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蝉献给董卓前,有没有被王允占有?原文已经说得一清二楚

2025年06月09日14:22:06 历史 1416

作为《三国演义》里搅动风云的奇女子,貂蝉用美人计离间董卓吕布的情节家喻户晓。但有个问题比较好奇,这样一位才色双绝的歌伎,在被王允献给董卓之前,两人之间究竟有没有特殊关系?其实在小说原文已经说清楚了。

貂蝉献给董卓前,有没有被王允占有?原文已经说得一清二楚 - 天天要闻

小说第八回写得清楚,貂蝉是王允府中自幼培养的歌伎,“年方二八,色伎俱佳”。东汉末年的贵族府邸里,歌伎可不是单纯的文艺工作者。那时候达官贵人养歌伎,一方面为了宴客表演,另一方面这些女子往往也是主人的侍妾预备队。

貂蝉从小在王允府里长大,学歌舞、习礼仪,说白了就是被当作一件精致的“私有财产”来培养的。

古代等级森严,主人和奴婢之间隔着一道鸿沟。王允说“以亲女待之”,这话听听就好,千万别当真。在讲究“良贱有别”的社会里,主人对奴婢的“疼爱”,很多时候都带着占有性质。

貂蝉献给董卓前,有没有被王允占有?原文已经说得一清二楚 - 天天要闻

貂蝉十六岁那年,正是古代女子谈婚论嫁的年纪,而王允五十多岁,身居高位,面对这样一个从小看着长大、色艺双全的妙龄少女,按当时的社会规则,把她纳入房中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就像现在养一盆名贵花草,精心培育多年,开花结果时主人能不想据为己有吗?

有一次,王允深夜撞见貂蝉在牡丹亭叹气,张口就骂:“贱人将有私情耶?”貂蝉赶紧跪下回答:“贱妾安敢有私!”

在古代,“妾”这个字既可以是自谦,也能实实在在代表身份。王允作为主人,用“贱人”这种带着训斥意味的称呼,更像是丈夫对小妾的质问,而不是义父对义女的关心。​

貂蝉献给董卓前,有没有被王允占有?原文已经说得一清二楚 - 天天要闻

你想,如果貂蝉只是普通歌女或者义女,王允犯得着这么紧张吗?他第一反应就是怀疑她有私情,这不就是典型的占有欲作祟吗?

再看貂蝉的反应,“惊跪”的姿态里全是奴婢对主人的畏惧,远超一般的主仆关系。

她接着说“倘有用妾之处,万死不辞”,一口一个“妾”,其实已经在暗示自己和王允之间的从属关系。这种关系,早就超越了单纯的上下级,更像是小妾对男主人的效忠。

最让人觉得有意思的是,貂蝉执行美人计的表现。一个十六岁的小姑娘,要在董卓和吕布这两个老江湖之间周旋,没点真本事可不行。

貂蝉献给董卓前,有没有被王允占有?原文已经说得一清二楚 - 天天要闻

看她初见董卓时的妩媚,面对吕布时的娇羞,每一步都精准踩中男人的心理弱点。这种对男女权谋的熟稔,真的是天生就会的吗?​

古代贵族训练歌伎,从来不是只教歌舞这么简单。侍奉主人、取悦男人,都是必修课程。王允把貂蝉培养成“色伎俱佳”的头牌,很可能早就亲自教导过她如何与男人相处。

试想,如果送给董卓的是一个不懂风月的单纯少女,能让见惯了美色的董卓神魂颠倒吗?貂蝉的自信来源于哪里?正是来源于她早就有过相关的“实践经验”,而这个经验的提供者,最有可能就是王允本人。​

有人可能会问,董卓和吕布难道不介意貂蝉的过去吗?这就得说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了。

貂蝉献给董卓前,有没有被王允占有?原文已经说得一清二楚 - 天天要闻

三国时期,胡汉文化交融,中原地区的婚姻观念不像后来那么保守。曹操就喜欢娶别人的妻子,董卓吕布也不例外。在他们眼里,貂蝉的美貌和手段比所谓的“清白”重要得多,这也是美人计能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其实,不管貂蝉是否被王允占有,她的故事本身就是古代女性悲剧的缩影。在男权社会里,像她这样的歌伎,命运从来不由自己掌控。自幼被当作工具培养,成年后被当作礼物送人,一生都在男人的权谋游戏里辗转。

王允也好,董卓吕布也罢,没人真正关心她的感受,她只是棋盘上一颗美丽的棋子。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春秋134】郑国:我也不想认两个爹,而且是天天过来揍我的爹 - 天天要闻

【春秋134】郑国:我也不想认两个爹,而且是天天过来揍我的爹

第一次弭兵会盟之后,晋楚双方不再进行直接军事对垒,不搞大决战。春秋中后期,战争烈度显著增加,一场决战,参战贵族死亡或者重伤的概率升高,诸侯及大夫们并不愿意频繁地置身于具有丧命风险的博弈之中。死亡本身还不是最糟糕的,核心人物的故去,导致本国政
古代钱币价格表—清代 - 天天要闻

古代钱币价格表—清代

上下五千年,下至唐宋元明清,时间线太长,古代钱币种类太多了,一篇文章讲解不完的,今天先详细解说清代铜币,从顺治帝开始,包括版别,以及价格参照清代古钱币分为各局造,有宝泉局、宝源局、宝苏局等还有铜钱后面带字,价格从普通价格50米到十多w都非常
探寻民国老物件:岁月尘封中的时代记忆 - 天天要闻

探寻民国老物件:岁月尘封中的时代记忆

"从民国警哨到六七十年代刻语录的筷筒,这些老物件承载着时代的印记。大户人家的红金化妆盒、堪比豪车的三枪自行车标、精确到0.01克的戥子称,每一件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它们不仅是生活用品,更是一部立体的历史书,见证着那个年代的风云变幻与人间烟火
西藏拉萨百岁养路工人的入党心愿 - 天天要闻

西藏拉萨百岁养路工人的入党心愿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拉萨7月1日电 题:西藏拉萨百岁养路工人的入党心愿作者 李林“今天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拉萨市堆龙德庆区的一间整洁屋子里,104岁的大多吉用微微颤抖却坚定的声音道出了深藏
他是全球45亿人的“精神祖先”,世界三大宗教都是因他而起 - 天天要闻

他是全球45亿人的“精神祖先”,世界三大宗教都是因他而起

这世上有个人,没打过仗,没建过国,没写过书,却被全球45亿人尊为“精神祖先”。他不是神仙,也不是圣人,更不是哲学家,他的故事,全靠帐篷、骆驼、儿子和信念撑起来。他生在公元前2000年,死在沙漠边缘,连墓碑都不显眼,却让三大宗教——犹太教、基
嘉靖还是爱惜羽毛的 - 天天要闻

嘉靖还是爱惜羽毛的

《万历十五年》 (二十)7reading.online一、嘉靖这位皇帝的喜爱虚荣和不能接受批评世无其匹,只接近少数佞臣,听到的是各种虚假的情况。二、当嘉靖帝发现大事已被败坏,就把昔日的一个亲信正法斩首,以推卸责任而平息舆论。这种做法使得廷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