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1213,不能忘,不会忘!

2024年12月13日10:03:04 历史 1714
19371213,不能忘,不会忘! - 天天要闻

今天(2024年12月13日),是第11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城曾遭遇的苦难,不能忘。日本侵略者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不会忘。以史为鉴,吾辈自强!

从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

侵华日军在南京大肆屠杀

没有抵抗能力的无辜军民

南京遭受史上空前黑暗的六周

昔日繁华的古都变成人间炼狱

三分之一的建筑被毁坏

市内发生两万多起强奸、轮奸暴行

无数财物被掠夺

30万同胞罹难

1987年,南京初次统计大屠杀幸存者

当时认定的幸存者有1756人

近年来,这一数字逐年递减

截至今年12月1日

目前登记在册在世的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只剩下32人

19371213,不能忘,不会忘! - 天天要闻

江边的屠杀

幸存者正在凋零

但真相不应沉没

常志强,当时9岁

他目睹了

父亲、母亲、4个弟弟被杀害

姐姐被刺5刀后被强奸

他回忆

日本兵用刺刀戳向母亲胸口

最小的弟弟被摔到了地上,哇哇大哭

日本兵拿起刺刀

对着小弟弟的屁股就是一刺刀

挑起后抛了出去

三个大一点的弟弟扑上去

拽、咬日本兵

均被残忍杀害

19371213,不能忘,不会忘! - 天天要闻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在王府园指认当年亲人遇害现场

余昌祥,当时10岁

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时

他已是个记事的孩子

想到亲人在浩劫中丧生

尽管过去了这么多年

他仍然悲痛万分:

“我父亲被日本兵拖去

叫他挑东西。

送过去以后,日本兵让他走,

结果一出来,

就用刀把父亲捅死了。”

19371213,不能忘,不会忘! - 天天要闻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余昌祥(右)注目凝视着南京大屠杀中遇难亲人们的名字

陈文英,当时12岁

如今的我们在黑白影像里

看到南京城堆满尸体的街道

对当时的她来说

是“脚底下走过的场景”‍‍‍‍‍

直到九十多岁的时候

陈文英还在怀念她的三姐‍

“我到现在仍然想她

小时候她对我最好

最心疼我。”

1937年12月

三姐的生命定格在了18岁

“多漂亮的姑娘

多好的姑娘

就给他(日军)糟蹋了

好好的一个人就没有了

人家讲她身上连一件布衫都不给她穿

连鞋子什么都没得”

19371213,不能忘,不会忘! - 天天要闻

九十多岁的陈文英接受回忆时,仍会颤颤巍巍留下眼泪

在当时

这样惨遭杀戮的同胞达30万

平均每12秒

就有一名同胞死于日军屠刀

这不是冷冰冰的数字

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无数家庭破裂

被残害的

可能是父亲、是母亲

是丈夫、是妻子、是孩子⋯⋯

亦可能是全家

19371213,不能忘,不会忘! - 天天要闻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雕塑《最后一滴奶》

但令人愤怒的是

日本右翼分子

妄图抹杀、歪曲历史事实

更有甚者

认为大屠杀根本不存在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

任何人要否认

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

历史不会答应!

30万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

14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

19371213,不能忘,不会忘! - 天天要闻

2023年,一群孩子在纪念馆“哭墙”前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姓名描新。

87年过去了

历经劫难的南京

已改换新颜

今天的我们

重温昨日的历史耻辱

是为了汲取今日奋进的动力

看那《和平宣言》,字字铿锵——

和平发展,时代主题

民族复兴,世代梦想

龙盘虎踞,彝训鼎铭

继往开来,永志不忘”

19371213,不能忘,不会忘! - 天天要闻

这是2022年12月13日拍摄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

我们必须牢记历史

不只是记住民族的伤痛

更有那不屈的抗争

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要谨记:

吾辈当自强!

我们牢记历史

更不是为了宣扬延续仇恨

而是要以史为鉴

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

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19371213,不能忘,不会忘! - 天天要闻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平雕塑

今天,我们以国家的名义

祭奠30万遇难同胞

无论你在哪个城市

如果听到警报声

无论你在做什么,都请停下来

为遇难同胞低头默哀1分钟

19371213,不能忘,不会忘! - 天天要闻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吾辈自强!

来源 | 人民日报微信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

监制 | 李金锋 李洁敏

主编 | 狄晓晶 赵东

编辑 | 魏娜

怀抱梦想、脚踏实地。点击关注大象新闻,获取更多优质资讯。

回复【客户端】获取大象客户端下载途径

回复【求助】获得大象帮媒体帮助

回复【商城大象商城优质好物等你来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新建交35年,新川创新科技园的新机遇 - 天天要闻

中新建交35年,新川创新科技园的新机遇

图片来源:新川创新科技园提供最近,2025“投资成都”全球招商大会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大会搭建全球产业合作平台,促进优质资源在蓉汇集,为产业园区“特色立园、企业满园”提供更多的增量支撑。在众多园区中,新川创新科技园有些特殊。它是中国内陆省市与新加坡合作的首个大型示范性项目,也是四川国别园区的排头兵。今年是...
湖北三地取消市级防汛四级响应,咸丰全力迎战特大暴雨 - 天天要闻

湖北三地取消市级防汛四级响应,咸丰全力迎战特大暴雨

极目新闻记者 庞正 通讯员 李颖 刘浩6月30日,湖北省黄冈市、仙桃市、天门市取消市级防汛四级响应,京山市取消县级防汛四级响应。当日,咸丰县2个乡镇遭遇特大暴雨,各部门积极做好预警和救援工作。据了解,6月30日8时至7月1日8时,宜昌、恩施、十堰、神农架4个市州61个站点发生暴雨。全省面平均雨量7.9毫米,最大降雨量36...
硝烟玫瑰:女少校单枪匹马逆转战局的生死72小时 - 天天要闻

硝烟玫瑰:女少校单枪匹马逆转战局的生死72小时

1944年湘西的雨像裹着铁锈,李洁攥着望远镜的手沁满冷汗。望远镜里,溃逃的士兵正像没头苍蝇般撞碎营区铁丝网,三八大盖的寒光已经刺破晨雾——日军追兵比预计的早到了整整两小时! "副营长!三连连长带着人要往南跑!"通信兵小顺子跌跌撞撞滚进战壕,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张天蔚病逝,享年71岁 - 天天要闻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张天蔚病逝,享年71岁

7月1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员、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编委会主任、编审张天蔚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6月29日21时19分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逝世,享年71周岁。张天蔚老师长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潜心编审、躬耕出版工作,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出版事业,为上海交通大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