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人养鱼

2024年06月18日08:42:12 历史 1077

司马迁在《史记》中,以“饭稻羹鱼”来概括江南古人的美好生活,这鱼是绝对不能少的。白米饭虽说是百味之本,但少了“鱼”,没了鲜气,生活也就称不上美好了。江南,水资源丰富,除了雄居全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的母亲湖——太湖之外,河湖港汊密布于辖区之内,为鱼的生存与繁衍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苏州人养鱼 - 天天要闻

  江南养鱼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吴郡诸山录》说“吴王有鱼城在田间”,可见当时太湖一带已有鱼池了。越国打败吴国后,也没有放松养鱼,据说苏州齐门外的渭塘,就是当年范蠡隐迹养鱼之处。范蠡在越国战胜吴国后,便辞官隐居在“陶”,并化名为朱公。他在公元前460年左右写的《陶朱公养鱼经》,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养鱼著作,惜原本已佚,仅由《惰书·经籍志》和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等书的转录,才得以流传下来。他总结了当时养鲤的经验,说了鱼池的建造、种鱼的选择、自然孵化、密养轮捕等。在记载鱼池建造时说:“以六亩地为池”“池有九洲八谷,谷中立水六尺”,让鱼环洲而游,栖谷而息,浅水适于幼鱼活动,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又讲了鲤鱼繁殖时的雌雄配比和要注意环境安静,并说一年之后可捕捞成鱼,留好种鱼,第二年大小混养,可充分利用食料等。这在当时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养鱼业都有指导和促进作用。

  春秋战国以后,这里养鱼业累代不衰。汉代注意到了鱼池的综合利用,把养鱼、养鸭和种菱、芡、藕结合起来。在池岸上种草栽竹,扩大经济收益。三国时,开始了稻田养鱼。唐代时,因皇帝姓李,强令严禁捕杀鲤鱼,使养鱼业受到影响,但迫使渔农从饲养单一品种的鲤鱼,发展到鲩、青、鳙、鲢等多种鱼类的放养。明代,苏州的养鱼面积还在不断扩大,从保存在东山轩辕宫里的由文征明所绘的《太湖两山图》碑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太湖边筑起了一排排方整的鱼池。据记载,明代嘉靖年间还开始了河道养鱼和外荡的放养,放养面积又有一定增加。

  但是,鱼苗的有限一直是养鱼业发展的障碍。由于青、草、鲢、鳙等四大家鱼的鱼苗,每年要到长江里去捕捞,因此鱼苗的采集和运输都有问题。从保存在浒墅关镇上的《严禁需索留难鱼花船只碑》来看,运鱼苗的船只还常常会遇到兵弁、地痞、恶棍、差役们的敲诈和作难。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官府才颁发布告明令禁止。现存于相城区黄桥庄基村的《奉旨遵宪蠲免渔课永禁泥草私税碑》,刻成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也体现了清初地方政府对于养鱼业的重视与支持。通过免税、减税,禁止乱收税来促进养鱼业的发展。由此也可看出,养鱼是江南不可忽视的重要产业。

  人工养鱼,鱼苗的获得始终是发展的瓶颈。鱼类繁殖季节,到长江出海处去捕捞采集,不仅成本大,还会给人的生命安全带来危险。所采集到的鱼苗,还不一定跟得上养鱼业发展的需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养殖基地开始尝试人工繁殖鱼苗。人工繁殖足够多的鱼苗,使养鱼业的发展得到了最基本的保证。

苏州人养鱼 - 天天要闻

  江南,作为国内最主要的水产养殖基地,养鱼一直是受鼓励并持续发展着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太湖等大面积水域的鱼苗放养,成为了惯例。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的鱼苗,水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平时休捕养鱼,并在适当的时节,由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组织隆重的“开捕节”活动,统一开始捕捞。这样的做法,使养鱼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江南一直承担着为京、津、沪等特大城市和周边地区供应水产的任务,同时也满足着当地人民食用的需求。鱼至今仍是江南人餐桌上的重要食材,特别是春节,家家户户餐桌上都要有鱼,

  以示“丰衣足食,年年有余”。江南人烧炙的清蒸白鱼、菜花塘鳢鱼、红烧甩水、松鼠鳜鱼……也几成苏州的名片,成为外地人到鱼米之乡来必点并乐以品尝的名菜。

  鱼的美味给人以味觉上的享受,捕鱼的过程更会给人带来极大的乐趣。钓鱼,是捕鱼中最简单的方法。我小时候就很喜欢钓鱼,这是困难年份给家人补充营养最直接的方法。以蚯蚓苍蝇作鱼饵挂上鱼钩放入水中,等待鱼儿咬钩,不仅可以钓到鱼,还可培养人的耐性,所以至今钓鱼仍是一种有益的活动。我在浒关运河边长大,常常看到大人们扛着扳罾,选一僻静的水岸边落罾扳鱼。这一方法显然比钓鱼要有效得多。运河中还常常有渔船顺河撒下长长的丝网,然后用力地敲打船板,惊得鱼虾乱窜,钻入丝网之中。收起丝网,一次就可抓到不少的小鱼。与丝网船相比,另一种捕鱼方式更吸引眼球,捕鱼人肩扛整理好的鱼网,站立船头,矫健地扭身一转,顺手将肩上的鱼网抛向空中,鱼网迅速张开落入水中。等网上的重垂落到河底,再缓缓地收起鱼网,一网就能捕到许多鱼。这种网江南人俗称为“天打网”。利用鱼鹰捕鱼,是捕鱼人的一大“发明”。有的渔家养着八九只鱼鹰,将它们架在小舟的两侧。小船轻轻驶到鱼群较多的地方,将饿上半天的鱼鹰赶入水中。鱼鹰一会儿潜进水里,一会儿钻出水面。放鹰人看到衔着鱼的鱼鹰露出水面,立即以竹竿挑它上船,缴下它的猎物后再赶它下水,如此重复多次,要等放鹰人心满意足时,才驾船回去,拣出小鱼让鱼鹰吃个饱,以待第二天的继续作业。每当鱼类繁殖的旺季,捕鱼者还会用水草扎成蒲团,在蒲团下挂一条大大的雄鱼,以吸引雌鱼前来求偶。捕鱼人过一段时间,就用网兜轻轻地兜底抄上去,常常会捉到许多大腹便便的雌鱼……

