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芳:结三次婚都不是初恋,相互牵挂70年,晚年卖房建养老院

2024年06月10日18:52:07 历史 1715

张瑞芳一生不仅主演过《松花江上》《南征北战》《李双双》《泉水叮咚》等电影,

而且她还热衷于做媒,撮合过张芝华郭凯敏张金玲徐敏孙道临王文娟等很多有情人。

可是,最喜欢成人之美的她,自己的婚姻却是几经波折,一连结了三次婚才稳定下来,

但令人感到意难平的是,这三次结婚的对象却都不是她心心念念的初恋,

两人因为种种原因,竟然相互牵挂了70年。

张瑞芳:结三次婚都不是初恋,相互牵挂70年,晚年卖房建养老院 - 天天要闻

张瑞芳去世之后,上海电影评论学会评价说,张瑞芳就是一个传奇,

她的人生经历是传奇,艺术也是传奇。

其实还应该补充一条,她与初恋郑曾祜的感情,更是一个传奇。

01

1928年,是张瑞芳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他的军人父亲张基在北伐中战死,年仅42岁。

父亲去世后,10岁的张瑞芳就和其他四个兄弟姐妹一起,跟随母亲搬回了北平

在这里,张瑞芳目睹了母亲一下照顾5个孩子的艰辛。

张瑞芳:结三次婚都不是初恋,相互牵挂70年,晚年卖房建养老院 - 天天要闻

让张瑞芳难过的是,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在父亲去世后不久,

她最小的妹妹也因病去世,她亲眼看着,小妹妹被母亲抱起来,然后埋掉。

长大后,张瑞芳继承了父亲的遗志,也参加到了爱国活动中,

颇有表演天赋的她,在高中时期就开始演话剧,

其中最为出名的,则是她与崔嵬合作的独幕话剧放下你的鞭子》。

张瑞芳:结三次婚都不是初恋,相互牵挂70年,晚年卖房建养老院 - 天天要闻

即便是被上百人围观,张瑞芳也不紧张,虽然连舞台都没有,但她仍情感饱满,

她的情绪感染着周围所有的观众,在演到主要情节的时候,

上百人跟着一起喊:“放下你的鞭子。”

张瑞芳激动的热泪盈眶,她深刻的感受到,这就是艺术的力量。

她虽然没有像父亲那样成为一名军人,但她却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为民族事业出力。

1935年,17岁的张瑞芳选择继续读书,考入了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本来她是想学习表演的,可阴错阳差之下,她成为了西洋画专业的一名学生。

张瑞芳:结三次婚都不是初恋,相互牵挂70年,晚年卖房建养老院 - 天天要闻

但张瑞芳没有气馁,她认为,不管学什么,都无法阻挡她对表演的热爱,

于是在求学期间,她一边学西洋画,一边积极参加话剧社团的演出,在全学校都有很高的威望。

就在此期间,张瑞芳结识了隔壁雕塑系的才子郑曾祜,

郑曾祜比张瑞芳大4岁,两人志趣相投,很快就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恋人。

在学校放假的时候,他们一起骑着自行车出去游玩,一起到公园划船,

春天花开的时候,张瑞芳还爬到小山坡上,躲在茂密的花丛中玩捉迷藏。

张瑞芳:结三次婚都不是初恋,相互牵挂70年,晚年卖房建养老院 - 天天要闻

在单独相处的时候,郑曾祜向张瑞芳表白说:

“你母亲已经答应把你嫁给我了,所以,以后你就是我的妻子了。”

