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但我一直认为,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
如果把英雄比作优秀的表演艺术家,那么时势就是舞台,智慧就是演技,二者缺一不可。
千古兴亡,大浪淘沙,英雄的诞生,乃是将卓越的智慧充分赋予时势的结果。
在中国近代,大家一直都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但实际上,大家都忽略了另一个伟大的天才,他就是周恩来。
在中国革命史上,毛主席和周恩来二人,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有人曾说,新中国“谋事在毛,成事在周”。毛主席也谦虚地说:“周恩来在大的国际活动方面,比我强,他善于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妥善解决问题。”
就连一向不大抬举别人的著名学者梁漱溟也说:“周恩来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
作者只讲一个故事,告诉你,为什么说我们的周总理是一个天才。
1.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促使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实行抗日救国。
张学良直接“关押”了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其实西安事变并没有立即使内战结束,反倒使西安和南京处于敌对状态。再加上南京政府内部矛盾尖锐,何应钦直接鼓动兵伐西安,如果真是这样,将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此时在陕西保安,当陕北群众得知这个消息后,更多的是欢快。
有人说:“赶紧把蒋介石这个消息送到陕北来!”还有人说:“应该先游街,再枪毙!”
在前线作战的刘伯承得知消息后,更是高兴的快要跳起来:“老天开眼,没想到他蒋介石也有这么一天!”
由于事发突然,12月13日,毛主席召集大家紧急在办公室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商量这件事如何看?如何处理?
会上,很多干部和老百姓的情绪一样,大多数人都表示“张学良,干的很好。”“先把那个家伙杀了再说。”“不杀蒋介石后患无穷!”
只有毛主席和周恩来在一边默不作声。
周恩来率先说道:“杀了他还不容易?一句话的事情!”
“可是,杀了他以后怎么办呢?全国局势会如何?南京方面怎么想?日本人会怎么做?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将会如何?大家想一想!”
周恩来,全场鸦雀无声。
周恩来继续说:“我觉得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好,日本极有可能在南京搞政变,继续在临潼地区增兵,这就加剧了日本和英美的矛盾,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不能和南京对立,要稳定黄埔系,推动他们赞成抗日。具体就是要争取宋子文等人,孤立何应钦。”
周恩来的一番话,说到了所有共产党的人心坎里,毛主席也拍手叫好。
为了争取时间,毛主席派周恩来为首的中央代表团去西安协助张学良解决问题,并给张学良多次发电:“我党周恩来拟去西安和你商量大事,请派飞机来西安接。”
16日清晨,灰暗的天空突然飘起来纷纷扬的雪花,大地一切白茫茫一片,毛主席披着一件灰色大衣,和周恩来走在雪地里,打算送周恩来上飞机。
多少年来,毛主席带着红军披荆斩棘,好不容易走到陕北。他比任何人都恨蒋介石,但现在情况危急,必须为国家命运考虑,所以毛主席自然明白,西安事变如果处理不好,后果不堪设想。
他握着周恩来的手紧紧不想松开,二人冒着大雪走了很久,临别时,毛主席深情地凝望着周恩来:“恩来,现在全世界,全中国都在看着西安,西安的情况很复杂啊,你的担子很重。”
周恩来望了望这灰蒙蒙的天,沉沉地叹了一口气说:“主席,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你放心吧,我会坚持我党的主张的。”
随后,周恩来带着一行人上了专机。
2.
周恩来到西安后,天已近黄昏,张学良不知道飞机具体落地时间,便没有来迎接。周恩来没有直接去张学良住处,而是让刘鼎带着他去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家里。
他来这里不是喝茶,也不是吃饭,而是拿起一把剪刀把自己留了多年的胡须剪掉了。
此时,张学良的警卫也来请周恩来了。
张公馆门前,张学良兀自踱步,看到周恩来后,赶紧迎上前。
“张将军,你好,我代毛主席向你问好。”
张学良盯着一脸干净的周恩来叹息说:“周先生,你的胡须呢?”
“剪了。”
“都说你是美髯公,太可惜了。”
两个人说着就朝着楼上走去,远远地,就闻到了阵阵香气,那是张学良为周恩来安排的一桌好饭,鸡鸭鱼样样都有。
但周恩来一点吃饭的心思都没有,他直接问张学良,现在你们打算把蒋介石怎么办?
