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2月份春节过后,我又回到了花土沟,被分在了花土沟基地的作业队。作业队又分大修队和小修队,我在小修队。作业队的队长姓王是河北人。说话做事有艳照人的大刀阔斧精神还有内地人特有的细心和精明,手下的各个班组长都挺服他的。石油局有一句行话:钻井脏,大修累,最苦最累作业队。在作业队里大修队比小修队,又要累脏艰苦一些。小修队比钻井和大修队活要轻松一些。除了特殊情况出野外,每天可以回基地公寓休息。花土沟基地可以正常的在食堂吃饭。而且下班以后可以去图书馆,看电视,逛街。过的基本上是正常人的生活。而钻井和大修队基本上都要在野外,一呆10天半个月,甚至一两个月。吃住都在野外板房里。
搬家作业都是很累很磨人的。之后光搬家就要折腾半个月。而且野外的食品菜肉谁都是从基地拉过去的。业余生活也很枯燥。因为花土沟周围的几个油田都处于无人区,荒漠。缺氧没有绿色植被,风沙又很大。干起活来还很累很熬人,虽然工资高一点,但那种环境下常人是男人以忍受的。所以钻井
和作业队的人员流动性最大。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小修队上班,3班两倒,上12小时休24小时,一个班有司钻,内外钳,柴油工,场地工,记录工司机等总共是7个人。司钻也是班长。
上白班的人,早上6点到石油餐厅吃饭。7点赶到队部点名集合。队长头一天到油田甲方项目部领取任务,早晨传达给各个班。甲方的项目部由监理技术员负责监督和验收作业队完成的修理项目。2003年2月份非典开始了。队员们到队上还要进行酒精消毒,通勤车也消毒。7:30~9:00 7:00花土沟镇的马路上。各种型号的车辆多了起来,络绎不绝的往镇外开去。大部分都是油田的作业车,通勤车以及钻井机,修井机,水车,油罐车。还有一些其他的特殊作业车辆。那阵势就像部队的铁甲洪流。
我们带班的班长小李,大概二十七八岁,敦煌石油技校毕业的。我们班有7个人组成,司钻,副司钻,柴油工,内外钳工,记录员,场地工,司机。有3个正式工,4个合同工。小修对作业的流程主要是:作业前的准备,停井放空井内压力,起下关柱 ,井筒清理,维修更换部件,试压验漏,重新下管柱,恢复生产状态,启井观察到正常出油。这些工序中,起下管柱和重新下管柱是最累的。在施工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如冲沙砖模式,进口水龙带,弯头应采取防脱,防摆 防落,措施出口管线应固定。确保作业中的安全,减少事故风险。我到花土沟干的第一口井是到油砂山,去维修一台不出油的磕头机。
我们这个队伍,站井口三个人,我负责拉管子,也就是场地工。班长又是四川干活很负责。这个合同工一个互助人小王,河北人姓包我们都喊他包子。江苏人我。还有一个河南老李,这个老李就是在涩北的那个河南老李,我和他算是熟人了。在油田干活也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能在这里再次遇到一起共事也是缘分了。
通勤车把我们拉到油砂山的工地上。我们班负责维修一台不出油的磕头机,油刹山是青海油田的标杆,最早在花土沟发现大量油层就是在油砂山这一片。他的山脉不是很高都是那种馒头型的平缓的沙梁。
修井机开到,先有作业队的吊车把抽油机拆卸吊开,然后把修井机开到井口位置竖起来,把油管一根一根的取出来。小修队到了场地,先是有吊车调来板房 ,发电机房,再把场地上要用的工具,摆油管的架子,消防器材拉来。在工地上堆消防沙,把灭火器,消防桶,消防掀 水带都摆好,准备好 放在固定的位置。柴油工开始接电线,检查柴油机。司钻检查修井机的油料,仪表压井用的水泥浆池里的泥浆,然后看甲方提供的要维修的井的资料。以了解要维修的井深结构等信息。这些做完以后,班长开个小会,把任务分配一下,注意事项在会上说清楚。以确保每个队员都了解有特别强调安全问题,于是开始干活,先往井里注水,压井,试压。检查管线有无疏漏。然后井口上开始起钻。一根油管9米油沙山的油层比较浅,一般在1000~2千米之间,一个班一般能骑140~180根管子。白班把前期的准备工作准备好夜班来接班。从接班到井上。不多到8点多了,开始干活就到9点左右了,那个时候人最困的时候。
我们的代班长。接班以后大家加紧干活,干到2点多,最困的时候大概起了2/3的油管就停车,大家睡觉。穿着湿漉漉的沾满油水的工衣,横七竖八的躺倒在板房的地板上就睡着了。丝状睡觉都睁着一只眼害怕顶上有什么异常情况。
到5:00把大家喊起来又起一阵子油管,就开始擦拭工具 ,修井机,把管子摆好,场地的卫生清理干净擦拭工具要用钢丝刷刷,原油要用棉纱蘸上柴油擦洗 。常规的办法是把原油擦不干净的。7:00班长开始写值班记录,记录员开始写施工记录。在石油上干活安全是最重要的。石油局干活用的工具都是铁家伙。在工地上的机械车辆。大型的铁器。用的最小的管钳也有好几斤重。所以上工之前 ,安全帽,工衣,带钢板的工鞋,手套缺一都不可进入工地。而且还要罚带班的班长和相关的队长的钱 ,扣安全奖。井场里绝对不能抽烟,用明火施工需要用火,有柴油工接电炉子,在板房内使用,用完要立即拉闸。一个夜班下来连困加累,头昏脑胀,和吸了大烟似的难受极了。每天回去都要洗澡,油田公司的澡堂是免费给工人开放的。在基地上班伙食方面。早饭在食堂吃中午饭就要自己带了。后来班长想了个能吃好又能让大家省钱的办法,一人交100元钱由我和包子负责去农贸市场采购中午的伙食。这样伙食改善了不少 ,还省钱。我一般选在下午去采购,那个时候菜肉蛋都比较便宜。反正一个月才10个白班。在油田干活到了井场是穿不上干净衣服的。因为到处都是缘由,大家在电视里图片中看到的,那绝对不是石油局一线工人的真实写照。就是队长书记只要去了工作现场,也会溅上油泥水。
有的朋友看了我的文章,想象中油田真好,又能挣大钱,伙食还好,住宿也好 ,还有图书馆。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天上绝对不会掉馅饼的。现实中美好的一面有,但是那都是汗水,泪水 ,甚至流血干出来的。花土沟油田钻井大修队是人员流动最大的。因为这两个工种最累最脏,一般人坚持不下来。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这两个工种来说是最适用的。
而测井,采油,泵站,炼油那些干净轻松的工种。都是油田石油局内部子弟,或者学校分来的科班出身的大中专生干的。合同工是很少的。就是我也只在花土沟干了两年。有了原始的资金后就再也没有干了。就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就说明了石油工人用血汗换来的美好生活和高工资。他们拿的工资和福利对于他们的奉献来说都是他们应该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