张瑞芳羞涩的跑开,但她也知道,自己母亲确实是很喜欢郑曾祜,

他既博学又儒雅,既严谨又不刻板,对待感情还很专一,

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男人。

02

可是,幸福总是短暂的,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张瑞芳跟随母亲和姐姐的步伐,

也加入到了抗战之中,她要跟随北平学生战地移动剧团到前线演出,

最终把目的地定在了重庆

张瑞芳:结三次婚都不是初恋,相互牵挂70年,晚年卖房建养老院 - 天天要闻

张瑞芳邀请郑曾祜一起去,可此时的郑曾祜已经考上了清华大学

碍于父母的约束,他必须要留下来安心读书,而且父母已经为他铺好后路,

将来会送他出国留学,可以说是前途不可限量。

张瑞芳理解郑曾祜的苦衷,所以她也没有强求,在告别的时候,

两人在一个小吃摊上边哭边吃,两人都不知道,

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见面。

张瑞芳到重庆之后,尝试给郑曾祜写信,让她欣喜的是,郑曾祜竟然真的收到了,

在书信中,两人互诉相思,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着重逢。

张瑞芳:结三次婚都不是初恋,相互牵挂70年,晚年卖房建养老院 - 天天要闻

可是后来随着郑曾祜出国留学,两人就彻底断了联系,

等两人再见面的时候,早已经是物是人非。

1939年,张瑞芳加入怒吼剧社等艺术团体,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话剧演出上,

在此过程中,她对怒吼剧社的创始人余克稷产生了感情。

余克稷这个人也很有意思,他的真正职业是重庆电力公司的总工程师,薪水非常丰厚,

但出于对戏剧的喜爱,便成立了怒吼剧社,并且担任了8年的负责人。

在此期间,他把自己所有的薪水都拿出来支持剧社,为剧社里的演员提供生活上的资助,

所有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非常敦厚善良的人。

张瑞芳:结三次婚都不是初恋,相互牵挂70年,晚年卖房建养老院 - 天天要闻

在周围朋友的撮合下,他与张瑞芳结成了夫妻,

在刚结婚的时候,两人举案齐眉,可以说是十分的恩爱,

但时间长了,两人之间也开始出现一些矛盾。

在张瑞芳看来,余克稷是一个好人,但他的性格实在是太冷淡了,

总是冷冰冰的,一副生人勿近的样子,即便在自己家,也很少与张瑞芳交流。

张瑞芳:结三次婚都不是初恋,相互牵挂70年,晚年卖房建养老院 - 天天要闻

让张瑞芳气恼的是,有一次她外出演出,便把快生孩的大姐接到家里,

嘱托丈夫帮忙照看一二。

可谁知,余克稷直接把张瑞芳的大姐送到医院就不管了,

最终,张瑞芳的大姐难产,九死一生的在医院独自生下了孩子。

张瑞芳回来后大发雷霆,她质问丈夫:

“你哪怕找一个佣人,到医院帮忙照看一下也行啊,你怎么能把大姐一个人扔在那里呢?”

但真正让张瑞芳下决心离婚的,还是弟弟的去世。

张瑞芳:结三次婚都不是初恋,相互牵挂70年,晚年卖房建养老院 - 天天要闻

1943年,张瑞芳收到了母亲的来信,她满怀欣喜的打开,却发现这是一个噩耗,

她最小的弟弟,在与敌人斗争的时候,不幸染上了疟疾,因病去世。

张瑞芳痛不欲生,以泪洗面,嘴里总是念叨着弟弟的小名,

余克稷回来后,张瑞芳就向他倾诉,想要从他这里得到一丝安慰。

可是,生性冷淡的余克稷在听完后,只说了一句“我知道了”,就没有了下文。

那一夜,张瑞芳独自一人坐到了天亮,除了要忍受失去亲人的悲痛,

她还要忍受这种无人倾诉的寂寞。

张瑞芳:结三次婚都不是初恋,相互牵挂70年,晚年卖房建养老院 - 天天要闻

1944年,张瑞芳主动和余克稷离婚,结束了这段持续了5年的婚姻。

03

让张瑞芳感到造化弄人的是,就在她离婚后不久,她与初恋郑曾祜重逢了,

两人8年未见,再见已是物是人非。

两人相对而坐,都流下了眼泪,两个想拥抱一下,却是不能,

因为此时的郑曾祜已经结婚了。

当年,他在知道张瑞芳嫁给了余克稷之后,便心死如灰,彻底断了念想,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他认识了妻子,并且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张瑞芳:结三次婚都不是初恋,相互牵挂70年,晚年卖房建养老院 - 天天要闻

郑曾祜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君子,即便已经结婚了,他也没掩饰过与张瑞芳的关系,

甚至他的妻子都说:

“虽然他是我的丈夫,但在他心里,永远都有一片地方属于张瑞芳。”

