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旗人,可我得说句公道话,这大清国啊,该亡。”

2025年06月12日22:32:06 历史 1232

“我是旗人,可我得说句公道话,这大清国啊,该亡。” - 天天要闻

大清国啊,曾经多风光,满人靠着八旗制度打下江山,坐稳龙椅。可到了清朝末年,这国家就像个病秧子,喘口气都费劲。我是旗人,祖上跟着太祖爷南征北战,按理说该对大清感恩戴德,可我得说句公道话,这大清国啊,实在是烂透了,该亡。

八旗制度是满人老祖宗努尔哈赤搞出来的。那是明朝万历年间,女真人还靠打猎过日子,打猎得组队,每队叫“牛录”,300人一拨,领头的叫“牛录额真”。后来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觉得光靠牛录管不过来,就在牛录基础上整出了八旗。

最早是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人多了不够用,就改成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再加上镶黄、镶白、镶红、镶蓝,一共八个旗。每个旗下面还是按牛录分,五个牛录凑成一个甲喇,五个甲喇组成一个固山,也就是一旗。满人按旗分好,平时干活种地,战时当兵打仗。这制度把军事、生产、行政全捏一块儿去了。

清朝刚建立那会儿,八旗制度真挺牛。入关打明朝,平三藩,收台湾,挡沙俄,八旗兵功劳不小。皇帝们也把八旗当宝贝,说是“国家根本所系”,旗人待遇好得不得了。可时间一长,问题就出来了。

到清朝中后期,八旗人口猛增。康熙年间,旗人不到百万,到了道光年间,算上家属,估计有三四百万。可八旗兵的名额是固定的,没兵当的旗人越来越多,朝廷还得养着这些人,财政扛不住了。加上八旗兵不练了,纪律也散了,腐败成风,战斗力跟不上趟。到后来,连汉人绿营兵都瞧不起八旗兵,觉得他们就是一群混吃等死的。

八旗制度从立国之本,慢慢变成了国家的拖油瓶。旗人靠着这制度吃饭,可这饭碗早就砸了。

说到旗人生活,外人可能觉得咱们旗人多滋润,吃皇粮,有特权。其实清朝早期确实不赖,旗人有俸禄和口粮,不用交税,考科举还有加分,升官也比汉人快。可到了清朝末年,这日子就没法过了。

拿道光年间来说,一个普通八旗兵每年领24两银子,12石米。看着不少吧?可物价涨得厉害,银子不值钱了。北京米价差不多每石2两银子,12石米也就值24两,加起来一年48两银子。听起来够用,可一家老小怎么办?旗人家庭少说五六口人,多则十几口。按五口算,每人一年不到10两银子。10两银子买5石米,一个人一天不到一斤米,吃都吃不饱,更别提穿衣、住屋、看病、上学了。

“我是旗人,可我得说句公道话,这大清国啊,该亡。” - 天天要闻

更惨的是,八旗兵名额有限,领不到兵饷的旗人只能拿“养育兵”的钱,每月一两银子,一年12两,连自己都养不活。朝廷财政困难,饷银还常被克扣,能发一半就不错了。不少旗人家里欠了一屁股债,卖儿卖女、典当家产的比比皆是。

我查了些资料,清朝末年,北京的旗人日子尤其艰难。光绪年间,有人统计,北京旗人有一半以上靠典当过活。有的拉黄包车,有的当小贩,还有的干苦力,可汉人看不起旗人,觉得他们是“满大爷”,干活还常被挤兑。旗人那点特权,到这时候就是个笑话了。

清朝垮台,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外有列强,内有起义,朝廷自己还烂得不行。旗人呢,作为清朝的根基,也跟着遭殃。

先说外头的事。鸦片战争把清朝打懵了,签了一堆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国家元气大伤。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北京城都守不住,旗人看着祖宗基业被糟蹋,心里不是滋味。可八旗兵呢?咸丰年间,洋人打过来,八旗兵跑得比谁都快,压根儿不顶用。

再说里头的乱子。太平天国、捻军起义,闹得天翻地覆,清朝的八旗兵和绿营兵镇压不了,最后靠曾国藩、李鸿章的湘军、淮军收拾烂摊子。旗人本来是统治阶层,这下地位都动摇了,心里憋屈得慌。

