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将领众多,其中吕布作为三国第一猛将,被现代人所熟知。
加上三国演义当中各种片段的描写,“三英战吕布”“辕门射戟”“吕布与貂蝉”等文学性的修饰,让大家觉得吕布是一个勇猛无比的将领,从而弱化了他作为一方枭雄的一面。
当然,这也不能怪读者观众们,而是吕布有幸作为一方枭雄的时候,的确也是没有什么作为。尤其是在调兵遣将,识人用人方面,失误重大。
不肯重用忠心耿耿的高顺
高顺是吕布麾下的中郎将,骁勇善战,统兵有方,更是统领着一只七百多人的精锐部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且为人非常的清白忠厚,对吕布是忠心耿耿。这一只七百余人的精锐部队由于每次都冲锋陷阵,战绩不菲,所以被称为“陷阵营”。
高顺剧照
但是看看吕布是怎么对待这位跟随自己这么久,而且骁勇善战的手下统领的。
以上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高顺曾经多次谏言,认为吕布遇事太急,不能通盘考虑,这样子不利于以后的发展。很显然,听了这话吕布是不高兴的,但是他至少还是知道高顺对自己是忠心的,所以没有发作,同时也没有重用高顺,毕竟自己的面子被打了,颇为不爽。
吕布手下有一个叫做郝萌(名字取得还挺萌的)的将领,有一天突然反叛吕布,最后是高顺和曹性镇压斩杀郝萌,平定了叛乱。本来应该是应该重重的犒赏高顺的,但是吕布这个反复无常的性格,果然还是选择了非主流的做法。
他在这之后夺了高顺的兵权,因为他觉得,高顺统领着一支装备精良的部队,同样具备造反的实力,所以只在打仗的时候才让他带兵,高顺的对此也没有怨言,可见其忠厚。
所以,在任用武将方面,吕布的做法可以说很不成熟,没有最基本的判断,以至于到了最后之战,身边连个可以信任的将领都没有。
后期对于陈宫的将信将疑
陈宫曾经在曹操的手下,还帮助曹操夺得了兖州,让曹操在兖州站稳脚跟,但是在见识到曹操在兖州屠城的残忍之后,陈宫背叛了曹操,投入到了吕布的帐下,吕布对其言听计从,陈宫最后帮助吕布在徐州站稳脚跟。
曹操进攻徐州彭城,准备攻打吕布,陈宫献计,认为曹操兵士奔袭而来,虽然攻下彭城,但是已经精疲力尽、劳累不堪,吕布应该以逸待劳,发起猛烈攻击。
吕布不听,说自己自有打算。
后来曹操将吕布围在下邳城,陈宫献计,认为曹操远来,其势不能久,应该主动出击,吕布在外以骑兵攻击,陈宫自己在下邳守城,一攻一守,张弛有度,不要一味的防守,错失时机。
陈宫剧照
吕布起先赞同,但是后面他妻子说,陈宫原先是曹操的人,曹操对他不薄,甚至是厚待,即使这样他还反了曹操,今天你吕布对他还不如曹操呢?让他守城,他与高顺一向不和,如若反叛,你岂不是完蛋。
吕布听了妻子言,便否决了陈宫的提议。
最终,错失了最后的战略反击机会,下邳城破被捉,命丧白门楼。
吕布剧照
综上,如果吕布能够重用忠臣高顺,那么他即使怀疑陈宫的用心,也可以派高顺严密监视陈宫,但就是因为吕布反复无常的性格,最终使得最后时刻有人可用,却无人可信,最终丢了自己的姓名。
所以,吕布虽然骁勇,但他没有足够的识人之明,更没有足够的容人之量,也只能是一介武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