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2024年04月27日22:15:08 历史 1063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文|青砖

编辑|青砖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一、十八般武艺的概述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十八般武艺”一词首见于南宋华岳的《翠微北征录》;

卷七《弓制》:“臣闻军器三十有六,而弓为其首,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可见我国古代“十八般武艺”的说法由此而来,更显出在弓弩在兵器中的重要性。

在南宋永嘉年间<张协状元>第四十八中道:“前日两个小人,一个道欠钱,一个道不欠钱,十八般武艺都不会,只会白厮打。”

在南宋当时十八般武艺已经妇孺皆知。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神宗熙宁元年(1068),“诏颁河北诸军教阅法:凡弓分三等,九斗为第一,八斗为第二,七斗为第三;弩分三等,二石七斗为第一,二石四斗为第二,二石一斗为第三”。

在北宋即对弓弩水平选拔人才将领做出了明确规定,南宋孝宗宣布“弓箭手以六十步,每人射八箭,要及五分亲”。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南宋光宗时也规定:“殿、步司诸军弓箭手带甲,六十步射一石二斗力,箭十二,六箭中垛为本等;弩手带甲,百步射四石力,箭十二,五箭中垛为本等”。

作为宋朝兵器规定的《武经总要》指出:“至于执兵用一力,又有法焉。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凡教刀者,、先使执持一便惯,乃以刑制轻重折代猛劣而为之一等…若枪者,先使把捉有方.盘旋进退,乃以千之长短大小,插刺深浅而为之等”。

在我国传统兵器中有九长九短之说,九长分别是:刀、枪、棍、钺、叉、铛、钩、槊、戟。九短是刀、剑、鞭、锏、拐、斧、棒、椎、杵。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明嘉靖郭勋刻百回本《水浒传》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中说:“史进每日请王教头点拔,十八般武艺,一一从头指教。

那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杈”。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宋元战争时,元兵西征时,从各地带回一些兵器,种类繁杂,看来“十八般兵器”和“十八般武艺”之说,是一种统称或概算。

虽然指出十八般兵器,但事实上远不指18种,只是一种分类。

在明谢肇制《五杂俎》卷五中明确指出:“正统己巳之变,招募天下勇士。山东李通者,行教京师,试其技艺,十八般皆能,无人可与为敌,遂应首选。”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清初褚人获《坚瓠集》:“山西李通善使武艺十八事,计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鞭、锏、挝、殳、叉、把头、绵绳套、椎及白打,共十八种。”

由此可以,十八般武艺成为衡量武艺高下的标杆。

更在《坚瓠集续集》明确指出,十八般武艺为:“矛、椎、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杈”。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综上所述,“十八般武艺”可明确为:“一弓”:马箭、袖箭、步箭。“二弩”:弩箭、诸葛弩、斗子弩、俚弩。

“三枪”:长枪、叉枪、火枪、蛇枪、看枪、标枪、线枪、神枪、戟枪、勾镰枪、拒马枪、飞枪。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四刀”:大砍刀(长刀)、斩马刀腰刀、杆刀、朴刀钩刀、眉刀、匕首、刀、三尖刀飞刀

“五剑”:三尺剑、七尺剑、利剑(指名剑)、宝剑、吴粤剑、七星剑(古代名剑。剑身近柄处饰有北斗七星文)、十字短剑(属双兵短器械。剑长两尺四寸有余,通体为铁制)。

左思吴都赋》:“毛群以齿角为矛狭。”亦称“角铗”。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刘勰《新论》:“越剑性锐,必托槌砧以成钝钧”、象剑(“班剑”的别称。

南朝时用作仪仗的剑,称象剑)、短剑(剑的一种。剑身较短,剑盘小,握柄由生铁铸成,柄端有一圆环。)、逸龙剑(剑的一种。

剑身有龙形图案,因而得名。)雌雄剑(古代双兵之剑。舞练技法与其他双剑同。但制此剑之材料甚是高级。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一、“十八般武艺”在宋朝的演变