朝廷内部更是一团糟。官员贪污,卖官鬻爵,军队吸鸦片,连枪都拿不稳。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慈禧还拿军费修颐和园,这不是作死吗?光绪想变法救国,被慈禧关起来,戊戌六君子砍了头,改革没戏。清朝这时候就像个破房子,修都修不下了。

旗人跟着倒霉,朝廷没钱,饷银发不下来,旗人日子一天比一天苦。有的旗人甚至跑去给汉人当长工,过去“满大爷”的脸面,早就丢光了。

“我是旗人,可我得说句公道话,这大清国啊,该亡。” - 天天要闻

我是个旗人,说实话,对大清有感情也有怨气。祖上靠八旗打天下,咱们也沾光。可到了清朝末年,我得承认,这国家没救了。

八旗制度是个大包袱。旗人太多,朝廷养不起,又不能不管。结果就是俸禄越来越少,旗人坐吃山空,没了生路。想出去干活吧,满人身份又是个累赘,汉人不待见,活不好找。

统治者也没指望。慈禧只顾自己享乐,光绪有心无力,朝廷上下腐败成风。军队废了,外敌打进来挡不住,内乱起来压不住。国家都这样了,还能指望啥?

“我是旗人,可我得说句公道话,这大清国啊,该亡。” - 天天要闻

社会矛盾也到头了。地主和农民斗,满人和汉人斗,朝廷和地方斗,全都收拾不下了。辛亥革命一爆发,清朝就塌了。这不是偶然,是必然。

清朝从辉煌到衰亡,旗人从风光到落魄,我都看在眼里。这国家烂到根儿上了,亡了不冤。我是旗人,可我得说句公道话,这大清国啊,该亡。

历史就这样,成王败寇。清朝的教训告诉咱们,制度不改,腐败不治,迟早得完蛋。旗人也好,汉人也罢,谁也逃不过这规律。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傅国涌凌晨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59岁 - 天天要闻

傅国涌凌晨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59岁

据澎湃新闻消息,知名教育学者、历史学者、作家傅国涌先生,于2025年7月7日凌晨因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59岁。傅国涌1967年生于浙江乐清,主要关注中国近代史,特别是百年言论史和知识分子问题等。傅国涌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金庸传》《百年寻梦》《叶公超传》《追寻失去的传统》《发现廿八都》等。来源:傅国涌微博账号本文...
李在明收到中方邀请,要不要出席九三阅兵?韩国还在看美国脸色? - 天天要闻

李在明收到中方邀请,要不要出席九三阅兵?韩国还在看美国脸色?

7月2日,韩联社记者提问,据报道,中国政府近期通过外交渠道向韩国政府询问李在明总统能否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对此,中方是否能够确认相关信息?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方将隆重
桓玄篡位最大失算:逼死反复无常的刘牢之,却漏掉了影帝刘裕 - 天天要闻

桓玄篡位最大失算:逼死反复无常的刘牢之,却漏掉了影帝刘裕

公元402年,桓玄率军逼近建康,成功清除司马元显、司马尚之及其一众党羽后,自任都督中外军事、丞相、录尚书事、领扬、荆、江、徐四州刺史,掌控了东晋的最高权力。为了扫清隐患,他决定过河拆桥,除掉反复无常的北府军统帅刘牢之。于是任命刘牢之为会稽内
泰山和崔康熙矛盾激化,拉拉扯扯各有算计,天价违约金成最大障碍 - 天天要闻

泰山和崔康熙矛盾激化,拉拉扯扯各有算计,天价违约金成最大障碍

近日,山东泰山俱乐部韩国籍主帅崔康熙“失联”一事被外界闹得沸沸扬扬,成为这个中超间歇期最热门的一个话题。这一事件初看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背后实则是山东泰山俱乐部与主教练崔康熙之间复杂矛盾的一个集中总爆发。从表面上看,“失联” 事件源于泰山俱乐部欲与崔康熙沟通夏窗调整事宜,却无法联系到他。但事情远非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