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2024年03月04日11:15:04 历史 1610


苏轼: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 天天要闻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给大家讲一段苏轼的经历。


公元1101年,被贬海南的苏轼,因遇大赦而获准北归。


那个时候,他的生命已经快走到尽头。


当他路过金山寺时,突然心生感慨,提笔写下了他这一生的注脚: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经历了无数大风大浪的苏轼,已然看淡了生死,也看透了人生的真谛。


他甚至觉得,那些曾让他遭受了无数苦难的地方,恰恰也是他的成长之地。


人活于世,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其实都在行经的途中。


那些欢笑、眼泪、挫折,甚至痛苦,都是你这一生不可多得的非凡体验。


有句话说得好:凡是经历,皆是成长。


你淋过的风和雨,扛过的苦与难,都将是生命里最好的安排。


正是它们的存在,才能让你的人生真正变得圆满。



一、在离别中,学会随缘


离别,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许多次别离。


它的出现,会给人带去很多伤痛。


就连生来乐天的苏轼,在经历离别时,也曾数次掉过眼泪。


公元1061年,苏轼被任命为凤翔判官,而苏辙则选择留在京中奉养父亲。


这意味着,两人要面临人生中第一次分别。


你可能无法想象,从小一块长大,同吃同睡,一同参加考试,一同考中进士的亲兄弟,离别之时,会有多么伤感。


苏轼和苏辙两人在分别时,都是哭得不能自已,涕泪横流。


才刚分开没多久,苏轼马上就给苏辙写信: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苏轼说,我知道离别是人生的常态,不应太伤感。可我就是怕时光走得太快,我们此后再无机会重聚。


后来,随着不断地经历聚散离合,不断与人挥手告别,苏轼才逐渐变得坚强,心境也变得更加成熟。


直到几十年后,同样是与苏辙分别,苏轼已然有了截然不同的心境。


公元1097年,62岁的苏轼因被迫害,被贬到了孤悬海外的小岛——儋州。


苏辙担心此后再也见不到哥哥,特意赶在苏轼赴岛前见了一面。


看着风尘仆仆的弟弟,苏轼有些心疼,赶紧找了一家店,招呼苏辙吃面。


可苏辙想到这可能是两人的诀别,愁得食不下咽。


苏轼却大口大口地吃完了,还劝慰苏辙,聚也好,散也罢,凡事都要想开些。


世上的人和事,来去都有它的时间。


哪怕是父母兄弟,孩子伴侣,也逃不过最终别离的宿命。


所以苏轼在经历人生诸多离合后,曾感慨: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在这趟人生的旅途里,你我都不过是赶路的行人罢了。


缘起时,你遇见我,我遇见你;缘散时,你转身告别,我挥手相送。


从此,各历各的悲欢,各有各的前程。


因此,何必为了一段感情的离别而痛苦不已。


人生本无常,活着本身就是为了体验这些相聚别离。


珍惜相遇,淡看别离,那才是人生旅途的意义。


苏轼: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 天天要闻



二、在伤害中,学会自愈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不断中箭的过程。


活到最后,没有一个人不是千疮百孔。


不同的是,有人受了伤以后,始终不忘痛苦,反复自揭伤疤,使自己的伤口常常如新;


有人虽遍体鳞伤,却能一边受伤,一边自愈,让伤口长成了自己身上最强壮的地方。


苏轼显然就是后者。


他这一生,遇到的阴险小人,遭遇的明枪暗箭,实在是太多了。


他心系百姓,说某些新法对百姓有害,就有人说他故意跟朝廷对着干;


他送父亲的棺椁回老家安葬,也有人污蔑他在回乡途中贩卖私盐;


他平日里写写诗文,有人就把它们搜罗起来,逐字逐句地挑毛病,最后治了他个诽谤朝廷的罪;


他在穷山恶水之地说荔枝好吃,还是有人说他不知检点,因此将他贬到了更偏远的地方。


无故遭受了这么多的攻击和伤害,苏轼心里恨过吗?