“十八般武艺”分为钩、刺、尖、刃、抓、五种类型,又包括了短、长、硬、软、等各式兵器。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司马法》中道:“长兵以卫,短兵以守”,“长以卫短,短以救长”。

可见宋朝兵器形式之多样,变化之多端,功能之丰富。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至于军训队列,从武经总要看,北宋时一般都是枪刀居前,弓弩在后,这种队列是接近实战需求一的,南宋也有类似记载。

名将吴磷的军令规定:气逢敌欲战,必成列为阵,甲军、弓弩手并坐。视敌兵距阵约一百五十步,令神臂弓兵起立,先用箭约射之,箭之所至,可穿敌阵,即全军俱发。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由此可知,枪手紧靠阵前布设的拒马之后,也无疑居于弓弩手之前,以嚼当敌骑冲阵之际,进行白刃战

另份名将张没也规定:“诸军当结纯枪、纯弓、纯誉队。

枪之队布前,弓次之,弩次之。其弓弩手各带刀斧。每队百余步,虏骑若近,先发弩,枪、弓队小坐,次发弓,若至前,则纯枪之势甚壮,可御马足,鲜有不胜”。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从宋军的武艺刃日练标准、训练方式,使用器械中可以看出,宋军的武艺训练,其主要内容是开大阵对本敌的格杀技术,强调队列、行队短兵相接的配合格斗

其目的是杀死敌人,技术内容以弓弩、长枪、大刀等兵械技术为主体。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在十八般武艺中,弓、剑、矛、刀、枪、剑、盾、鞭、叉在宋朝最多运用,故本文详细介绍这几种兵器在宋朝的演变情况。

在《翠微北征录》卷七《弓制》记载:“臣闻军器三十有六,而弓为其首;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

从军器的排序看,弓为第一;从武艺高强看,弓又在首位,由此可见,宋朝对弓艺的重视。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弓激弦发矢,可以及远,弓始于黄帝战蚩,宋迨后推阐其理,互相发明,加以精密之改造,于是乎弓矢逐成为战争之利器,非但发古人射抉之技,抑亦开后世火器之端。

当时弓箭之用,诚十百倍于其他兵器,非但力劲及远,擅是术者,精研而熟娴之,穿杨贯虱,百步射人,万无一失。

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李宏发明神臂弓,《宋史》说:“身长三尺二寸,弦长二尺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三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箭”。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弓具有重量轻,射程远的优点,最远可达372米,所以一直流传到明代。

北宋时,床弩盛行,《武经总要》中记载有双弓的双弓床弩、大合蝉弩、斗子弩和三弓的手射弩、三弓弩等等。

宋朝军队对弓弩的重视,在作战运用之频繁,由此可见一斑。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照《梦溪笔谈》的记载,宋时弓弩每宋石的斗力,相当于九十二宋斤半。(一宋斤约合今日6公斤),以及射箭的准确性,叫做剔亲卜。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武经总要》规定:“凡军中教射,先教射亲,次教射远。弓弩的选拔标准按照,宋仁宗时制订的《禁军选补法》:凡入上四军者,捧日、天武弓以九斗,龙卫、神卫弓以七斗;天武弩以二石七斗,神卫弩以二石三斗为中格”。

当时,弩只能由步军使用,故捧日和龙卫两支马军没有弩的选拔标准。

至“选补班直,凡选禁军自奉钱三百已上,弓射一石五斗,弩蹄三石五斗”。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当时选拔效用的武艺规格是“射一石力弓,三石力弩为上等,射九斗力弓,二石八斗力弩为次等”。

矛和枪也是古代战场最广泛使用的兵器,唐代善使枪者甚多。

据《五代史·王彦章传》说:“彦章为人饶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他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宋代以后,矛在基本上就被枪所代替了,未曾公亮的《武经总要》就列举了十八种宋代长杆铁枪,其中有:捣马突枪、双钩枪、环子枪、单勾枪、拐枪、拐突枪、锥枪等。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极善使枪,至今尚有岳家枪法。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宋史·李全传》:李全“以弓马矫捷,能运铁枪,时号“李铁枪”。全妻杨氏,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韩琦主持对西夏的战事时,为使军训标准更加符合实战要求,也曾制订过军训条令,规定“凡马上使枪,左右十刺得,五中木人,为及等,马上铁鞭、铁简、棍子、双剑、大斧连枷之类并是一法,每两条共重十斤为及等”。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宋军中所用长兵以枪为主,《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称:“每战以长枪居前,坐不得起。”

