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陈毅转交李克农的家书给李伦:你改名了,你爹找你不容易

2025年03月15日18:42:06 历史 1192

1947年,陈毅转交李克农的家书给李伦:你改名了,你爹找你不容易 - 天天要闻

在中国的革命历史中,李克农是隐蔽战线的关键人物,在1931年之前,李克农‬还是与妻儿‬一起生活在上海,1931年的时候,因顾顺章叛变被迫离开上海,去了苏区,之后两年多没回家。

六岁的李伦才写信给父亲,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想念,而年幼的李伦似乎感受到了父亲的使命,长大之后,李伦跟随着父亲的革命道路不断前行,后来成为了新中国的一名中将

李家一门双将,后来也成为了美谈。

1931年4月,党内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叛变,把我党在上海的情报网搅得一团乱。

李克农是“龙潭三杰”之一,和钱壮飞胡底一起,多年潜伏在国民党特务总部,身份特别隐秘,顾顺章一叛变,三人暴露得干干净净,情况紧急,只能马上撤离上海。

他们从上海撤离,根据中央的安排,他们前往苏区工作,就这样,龙潭三杰一路辗转到了江西苏区。

1947年,陈毅转交李克农的家书给李伦:你改名了,你爹找你不容易 - 天天要闻

只不过这趟路并不好走,路上得躲着敌人的追查,还要跟组织接头,所以跟上海的家人联系非常地‬少,李克农走的时候,家里只剩赵瑛带着6岁的李伦,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那时候,李伦还小,不太明白父亲为啥总不在家。

他上学了,别的孩子有新纸新笔,他只能捡别人不要的废纸和用过的笔头,赵瑛省吃俭用,撑着这个家,收到李克农的信时高兴得不得了,赶紧让儿子回信。

李伦在信里写:“我很想你,读书也用功……”

这些话听着简单,却满是对父亲的想念,也透露着家里日子不好过,信寄出去,过了好一阵才到苏区,李克农那时候忙着情报工作,带着部队打仗,顾不上家里,看到儿子的信,他心里一软,眼泪就下来了。

1947年,陈毅转交李克农的家书给李伦:你改名了,你爹找你不容易 - 天天要闻

听说这封信还被红军高层传着看,大家都觉得感动,一个孩子用废纸写的信,却打动了所有人。

李克农收到信的时间,已经是1933年冬天了。

李克农当时在苏区干的是情报和保卫工作,中央苏区被国民党反动派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所以李克农的工作非常繁忙,压力巨大。

儿子的信是他放松精神的良药,所以当这封信一到,他看了一遍又一遍,想到家里媳妇孩子过得艰难,自己却回不去,心里不是滋味。

这封信后来传到了红军高层手里,周总理、朱老总这样的领导都看过,他们看完都觉得心里酸酸的。一个6岁孩子用废纸写信,说想父亲,说没钱买纸笔,其实这不光是李克农一家的故事,也是那时候好多革命者的生活。

1947年,陈毅转交李克农的家书给李伦:你改名了,你爹找你不容易 - 天天要闻

红军打仗缺粮少弹,家里人也没啥保障,靠着信念撑着,李伦的信,成了苏区战士们的一个小窗口,让大家看到前线背后还有这样的牵挂。

而‬那时候,李克农没法回上海,也没法多写信回家,他在苏区忙着组织情报网,帮红军挡住敌人的渗透,工作不能停。

赵瑛在上海带着李伦,等着丈夫的消息,偶尔收到一封信就高兴好几天,李伦的这封信,成了父子间难得的联系,也让李克农在忙乱中多了一份念想。

时间到了1947年初,李伦已经不是小时候那个写信的孩子了,他长大了,加入了部队‬,打过抗日战争,还在延安炮兵学校学了本事。

1947年,陈毅转交李克农的家书给李伦:你改名了,你爹找你不容易 - 天天要闻

那年华东野战军缴了不少榴弹炮,前线缺炮兵干部,李伦听说后,主动跟组织说要去,批下来后,他一个人从延安出发,千里走单骑,跑到了鲁中山区沂水县的华野司令部。

那一路不近,从陕北山东,路上得翻山过河,还得躲着敌占区,20多岁的李伦硬是凭着一股劲到了。

当李伦‬到了‬华东野战军的司令部后,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参谋长陈士榘等等几位华东野战军的领导见到他,高兴地说:

“好!不愧是李克农的儿子,千里跑来,有决心,我们正缺炮兵干部,来了就不让你走!”