必然是恨过的。


不然,苏轼不会写下: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但后来随着不断地经历,不断地成长,苏轼逐渐发现,从前的种种其实也只是一种经历。


受过的伤,就让它痊愈;恨过的人,就选择原谅。


自己过好当下的日子,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哪怕苏轼因为章惇的原因,在耳顺之年被贬到荒岛海南,受尽了苦楚,他也仍是乐观地面对。


后来新帝即位,两人境遇轮转,章惇被贬,苏轼得令北上。


苏轼也没有趁此报复章惇,还主动写信给章惇儿子,叮嘱他好好照顾自己的父亲。


记得网上流行过这样一句话:时间能治愈的,是自渡的人。


到了一定年纪,经历了一些事情,我们也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


真正治愈你的,从来都不是时间,而是你心里的那份释怀和格局。


只要你的内心足够强大,世界的风雨便再难影响到你。


往后余生,不要害怕受伤,大胆地去经历,去接受,去遇见。


活着的意义,就是让你在这些经历中学会自愈,学会释怀。


当你经历足够多,你放不下的人和事,你忘不了的伤和痛,岁月终将会教会你释怀。


苏轼: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 天天要闻



三、在无常中,懂得接受


《牡丹亭》里写道:风无定,人无常。


人生总是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前一刻可能还处在人生巅峰,下一刻你也许就跌进了谷底;


上一秒你还在欣喜美满团圆,下一秒可能就是生死别离。


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但你若问我,如何应对人生的无常?


有一句话,我想,有一句话就是最好的答案:


见过最好的,且不以物喜;知晓最坏的,且不以己悲。


苏轼的一生起伏不定,起时似飞龙在天,落时如蛟龙失水。


他得势时,有人夸他是不世出的天才,有人为了得到他的一篇文章欣喜不已,就连皇帝也想培养他当宰相。


他落魄时,亲朋好友都对他避之唯恐不及,路过的流浪汉也敢对他骂骂咧咧。


面对如此大的境遇落差,苏轼没有过度自苦,而是慢慢学会了接纳。


被贬黄州,他就甘于脱下文人的长衫,结庐种地,将清贫的日子过出了滋味;


被贬惠州,他又挖草药,酿美酒,用几颗荔枝就治愈了生活里的苦;


到了最偏远的海南,食无肉,居无室,他还是能随遇而安,在那里生活了好几年。


苏轼曾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人生的无常都是注定的,而你我活着的意义,就要学会在这些世事中经历、懂得。


遭遇生活的巨浪,你越是挣扎,越是反抗,就越容易被漩涡裹挟,打入海底。


可你若懂得顺势浮沉,以平常心应对无常事,反而能找到人生的出路。


有句话说,生命中最强大的力量,不是对抗,而是接受。


在无常中,接受命运的高潮低谷,你我也能驾驶一叶扁舟,驶过人生的万千激流。



在《赤壁赋》中,有人曾问苏轼:


昔日曹操那么厉害,称得上是一世之雄,如今也已灰飞烟灭。


你我普通人,活在世上又有什么意义呢?


苏轼接下来的一席话,足可以照亮千古。


他说: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人生短暂得如同一瞬,所拥有的也终究会失去,这样看来人的一生似乎并不值得。


可从宏观角度看,万事万物都有永恒的一面,每个瞬间对个人都有不同的意义。


活着的每一天,经历的每一件事,都会让人生变得更有价值。


一步一修行,一岁一成长。


成长路上的所有际遇,以及那些不可替代的生命体验,终会塑造你,完整你。


而这,就是你此生最大的意义。


来源:微信公众号“每晚一卷书”

作者:每晚CC

编辑:伍希城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三把倭刀掀开的明朝锦衣卫暗黑帝国 - 天天要闻

三把倭刀掀开的明朝锦衣卫暗黑帝国

成化十二年的秋天,宁波港的海风裹挟着咸腥,吹皱了浙江按察使杨继宗的官袍。当他掀开那艘南洋商船的夹层时,2300把倭刀寒光凛冽,刀柄上刻着的“宁波卫王”四个字,像一把匕首,瞬间刺穿了整个大明朝的军制心脏——本该剿灭倭寇的卫所官兵,竟将屠刀亲手
兵变马嵬坡:大唐王朝的至暗时刻,却藏着令人细思极恐的真相 - 天天要闻

