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写稿,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老爷可以多多理解,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观看5秒后便可以免费阅读全文啦,感谢各位观众老爷的理解与支持哦~~~
文|临川
编辑|t
引言
张学思,张作霖的次子,张学良的弟弟,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被忽视的“隐形人物”,但在中国建国初期,却曾获得了总理的重用——委托他建立海军军校。
这一委任,意味着什么?不仅是对张学思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对他在军事领域的深刻理解的肯定。那么,张学思到底有何过人之处,能够赢得国家领导人的信任?这背后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张学思:走出大帅府的军事才俊
张学思,这个名字大概不像张学良那样响亮,也不如他兄长那样在历史的长河中波澜壮阔。但如果说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张学思的成就与贡献被忽视,那就大错特错了。
张作霖的第四子,张作霖的庙堂风云中走出来的张学思,不仅仅是个历史背景的配角,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讲述的故事。
张学思生于沈阳,那是一个由父亲张作霖掌控的“东北王国”,张作霖的威风八面让人无法忽视。
作为家中第四个孩子,张学思并没有像长兄张学良那样自小享有政治和军事的荣耀,但他不甘心只做“配角”。18岁那年,他毫不犹豫地投身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张学思的军事生涯从一个相对较小的岗位开始,1933年4月,他以青年党员的身份,受党组织派遣到廊坊东北军67军特务大队开展兵运工作。从这一刻开始,张学思便与东北军的传统渐行渐远,开始了属于自己的革命道路。
他的哥哥张学良,也许未曾预料到,弟弟的未来,竟会在这片曾经是自己亲自打理的“东北领地”上,绘出一幅完全不同的军事蓝图。
不过,张学思并未仅仅满足于党组织的安排。早在1933年9月,他便通过哥哥张学良的介绍,进入了南京中央军校第十期预备班学习,接受了更为系统的军事训练。
1937年,张学思顺利从军校毕业,开始在东北军第53军担任见习排长和参谋职位,短短几年后,他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才能,逐渐在军中崭露头角。
张学思的军事理念与作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那个年代的军事格局。不同于许多身处显赫背景的人,他的沉稳与务实使他在革命斗争中逐步展现出了独特的军事天赋。
然而,张学思的成功并非仅凭个人努力。对国家的深远责任感与对海军力量的重视,使得他在历史的分岔口做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选择——建设海军。
八个月,创办共和国的“海军黄埔”
1949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国家的军事格局急需一场变革。新政府不仅要巩固陆军力量,还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
此时,张学思被召入中央军委,在中南海的会议上,周恩来副总理亲自指派他负责组建共和国第一所海军学校。这个任务,听起来似乎简单,但实际背后却是无数的艰难与挑战。
周恩来亲自指示:“新中国不仅要有陆军,还要组建空军和海军。建军要先建校,你去办一所人民海军的黄埔军校。这样,人民海军才有发展的资本!”这一句话,对于刚刚接过使命的张学思来说,无疑是压力山大。
从1949年5月接到任务,到1950年2月海军学校正式开学,张学思用八个月的时间,迅速调动资源,克服一切困难,把这项艰巨的任务完成得有声有色。
张学思并没有浪费一分一秒,他甚至“七过家门而不入”,奔波在北京、沈阳、大连、丹东和莫斯科之间,不断推动海军学校的建设进程。
可以说,这段时间,张学思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他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完成新中国海军的建设。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面临着建设设施、招募师资、选拔学员等一系列具体问题,还有许多来自外界的质疑和压力。海军学校的建立,最初曾受到一些来自传统观念的挑战,毕竟,海军建设并不如陆军那么受到重视。
但是,张学思坚信,海军作为国家防线的一部分,其重要性无法忽视。他甚至亲自赴苏联考察,寻求外援,聘请了87名苏联海军专家,帮助建立学科体系。
而国内的困难也一度让张学思陷入困境。海军学校的师资力量匮乏,很多地方院校的知识分子对参军心存疑虑。
为了弥补这一缺口,张学思决定采取非常规手段,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湖南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中招聘优秀的教授,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确保了海军军校的高水平教学。
张学思深知,海军是一个技术性极强的军种,只有培养出一批既懂军事又懂科技的干部,才能让人民海军真正走上强盛之路。
到1950年2月1日,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正式开学,张学思不仅担任副校长兼副政委,还带领着整个海军学校,开启了中国海军的培训新纪元。时至今日,这所学校仍被誉为“海军军官摇篮”和“海军的黄埔军校”,为中国海军培养了无数英才。
张学思:历史的“背影”
尽管张学思为中国海军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在历史的舞台上,却常常被忽略。他的成就,并没有像张学良那样得到广泛的宣传和铭记。
这一方面是因为张学思的性格低调,不爱抛头露面;另一方面,他在建军过程中的角色始终处于幕后,更多地是在军校建设等技术性工作中发挥作用。
张学思的历史地位,总显得有些尴尬。他不仅要面对兄长的光辉背影,还得与外界对他“身份背景”的误解斗争。
即便如此,张学思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才华和贡献,也许正因为未被过多张扬,才显得更加深沉而内敛。
然而,正如许多被历史忽略的英雄一样,张学思的故事在慢慢浮现中,愈发显得珍贵。通过他建设海军军校的事迹,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坚守初心、默默奉献的军事才俊。
他的成就,或许没有被历史赋予足够的关注,但在今天,回顾这段历史,依然可以为张学思的坚持与付出,感到深深的敬意。
参考资料
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创建仅用了八个月|往事.文史博览.2022-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