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2023年12月09日20:59:21 历史 1311

东汉西汉,虽然都是打匈奴,但两者打匈奴的难度,那是截然不同的!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西汉时期,霍去病打的匈奴,正处于极盛期!当时的匈奴,是一个地盘横跨大半个亚洲的超强政权。从东北到中亚,整个草原区域都是他们的地盘。当时的匈奴,能够集结出二十万以上的骑兵!这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战绩。

但是在东汉时期,东汉打的匈奴,那可就弱太多了。当时的匈奴,经过汉朝连续百年的削弱之后,整体实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了。最关键的是,当时匈奴内部还分裂了。占据最肥美草原的南匈奴,已经彻底臣服于东汉。至于北匈奴,这时候不管是地盘还是人口,其实都已经不剩多少了。

最关键的是,当年西汉打匈奴的时候,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当时的中原王朝,没有任何对游牧民族的战争经验。可是到了东汉这里,当时东汉已经掌握了一整套作战方法,而且这套作战方法,已经相当成熟了。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所以,归根到底,东汉和西汉,虽然同样都是打匈奴,但难度截然不同,名气自然也就会相差很多了。当然,就算北匈奴再弱,历史上东汉暴打北匈奴,勒石燕然这件事,依然还是很厉害的。

而东汉勒石燕然的这场战争,最初我们还得从当年东汉开国的时候说起。

东汉初年,随着刘秀统一了中原,中原地区迅速进入了和平状态,开始休养生息。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虽然刘秀本人特别能打,但在对匈奴的问题上,刘秀罕见的并没有直接出兵。甚至于面对当时匈奴在边境上的袭扰,东汉采取了相对克制的态度。当时的东汉,最多只是打边境反击战,从来不深入草原,却和匈奴进行主力决战。

这当然不是刘秀怕了匈奴。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刘秀本人,是一个战略大师。从一个战略大师的角度出发,刘秀发现,当时出兵进攻匈奴,很不划算。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要知道,当时东汉刚刚开国,经过两汉交替的这段历史,中原内部损耗极大。可是如果要按当年汉武帝的打法,直接出兵,深入草原去和匈奴打野战,这个代价会很大。至少以当时东汉的国力来说,会造成很大的负担。

所以接下来,东汉高层,就开始采取当年西汉时期,对匈奴的成熟作战方案。而这个方案,也是接下来东汉暴打匈奴的基础背景。

简单来说,当年汉武帝之所以用代价最大的方法作战,那是迫不得已。但是此时的东汉,有其他方案可以选择。这个方案,就是先挡住匈奴的袭扰,内部发育。同时,不断打掉鲜卑、乌桓、西域等匈奴附属势力,不断孤立匈奴。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拉一派打一派,最后彻底孤立匈奴。等到匈奴彻底被孤立之后,再对匈奴完成战略决战。

就这样,在东汉开国之后,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汉朝和匈奴之间大致的历史关系是这样的:匈奴多次袭扰汉朝,但东汉始终保持了强大的战略定力,始终只打边境反击战。此后的二十年里,经过多次边境反击战,东汉逐渐拿下了乌桓和鲜卑,斩断了匈奴在东北的臂膀。

与此同时,到了刘秀在位后期,匈奴内部因为老单于去世,内部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此后,原本完整的匈奴,分裂成了南匈奴和北匈奴两部分。而这其中的南匈奴,为了和北匈奴对抗,就直接投降了汉朝。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虽然史书上没记载,这里面汉朝到底做了什么。但显然,在这次匈奴分裂事件背后,汉朝这边,绝对是一个重要的幕后退手。

再之后,等到刘秀去世,汉明帝在位的时候。汉朝先是修养了十多年,然后在汉明帝在位后期的时候,汉朝出兵西域,并且派遣班超,再通西域诸国。

西域计划启动之后,虽然这期间汉明帝提前去世,导致这个计划出现了一些波动。但是最后,在汉明帝去世,汉章帝即位之后,汉朝还是重新控制了整个西域。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至此,汉朝已经在战略上,对北匈奴完成了合围。当时的北匈奴,可谓是三面受敌。西边是西域诸国,东边是鲜卑和乌桓。而在北匈奴的南方,则是南匈奴和东汉。

