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意料,俄面临二次解体?第一个露出反相的,居然不是车臣

2025年06月09日04:23:03 历史 1969

俄罗斯,这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国家,历史上曾多次站在分裂的边缘。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接手了苏联的大部分领土,也接过了民族矛盾和地方自治的烫手山芋。

近年来,俄乌冲突的爆发加上国际制裁的步步紧逼,让俄罗斯内部的稳定再次亮起了红灯。谁也没想到,第一个露出反相的,不是高加索地区那个出了名的火药桶车臣,而是伏尔加河畔的鞑靼斯坦

出乎意料,俄面临二次解体?第一个露出反相的,居然不是车臣 - 天天要闻

这个经济实力不俗、文化底蕴深厚的共和国,怎么就成了矛盾的焦点?它的不满从哪儿来,又会给俄罗斯带来啥样的冲击?

车臣按兵不动,鞑靼斯坦却蠢蠢欲动,俄罗斯的民族裂痕是不是又要撕开一道口子?

鞑靼斯坦坐落在俄罗斯的伏尔加联邦区,人口大约400万,鞑靼族占了一半多,俄罗斯族占了不到四成。翻开历史账本,这地方曾经是喀山汗国的核心地带,直到1552年被伊凡雷帝拿下,才并入沙俄的版图。

虽然几百年来同化政策没少搞,鞑靼人愣是保住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苏联解体那会儿,鞑靼斯坦瞅准机会,1992年搞了个全民公投,61.4%的票数支持成为“国际法主体”。这事儿给鞑靼斯坦埋下了追求自治的种子。

到了1994年,鞑靼斯坦跟俄罗斯联邦签了个权力分享条约,拿到了经济、文化甚至外交上的大片自主权,比如管自己的石油资源,还能设个“总统”职位。这条约2007年续了签,但2017年到期后就没再延长,成了鞑靼斯坦和莫斯科关系的一个转折点。

条约没了,被不少人看作是普京集权的一部分,想把地方的权力往回收。2022年,鞑靼斯坦的领导人头衔从“总统”改成了“赖斯”,这阿拉伯语里是“领袖”的意思,但这改动更像是象征性地矮了一截。政治上的边缘化让不少鞑靼人觉得自己的特殊地位被剥了,埋下了不满的火苗。

出乎意料,俄面临二次解体?第一个露出反相的,居然不是车臣 - 天天要闻

文化身份这根弦绷得紧鞑靼语是鞑靼斯坦民族认同的命根子,跟俄语完全不是一个路子,属于突厥语系。可2017年普京签了个法律,把地方语言教学从必修改成了选修,鞑靼语在学校的课时被砍了大半。这政策一出,喀山街头就有人抗议,当地人觉得这是对鞑靼文化的硬压。

比如,有个喀山的妈告学校强迫教鞑靼语,结果法院直接驳回,摆明了中央不松口。尽管如此,鞑靼人还是靠着办萨班图伊节、撑地方媒体,死守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这份韧性让人佩服,但也说明了他们跟中央的紧张关系没消停。

经济账算得更让人窝火。鞑靼斯坦是俄罗斯的石油大户,年产3000万吨原油,差不多占全国的6%。塔特石油公司是俄罗斯第五大石油商,2022年收入1.3万亿卢布。可石油开采税直接交给了联邦,2022年全国这块儿收入11万亿卢布,鞑靼斯坦就贡献了6600亿。

反过来看,鞑靼斯坦当年的预算收入才4537亿卢布,其中836亿还是联邦拨的回款。企业所得税是鞑靼斯坦的大头,2022年1661亿卢布,石油天然气占了45%,但跟联邦拿走的比,简直是九牛一毛。这账一算,有些鞑靼人就觉得中央把他们的资源榨干了,地方却没喝到多少汤。

鞑靼斯坦的钱袋子源源不断往莫斯科送,地方却觉得被晾在一边,这不公感会不会点燃分裂的火星?

再看看车臣,情况完全是另一回事。车臣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初打了两次仗,想从俄罗斯独立出去,结果被普京用武力和政治手腕摁住了。现在的车臣头子卡德罗夫靠着联邦的大笔补贴,把地方稳住了。

2022年俄乌冲突一打响,卡德罗夫站出来支持,还派车臣部队去参战,喊着“解放”乌克兰。这份忠心换来了莫斯科的钱袋子,车臣经济上靠中央输血,短期内翻不了脸。

可鞑靼斯坦不一样,2022年它国内生产总值涨了6%,是过去五年的最好成绩。这份经济底气让鞑靼斯坦有了更多跟中央叫板的资本,也更容易把不满说出口。

出乎意料,俄面临二次解体?第一个露出反相的,居然不是车臣 - 天天要闻

车臣一声不吭,鞑靼斯坦却在低声抗议,经济实力是不是给了鞑靼斯坦更大的胆子?

