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悼!新中国第一位女大法官,因病去世,致力于推动男女平等

2025年05月24日09:50:27 历史 2613

据新华社消息,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党组成员马原同志,因病于2025年5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痛悼!新中国第一位女大法官,因病去世,致力于推动男女平等 - 天天要闻

马原 资料图 图源:中国妇女报


马原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马原,女,1930年6月生,辽宁新民人。1951年1月参加工作,195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9月至1963年1月任北京大学法律系教员。1963年1月起先后任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1982年11月起先后任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民事审判庭副庭长。1985年6月至1995年12月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委员。


马原是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五届、六届、七届、八届常务委员。


据中国妇女报此前报道,对我国民法通则、继承法的立法工作和婚姻法等法律的修改,马原都提出了许多可行的立法建议。例如,争论较大的丧偶儿媳、丧偶女婿的继承问题,在马原的力争下写进了继承法。她说:“在起草立法中,我有机会更具体、更明确地为实现男女平等做工作,为此感到十分欣慰。”


痛悼!新中国第一位女大法官,因病去世,致力于推动男女平等 - 天天要闻


马原办理了大量婚姻、家庭、继承等方面的民事纠纷案件。还对制定和起草继承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重要法律,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主编了《中国民法教程》《民事审判的理论和实践》《国家赔偿问题研究》《保护妇女合法权益全书》等法学著作。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序幕揭开,马原毅然放弃学业、投笔从戎,参军去了前线。抗美援朝结束后,马原重拾学业,又回到中国人民大学继续读书。此后,从法律系研究生班毕业的她,进入北京大学法律系任教并兼职做律师。

1963年,33岁的马原离开执教8年的北京大学法律系,来到最高人民法院。她从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一步步做起,先后升任民事法庭副庭长、庭长。


1985年,马原被任命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大法官”。她曾深情地说:“做一名中国女法官是值得骄傲的!”




本文来源:长安知街事、中国妇女报、新闻晨报

微信编辑:rong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跨越时空 AI让81岁老人和她19岁的哥哥“重逢” - 天天要闻

跨越时空 AI让81岁老人和她19岁的哥哥“重逢”

在安徽芜湖市南陵县有个家发镇,是以志愿军特等功臣李家发烈士的名字命名的。1953年,李家发在朝鲜战场上英勇牺牲时,年仅19岁。如今,70多年过去了,李家发最小的妹妹李家英,希望再走进李家发烈士曾经所在的部队,在哥哥的营房里,与记忆中那个保家卫国的身影,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前段时间,总台记者陪同老人完成了...
四川雅安汉阙百年历史老照片合集更新 - 天天要闻

四川雅安汉阙百年历史老照片合集更新

沙畹1907年的高颐阙拓印上部分沙畹1907年的高颐阙拓印下部分沙畹1907年的高颐阙拓印1914年谢阁兰拍摄的高颐阙照片部分截图高君颂碑 1914年网络图 碑拓印目前国内历史上对雅安汉阙拍摄(研究)较为出名的人物,一位是1914年第二次来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内蒙古一副市长任上被查! - 天天要闻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内蒙古一副市长任上被查!

内蒙古纪委监委5月23日消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孟晓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公开信息显示,孟晓冰,男,蒙古族,1971年10月生,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中共党员。1991年以来,孟晓冰一直在赤峰市工作,曾任共青团红山区委书记,共青团赤峰市委副书记,...
山河印记·寻访抗战足迹|探访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 - 天天要闻

山河印记·寻访抗战足迹|探访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

在辽宁省阜新市太平区孙家湾街道,三座深灰色粗粝质感的建筑依山而建,这便是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 建馆至今,这里已累计接待645万人次参观,已成为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 记者:杨青、姜兆臣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痛悼!新中国第一位女大法官,因病去世,致力于推动男女平等 - 天天要闻

痛悼!新中国第一位女大法官,因病去世,致力于推动男女平等

据新华社消息,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党组成员马原同志,因病于2025年5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马原 资料图 图源:中国妇女报马原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马原,女,1930年6月生,辽宁新民人。1951年1月参加工作,195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9月至1963年1月任北京大...
滂沱大雨中,工运舞台剧《大雨将至》首演开启红色工运精神穿越之旅 - 天天要闻

滂沱大雨中,工运舞台剧《大雨将至》首演开启红色工运精神穿越之旅

本报讯(记者 孙云)昨天的申城,滂沱大雨几乎整日未断。在这样应景的天气中,一场反映第三次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等工人运动的原创舞台剧《大雨将至》在徐汇区工人文化体育中心首演成功,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心灵的红色文化盛宴。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上海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也是五卅运动100周年。徐汇区总工会历时一年时...
血海洗剑:日军残暴大屠杀系列6-萧垅大屠杀 - 天天要闻

血海洗剑:日军残暴大屠杀系列6-萧垅大屠杀

一、时间1895年10月20日(阳历),发生于乙未战争期间日本侵台的关键阶段。二、地点台湾台南县佳里镇(旧称“萧垅村”),位于布袋嘴港通往台南城的战略要地,今属台南市佳里区。三、遇难人数约7000人:多数史料记载为藏身于萧垅村壕沟及树林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