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任”在肩又折腾不止的宋希濂兵团

2025年05月28日18:02:14 历史 1102

1、

宋希濂的十四兵团在48年8月正式成立,与其同时成立的还有杜聿明的二兵团和黄维的十二兵团,二兵团十二兵团是基于5军和18军为基础组建的,且作为国军在南线的两大主力,一直到处驰援,十四兵团的组建则有点意外,一是缺乏一支核心队伍,二是连兵团司令宋希濂都是“新人”

2、

十四兵团的组建基础是原来的张轸兵团,48年年初国军在南线构建“绥靖区+机动兵团”的防御体系时,六大机动兵团里张轸兵团的战果最没法看,裴昌会兵团只是胡宗南派到潼关以东站台的,没啥实际的动作,宜川战役后胡立马将其悉数调回关中

“重任”在肩又折腾不止的宋希濂兵团 - 天天要闻

邱清泉和胡琏两大兵团都是救火急先锋,一个看着陇海线南北,一个护着平汉路左右,张淦兵团是桂系的颜面,小诸葛一直将其留在身边,谁也指挥不动

实力最弱的孙元良兵团虽然只有两个军,但都是川军体系,且一脉相承(孙震传给侄子孙元良的),虽然不怎么好着,但也没不是太难看,孙打仗小心谨慎,只要有风险不管局势多紧张坚决不独自增援,什么时候人凑得差不多的时候再行动,所以虽然没取得过什么优秀的战绩,但面子上也没丢多少,而张轸兵团却不一样了

3、

张轸兵团下辖4个整编师,从数量上看仅次于裴昌会兵团,但战绩却是几个兵团里最难看的,整天被别人追着打,尤其是被在大别山里消耗太多缺枪少炮的中野追着打,实在是没法看了

刘邓大军撤离大别山准备在淮北一带发展,原来守着大别山北麓的张轸兵团就跟着追了上去,此时极度疲惫的刘邓大军一看张轸跟上来了,准备用其来补充一下“给养”,结果张轸一看苗头不对赶紧掉头南逃,一直等到后来胡琏和邱清泉等人围了上来才敢北返,要知道同时重新组建的74师一个旅都能在阜阳城扛着中野几个纵队的暴揍

“重任”在肩又折腾不止的宋希濂兵团 - 天天要闻

4、

豫东战役前,粟裕渡黄河南下,准备在鲁西南吃掉邱清泉的第5军,为了分散国军,中野准备围攻确山以吸引漯河一带的18军南移,此时驻守南阳的张轸兵团也积极东进增援,中野一看张轸出来了,瞬间觉得原来的目标整28师不香了,然后要求各纵队靠拢吃掉张轸,张一看形势不对又掉头缩了了回去,虽然主力没受啥损失但狼狈相实在太难看了

豫东战役时粟裕围攻区寿年兵团,张轸同样派吴绍周带着几个师和胡琏一起北上救援,中野阻击,看到实在没法挡住胡琏,中野就改变了策略,痛扁吴绍周兵团以吸引胡琏掉头救援,连续几次的难看相也激怒了老蒋:实在是不中用,得需要个人来好好整顿一下,于是宋希濂就从大西北来到了中原战场


5、

宋希濂兵团的成立明面上的任务是加强豫西南鄂北的力量阻止我军入川以及在鄂西地区渡江,但还有一个暗里的任务就是准备接手华中的后小诸葛时代

“南京军事检讨会”后,老蒋要架空几个“剿总”司令,要自己的命令可以直接传递到各个战场的兵团司令级别,不像原来自己的命令东北卫立煌是顶着不执行、刘峙是不知道怎么执行、傅作义是没实权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你中央军怎么干,小诸葛则是比较自负,太有自己的想法,还有实力,而且宿怨还很深

对于卫立煌,老蒋可以直接找范汉杰、廖耀湘和郑洞国,对于刘峙,有听话的杜聿明做其副手就行了,华北方面有陈继承,就是这华中实在是没法插手,小诸葛要能力有能力要资格有资格要实权有实权,所以老蒋必须得想办法将其架空

6、

对于华中的人手安插,老蒋还是很慎重的,因为华中的任何人事变动小诸葛都相当的敏感,如十二兵团司令的人选上,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看胡琏都是最合适的人选,但因为和白的不和,小诸葛就是坚决反对,最后老蒋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把黄维拉过来临时救场,所以华中的实权副总司令人选老蒋必须慎之又慎,选来选去觉得还是宋希濂最为合适

首先,宋是黄埔一期生而且还有能力,这完全符合老蒋的用人标准,其次,抗战结束后宋希濂就一直在西北坐冷板凳,和小诸葛没啥冲突,不至于引起白的强烈抵触,再次,豫西南一带的国军很多都是宋希濂远征军时的老部下,上手应该很快,不至于因为没有任何根基被架空,老蒋的想法是先让宋适应一下,等差不多了就想办法把白明升暗降,到时候华中的实权就可以落在其手里了

