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侵华日军为了逼迫蒋介石投降,多次轰炸他的故乡浙江奉化溪口。
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自从1939年开始初次轰炸到1941年奉化彻底沦陷,溪口共遭遇了日军13次轰炸。
丧心病狂的日军,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在十余次的轰炸中,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其中也包括蒋介石的发妻毛福梅。
1939年12月12日中午,日军六架飞机在溪口上空肆虐,他们以蒋介石故居丰镐房和别墅文昌阁为主要袭击目标投弹13枚,炸毁房屋百余间,身处其中的毛福梅也因此遇难。
当时,蒋经国正在赣州当官,他闻讯后极为悲恸,日夜兼程,驱车千余公里返回溪口奔丧,手书“以血洗血”四字,在毛福梅罹难处勒石立碑。
不幸婚姻
1901年,19岁的毛福梅嫁给了年仅14岁的蒋介石。
很显然,在封建婚配思想还很浓郁的当时,这段婚姻根本没有任何感情基础,完全是旧社会之下的包办婚姻,遵从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不过毛福梅作为被旧时代所奴役的女性,她并没有想着去反抗这一安排,哪怕是丈夫只是一个少不更事的浪荡公子。
这时候的蒋介石对毛福梅的到来并没有多少排斥,怀揣着对婚姻的试探,他对毛福梅逐渐产生了一种情感上的依赖。
1905年,蒋介石离开奉化溪口,前往宁波读书,毛福梅以发妻的身份同往陪读,只是让她想不到的是,等到接触到更为广阔的世界后,蒋介石对她的感情也越来越冷淡。
蒋介石考入浙江武备学堂后,毛福梅已经无法在跟着她,只能独自返回溪口照顾婆婆,而蒋介石也一头扎进了时代的巨变中很少回家。
男人经常不回家,势必会变坏,蒋介石也是如此,自从去日本留学后,他浪荡的本性被无限放大,即便后来回国后,依然流连于烟花柳巷无法自拔。
1907年,蒋介石带着出生于风月场所的姚冶诚返回溪口,毛福梅的自尊被无情践踏,好在蒋介石的母亲严词拒绝给姚冶诚名份,这才让毛福梅稍微宽慰。
只是蒋介石对她已经开始厌恶,这段婚姻也仅仅维持在了表面上。
长子出生
1910年,毛福梅为蒋介石生下了长子蒋经国,她本以为能靠儿子让蒋介石回心转意,结果连带着儿子蒋经国也不受蒋介石待见。
年少的蒋经国并没有享受过多少父爱,他的记忆中所存在的是来去匆匆的蒋介石,动不动就对母亲大打出手。
这也是后来蒋经国长大后,处处忤逆蒋介石的原因所在。
蒋介石没有因为蒋经国的出生对毛福梅另眼相看,更没有因此停止猎艳和浪荡的行径。
1919年,蒋介石遇到了年仅14岁的陈洁如,并对其进行疯狂追求,毛福梅无法改变蒋介石的风流,只能任由他胡作非为。
好在他还有儿子蒋经国和婆婆王采玉陪伴,这也成了她孤寂生活中仅存的慰藉。
1921年,蒋介石的母亲去世,毛福梅一下失去了陪伴19年的婆婆,这让她失去了最后的庇护和依靠。
自此之后,毛福梅的生活中,充斥着孤独与悲凉,只是让她想不到的是,在无尽的寂寞中,她却等来了一纸离婚协议书。
空袭遇难
1927年,经历第一次下野的蒋介石,为了谋求政治上的更进一步,他发誓要迎娶宋美龄。
蒋介石为了如愿,亲自返回溪口,强制毛福梅与其离婚,毛福梅坚决不同意,蒋介石只好请求家中的长辈出面调解。
最终,双方以“离婚不离家”的条件达成协议,蒋介石与毛福梅就此斩断名义上的夫妻关系,好在,她还能住在蒋家的老宅里慢慢迎接人生终点的到来。
1939年,日本敌机来袭,当时毛福梅正在丰镐房西边平房中做家务,听到空袭警报后立即出门躲避,由于躲闪不及,被压在倒塌的墙壁下窒息而亡。
蒋经国接到生母去世后的消息后,立即吩咐司机备好车回家奔丧,汽车烧掉11瓶汽油,用时一天半,行驶千余公里到达溪口。
蒋经国伏在母亲遗体上痛哭不止,送了母亲最后一程,并手书“以血洗血”四个大字立碑与母亲罹难处,发誓要给母亲报仇。
只是不知道蒋经国有没有想到日本得以在中国的国土上肆虐,他的父亲蒋介石应该为此负责。
如果在数年前日本入侵满蒙之时,蒋介石没有执行荒唐的不抵抗政策,而是痛击日本侵略者,那么所有的事情都将会是另外一个模样。
参考资料:《蒋介石传》、《蒋介石族谱》等。
(图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