军中所用的枪竟达9种之多,各有不同的用途。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其中枪首侧面装有双倒钩、单倒钩,戴在杆上装环的双钩枪、单钩枪、环子枪,枪杆的长度较长,主要用于骑战。

用于步战的.枪杆较短,直刃无钩,如素木枪以及岭颈枪。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校枪短柄,是从西南少数民族汲取的新品种,与盾配合使用公除拼刺格斗外,还可投掷,又称标枪,锥枪是四棱刃,“锐不可折,帐宁笔植勿下数寸安一小铁盘,四周有刃,使敌人不能捉扇,都备有用途”。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武术家们常用“刀如猛虎”来形容刀的勇猛彪悍,雄健有力。

大刀属于长兵器,俗云“大刀看刃”,就是在用刃上,做到劈、抹、撩、斩、刺、压、挂、格等工夫。

单刀、双刀都是短兵器,语谓“单刀九十人。通九队作一部,九部为一阵。缘弓可射八十步,弩可射二看手,双刀看走”。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所以单刀讲求裹胸和劈、砍、刺、撩、抹、拦、截等刀式,而双刀则讲究两手用力均匀,刀式清楚,步点灵活,上下协调,以显出“叶里藏花,双蝶飞舞”的姿态。

宋代,承袭三国、两晋、隋、唐之制,传统单刀只一色,刀形笨重,铁刃也宽,其余大刀则广用之,有屈刀、掩(揠)月刀、眉尖刀、凤嘴刀、笔刀等。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马、步军除弓弩外,更须精学刀剑及铁鞭、短枪之类,军中常练的器械”。

《宋史》载:“春秋大教一枪刀胜三人者。立为武艺出众格”。

《武经总要》尸烈有月刀、戟刀芍手刀、掉刀、屈刀、掩眉尖刀、凤嘴刀和笔国刀,共八种。其中手握短柄的只手刀1种,其余都是装有长柄的刀。

可见长柄刀运用较广,这显然与宋之外患有很大关系。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宋始终未能统一全国,在北方、西北方与辽、夏、金、蒙古都发生过多次战争,北方各少数民族骑兵强悍,与其作战,只能采用远射及长柄格斗武器、所以促进了长柄刀的应用发展。

剑,古之圣品也,至尊至贵,人神咸崇。

乃短兵之祖,近搏之器,以道艺精深,遂入玄传奇。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实则因其携之轻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历朝王公帝候,文士侠客,商贾庶民,莫不以持之为荣。

剑与艺,自古常纵横沙场,称霸武林,立身立国,行仁仗义,故流传至今,仍为世人喜爱,亦以其光荣历史,深植人心,斯可历传不衰。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舞剑在唐代兴盛起来,杜甫《舞剑器行》描述公孙大娘舞剑绝技:“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江海凝清光”。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剑的声光,似闻如见,精湛技艺,如呈眼前。

唐顺之武编》说:宋太宗“选诸军勇士数百人,教以舞剑,皆能掷剑空中,跃其身左右承之,妙绝无比。

会北戎遗使修贡,赐宴便殿,因出剑士示之,袒裼鼓澡,挥刃而入,跳掷承接,霜锋雪刃,飞舞满空”。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这些高超绝技,对后来剑术套路及表演技艺的发展,影响很大,至今我们演练的武术套路中,亦有所见。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金庸笑傲江湖》中的“冲灵剑法”,就是惊绝的特技。

明代各武术流派,在剑术应用的基础上,创造了不少珍贵的剑法,如何良臣《阵纪》所云:“卞庄子之纷绞法,王聚之起落法,刘先生之愿应法,马明王之闪电法,马起之出手法”等,这些剑法为后世剑术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素材。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盾是大家所熟悉的古代防御武器,早在商代已有盾,周盾更为完善。