到了这个阶段,汉朝随时可以从三个方向,不断进攻北匈奴。反倒是北匈奴这边,想要袭扰汉朝边境,已经极为困难。所以到了汉章帝在位后期的时候,当时的东汉,已经随时可以对北匈奴,发起最后的战略决战了。

但问题是,就在这个时候,汉朝高层这边,却出现了两种意见。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一派倾向于斩草除根,马上出兵,彻底灭了北匈奴。另一派则是主张,暂时维持这个状态,先不要彻底灭了北匈奴。

这种分歧,在史书上记载的相当隐晦。毕竟,这种时候谁要是敢主动提出来,放过匈奴一马。那以后在史书上,是要背上万世骂名的。

但同时,当时在东汉高层,确实有很大一部分人,暂时不希望迅速灭了北匈奴。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这帮主和的人,还真不是收了匈奴的好处,成了汉朝的奸细。东汉的这个状态,虽然和后来的宋朝也很像,但两者其实有本质的区别。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主战者未必勇,主和者未必怯’。

这事说起来其实就是一个立场问题。对于很多军方出身的世家大族来说,他们比较倾向于彻底灭了北匈奴,越早越好。因为按照东汉的制度,只有获得足够的军功,他们才能有机会封侯!而且,这些世家大族,也主张斩草除根,理由非常充分。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而那些反对者,理由同样也很充分!他们认为,一旦北匈奴彻底被灭,东汉就再也没了外部威胁。没了外部威胁之后,东汉内部很容易会出现问题,内斗会逐渐变大。而且,就算灭了北匈奴,以后这片草原上,还是很容易会出现新的游牧政权。

最重要的是,有些大臣认为:当时在位的汉章帝,年龄有些过于年轻,很难压制这些军方势力。一旦彻底灭了北匈奴,很容易会导致军方彻底做大,然后汉章帝就再也压不住下面的大臣了。

所以,主和派的理由,也很充分。而从后来的历史来看,他们的担心,确实也很有理由,因为后来这些担心都成真了。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就这样,在汉章帝时代后期,东汉高层对于到底要不要彻底灭了北匈奴,出现了巨大的分歧。而汉章帝本人,则是比较倾向于主和!

这里多说一句:汉章帝主和,绝对不是割地赔款的那种主和。相反,当时的东汉,在战略上已经没有输的可能了。只要汉章帝想灭了北匈奴,随时都可以!而汉章帝的考虑,则是在于仗打完之后怎么办。

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双方围绕着到底要不要打,纠结了将近十年的时间。而十年之后,一个突发事件,彻底改变了这个局面。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公元88年,汉章帝忽然去世了。

汉章帝去世的时候,仅仅只有三十三岁,绝对算得上是英年早逝了。而汉章帝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刘肇接班的时候,仅仅只有12岁!

因为当时刘肇过于年幼,所以,朝政大权,就全都落入到了汉章帝的皇后窦氏手里。窦皇后虽然不是刘肇的生母,但却是刘肇的养母。所以,由窦太后出来主持朝政,谁也没法说不对。

而随着窦太后开始掌权,东汉高层主战的声音,彻底压制了主和派的声音。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简单来说,窦太后能够上位掌权,主要是依靠身后的外戚家族窦家。而窦家是一个军方家族,当年汉朝重启对匈奴的战争,就是窦家出来挑大梁。而当年的窦皇后,也是因为窦家在前线打了胜仗,所以才胜过了其他世家大族的女子,最后成了皇后。

对于这样的窦家来说,彻底灭了北匈奴,争取更大的军功,这显然更有利于他们的家族利益。而对于窦太后来说,窦家越强,她的地位就越稳!