  早些年,我曾多次到渭塘、蠡口、黄桥等地的渔业大队,看渔民们年末起塘捕鱼。一大群穿着橡皮连袜裤的渔民,拉着一张大网,从鱼池的一边牵向鱼池的另一边。随着大网慢慢起水,网中之鱼渐渐聚拢,欢蹦乱跳起来,一网常常会有数千斤大鱼。此时,网中跃动的鱼耀金闪银,池边观看的人欢声雷动;出力拉网的渔民们笑逐颜开。他们饱经风霜的脸上,开始绽露出丰收的喜悦。这是江南渔民一年辛苦劳作的收获,这网中承载着他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丰收的渔事,使他们看到了希望。

(原载于《苏州日报》2019年08月24日 A07版)

编辑:汪财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古代生活太苦了,穿越女想办法回现代,不料差点丢了小命! - 天天要闻

古代生活太苦了,穿越女想办法回现代,不料差点丢了小命!

剧名《我的神使大人》04。穿越女偷偷钻进一口大水缸里,她准备从这水缸里穿越回去。因为前几天她就是从这水缸来到古代的,好不容易再找到这口大缸,穿越女高兴坏了,毕竟在古代的每一天都太难熬了。晚上和一大堆太监住在一起,没有风扇,没有蚊香,呼噜声此
地震频发 日本吐噶喇列岛第二批岛民撤离避难 - 天天要闻

地震频发 日本吐噶喇列岛第二批岛民撤离避难

当地时间7月6日傍晚,第二批从日本鹿儿岛县吐噶喇列岛疏散撤离的当地居民已乘坐轮渡抵达鹿儿岛市的港口。本次疏散撤离的人员为恶石岛的31名居民和小宝岛的15名居民,合计46人。当地目前采取自愿疏散撤离的原则。截至6日,恶石岛尚有23名居民,小宝岛尚有41名居民。如今后仍有居民希望离开,当地政府将考虑进行第三批疏散撤...
阿根廷交流团走进武昌红巷 - 天天要闻

阿根廷交流团走进武昌红巷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6日讯7月5日,20多名来自阿根廷的大学生、大学教授、政府官员等外宾走进红巷,参观中共五大旧址、农讲所和毛泽东旧居。据了解,他们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5年国际暑期学校成员,在武汉开启为期两周的学术文化交流之旅。阿根
95岁抗战老兵登上山东舰后热泪盈眶:“祖国始终是香港的强大后盾” - 天天要闻

95岁抗战老兵登上山东舰后热泪盈眶:“祖国始终是香港的强大后盾”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母舰山东舰、导弹驱逐舰延安舰、湛江舰及导弹护卫舰运城舰组成的航母编队于7月3日上午抵达香港特别行政区开启为期5天的访问活动这是山东舰首次赴港也是继辽宁舰后中国海军航空母舰第二次访港巨舰破浪而来、气势磅礴“航母热”燃爆香江线上发放参观票全部约满7月5日下午两位东江纵队港九大队的老战士...
日本“末世预言”落空,5600亿损失却成了真 日当局:吐噶喇列岛地震或长期化 - 天天要闻

日本“末世预言”落空,5600亿损失却成了真 日当局:吐噶喇列岛地震或长期化

7月4日开始,“日本末世预言”“日本将发生毁灭性地震”的消息,逐渐霸榜社交媒体平台。该网传内容引发大量关注。7月5日凌晨4时,日本全国紧急地震速报的视频直播一度吸引了近25万人蹲点观看。如今,预言时间点已过,“毁灭性大地震”没有应验,仅日本鹿儿岛县吐噶喇列岛附近海域5日发生5.4级地震。经确认,岛上未有人员伤...
“80后”正厅史麒麟,兼任县委书记 - 天天要闻

“80后”正厅史麒麟,兼任县委书记

来源:石阡党建、政事儿贵州铜仁市“石阡党建”微信公众号7月6日消息,近日,铜仁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石阡县委书记史麒麟走访看望慰问部分老干部。上述信息显示,铜仁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史麒麟,已兼任石阡县委书记。史麒麟(资料图)公开简历显示,史麒麟,男,布依族,1980年11月生,研究生学历,法学硕...
太平天国失败后,残余逃亡到此国,现有20万华人,还讲着广东话 - 天天要闻

太平天国失败后,残余逃亡到此国,现有20万华人,还讲着广东话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他们说,那些太平军最后去了南美,听起来像传说,但人还在,说粤语,过春节,几十万人,真真切切地活着。天京破了,城墙塌得连块整砖都找不到。湘军围了三年,饿得城里人啃树皮,喝脏水,死人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