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反元,最后一个去世,方国珍装病7年,逃过了朱元璋的屠刀

2025年06月17日22:52:07 历史 1981

洪武七年,南京城里,一代英豪方国珍病逝,他活得比所有反元先驱都久。

这位台州盐贩,1348年第一个扯旗反元,比韩山童、徐寿辉还早。

元末乱世,他带着兄弟在海上杀出一片天,投机钻营,最后却在朱元璋眼皮底下安稳活了七年。

别人死的死,抄家的抄家,他却得到了善终,究竟靠的是什么?

第一个反元,最后一个去世,方国珍装病7年,逃过了朱元璋的屠刀 - 天天要闻

盐贩起义的火种

元朝末年,百姓的日子苦得像黄连。

蒙古贵族横行霸道,汉人连活命都费劲。

1348年,台州黄岩的方国珍还在海上贩盐,带着四个兄弟跑船为生。

他长得黑脸大个,壮得能撵马,寻常三五个人近不了身。

第一个反元,最后一个去世,方国珍装病7年,逃过了朱元璋的屠刀 - 天天要闻

方国珍本想老老实实过日子,可摊上个仇家蔡乱头,彻底把他逼上了梁山。

蔡乱头是个海盗,抢船抢粮,官府悬赏捉他。

他想着抓了这家伙,领点赏钱,谁知蔡乱头狡猾,投了官府,还贿赂了当官的,反过来收拾方国珍。

方国珍火了,心想你能当海盗,我为啥不能呢?