1947年,陈毅转交李克农的家书给李伦:你改名了,你爹找你不容易 - 天天要闻

李伦喜欢炮兵,自然想干出点名堂,他跟着陈毅到处打仗,从鲁中打到华东,忙得没停过,他在战场上立了一等功,指挥炮兵打得准,打得狠,华野的领导都夸他能干。

可那段时间,他跟父亲没啥联系,也开始理解父亲当年因为革命繁忙,没有什么办法顾到家里人的感受了。

人们都说,男孩长大的标志,就是变成他的父亲。

李伦‬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长大。

他‬行军打仗忙得团团转,他一点消息也没传回去,还改名叫“李伦”,连华野领导都找不着人,粟裕问了好几次,才知道他在哪里‬,后来陈毅去中央开会,李克农托他带了封家书给儿子。

这封信总算让父子连上线。

李伦‬改名‬导致李克农联系不上他这件事情,让‬华东野战军高层忍俊不禁。

1947年,陈毅转交李克农的家书给李伦:你改名了,你爹找你不容易 - 天天要闻

粟裕后来跟人说:

“这小子,跑得没影了,跟他爹搞情报似的!”

只不过,陈毅和粟裕等战友‬都非常积极帮助李克农找儿子,因为李克农在中央忙着情报工作,听说儿子在前线,又听不到消息,心里估计有点急,毕竟在一般人看来,会以为儿子在战场上遭遇不测了‬。

陈毅开会回来,粟裕在部队里面找到了李伦‬,陈毅‬这才把‬李伦‬叫了过来谈话,然后‬交给他‬李克农的信,交给李伦时陈毅‬还笑:

“你爹找你找得不容易啊!”

1947年,陈毅转交李克农的家书给李伦:你改名了,你爹找你不容易 - 天天要闻

李克农那封家书,内容没细说,但估计既有问候,也有埋怨,他干了一辈子隐蔽战线,最擅长藏行踪,没想到儿子也学会了“反情报”,让他这个当爹的摸不着头脑。

李伦拿到信,估计也挺感慨,他在战场上忙着打炮,没想到父亲还在惦记他。这段父子间的波折,带着点战争的无奈,但是也成为了李家‬的默契。

解放战争的过程中,李伦跟着华野打了不少硬仗,从山东打到华东,再到全国解放,炮兵的本事越练越好。

1947年,陈毅转交李克农的家书给李伦:你改名了,你爹找你不容易 - 天天要闻

1987年,他当上了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被中央军委授了中将军衔,而在1955年,李克农已经得了上将军衔。

李家‬的‬父子俩,一个在隐蔽战线干大事,一个在战场上管炮兵,几十年的革命路都走得扎实,两个人最后都是将军,虽然李伦‬不是上将,可是在1987年的时候,一名‬中将也已经是解放军的中流砥柱了。

李家‬的‬这份传承,不光是家里的,也是革命的。

这段情,不光是他们一家的事,也是好多革命家庭的写照。那时候,多少人像李克农一样顾不上家,多少孩子像李伦一样自己长大。他们的思念和重逢,成了乱世里的一点光。父子俩的故事告诉大家,革命能赢,不光靠打仗,还靠家里人的支持。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听到岳飞遇害,李清照做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听到岳飞遇害,李清照做了什么?

绍兴十一年,岳飞在一天之内被十二道金牌紧急召回至临安。随即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但这只是一个幌子,是个缓兵之计,不久就被诬陷谋反,下了大狱。一时间朝野大骇!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 :“你们诬告岳鹏举谋反,究竟有何真凭实据?”秦桧奸笑一声:“其事
统一后,台湾叫什么名?台84岁老将王建煊给出答案 - 天天要闻

统一后,台湾叫什么名?台84岁老将王建煊给出答案

两岸关系一直是个敏感话题,尤其是“统一”这事儿一提起来,大家的耳朵都竖得老高。对此,台湾省84岁的前“监察院长”王建煊跳出来,抛出了一些关于统一后台湾叫啥名的看法,搞得网上网下议论纷纷。历史咋回事儿?台湾跟中国大陆的关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
董小姐们最憎恨的人,是他 - 天天要闻

董小姐们最憎恨的人,是他

改革开放后,商鞅、秦国遭到了全方位的抹黑,好事者甚至发明了“秦制”这个概念。在他们看来,中国落后的根源就是商鞅,就是秦制。秦制反民主、反自由,所以导致了落后,商鞅罪大恶极,竟然还写了个《商君书》,提出“驭民术”,教君主们怎么进行愚民,简直十
世界最长寿老人去世!百岁长寿老人往往有这些特点 - 天天要闻

世界最长寿老人去世!百岁长寿老人往往有这些特点

据法新社5月1日报道,世界上最长寿的人、巴西的伊娜·卡纳巴罗·卢卡斯4月30日去世,享年116岁。美国老年医学研究组织和“追求长寿”组织称,现在世界上最长寿的人是115岁的英国萨里居民埃塞尔·卡特勒姆。“活到100岁,健康又长寿”,这是许多人向往的目标。长寿不仅取决于基因,更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大量研究已...
曹县莘冢集村 - 天天要闻

曹县莘冢集村

宣统二年地图莘冢集村位于曹县城西北8.2公里处。聚落呈正方形,东西、南北长约500米。全村总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3公顷,总人口6000余人。属青菏办事处。莘冢集村有夏莘国莘仲君墓,明朝初年,名为伊尹耕莘太平寨。明朝中期成集,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