最关键的是,就算打仗,那也是为了东汉国家利益而战,谁都挑不出错来。就连窦家自己,也觉得自己是对的。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就这样,在窦太后掌权之后,东汉开始迅速进入战争准备状态。到了这个阶段,东汉对匈奴的战争,已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这就是东汉勒石燕然之前,大致的历史背景。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关键人物的出现,成了牵动全局的那个重要人物。这个人的出现,导致东汉对匈奴的决战,差点就成了一个笑话!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这个人,就是窦太后的哥哥,窦宪

作为一个出身顶级世家大族的年轻人,窦宪从小地位就很高!当年窦宪的太爷爷窦融,曾经带着整个河西五郡,投靠了刘秀。所以窦家在东汉这个朝代,是有一部分股权的!

后来,窦家子弟虽然因为过于骄狂,被汉明帝打压了近十年的时间。但是后来,随着东汉重启对匈奴的战争,东汉大军必须要经过河西五郡,才能进入西域。所以后来,窦家就被起复了。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而窦家被起复之后,窦家这些年轻人,自然也就再次抖起来了。尤其是等到窦家在前线一路大胜,窦皇后在后宫成了六宫之主。这时候的窦家,就又多了一层外戚的身份。

到了这个时候,窦宪在东汉的身份,已经相当可怕了。因为从亲戚关系上来说,他的母亲,是刘秀的孙女!所以从老刘家这边来说,窦宪是汉章帝表姐家的儿子。但后来,窦宪的妹妹,又嫁给了汉章帝做皇后。所以从窦家这边论,他又是汉章帝的大舅哥!

这样的身份,不管换成是谁,都会非常骄狂。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所以后来,窦宪也开始逐渐飘了。

据说在汉章帝在位时期,窦宪就曾经利用自己的身份,强买汉章帝妹妹的庄园。如果是一般的庄园,或者这位公主,也乐于和窦家交好,说不定直接送给窦家都有可能。但问题是,这座庄园,恰好是这位公主的爱好,是这位公主花了大力气修建的。

甚至于到了后世,因为这座庄园,还出现了‘沁园春’这个词牌名。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就是这样的一座庄园,最后却被窦宪,利用自己姐姐的威势,强行买走了!关键是,这个庄园的原主人,还是汉章帝的亲妹妹!当时窦家到底有多骄狂,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后来,虽然汉章帝知道了这件事,对窦宪大怒。但最后,这事也就是以皇后降低自己的服装登基结束了。窦宪本人,也没受到什么实质性的惩罚。

连汉章帝在世的时候,都是这样。那么等到汉章帝去世,窦太后彻底掌握朝政之后,窦宪有多狂,简直说不清了。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不过这里多说一句:窦家虽然狂,但窦太后本人,如果面对刘家和窦家做一个选择的话,她还是会选择老刘家!这里面涉及到古代的思想问题,作为一个太后,窦太后优先去重视的,还是自己丈夫的家族,而不是自己的娘家。

就好像当年西汉末年的太后王政君,不管多支持王家,但是等到王莽篡位的时候,还是会愤怒的丢掉那枚传国玉玺

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窦宪,一个靠着家世背景,狂的没边的人。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就这样,当年在汉章帝时代,都无所忌惮的窦宪,到了自己妹妹掌权之后,彻底狂的没边了。所以后来没过几天,窦宪就闯出了一个大祸。

简单来说,当时窦太后为了掌权,不得不拉拢老刘家的这帮亲戚。而当时的窦太后,就看中了都乡侯刘畅。这个刘畅的曾祖父,就是当年刘秀的大哥刘縯!他在刘氏宗亲当中,威望绝对是非常高的。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入宫和窦太后有了接触之后,就遭到了窦宪的嫉妒。窦宪觉得,如果刘畅得到了重用,自己绝对会被逐渐赶走!所以后来,窦宪直接策划了一个谋杀案,杀了刘畅,然后把罪责嫁祸给刘畅的弟弟。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但再后来,东汉的相关部门,也不是吃素的。简单一查之后,就查明了真相,查出来是窦宪干的。

