炽热的阳光炙烤着褐红的山岩,抬眼望去到处都是飘舞的金色沙尘;考古学家顶着烈日和沙尘,用手中的毛刷轻轻拂出一片刻满象形文字的石膏残片……这是人们印象中的埃及考古现场。
但是最近,一个由意大利和英国学者带领的研究团队却声称,他们利用雷达技术而非通过挖掘,发现在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哈夫拉的金字塔下方,存在着一个比金字塔还要古老数万年的“地下城市”。
“重新定义考古探索的界限”
“这项开创性的研究会重新定义卫星数据分析和考古探索的界限”,该研究团队的发言人说,这一发现会颠覆人们对古埃及地形的理解。
领导这项研究的是意大利比萨大学的马兰加教授和英国思克莱德大学的比昂迪教授。他们声称自己借助地球上空的两颗卫星,向哈夫拉金字塔发送雷达信号,而后这些信号被转换成声波,使他们能够绘制被隐藏的地下结构3d图像。
根据他们发布的声明,在金字塔下方有至少8个包裹在螺旋楼梯中的竖井,其直径为33至39英尺(1英尺约合0.3米),一直延伸至2100多英尺深的石灰石平台;平台上有两个巨大的房间,其大小与金字塔本身相当,而在平台下方有一个水系统,并且还有通往更深处的地下通道;一个约有3.8万年历史的“地下城市”就在水下2000多英尺的地方。
更加引发舆论兴奋的是,该研究团队的发言人还说,哈夫拉金字塔隐藏着传说中阿卡西大厅的秘密。所谓的阿卡西大厅指的是古埃及传说中坐落于狮身人面像之下的房间,里面藏有包括亚特兰蒂斯与史前大洪水在内的关于古代文明失落的智慧和知识。
在社交媒体上,有用户发帖说,这座“地下城市”可能是当代人在有生之年最重要的发现;还有用户认为,一旦这些建筑结构被发现,就可以支持金字塔是古代能源系统而非埋葬地点的理论。
“破坏古埃及文明的企图”
热闹归热闹,关于金字塔下存在“地下城市”的说法很快就遭到了业界的质疑和批评。埃及前文物部长哈瓦斯说,没有任何雷达设备或现代技术可以探测到所谓的地下建筑结构,该研究团队声称哈夫拉法老墓下存在“地下城市”的说法缺乏科学证据,这种谣言含有“破坏古埃及文明的企图”。亚历山大图书馆文物博物馆馆长巴希尔和美国丹佛大学专门研究雷达和考古的科尼尔斯教授也都发声说,地球物理技术如探地雷达或地震分析可以扫描的深度有限,不可能深入到所谓的几千英尺以下。
要证明马兰加与比昂迪团队的发现属实的唯一办法就是有针对性的挖掘。但是,埃及政府历来对挑战既有历史叙述的挖掘都持谨慎态度,科学界也敦促在更具体实际的数据出现之前要谨慎行事。哈瓦斯强调,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没有批准任何在哈夫拉金字塔内开展考古工作的许可,任何谣言“都将被扔进历史的垃圾箱”。
相比埃及方面相关人士的决绝,科尼尔斯认为,虽然地下城市的想法“太夸张”,但金字塔下面存在竖井和墓室类的小结构是可能的。古人类大多生活在洞穴中,玛雅人和古代中美洲的其他民族就经常在重要的洞穴顶部建造金字塔,因此,埃及金字塔下方也不排除存在比金字塔更早建筑结构的可能。
事实上,埃及政府并不排斥通过科技为考古赋能。在吉萨高原附近的数字化实验室里,激光扫描仪正以0.1毫米的精度记录着胡夫金字塔的每一块巨石;在开罗大学实验室,研究人员从木乃伊裹尸布提取的植物纤维中成功分离出公元前14世纪的微生物dna;2022年亚历山大港水下考古中,自主式水下机器人搭载的质谱仪仅通过海水成分分析就锁定了沉船位置,将传统勘探效率提升了17倍。
“在埃及,每一粒沙子都可能是解开文明之谜的钥匙。”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哈立德曾这样说。不难理解,埃及政府将考古视为国家命脉和文化传承的基石,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提振旅游增长的重要引擎,甚至把考古业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也正因如此,埃及《文物法》《考古发掘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构建了严格的制度框架,对考古发掘的审批、实施、文物保护、研究及展示等环节做了详细规定。例如,所有考古项目均需通过最高文物委员会审批,实行“发掘许可分级制”:本土机构可申请a级许可进行主动性发掘,国际团队需通过“联合考古”模式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