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丨这座“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楚国墓葬,主人竟是他?

2024年05月20日04:10:35 历史 2893

椁分九室,面积超过400平方米,填土层层夯实,有台阶21级,如果加上墓园、车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遗迹,整个墓园占地面积达2100多亩之广。2024年5月,持续近四年的考古发掘进入到关键阶段,迄今为止科学发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武王墩墓展露真容,墓室的规模和各类精美文物频频刷屏,引发无数惊叹。

面对面丨这座“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楚国墓葬,主人竟是他? - 天天要闻

这个由上下两部分组成的合体青铜器,名叫甗。现代人对这个字感到陌生,但其实,现代人使用的蒸锅,就是从青铜甗演化而来。以往考古发掘,甗作为青铜器出现并不少见,但此次武王墩主墓出土的这只腿部可以折叠的青铜甗,实属罕见。

面对面丨这座“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楚国墓葬,主人竟是他? - 天天要闻

武王墩墓,位于安徽省淮南市三和镇。长久以来,武王墩既是一个标志,又是一个地名。墩,意为大型土台,至于为什么被叫做武王墩,原因已无法考证。早在1981年9月,武王墩就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宫希成:就是上面的封土很高大,根据我现在掌握的资料,可能是安徽省境内最大的一座。

记者:它作为文物保护单位,那作为你们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它能做什么?

面对面丨这座“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楚国墓葬,主人竟是他? - 天天要闻

宫希成:保护为主,能不动的尽量原状保存下来。它毕竟是祖先留下来的遗产,你不能在你这一代人里边都把它挥霍掉,要更多留给后人。就像我工作几十年了,那我年轻时候做考古跟现在做考古完全是,差不多是两个概念了。不管是理念上,和方法、技术、手段上都不同,考古学本身也在进步,就算我们现在这个,我们觉得做得很好了,那你将来还会进步,若干年以后再回头看看这个项目,可能还会发现新的很多的不足。

面对面丨这座“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楚国墓葬,主人竟是他? - 天天要闻

考古发掘要保护优先,但高等级墓葬是盗墓分子觊觎的目标。从2015年到2018年,十几名盗墓分子先后三次对武王墩主墓实施了盗掘。案件侦破后,公安机关共追回文物七十多件,其中仅国家一级文物就达26件。时代均为战国,形制精美,规格极高。

面对面丨这座“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楚国墓葬,主人竟是他? - 天天要闻

宫希成:我们考古队员说,这些盗墓贼太可恨了,他不光把东西毁坏了,关键是他把相关的信息全部都破坏了。但是地下的环境有人下去了,打了洞下去了,那么你再长期放下去,环境改变了,可能就不利于幸存下来的文物保护。

面对面丨这座“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楚国墓葬,主人竟是他? - 天天要闻

历史上,历经800年的楚文化贯通春秋、战国时期,从问鼎中原、雄霸一方,到为避强秦,迁都寿春,见证了中华文明走向大一统的历史进程。但在武王墩主墓发掘之前,考古工作者从来没有发掘过楚王级别的大墓。出于文物保护和楚文化研究两方面的考虑,2019年11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武王墩考古发掘计划。2020年9月起,武王墩主墓发掘工作开始。作为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宫希成被任命为武王墩考古发掘项目领队。

记者:针对这个已经被盗的墓,您觉得能想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宫希成:最大的困难就是深基坑。在我们这个方案最终定稿之前,我们首先对一号墓进行了勘探,对它的深度和结构有个初步了解,也就说地下要挖差不多18米深。它有一个是地表水渗透,还有地下水,这都是需要跨专业的,非常专业的队伍来做这个事。

面对面丨这座“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楚国墓葬,主人竟是他? - 天天要闻

为保障考古工作的安全和稳妥,在国家文物局的协调下,考古工作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同时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和淮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分工合作,协同作战。

面对面丨这座“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楚国墓葬,主人竟是他? - 天天要闻

勘探,布方,铲掉运走地面直径超过130米、高近15米的封土墩,建设现场保护大棚,再向下挖掉近19米厚的夯土,终于到了覆盖着墓室的椁板层。仅这个过程,考古队用了三年多的时间。越接近墓葬的核心区,留给考古团队喘息的机会就越少,很多时候,所有人都在争分夺秒。

面对面丨这座“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楚国墓葬,主人竟是他? - 天天要闻

宫希成:争分夺秒这个意义在哪里呢,就是说我们现在把它揭开以后,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在现场把资料做完,信息记录下来,然后尽量短的时间内把这些文物提取出来放到更安全的环境里边,我们为它特别准备的环境里面去。

记者:如果你们不争分夺秒,那结果会是什么?