世界上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此了。

郑曾祜单身的时候,张瑞芳却嫁人了,现在张瑞芳恢复单身了,郑曾祜却有了家庭。

再见之后,两人都注意着分寸,郑曾祜不想伤害自己的妻子,

而张瑞芳也不想破坏郑曾祜的家庭。

曾经相爱的两个人走到今天这一步,是谁也料想不到的,

但这并不能阻止,两人在彼此心目中的位置。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爱情。

张瑞芳:结三次婚都不是初恋,相互牵挂70年,晚年卖房建养老院 - 天天要闻

看到郑曾祜有了家庭,张瑞芳也没有纠结,很快,她就步入了第二段婚姻,

嫁给了当时的著名话剧演员金山

其实,两人早在1942年合作话剧《屈原》的时候就认识了,

金山饰演“屈原”,张瑞芳饰演“婵娟”,

金山俊逸潇洒,张瑞芳端庄大气,

凡是两人一起合作的作品,在当时都非常受欢迎。

和前夫余克稷不同,金山是一个非常浪漫的人,感情世界极其丰富,

并且还有过多段感情。

张瑞芳:结三次婚都不是初恋,相互牵挂70年,晚年卖房建养老院 - 天天要闻

虽然,有很多人劝张瑞芳,说一定要谨慎,因为金山这个人实在是太多情了,

可张瑞芳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又岂会轻易放弃。

金山除了是一名演员,他还是杜月笙的弟子,

在杜月笙的见证下,两人还是结成了夫妻,举办了一个隆重而又浪漫的婚礼。

结婚之后,金山不仅是张瑞芳灵魂上的伴侣,更是艺术上的知音,

两人共同主演过多部话剧,是话剧界有名的伉俪。

1946年,张瑞芳和金山接受安排,一起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发展,金山担任厂长,

张瑞芳担任特约演员。

张瑞芳:结三次婚都不是初恋,相互牵挂70年,晚年卖房建养老院 - 天天要闻

金山这个人虽然多情了一点,但却非常有才华,他不仅是演员,同时还是编剧和导演,

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后不久,他就自编自导了电影《松花江上》,

张瑞芳在其中饰演“妞儿”。

1949年之后,张瑞芳和金山一起到北京工作,

就当张瑞芳以为,她会和金山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一起携手共进的时候,

金山却移情别恋了。

04

1950年9月,夫妻两人一起合作话剧《保尔·柯察金》的时候,

金山却喜欢上了这部话剧的导演孙维世。

张瑞芳:结三次婚都不是初恋,相互牵挂70年,晚年卖房建养老院 - 天天要闻

孙维世不仅长相漂亮,而且才华横溢,和金山一样,既是导演,也是演员,

同时,她还是一名翻译家,曾陪同很多重要领导出访国外,

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才女。

在发现金山移情之后,张瑞芳没有过多犹豫,很豁达的选择放手,

她不仅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还迎来了事业上的突破。

离婚之后,张瑞芳离开北京,到上海电影制片厂担任演员剧团的团长,

而金山则在当年10月,就与孙维世结婚,并且举办了婚礼。

张瑞芳:结三次婚都不是初恋,相互牵挂70年,晚年卖房建养老院 - 天天要闻

张瑞芳离婚,最为痛苦的人则是她的初恋郑曾祜,

当年金山追求张瑞芳的时候,才曾拜托郑曾祜当中间人。

后来,金山如愿娶到了张瑞芳,郑曾祜则带着妻子去了海峡对岸,

虽然两人很少见面了,但却一直不曾断了书信联系。

1952年,张瑞芳凭借《南征北战》中的“赵玉敏”一角,

正式开启在影坛上的辉煌。

张瑞芳:结三次婚都不是初恋,相互牵挂70年,晚年卖房建养老院 - 天天要闻

同时,她也遇见了第三任丈夫严励,严励是一名剧作家,也是一个才子,

在同事的撮合下,两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严励不像金山那样多情,也不像余克稷那样呆板,

