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5000年历史积淀出中华文明,一脉相承,是地球上至今唯一保持下来的文明。在数千年文明积淀中,也有些民间游戏代代相传,包括一些博彩的游戏。其中有斗鸡、斗狗、走马、斗蟋蟀、斗鹌鹑等比较流行,而且产生了许多相关的成语、歇后语和流行语。
斗鸡,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民间游戏,起于春秋时代,在《史记》《汉书》等历史著作中都有记载。齐桓公、魏明帝等都曾经修建斗鸡台,举行斗鸡比赛。斗鸡在唐代更是兴盛,主要是唐玄宗喜爱,亲自参与。《全唐诗》中关于斗鸡的诗句就有数十首。并从宫廷传到民间,一直到宋代更是兴盛至极。
斗狗,与斗鸡的历史悠久不同,斗狗起源于唐玄宗时期,一般也是达官贵人在斗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宋代的《清明上河图》就有斗狗的场面。
走马,也就是马术,起源于春秋时代。历史上田忌赛马的故事,现在是家喻户晓。与斗鸡、斗狗不同,走马是比赛马的速度和耐力,与现代的马术基本一脉相承。
斗蟋蟀(蛐蛐、蝈蝈),斗蟋蟀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都是唐玄宗时代的产物,毕竟在盛世下,娱乐成风,博彩兴盛。由于蟋蟀的寿命短,所有斗蟋蟀多在秋季丰收后举办,这才有斗蟋蟀为“秋兴”的雅号。
斗鹌鹑,原是民间游戏,后成为官宦富豪、纨绔子弟消闲取乐和赌博的活动。因秋末端冬初斗鹌鹑,即称“冬兴”。斗鹌鹑也是起源于唐玄宗时代,一直流传至今。
四斗中,虽然都是只有雄性,但是斗的原因也不同。斗鸡、斗蟋蟀、斗狗都是利用雄性动物为争夺交配权的本性,而斗鹌鹑才是利用“鸟为食亡”的原理。这四斗虽然在唐宋比较盛行,但是在明清以农为本的时代,官方基本是限制或者禁止的,有的甚至给予罚银、砍手、流放等刑罚,以阻止其蔓延,影响农耕生产。四斗本来属于民间娱乐活动,但是事物往往具有异化现象,娱乐最终会和赌博为终点,四斗也是一样摆脱不了这样的宿命。
就像扑克、麻将、牌九一样,既是娱乐玩具,也可以成为赌博工具。我国历来不反对娱乐,但是对赌博基本都是严禁和打击的。自古就有“小赌怡情、大赌倾家”的古训,但是要区别小赌和娱乐还真不容易。就是走马比赛,如今在香港也是公开的赌博,实在是让人无语。现在,四斗有再度复兴的趋势,不少地方还形成了相关产业。而网络直播更让斗鸡、斗鹌鹑、斗蟋蟀等走向一般老百姓。不少人从事相关产业,靠饲养四斗动物发家致富。
由于古代四斗盛行,也就产生了一些跟四斗有关的成语、歇后语和流行语。这些语言流传至今,仍然形象生动,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最著名的一句歇后语就是“打败的鹌鹑斗败的鸡-----上不了阵势”,而“出笼的鹌鹑————惯斗”也来自斗鹌鹑。成语有“斗鸡走马”。因为唐代斗狗只在官宦子弟中盛行,就有“狗官”这个蔑称的来源。与斗鹌鹑相关的流行语还有“跑圈”“撒食”,跑圈,是鹌鹑不愿意斗咬,围着斗鹌鹑圈来回跑,与现在的“不作为”,不干活有点相同。撒食,则是事情结束的意思,因为斗鹌鹑结束时,总是撒把谷子。与斗鸡相关的流行语有“塌盘”,“散架”,就是现在的躺平,斗鸡只要卧地下不起来,就是塌盘了,不管如何引诱,它都不会再斗的。还有缚鸡之力、呆若木鸡等成语也是来自斗鸡比赛。而和斗蟋蟀有关的成语有蟋蟀相斗、蟋蟀出笼、蟀呖相加、蟋蟀斗鸡等。蟋蟀打架——看谁嘴硬、蟋蟀斗公鸡——各有一长,多么形象的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