第一个反元,最后一个去世,方国珍装病7年,逃过了朱元璋的屠刀 - 天天要闻

一气之下,他带着兄弟抢了几艘官船。

元廷派人来抓他,方国珍正吃饭,抄起桌子当盾牌,右手抡棍子,干掉来抓他的官兵,带着兄弟逃到海上,劫粮船,堵漕运,正式反了元朝。

那是至正八年,韩山童、徐寿辉还在种地,张士诚还在运盐,方国珍已经带着人马在海上折腾开了。

他的起义,算是元末反元的第一把火。虽说起因是个人恩怨,可元廷的压迫才是真导火索。

方国珍这把火,烧得早,也烧得巧。

第一个反元,最后一个去世,方国珍装病7年,逃过了朱元璋的屠刀 - 天天要闻

浙东水战的枭雄

方国珍反了元朝,元廷坐不住了,派浙江行省参政朵儿只班带五千兵来剿他。

朵儿只班觉得方国珍就是个海盗,没啥能耐,结果一个上午就被方国珍活捉了。

元廷没办法,只好派人招安,许了粮食和官位。方国珍觉得划算,暂时归顺。

第一个反元,最后一个去世,方国珍装病7年,逃过了朱元璋的屠刀 - 天天要闻

可元廷说话不算数,粮食没给够,方国珍一怒之下又反了,带兵攻下温州,把浙东闹得天翻地覆。

元顺帝急了,派大将孛罗帖木儿带十万大军来收拾。

方国珍不慌,他熟水性,把元军引到水面上,用火攻烧了战船,又抓了孛罗帖木儿。

第一个反元,最后一个去世,方国珍装病7年,逃过了朱元璋的屠刀 - 天天要闻

元廷没辙,再次招安,封方国珍为枢密院判官。方国珍乐呵呵接受了。

可没过多久,韩山童的红巾军起来了,元军南下镇压,方国珍怕被顺手收拾,第三次反叛,杀了台州的地方官,带着人马逃回海上。

方国珍为啥总有人跟着他?沿海的壮士看元廷不公,立功没人赏,投了方国珍却能当官发财。

方国珍的队伍像滚雪球,聚了一堆江湖汉子,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活得像海盗王。

第一个反元,最后一个去世,方国珍装病7年,逃过了朱元璋的屠刀 - 天天要闻

1353年,元廷又来招安,封他浙江行省参政。

他见官位给的这么高,就又归顺了。

元廷让他打张士诚,他带着五万兵,在昆山用芦苇地设伏,七战七捷,把张士诚的七万大军打到苏州城下,逼得张士诚低头。

元顺帝一高兴,封他太尉、浙江行省左丞,方国珍风光得不行。

第一个反元,最后一个去世,方国珍装病7年,逃过了朱元璋的屠刀 - 天天要闻

首鼠两端的投机

方国珍在浙东混得风生水起,庆元、温州、台州全是他的地盘。

红巾军把江淮打得一团糟,元廷丢了内陆,靠方国珍控制的海运运粮,南北才没断线。

方国珍抓着这命脉,小日子过得滋润。

他的谋士张子善劝他趁乱打江东,图中原,方国珍却摆手,说自己没那心思。

第一个反元,最后一个去世,方国珍装病7年,逃过了朱元璋的屠刀 - 天天要闻

他就想当个富得流油的山大王,喝酒吃肉,管他谁当皇帝。

可天下不是他想躲就能躲的。1358年,朱元璋拿下金陵,派胡大海攻到婺州,跟方国珍的地盘挨上了。

朱元璋派人来拉拢,方国珍掂量了一下,觉得朱元璋军纪严,兵强马壮,西边有张士诚,南边有陈友定,硬碰硬吃亏。

第一个反元,最后一个去世,方国珍装病7年,逃过了朱元璋的屠刀 - 天天要闻

干脆先送点金银,表面归顺,暗地里看看风向。

朱元璋得了黄金白银,挺高兴,让胡大海别动方国珍,庆元三镇名义上归了朱元璋。

方国珍这人,骨子里精明,他嘴上认朱元璋为主,私下却跟元廷眉来眼去。

第一个反元,最后一个去世,方国珍装病7年,逃过了朱元璋的屠刀 - 天天要闻

元廷封他衢国公,他照收不误,还派人去表忠心。

朱元璋派人送官印官服,他装病推辞,愣是不接。

1363年,朱元璋打赢鄱阳湖之战,干掉陈友谅,方国珍慌了,赶紧送三万两白银,许诺等朱元璋拿下杭州就归降。

可他转头又跟元将王保保、福建的陈友定勾搭,想左右逢源。

第一个反元,最后一个去世,方国珍装病7年,逃过了朱元璋的屠刀 - 天天要闻

归降明朝的抉择

1367年,朱元璋的铁蹄踏平苏州,张士诚被困绝食而亡。

方国珍知道大势已去,朱元璋没歇口气就派朱亮祖夺了台州,又命汤和、廖永忠水陆夹击。

汤和陆路势如破竹,廖永忠水军横扫海上,方国珍逃到海里还是被追上。

第一个反元,最后一个去世,方国珍装病7年,逃过了朱元璋的屠刀 - 天天要闻

他没办法,写信向朱元璋求饶,说自己没称帝的心思,只求活命。

朱元璋正忙着北伐,不想南方再生乱子,回了封信,说方国珍以前反复无常,但既然真心归降,过去的事就不计较了。

方国珍松了口气,带着人马到南京,低头认错。

朱元璋当面问他为啥来得晚,方国珍吓得磕头谢罪。

第一个反元,最后一个去世,方国珍装病7年,逃过了朱元璋的屠刀 - 天天要闻

1368年初,朱元璋称帝建明,封方国珍为广西行省左丞,赐了宅子,让他去上任。方国珍却不傻。

他知道自己是降将,朱元璋未必放心,去广西天高皇帝远,搞不好被猜忌砍头。

他干脆装病,赖在南京不走,吏部催了几次,他请郎中天天给自己看病。

朱元璋看他这架势,准他留在京城,照发俸禄,不用上任。

第一个反元,最后一个去世,方国珍装病7年,逃过了朱元璋的屠刀 - 天天要闻

南京七年的余晖

方国珍在南京住了七年,日子过得低调得不行。

除了朱元璋召见,他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旧部来探望,他一概挡在门外。

方国珍早年抢了不少金银财宝,家里美姬成群,关起门来吃喝玩乐,活得像个富家翁。

第一个反元,最后一个去世,方国珍装病7年,逃过了朱元璋的屠刀 - 天天要闻

他为啥不出去晃荡?因为他清楚,朱元璋对降将防得紧,自己这反复无常的履历,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掉脑袋。