在之后的47年中,两人相濡以沫,相互鼓励,熬过了一段最艰难的岁月。

虽然张瑞芳因为身体原因不能生育,但严励却不在乎,

为了减轻张瑞芳的愧疚感,他提议去领养了一个孩子,并且给孩子取名叫严佳,

虽然不是亲生的,但一家三口倒也生活的幸福温馨。

张瑞芳:结三次婚都不是初恋,相互牵挂70年,晚年卖房建养老院 - 天天要闻

有了家庭当后盾,张瑞芳在电影事业上发展的十分平顺,

不仅和孙道临一起主演了由巴金小说改编的电影《家》,

而且还和仲星火一起主演了电影《李双双》,凭借这部电影,

张瑞芳拿下了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

但可惜的是,随着后来特殊年代的到来,张瑞芳的电影事业也遭受了重创,

一直到1976年,她才复出拍戏,拍了大河奔流》《泉水叮咚》《T省的84·85年》等作品。

在此期间,丈夫严励一直对她不离不弃,照顾有加,

远在海峡对岸的郑曾祜得知之后,也终于放心了。

张瑞芳:结三次婚都不是初恋,相互牵挂70年,晚年卖房建养老院 - 天天要闻

05

1999年,严励因胃癌去世,81岁的张瑞芳终于失去了这个陪了她47年的男人,

就在严励去世后不久,郑曾祜的妻子也因病去世。

从此之后,两人都把对方当成了世界上最亲的亲人,每逢年过节,都会通过电话相互问候。

可是不久之后,等在电话前的张瑞芳却没有听到郑曾祜温和的声音,

只听到电话里传来含糊不清的呜呜痛哭声,张瑞芳也跟着哭了起来,

郑曾祜中风了。

再之后,张瑞芳就再也没有接到过郑曾祜的电话,他已经带着对她的爱,

去了另一个世界。

张瑞芳:结三次婚都不是初恋,相互牵挂70年,晚年卖房建养老院 - 天天要闻

即便最后一个爱他的男人也离开了,可张瑞芳的晚年却并不孤独,

早在丈夫严励去世的第二年,82岁的她就打算自己建一座养老院

养子严佳在国外工作,并不能时常守在她身边,

所以她就想再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让那些没有亲人陪伴的老人们住进来抱团取暖。

张瑞芳虽然很有名气,在电影界的地位很高,但她的存款却是不多,

因此,很多商人在得知她要建养老院后,纷纷找上门来寻求合作。

可张瑞芳想了想,这是她人生最后一块净土,并不想搞成商业化,

于是便果断拒绝。

张瑞芳:结三次婚都不是初恋,相互牵挂70年,晚年卖房建养老院 - 天天要闻

之后,张瑞芳果断卖掉了自己家的房子,多方拼凑,

终于把养老院建了起来,取名叫“爱晚亭”。

建成之后,很多文艺界内的老人都住了进来,载歌载舞,甚至还有黄昏恋的,

好不热闹。

张瑞芳很是欣慰,这是她对社会的最后一点贡献。

2012年,94岁的张瑞芳在上海病逝,她去找她的老朋友们团聚了。

在观众心中,她不仅是一位表演艺术家,更是一位道德高尚的老人,

而她与初恋郑曾祜的爱情,也将会被永久传颂。

他们为现在的娱乐圈,做了一个好的榜样。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探访福建上杭李氏大宗祠:部分坍塌 正加快抢险和维修 - 天天要闻

探访福建上杭李氏大宗祠:部分坍塌 正加快抢险和维修

6月16日6时至17日6时,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稔田镇遇持续性特大暴雨,24小时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6月17日凌晨2点40分,有着“客家第一祠”之称的李氏大宗祠东西两侧两列横屋坍塌,受损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主座无重大损毁,无人员伤亡。图为6月20日,相关部门和文物专家陆续前往李氏大宗祠查看坍塌情况。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云南保山市长陈锐因病逝世  简历从官网撤下 - 天天要闻

云南保山市长陈锐因病逝世 简历从官网撤下

大皖新闻讯 6月20日,一则云南保山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锐已于日前离世的消息引发了关注。大皖新闻记者就此咨询了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证实,消息属实,并称陈锐系因病逝世。陈锐的简历已从官网撤下6月20日下午,大皖新闻记者注意到,陈锐的简历已从保山市人民政府官网撤下,而在该官网搜索关键词“陈锐”,显示的...
两尊明代金佛差点流失海外 北京一拍卖行员工因走私文物及多件观赏石获刑 - 天天要闻

两尊明代金佛差点流失海外 北京一拍卖行员工因走私文物及多件观赏石获刑

利用拍卖行员工身份,将货主委托的拍卖品低价雇人夹带运输进出境,6月20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四中院获悉,近日,北京一名拍卖行员工因走私多件拍品获刑。值得注意的是,该名员工走私的拍品中,有两尊明代金佛,该案也是北京首例以走私文物罪判决并成功从我国香港地区追回文物的案件,有力打击了走私犯罪,保护了国家文...
赖清德叫嚣“拒统”,称首战即终战是投降论述 - 天天要闻

赖清德叫嚣“拒统”,称首战即终战是投降论述

在意识到自己的“520”演说引起了两岸巨大震动之后,“台独”头子赖清德就开始想尽办法撇清自己的责任。但这些表面功夫只能用来糊弄不熟悉中文表达的西方媒体,当赖清德面对岛内民众时,露出的则是另外一幅嘴脸....
看大决战三部曲,谈谈多线作战的规律 - 天天要闻

看大决战三部曲,谈谈多线作战的规律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从许多角度来谈,比如组织度、政治、经济等。但战争毕竟是战争,战争虽然是政治的继续,但政治斗争一旦转变为军事斗争,就必然要遵循军事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