2022年的俄乌冲突给俄罗斯内部的矛盾添了把火。西方制裁把塔特石油的出口和收入掐了一截,虽然靠国内供应商和替代市场撑住了,但长期的经济压力不是闹着玩的。

2022年9月,普京宣布动员30万预备役,全国各地都有抗议冒出来。达吉斯坦那边闹得凶,可鞑靼斯坦表面上挺平静,主要是领导人明尼哈诺夫跟莫斯科配合,禁了预备役离开本地。但这平静不等于没火气,底下的人未必真服气。

俄乌冲突的阴云下,鞑靼斯坦的安静是不是藏着更大的风浪?

往后看,虽然现在没啥公开的反叛动静,鞑靼斯坦的不满可不是小事儿。俄乌冲突带来的经济和政治动荡可能会让中央抓不住缰绳,给鞑靼斯坦争取更大自治开了口子。历史上,他们就擅长靠谈判拿好处,比如1994年的条约。

要是中央再弱下去,鞑靼斯坦没准会重提自治的事儿,甚至学1992年搞个主权宣言。国际上对自决权的支持也能给鞑靼斯坦加点外援。但莫斯科对领土完整的态度硬得像铁板,任何分裂的苗头都会被死死摁住。

出乎意料,俄面临二次解体?第一个露出反相的,居然不是车臣 - 天天要闻

鞑靼斯坦的特殊地位、经济实力和文化自豪感,让它成了俄罗斯内部矛盾的一个风向标。车臣看着像是反叛的老手,可它跟莫斯科绑得太紧,暂时动不了。

倒是鞑靼斯坦的低声嘀咕,可能比车臣的沉默更值得盯着,因为它或许是俄罗斯联邦裂痕的前兆。俄罗斯的民族问题就像“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掀起大浪。

出乎意料,俄面临二次解体?第一个露出反相的,居然不是车臣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宗室嵩森:常宁六世孙,27岁中举,40岁中进士,64岁官至尚书 - 天天要闻

宗室嵩森:常宁六世孙,27岁中举,40岁中进士,64岁官至尚书

前言:恭亲王常宁,是顺治帝的皇五子,康熙帝的皇弟,可以说在康熙朝是显赫的王公家族。然而,随着一代又一代的繁衍,到了清朝中晚期,大多数子孙后代都沦为了闲散宗室,不得不去自谋生路。但是,从常宁的子孙人生来看,通过宗室科举入仕的案例较多,有的位居
每天涌入5.6万人,日挣333万!开封万岁山上半年营收超6亿,11亿对赌协议稳了? - 天天要闻

每天涌入5.6万人,日挣333万!开封万岁山上半年营收超6亿,11亿对赌协议稳了?

7月1日晚,河南开封万岁山武侠城交出上半年成绩单——营收超6亿,客流破千万,用一份亮眼的数据宣告“泼天的流量”已成功变现。根据景区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财报,其实现综合营收6.04亿元,相较去年同期增长162%。客流量的增长更为迅猛。财报披露,上半年入园人次高达1024.2万,同比增幅达到惊人的239.33%。记者根据财报数据...
王建煊:两年内我会让台湾与大陆统一,绝不向美国军购 - 天天要闻

王建煊:两年内我会让台湾与大陆统一,绝不向美国军购

提到台湾问题,很多人自然想到以民进党为代表的岛内“台独”势力,更有不少人感到疑问,为何台湾地区就没有主张两岸统一的领导人?实际上,在“台独金孙”赖清德上任之前,曾经有一位竞选人提出了两岸和平统一的主张,此人就是台湾地区新党领导人——王建煊。
广州一棵千年荔枝树时隔4年再次结果!预估树龄1024岁 - 天天要闻

广州一棵千年荔枝树时隔4年再次结果!预估树龄1024岁

随着气温攀升,岭南大地处处荔枝飘香。这几天,广州一棵千年古荔为广州最古老的荔枝树,时隔数年后再结硕果,这一罕见的景象吸引了周边村民前来拍照观赏。千年古荔位于广州黄埔玉岩书院,为一级古树,据估测迄今有1024岁,这个年龄对于具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广州来说,可谓见证了城市半部的历史,承载着市民对岭南佳果的记...
长知识!古代中国的“计程车”如何工作? - 天天要闻

长知识!古代中国的“计程车”如何工作?

原标题:古代中国的“计程车”如何工作?(文物有话说)中国科学技术馆展出的记里鼓车复原模型。中国科学技术馆供图张荫麟复原《宋史》记载的记里鼓车齿轮装置图。中国科学技术馆供图出租车是现代生活中常用的交通工具,主要通过记录行车里程计算费用,因此也
3个被史书隐藏的真相:夏侯惇0胜仗却成曹魏第一大将? - 天天要闻

3个被史书隐藏的真相:夏侯惇0胜仗却成曹魏第一大将?

在三国群雄逐鹿的璀璨星河中,夏侯惇的名字似乎总带着一丝微妙的光芒。当五子良将驰骋沙场、威震敌胆时,这位曹魏元勋的军事履历上却难觅耀眼的胜绩。史书冷峻的笔墨下,一个令人费解的谜题浮出水面:一位鲜有战功的将领,为何能登上曹魏权力之巅,成为曹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