留在南京,啥也不干,朱元璋挑不出毛病,命才能保住。

洪武七年,方国珍得了重病,没挺过去离开人世。

第一个反元,最后一个去世,方国珍装病7年,逃过了朱元璋的屠刀 - 天天要闻

朱元璋亲自去祭奠,承认他反元的功劳,还封赏了他的儿子。

方国珍从1348年反元,到1374年病逝,活得比韩山童、徐寿辉、张士诚都长。

他第一个举旗反元,也是最后一个闭眼,乱世里,他靠脑子和算计,走到了最后。

第一个反元,最后一个去世,方国珍装病7年,逃过了朱元璋的屠刀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日本女星疑似家中去世,遗体腐烂多日无人发现,年仅45岁 - 天天要闻

日本女星疑似家中去世,遗体腐烂多日无人发现,年仅45岁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女演员远野凪子近日疑似被发现死于家中,年仅45岁。7月3日,远野凪子的助手前往其位于东京都丰岛区的公寓拜访,却始终无法与她取得联系。助手随后联系公寓管理公司并报警。警方在室内发现一具倒在地上且已腐烂的女性尸体,现场确认该女性已经死亡,根据状况判断其死亡已有几天时间,警方不认为存在被害...
举个例子,10年前的建筑,前面经历了9年的监督检查,第10年着火了,这个责任…… - 天天要闻

举个例子,10年前的建筑,前面经历了9年的监督检查,第10年着火了,这个责任……

昨天有网友在《从监督中拿出20%甚至50%的人来搞调查,那会如何》留言说:举个例子,10年前验收的建筑,前面经历了9任监督员,到第10个监督员的时候着火了。前面9人没事,第10个进去了,这冤不冤呢?如果隐患很好整改,没有一点压力,为什么前面9个不做?为什么就认为在第10个人身上就应该做,而且能做,还能做好?这段话是什...
抗战儿童小说《闪闪的红星》:以红星为信 做党的孩子 - 天天要闻

抗战儿童小说《闪闪的红星》:以红星为信 做党的孩子

原标题:以红星为信 做党的孩子——重读抗战儿童小说《闪闪的红星》《闪闪的红星》,李心田著,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1年1月《闪闪的红星》是李心田写于60年代的小说,原名为《战斗的童年》。1972年,该作品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入选教育部红色经典阅读书目,成为革命传统教育范本,被译成英、法、德等10余种文字,19...
《王舟瑶稿本文献丛编》出版,为王舟瑶手迹首次大规模公开 - 天天要闻

《王舟瑶稿本文献丛编》出版,为王舟瑶手迹首次大规模公开

王舟瑶(1858—1925),字星垣,号默盫,浙江黄岩人,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藏书家和地方文献专家,曾任上海南洋公学教授、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经史教习、两广师范学堂监督、礼部顾问官。王舟瑶一生著述颇丰,著有《中国学术史》《读经札记》,编纂有《光绪台州府志》《默盫集》,辑有《台州文征》《台州先哲遗书》等。近日,...
抗战回望38︱《保卫卢沟桥》:“卢沟桥是我们的坟墓” - 天天要闻

抗战回望38︱《保卫卢沟桥》:“卢沟桥是我们的坟墓”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澎湃新闻·私家历史与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合作,推出“抗战回望”系列,选取抗战期间的报纸、图书、日记等史料加以介绍,希冀带领读者前往历史现场,触碰抗战时中国军民的精神与生活。“七七事变”吹响了全民族抗敌御侮的号角。作为事变中的重要场景,卢沟桥迅速为国人所熟知...
若不是北魏的胡太后算计太多,又怎会水到渠成的上位呢? - 天天要闻

若不是北魏的胡太后算计太多,又怎会水到渠成的上位呢?

古代北魏,宫里的女人想往上走都难。尤其对胡氏来说,她面前摆着的,不只是后宫的明枪暗箭,还有一道横了百十年的规矩——“子贵母死”。道武帝拓跋珪定这规矩时说得明白:皇子立为太子,亲妈就得赐死,怕的是外戚仗着太后的势乱政。
凌晨突发讣告!孙大业逝世 - 天天要闻

凌晨突发讣告!孙大业逝世

7月8日凌晨,河北师范大学发布讣告: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家、无党派代表人士、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孙大业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7月7日18时14分在石家庄逝世,享年88岁。孙大业先生,1937年7月生于浙江杭州,祖籍浙江温州。1959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现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分配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