宫希成:现场有些脆弱的文物,滞留的时间长了,它会慢慢变质。

面对面丨这座“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楚国墓葬,主人竟是他? - 天天要闻

揭开厚厚的夯土,移除竹席,露出的是厚实沉重的椁盖板。根据国家文物局批复的《武王墩一号墓椁室发掘保护工作方案》,2024年3月7日,考古队开始拆解提取椁盖板。

面对面丨这座“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楚国墓葬,主人竟是他? - 天天要闻

3月27日,总重约153吨、共计443根椁盖板全部提取完毕,构造复杂的椁室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中部是棺室,东南西北各有两个侧室,共计九室,均由长条形枋木构筑,顶部覆盖多层盖板。

面对面丨这座“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楚国墓葬,主人竟是他? - 天天要闻

椁盖板被揭开,武王墩主墓墓室里充满了积水。考古学上有“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只半年”的说法。饱水墓形成了一个低氧环境,意味着更多的文物和信息得以保存,包括有机物。考古队员最先提取的,就是东1室的有机物。

宫希成:因为它漂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包,就是用树叶之类的植物包裹着一些粮食、瓜果、果实这一类的东西,比较脆弱的,容易腐烂的,第一时间要把它拿走。

面对面丨这座“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楚国墓葬,主人竟是他? - 天天要闻

被提取出来的粮食、瓜果,和此前提取的竹席、棺椁盖板一样,都被送到了相距仅几百米早已严阵以待的实验室,放进事先已经准备好的环境内,进行保护和清理。

面对面丨这座“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楚国墓葬,主人竟是他? - 天天要闻

张治国:我们现在这里主要是对一些现场的、应急的有机质文物进行应急保护。一些有机质文物因为数量特别大,我们来不及整理的,或者没有足够的场地进行整理和研究的,我们先在这做一个临时的保存。

面对面丨这座“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楚国墓葬,主人竟是他? - 天天要闻

那张同样出自东1室的漆案,也被放进了事先为它准备好的水中。

张治国:用的水都是去离子水,里面没有对文物有损的化学元素,现在保持饱水状态。第二个作用是继续清理里面的一些污染物,一些泥土。

面对面丨这座“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楚国墓葬,主人竟是他? - 天天要闻

中室北侧的北1北2两室,原本存放的是编钟、瑟等乐器。2015年到2018年,盗墓分子先后三次盗掘武王墩主墓,进入的就是这两个椁室,他们在这里留下了用来防止盗洞坍塌的竹栅栏和钢管。

面对面丨这座“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楚国墓葬,主人竟是他? - 天天要闻

觊觎武王墩大墓的,并不只是现代人。中室南侧的南1南2两室,原本是存放墓主人兵器、玉器的地方。但早在唐朝时期,就有盗墓贼打穿墓穴,进行过一次洗劫。

面对面丨这座“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楚国墓葬,主人竟是他? - 天天要闻

在一千多年前的那次盗墓中,盗墓分子从地面到墓室,挖出了一个长约27米的洞穴,先进入南1室,然后打通两室之间的壁板,再进入南2室。他们也曾试图打穿南2室和中室之间的壁板,但最终半途而废,只留下一个打了一半的墙洞。

记者:这个室里面的文物是什么来着?

宫希成:有漆器、兵器、玉器,被唐代盗过的,放置比较乱。

记者:他既然能打通这个,为什么打通不了那个?

面对面丨这座“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楚国墓葬,主人竟是他? - 天天要闻

宫希成:我估计也是有水,不像现代人有抽水设备,他要想把这个水降下去,搞到地面去难度比较大。

面对面丨这座“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楚国墓葬,主人竟是他? - 天天要闻

劫后余生的墓室完整地留给了今天的考古工作者,在这里,考古工作者首先清理出来的是一些玉璜、玉龙等玉器。

面对面丨这座“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楚国墓葬,主人竟是他? - 天天要闻

文字始终是考古发掘中最让人期待的,此次挖掘中,很多文物上都出现了文字。椁盖板上的文字数量最为庞大,考古人员通过红外设备辨识,目前已发现并采集100多句、近千个文字。例如,一件椁盖板上书有“乐”字,下面的椁室出土的就是编钟,也就是说,椁盖板上的墨书文字,应该是标示着每根椁盖板的位置、次序和各个椁室的功能。虽然有很多文字并不能马上读懂它的含义,但宫希成说,考古工作的第一要务,是要把每一件文物和它当时所处的环境,以及和周边其他文物的关系,详细准确地记录下来。