宋代盾牌形制不同,小盾为马战和步战用,大盾攻城时可用,且有木盾、铁盾之分。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大盾:《宋史·赵赞传》:“世宗移兵趋濠,以牛革蒙大盾攻城”。

盾:《宋史·曹利用传》:“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盾之威力:《宋史·宗越传》:“家贫无以马,常刀盾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

斧与戈矛同时,亦为古仗之一,黄帝时即有斧銊之名,在当时非但用为兵器,抑且用为刑罚之具。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刑书释名载:黄帝五刑,四曰斧銊。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按五刑即甲兵、刀锯、钻凿、斧銊、鞭扑、是也。由此推之,则斧之始于黄帝时也,其理甚明宋曾公亮《武经总要》[4]载有大斧、凤头斧,都是隋、唐遗制。宋代的戟很少用于战场,鞭、锏二者,始源甚早,但鲜见出土文物。

《史记·伍子胥列传》:“及吴兵入城,伍子胥昭王,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已开始用鞭,《武经总要》:“铁鞭多节,系袭晋代遗制。连珠三节鞭亦系胡人器形,铁 唐代已广用之”。

宋人喜欢用短小的打击兵器、主要靠重力打击敌人,使用者必须是力气大的人,多在马上使用,徒手持用则重了一些。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鞭有单、双、软、硬之分,其质有铜、铁、铁木、纯木之别,与用皮革制成,驱赶牛马的鞭子,是完全不同的器具。

但软鞭类的七节鞭、九节鞭、十三节鞭等,与赶牛马的鞭子,在来源上,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鞭与锏使法相似,主要以挡、摔、点、截、扫、盘、板、戳、拦、撩、拨,以及绞压等主。

它要求演习者在身法上转形,铁锏为四楞形“大小短长,随人力所胜用之”。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鞭、锏都属短兵器,因为二者形制相似,所以历代都把鞭、锏相提并论。

《武经总要》:“铁鞭、铁锏二色,鞭,其形大小长短,随人力所胜用之,有人作四棱者,谓之铁锏,谓方棱似形,皆鞭类也”。

唐初的战将秦琼更善使双锏,《武经总要》中就明确地说,铁链夹棒是从“西戎”学来的,是少数民族骑兵用来攻击宋军步兵的兵器,被宋军吸收过来,经过改进,成为了适用的兵器。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叉之由来,较各种兵器为后,宋元以前,初不见用诸战阵,或谓汉时蛮人,皆以此为利器,又谓叉为古时猎兽之器。

如上说,则叉实创自南蛮,如后说,则叉创于猎户,孰是孰非,亦未能断定,始自何时,亦无从稽考,姑置不论。

至飞叉之法,宋代以前,迄无所闻,相传创之者为宗泽偏将张纯。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纯为花县人,力猛侞虎,善使飞叉,能于二十步外取人,发无不中,时行伍中从而习者,颇不乏人。

据此说,则叉始于南宋,以法之创始而推诸叉,即谓为叉亦创于是时,亦无不可,惟其法初甚简单。

不过抡、盘、飞、掷、打击、抢接诸法而巳。其后代有增减,然皆从以上各法中变化而出,即今日所传之飞叉法,虽分路甚多,皆跳不出此六法,但就此六法杂乱而复叠行之耳。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惟习此者,以南人为多,北派武术中习此者甚少,岂发源之处,视为不足贵乎,抑以南渡之后,其法流南方,北方反不得其真传乎?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三、总结

在宋朝统治的320年中,由于长时间与辽金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发生冲突,阶级战斗,民族矛盾十分突出,战事时有发生;

故而统治者十分重视武器装备,这段时间兵器种类大增,形制复杂,各式武器争奇斗艳,呈现出专业化、多样化、功能化等特征。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北宋时宋军曾在东京作过武艺表演:“花妆轻健军士百余,前列旗帜,各执难尾蛮牌、木刀,初成行列,拜舞互变开门夺桥等阵;