张学良告诉周恩来,现在东北局和17路军内部,看法非常不一致。
周恩来一听,坏了。
他面临的,不仅要说服张学良接受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问题,还要说服东北军内部的问题,同时还要说服南京不要轻举妄动,最后还要安抚宋美龄家族。
谈话中,张学良的妻子赵一荻缓缓走来,周恩来定睛望去,感慨地说:“这是赵小姐吧,我们没有见过面,倒是打过不少交道啊。”
原来张学良和共产党的联系密电,一直以来都是赵一荻亲手处理。
赵一荻美丽的睫毛动了动,笑着说:“汉卿天天盼你来呢。”
张学良摆了摆手,赵一荻马上出去,把门锁了起来。
张学良靠近周恩来,说:“周先生,我应该怎么做?我实在是没有办法,委员长逼着我配合中央军‘围剿’红军,我苦劝不行,只能出此下策。现在弄得我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周恩来明确地说:“张将军势必已经知道了,南京方面都认为你是暴动,是谋反,甚至苏联方面还说你是亲日派?甚至有人说你故意搞军事阴谋?”
张学良咬着牙,猛地把身边的茶杯摔在地上,狠狠地说:“我张学良为公而举,绝非为私而动!上到天理,甚至国法,我张学良有什么错了?”
张学良此时才突然知道,他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他认为只要绑了蒋介石,逼他同意抗日就行了,没想到牵扯的东西居然这么多,他突然里外不是人了。
张学良赶紧对周恩来说:“周先生,我盼您来,就是想让您给我出出主意。”
周恩来缓缓说道:“我们是朋友,我完全理解你。活捉蒋介石虽然是突然袭击,但蒋介石的实力却原封不动地保留在那里,各方面的反应就像是暴风雨一样,这种情况下要格外谨慎。如果可以说服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那自然是好。可是如果没有说服,最后把蒋介石交给人民审判,甚至杀了,那就会给日本人造成进一步灭亡中国的便利条件,中国的前途更遥远了!”
张学良猛地站起来,自责地说道:“那我张学良,岂不是成了历史罪人?”
周恩来安抚张学良说:“所以,我们千万不能让后者发生,一定要力争说服蒋介石,逼他走上联合抗日的道路。”
听到周恩来的话,张学良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他问周恩来,需要做什么?周恩来告诉他,我接下来要做三件事,你只管配合我就好了。
张学良默默记在心里。
3.
第一件事:说服东北军将领
第二天上午,周恩来只身来到杨虎城住处,直面杨虎城和其他将领。
周恩来告诉杨虎城,昨天和张学良谈了很久,最后决定是必须说服蒋介石联合抗日。
这让杨虎城感到十分震惊。
中国共产党和蒋介石有10年血海深仇,我们好不容易捉住蒋介石,共产党居然不杀他。这完全在他的意料之外。
不过杨虎城还是对周恩来说了心里话,他说:“我是个粗人,文化水平不高,多年来我一直追随张副司令。对于蒋介石这个人,我想周先生是了解的,贵党和他敌对,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和蒋介石也是可战可和。但是如果轻易放了他,以他的为人,我和张副司令的处境,可想而知。”
这句话说到周恩来的心坎里去了,蒋介石心狠手辣,一旦“放虎归山”,张学良极有可能性命不保。
杨虎城带着恳求的语气对周恩来说:“周先生,我只想说一句,如果要放他要说好条件。”
周恩来重重点点头。
随后,只身来到东北局的军官中,刚来就听到这些军官都在吵闹,无非就一句话:不杀蒋介石后患无穷!
周恩来严肃地说道:“好啊,那就杀了!杀了还不容易!”
周恩来的为人无人不知,他的声望在两党内也极高。
这句话让所有人都住嘴了。
“我问你们,杀了他,南京会怎么样?日本人会怎样?中国的前途怎么样?你们想过没!”
周恩来欲扬先抑,沉沉地说道:“这次捉住蒋介石,不用于十月革命逮住科伦斯基,也不同滑铁卢捉住拿破仑,前者是革命胜利,后者是军事失败!现在呢,你们捉了蒋介石,消灭了他的实力了吗?没有!所以,我们要爱国,要从国家民族角度考虑,不能计较私人恩怨。”
“你们既然说仇恨,我想问你们,谁有我们共产党和蒋介石仇恨深,这十年来,他杀了多少共产党?那是血海深仇,但我们以大局为重!”
说到这里,所有军官整齐地站起来,朝着周恩来敬了一个军礼。
第二件事:说服宋美龄
恰巧此时,宋子文乘坐飞机来到了西安。作为蒋介石最亲密的人物,显然宋子文和宋美龄有备而来。
23日,周恩来和宋美龄兄妹会谈。
刚坐下,宋美龄就一副不服的气势,对周恩来说:“委员长这次蒙难,贵党怎么看?”
周恩来也毫不客气地说:“这完全是蒋介石自己逼出来的,张将军忍无可忍,顺应了全国人民的心愿罢了,你所谓的‘蒙难’,只是你们的说辞。”
周恩来一句话,让宋美龄十分生气,宋美龄站起来说:“张学良明明就是劫持领袖,历史上这种事情还少啊?”