面对面丨这座“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楚国墓葬,主人竟是他? - 天天要闻

宫希成:你首先把它如实记录回来。因为每个人他的知识结构都是有限的,某一个具体信息也许在我考古人眼里没啥用,但是别的学科的研究者来了以后,他从这个里边又会发现不同的信息出来,又给你多开辟了一个研究的内容和领域。

面对面丨这座“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楚国墓葬,主人竟是他? - 天天要闻

张治国:每个都有文物的编号,还有一个二维码。扫出来就是出土时的照片,它的文物编号、材质、出土的位置、出土时间。

面对面丨这座“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楚国墓葬,主人竟是他? - 天天要闻

很久以来,无论是民间,还是学界,都对武王墩大墓的墓主人是谁,有着颇多猜测。这自然也成了此次考古发掘最受关注的话题。

记者:现在所有的发掘的这些证据,能够证明这个墓主人是谁?

面对面丨这座“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楚国墓葬,主人竟是他? - 天天要闻

宫希成:我们首先可以确定这种从葬制上来说,它是最高等级的,就是楚王级别的;为什么说它是楚墓呢,因为这里边出土的东西,包括埋葬方式都是楚国的风格,和别的国家不一样的。再结合文献资料,包括我们现在已经发现的青铜器上的铭文,这个墓主人身份很有可能就是楚国迁到寿春来的考烈王,这是目前的一个初步认识。

楚考烈王,名叫熊完。年轻时曾到秦国当质子,他父亲楚顷襄王病危时,他和楚国的使臣、春申君黄歇互换装束后逃出咸阳,回到楚国,留下“偷梁换柱”这一典故。逃回楚国的熊完继承王位,成为楚国第39任王。当时,秦统一六国的步伐已势不可挡,公元前241年,楚国被迫迁都寿春,即今天的安徽省淮南市寿县。迁都寿春三年后,楚考烈王薨逝。但考古注重证据,宫希成认为最终结论仍需进一步考证。

宫希成:我们实际上是用我们现代人的观念来理解几千年前,甚至更久远的过去的人。他怎么做,为什么那样做,这一系列的问题,是考古学的难度所在,也是考古学吸引人的地方。

制片人丨刘斌

记者丨董倩

策划丨黄瑛

编导丨银建章

总台记者丨杜震 崔琦

摄像丨杨帆 刘洪波 高忠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八十年代的南昌人间烟火气,我们曾经的生活是这样的 - 天天要闻

八十年代的南昌人间烟火气,我们曾经的生活是这样的

这里是八十年代的南昌百货大楼内部的照片,你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去百货大楼买东西时的样子吗?这里是八十年代南昌电视机厂生产调试线,当时谁家要是能有一台这样的电视机,那是很了不起的,四十多年后的我们现在几乎不再看电视了。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 天天要闻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清朝时期,一知县总被上级打压,根本无法出头。不仅如此,他还总是被人陷害。但即便被人欺压,他也从没有屈服过。当乾隆得知这背后的真相后,直接“出击”,将这名被“欺负”的官员连升数级。直接高过了曾经欺负他的官员。实在解气!这名官员为何总是被欺负?
纵览热点|“辛追夫人”数字形象被网友质疑是复原专家按自己面容复刻,湖南博物院:已关注到网上讨论,感觉可笑 - 天天要闻

纵览热点|“辛追夫人”数字形象被网友质疑是复原专家按自己面容复刻,湖南博物院:已关注到网上讨论,感觉可笑

制作/王悦 纵览新闻见习记者 尹鑫  记者 尹鸣 近日,湖南博物院首次公开发布“辛追夫人”3D数字人形象。但有部分网友称,“辛追夫人”的面容尤其是鼻子与主导该项目的中国颅面复原专家袁中标极为相似,怀疑专家是按照自己面容对“辛追夫人”的面容进行的复原。11日上午,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
河北山海关:“百年山桥”道岔生产忙 - 天天要闻

河北山海关:“百年山桥”道岔生产忙

近日,随着国内一些重要铁路及地铁项目有序推进,承接铁路道岔生产任务的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工人们正保质保量加紧生产,助力中国铁路交通建设。中铁山桥始创于1894年,生产的道岔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6月11日,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人在道岔...
小切口开颅不剃发!广东医生创开颅新招 - 天天要闻

小切口开颅不剃发!广东医生创开颅新招

开颅手术也可“微创不剃发”?只需要开一条如筷子粗的小缝,几乎不用剃头发,便可精准完成开颅手术。记者从广东省人民医院了解到,该院神经外科探索创新开颅术式,不仅缩短恢复时间,还为患者保住一头秀发,目前已有近千名患者受益。小切口不剃头,已近千人受惠日前,女中学生小方(化名)突发头晕头痛,到当地医院检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