然后列成倡月阵,一内两人出阵,对舞如击刺之状,一人作奋击之势,一人作僵仆出场。出场凡五、七对,或以枪对牌、剑对牌之类”。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戴“执真刀,互相格斗击刺,作破面剖心之势”,“剪各执木掉刀一口,成行列,击锣者指呼,各拜舞起居毕,喝喊变阵子数次,成一字阵,两两出阵格斗,作夺刀击刺之态”。

虽然不是实战,但却反映出宋军演练战阵、刀、枪的情况。南宋时,诸军春教时,“禁中教场,呈试武艺,飞枪研柳,走马舞刀,百艺俱呈”。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北宋军士挽弓的最高记录为三宋石,而南宋岳飞与韩世忠都能挽弓三百斤,已然超过了三宋石。

范成大任四川制置使时,四川军卒“撇张者至千斤,挽强过六钧”。

虞允文在奏折上也说,“荆鄂两军”,“士挽弓七斗、八斗者甚众”。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说明宋军武艺训练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正如时人所言,宋军的“击刺驰射,皆尽夷夏之术,器仗恺胃,极今古之工巧。武备之盛,前世未有其比”。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希望本文选择“十八般武艺”的独特视野,可以掀开宋朝武术史的冰山一角,从而使大家对我国古代冷兵器发展史和中国武术史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现在这些兵器还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解读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主题文物展亮相北京, - 天天要闻

解读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主题文物展亮相北京,

澎湃新闻获悉,“贞观——李世民的盛世长歌”五一期间在北京的国家典籍博物馆拉开帷幕。作为北京地区首次大规模贞观主题文物展,展览以唐太宗李世民的成长经历为线索,通过15家文博单位的249件展品,再现了这位“千古一帝”的人生征途,以及他带来的盛世。展品包括《微笑仕女图》、鎏金银壶、尉迟敬德墓志、贴金彩绘釉陶文...
杭州终于扛不住了! - 天天要闻

杭州终于扛不住了!

2024年5月9日,杭州、西安宣布全面放开楼市限购政策。然后一群媒体和自媒体就嗨翻天,开始意淫了。说什么,杭州中介电话被打爆,外地人要到杭州买房了。说什么,以后一二线城市屋价很快触底反弹,一套房1000万起步。这种意淫,真的十分可笑。这是多么信息闭塞?你难道不知道2023年9月,郑州就打响了放开限购的第一枪?接着...
电诈分子盯上了中国留学生,中领馆:切莫受骗! - 天天要闻

电诈分子盯上了中国留学生,中领馆:切莫受骗!

据泰国媒体报道,5月4日,一名23岁的中国女留学生在泰国清迈被警方解救。这名女生在澳大利亚留学,因为受到电诈分子恐吓威胁“配合警方调查工作”,她于4月30日乘飞机抵达曼谷,然后前往清迈,并计划去缅甸。万幸的是前一晚泰国警方接到报警,立即展开营救行动,最终在清迈一家酒店内找到了这名女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无...
中方抵法,外媒:为两件大事,普京访华时间已定,俄宣布重大计划 - 天天要闻

中方抵法,外媒:为两件大事,普京访华时间已定,俄宣布重大计划

当地时间5月5日下午,巴黎的奥利机场细雨绵绵,但是在中方贵客的到来之下,法国各大政要依旧难掩心中的热情,早早的在现场等候。从现场的视频来看,中法两国国旗迎风招展。法国总理阿塔尔等政府高级代表在舷梯旁迎候。当中方领导人走下舷梯时,阿塔尔总理很快迎上前去。用中文说
中央批准,两天三位“戎装常委”到任 - 天天要闻

中央批准,两天三位“戎装常委”到任

津云客户端5月6日消息,中共中央批准:白忠斌同志任天津市委委员、常委;李军同志不再担任天津市委常委、委员职务。白忠斌 资料图片公开资料显示,白忠斌,男,1965年生,黑龙江虎林人,中共党员,少将军衔。白忠斌1983年考入北京交通大学学习,研究生毕业后入伍。他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交运输部副部长。2014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