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中央领导称为老班长,1949年拒绝当官要回乡:我要回家“还债”
1949年,一老兵四处打听毛主席的住处,当得知毛主席住在香山后,他一路走一路问,终于来到了香山双清别墅。
来到门口后,老兵向警卫员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提出希望能与毛主席见上一面,为此,警卫员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立马进去向毛主席进行了汇报,很快,老兵便走进了别墅内。
毛主席一见到老兵,面露欣喜之色:“老班长,咱们许久未见啦!”
这位老兵究竟是谁?他为何四处打听毛主席的住处,毛主席又为何会称呼他为“老班长”呢?
老兵名叫李开文。
1929年,32岁的李开文为红军做事,因年纪较大,且文化程度低,李开文并未能成为红军的一员,而是担任了赤卫队员,直到1932年,李开文因脚上功夫硬,且能吃苦,才成为了一名正式的红军战士。
在成为红军不久后,组织下令撤离大别山,那时,李开文的妻子刚刚生下孩子,李开文为了革命事业,没敢回去告诉妻子,就这么离开了生养他的家乡,而这一走便是17年之久。
后来,李开文在红军队伍中当起了炊事员,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红四方面军长征。
在大部队进入草地后,吃饭和战士们的身体是个很大的问题,因为每天都要赶路,草地上没有柴火,这使得许多战士身上的衣服都是湿哒哒的,渐渐地,不少战士倒在了泥沼里,再也没能走出草地。
为此,李开文忧愁不已,在几经思考后,李开文为了让战士们可以围着火堆取暖,便把湿漉漉的枯草拧干水分,塞进自己衣服中,用自己的体温将这些柴火烘干。
当红军战士们得知李开文的所作所为后,无不为李开文此举感到感动。
一直以来,李开文心中的愿景便是跟随红军队伍,为老百姓建立一个不一样的新中国,他从未想过能前往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身边工作。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他便被调往延安工作,并被分配到中央组织部担任炊事班班长,不久后,他又被调任中央特灶班担任班长。
从那时起,他便与毛主席有了交集,并担任了毛主席11年的炊事员,当时,若是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没能及时给毛主席拿饭的话,李开文便会亲自给毛主席送去,每当这时,毛主席总是会同李开文聊一聊,时间长了,他们便越发熟络了起来。
在之后的日子里,李开文尽自己的能力为共产党做着实事,1949年,中央下达命令,让李开文前去天津当糖厂副厂长。
对此,李开文拒绝道:“我当不了这个副厂长,你让我回老家吧,十七年前,我硬着心肠离开了老婆孩子,现在我得回去还他们的‘债’。”
就这样,李开文在组织的同意下离京反乡,在临走前,李开文想到自己或许此后再也见不到毛主席了,便决定前去看望毛主席,几经打听后,李开文得知毛主席住在香山,便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毛主席见到李开文后,当即邀请他坐下,一番闲谈后,毛主席得知李开文要衣锦还乡“还债”,连连点头,随即嘱咐道:“回去就回去,但是要经常写信来,到哪里都要记住了,你是从中央出去的!”
此后的岁月里,李开文积极为家乡做着贡献,1956年,李开文前去北京参加会议,当毛主席再次见到“老班长”时,当即快步迎了上去,依旧十分亲切地进行了慰问,会议结束后,毛主席还特意邀请李开文到家中去吃饭。
1992年,李开文逝世,享年9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