兵变马嵬坡:大唐王朝的至暗时刻,却藏着令人细思极恐的真相

前言马嵬坡的梨花埋了杨贵妃,却埋不住大唐王朝的权力暗战。安史之乱爆发,20万唐军溃败,长安沦陷。唐玄宗连夜西逃,禁军却在马嵬驿突然发难——宰相杨国忠被剁成肉泥,贵妃杨玉环被白绫勒死。表面是"六军不发无奈何"的兵变,实则是太子李亨与禁军统帅陈
印巴打不起来?莫迪出现战略误判 - 天天要闻

印巴打不起来?莫迪出现战略误判

现在的印度有点骑虎难下了。前脚刚封锁巴基斯坦空域,后脚巴基斯坦就放出 "36 小时内开战" 的狠话,明摆着在激将:"有种你就打,不打就是怂包"。结果好几天过去,边境上还是小打小闹,大规模冲突压根没影....
伤重被俘,绝食而死,忠义壮烈,名垂千古:杨业 - 天天要闻

伤重被俘,绝食而死,忠义壮烈,名垂千古:杨业

远观近鉴宋朝人•349·伤重被俘,绝食而死,忠义壮烈,名垂千古:杨业杨业杨业(?-986),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宋史·卷二百七十二·列传第三十一》有传。本传记,杨业的父亲杨信,在后汉任麟州(治今陕西神木)刺史。
这位五四奖章获得者,是位台湾青年 - 天天要闻

这位五四奖章获得者,是位台湾青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龚雪 通讯员 杨凯近日,台湾青年王祥宇喜获2025年湖北青年五四奖章。“这既是一份崇高的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5月7日,王祥宇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感慨,“武汉是我的福地,我们企业在武汉实现爆发式增长。今后我们将继续扎根武汉,进一步发展壮大。”王祥宇来自台湾省台北市,2012年硕士...
跟着习主席看世界 | 走进俄罗斯: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 天天要闻

跟着习主席看世界 | 走进俄罗斯: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疆域辽阔,横跨欧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里是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依河而建 古迹众多克里姆林宫雄伟壮观红场阅兵步伐铿锵圣彼得堡水道纵横 风光旖旎“北方威尼斯”洋溢着欧陆风情“黑海明珠”索契 依山面海雪山碧波相映成趣奥运圣火点燃激情这里是世界上面积最
崔康熙不下课并非因违约金,有一点泰山队比较忌惮,不敢鱼死网破 - 天天要闻

崔康熙不下课并非因违约金,有一点泰山队比较忌惮,不敢鱼死网破

如今中超联赛已经是进行了11轮比赛,在11轮联赛过后,泰山队在积分榜上只能是排在积分榜第五位,而且距离榜首已经是有了多达9分的差距,作为联赛开始之前的争冠热门,球队在联赛还未过半的情况下就已经是彻底退出了联赛冠军的争夺了,而且继续这样下去的话,球队的排名还会继续下滑。而这一切最大的责任应属崔康熙了,崔康...
关羽30回合平纪灵,张飞10回合杀纪灵,为何?4大隐情揭开答案 - 天天要闻

关羽30回合平纪灵,张飞10回合杀纪灵,为何?4大隐情揭开答案

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诸位看官,且说《三国演义》中猛将如云,但有一桩怪事令人费解——袁术麾下头号大将纪灵,先与关羽大战三十合不分胜负,后遇张飞却十合毙命。关张二人皆是“万人敌”,武艺本在伯仲之间,何以战绩天差地别?莫不是罗贯中笔下有误?今
国学成语|赵飞燕:从贫寒女子到祸水红颜之身轻如燕 - 天天要闻

国学成语|赵飞燕:从贫寒女子到祸水红颜之身轻如燕

有一个成语“身轻如燕”,专门形容一个人身体轻盈或者比喻一个人轻功了得。不过这里的“燕”,并非“旧时王谢堂前燕”里的燕子,而是一名汉代女子,叫赵飞燕。和曾经迷倒汉武帝的李夫人、卫夫子一样,也是某位公主精心安排的一枚棋子。
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人 - 天天要闻

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人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援引强藩 崔胤)韩建对皇帝的处境无动于衷,但是另外一个军阀朱温却在这个关键时刻抓住了机会。朝廷里有个叫做崔胤的大臣,面对宦官专权,他的办法是,他要引强藩入京师,要交结朱温,让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