7、

济南战役后,国军意识到南线的决战很快就要到来,准备让白崇禧来统一指挥徐州和华中两大“剿总”,白的指挥部就设在蚌埠,为此,何应钦和顾祝同来回的找小诸葛谈话,说这么大的会战也就你有能力指挥,刘经扶真的不行,你可不能丢份啊

白本身就喜欢带兵而且还对权力非常的向往,在一阵忽悠下,小诸葛还真打算接手这块烫手的山芋,但等回去和幕僚们沟通后发现自己差点上当:

一是“徐州剿总”那块就是个烂摊子,兵力部署上看就是一副等着挨揍的样子,而且太分散想调整都来不及

二是“徐州剿总”下面的人都是老蒋的嫡系,白根本就指挥不动,在华中时无论是胡琏还是黄维都不怎么买他的面子何况徐州呢,而且那里还有个邱疯子

三是如果小诸葛去统一指挥的话十二兵团和三兵团都要加入到徐州战场,这样华中就没桂系的话语权了,好容易经营出来的势力范围转手就要交给他人了

四是蚌埠离南京那么近,老蒋必定会干预,打赢了是老蒋的功,要是输了的话责任肯定是白来背了

“重任”在肩又折腾不止的宋希濂兵团 - 天天要闻

经过大家的“开导”,小诸葛终于“幡然醒悟”,说啥也不去了

8、

本来白崇禧想着老蒋要把十二兵团调走这样最好,自己可以趁机扩大桂系的势力范围,但老蒋要让三兵团一起东进,这和小诸葛的想法则差距太大,白的意思是你把你的嫡系调走,这样华中就剩他的桂系和貌似没啥派系的宋希濂了,而老蒋的意思是把桂系的三兵团也弄走,这样华中就剩自己的学生宋希濂兵团的六个军了

最后在一阵争吵后,小诸葛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调走三兵团坚决不行,你要是觉得兵力不够就让宋希濂的20军和28军代替换7军和48军去徐州吧,徐州很重要武汉也一样重要,武汉不保南京就更不保了,行就行,不行就算了

9、

十四兵团刚组建情况还没熟悉完转眼间刚接手的两个军就都被调走了,这剩下的4个军里,第2军和15军还在王凌云的手里,79军还没完成集结方靖都被俘了,65军胡宗南卡着说啥也不给,没办法,宋希濂只好自己想办法,最后分别以第2军和第15军为基础又扩展到两个兵团

“重任”在肩又折腾不止的宋希濂兵团 - 天天要闻

四野南下后,小诸葛想着让宋希濂顶在前面,自己放弃武汉撤往湘赣一带窝到后方,心想着四野要是进攻宋希濂肯定首当其冲,哪知道实力雄厚的四野根本不惯着,什么宋希濂小诸葛,也不分什么不主攻助攻,一起收拾,一看四野这阵势,宋希濂和小诸葛都跑了,一个去了鄂西一个去了衡阳

10、

此时作为川湘鄂边绥靖公署主任的宋希濂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备我军从东边入川,老蒋觉得以宋部小20万人马怎么说也能顶住几个月,到时候说不定国际局势已经发生了变化

宋希濂觉得根本就守不住,不如趁着主力还在跑到大西南边境,这样进可攻退可守,结果和胡宗南一起被老蒋骂了一顿,只好老实的部署防御,觉得总可以顶上一阵子,哪知道二野直接绕道到其背后,然后宋希濂集团就开启了溃逃之路,那么多人还没打几下就崩溃了,宋希濂实在是不敢去重庆见老蒋了,只能沿着小路西逃,结果刚渡过大渡河残部就被包围,宋本人也被俘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牛群本来不姓“牛”,老家是山东望族,这个姓是毛主席改的 - 天天要闻

牛群本来不姓“牛”,老家是山东望族,这个姓是毛主席改的

牛群,1950年12月1日生在天津,祖籍是山东潍坊昌邑市齐西村。他是咱们国家家喻户晓的相声演员,跟冯巩搭档多年,那句“真牛!”成了他的标志性口号。他俩的组合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的央视春晚上可是黄金搭档,像《亚运之最》《生日祝辞》这样的作品
400年前明代状元试卷展出,全文2460字工整如同印刷,高考前预约参观火爆 - 天天要闻

400年前明代状元试卷展出,全文2460字工整如同印刷,高考前预约参观火爆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承载着许多人的梦想和希望。在山东青州市博物馆,展出着一件稀世国宝——400多年前明代状元的殿试卷。高考临近,预约“打卡”状元卷的游客络绎不绝。公开资料显示,这件状元卷是国家一级文物、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1983年,它由赵秉忠第13...
曼卡山下(八)|余泽江 著 - 天天要闻

曼卡山下(八)|余泽江 著

(小说)曼卡山下(八)余泽江 著第一章:一头扎下南腊河第8节:赶路途中话说,帮助参与抢救伤员的客车,下午8点钟才到达景洪车站。那位景洪县人民医院的护士,顾不得饥饿和疲倦,三步并着两步走,几乎是小跑着赶到医院。 值班医生听了护士的叙述,不敢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