,原来是受郑贵妃手下太监庞保和刘成指使。

由于牵扯到了郑贵妃,万历皇帝也不想追查下去,最后密令将庞保和刘成处死,此案便成为了历史悬案。

第二件,红丸案。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万历皇帝驾崩,朱常洛登上皇位。

郑贵妃怀恨在心,给他送了8个美女,登基后的第10天,朱常洛便被掏空了身体,一病不起。

太医们束手无策,病急乱投医,找到了郑贵妃的亲信一一内侍崔文升,吃了崔文升的药之后开始腹泻不止,而后又听说鸿胪寺李可灼有仙丹,能治百病。

当时服仙丹治病在皇室很受欢迎,万历的爷爷嘉靖帝就曾一生痴迷炼丹修道于是找来李可灼,服了一颗“红丸”,吃第一颗后朱常洛感觉果然有效果,结果几日后服下第二颗后,便猝然驾崩。

可怜的朱常洛只做了30天的皇帝便走到人生终点,而透过他悲惨的结局,我们看到却的是明朝政治内部的党争。

虽然他在位时期,也曾废矿税、响边防、补官缺,可能想有一番作为。可惜他出身不强,皇权又衰弱,注定他成为党争的牺牲品。

他能成为皇帝,是士大夫集团利用他来对抗后宫与宦官集团的结果。而他的死,也是后宫联合宦官集团,与前朝士大夫官僚集团争夺权力的产物。

臣强则主弱,是历史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