周恩来皱着眉头说:“历史上所有叛乱,无非两条,要么金钱,要么地位。你们说,张学良给你们要钱了?还是要官了?你们说是‘叛乱’,简直就是污蔑,你们对历史知识就是浅薄,愚昧!”
宋子文在一边震惊不已,他一直听说周恩来很好说话,怎么今天居然如此气势凌人。
他赶紧打圆场说:“周先生,那是何应钦他们非要吵闹,我们和他们不一样。”
周恩来继续说:“你和蒋夫人忙里忙外,你说哪一条可以救出蒋先生?你们南京要想再打,我们不怕,我们已经奉陪十年,再奉陪十年又如何。”
周恩来一句话,让宋美龄和宋子文尴尬无比,再也不敢说话了。
原来,周恩来这样说话,就是为了说服宋子文和宋美龄,让他去劝说蒋介石。
这次谈话结束,宋子文心里直冒冷汗,他对宋美龄说:“周恩来真是个天才,怪不得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对他如此崇敬。”
第三:面见蒋介石
当晚,周恩来在宋美龄的陪同下,去见了蒋介石。
周恩来来到蒋介石的卧室,蒋介石半躺在床上,伸了伸手,示意周恩来坐下。
周恩来说:“蒋校长,10年没见了,别来无恙。”
蒋介石坐起来说:“恩来,你是我的部下,你应该听我的话。”
周恩来说:“只要蒋校长同意一致抗日,不光我可以听你的话,我们红军都可以听你指挥。”
很显然,周恩来从来没有改变自己的立场。
蒋介石一句话不说,显然不想同意。
周恩来又说:“蒋校长,我实话告诉你,在陕北,经常有人半夜敲毛泽东先生的门。”
蒋介石放下手头的书,想听八卦了,笑着说:“干什么?”
“大家都要求杀了你。”
周恩来一边说,一边做了个杀头的手势。
蒋介石脸色煞白,愣住了。
周恩来继续说:“可是,毛先生不赞成,你理解毛先生苦衷吗?这次来,毛先生让我捎话给你,希望你可以认清当前形势,在中国,谁要是坚持反革命内战,逆历史潮流而动,只会加速自己的灭亡。所以希望我们化干戈为玉帛,把今天作为新起点。”
蒋介石赶紧说:“很好,很好,今后只要我蒋介石在一天,就保证中国不发生内战。”
当然,蒋介石说的是空话。
就这样,在充满惊涛骇浪的环境里,周恩来临危不乱,力挽狂澜,最后妥善处理了西安事变。
不过这件事后,周恩来曾苦劝张学良,但张学良为表达自己之忠诚非要送蒋介石回南京,结果被蒋介石软禁了多年,这让周恩来十分愧疚。
张学良无疑是我们的好朋友。
4.
其实对于周恩来的伟大,在于很多方面,这只是冰山一角。周恩来在处理事务上的能力和水平,不单单这点。
周恩来的魅力在于,他始终为了大局考虑,和毛主席样,一直为了老百姓而考虑。
在陈独秀那个年代,似乎爱家庭就得舍弃爱国,爱国就得舍弃小家。但时代不同了,周恩来就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大家小家都必须要去爱。
周恩来借以吸引人、激励人的,不是金钱、名誉、地位和权力,也不是激动人心的言辞和高超的交际技巧,而是他的那颗赤诚的心。
他知人知心,交人交心,以心换心。
周恩来对人的激励,是心的激励、心的感召。他没有私心,他的心是透明透亮的。所以他能把自己的心整个儿地托出来,交给人民,交给同事,交给下属,甚至展现给他的敌人。有什么比这更能打动人心呢?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担任国务院总理兼任外交部部长,几十年如一日,可以说干的相当出色。
5.
周恩来是20世纪最杰出的外交家之一,在风雷激荡的20世纪里,涌现出了诸多改变历史的领袖人物,周恩来在担任国务院总理26年来,多次提出宝贵的治国主张和外交政策,直到现在,他的一些建议仍然在积极地影响着中国的发展。
周恩来的优点在于,可以从一大堆复杂的问题中迅速分辨出哪些是主要问题,哪些需要着手去办。
毛主席在70年代曾说:“没有总理,我们怎么治理国家?根本办不到!”
如今的中国,在各个方面都有重要建树,这和毛主席以及周总理等前辈们留下的丰富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分不开。
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作为后人,我们在感到无限自豪的同时,更应该怀念前辈,不忘初心。
作者注:为了方便阅读,文章语言描写略有改动。本文参考:《周恩来传》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西安事变https://www.sxlib.org.cn/dfzy/xasb/rwz/zgfm_18632/zel_18640/zelcksj_18642/zelc_18643/201705/t20170525_725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