这一下,就连窦太后也保不了他了。

如果只是一个普通大臣,窦宪杀了也就杀了。以窦太后护短的性格,最初除了批评教育之外,也不会有什么其他措施。但问题是,以刘畅的身份地位,如果窦太后强行压住,下面那些老刘家的宗室成员,恐怕就要联合造反了!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所以最后,为了平息老刘家这边的怒火,窦太后不得不把自己这个哥哥,打入大牢。但同时,窦太后也不想真的杀了自己哥哥,一直在努力给自己哥哥想脱身的办法。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窦太后想起了北方的北匈奴。

然后,在监狱里的窦宪,自己主动提出,自己带兵去灭了北匈奴,以此来将功折罪。而当窦宪提出这个想法之后,很多主战派的官员,也都开始疯狂支持。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就这样,公元89年六月,窦宪以戴罪之身,带领东汉大军,正式杀向了北匈奴。

当年西汉打匈奴,那是慎之又慎,倾尽全国之力,才好不容易打垮了匈奴。可是到了东汉这里,因为之前的那些历史,导致东汉对北匈奴的战略决战,开始的就像闹着玩一样。

这大概也是在后世史书上,东汉灭北匈奴,名气要小很多的原因所在了。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而随着窦宪带兵北上,接下来,东汉和北匈奴的决战,正式打响。而接下来双方的战争,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分别是:稽落山之战、伊吾之战、河云北之战、金微山之战。

先说第一个回合,稽落山之战。

当时的东汉,一共出动了八千东汉精锐骑兵。同时从南匈奴这边,征调了三万骑兵。又从羌族那边,征调了八千羌骑。总计四万六千骑兵,分成三路,浩浩荡荡的杀向了北匈奴的地盘。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面对三路大军的到来,北匈奴这边,初期根本没有任何反应,或者也不敢抵抗。所以很快,三路大军,就成功在蒙古戈壁西部的涿邪山,顺利会师。

涿邪山,是西域这边的阿尔泰山的余脉。两百年之前,西汉的那位贰师将军李广利,就曾经带兵打到过这里。但结果,那一战汉军主力根本没找到匈奴主力。反倒是后来,汉军的步兵军团,被匈奴人彻底困住。

然后,就有了当年西汉的‘李陵投降事件’。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当年西汉时期,打到涿邪山,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可是到了东汉这里,因为东汉之前的那些历史,东汉军队起步就是从这里打。所以两者的难度,自然不同。

而接下来,随着东汉三路大军完成集结,窦宪一声令下,数万精锐骑兵,直接杀向了涿邪山东部的稽落山。当时在北匈奴这边,稽落山就相当于是政治中心,正好是单于王庭所在的地方。

因为窦宪动作比较快,导致当时北匈奴这边,根本没来得及反应。直到窦宪的大军,对稽落山完成了合围之后,北匈奴这边才反应过来。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而接下来,一场大战之后,北匈奴这边,直接被就地消灭了一万三千精锐。只有北匈奴单于本人,带着少量亲信逃离了稽落山。此后,窦宪又以南匈奴这边为旗号,招降其他北匈奴的部众。

最后,经过招降,北匈奴这边有八十多个部落,都直接投降了,总计超过二十万人!而这一切,归根到底,其实都不是一场战争解决决定的,而是之前汉朝上百年的政策导致的。

也就是在这一战之后,窦宪带着军队,抵达燕然山,也就是今天的蒙古杭爱山。最终,窦宪让班固在山顶找了一块大石头,刻下了一篇《封燕然山铭》,正式达成了勒石燕然的成就。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勒石燕然,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绝对是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在古代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战争当中,农耕文明很难从陕甘地区,直接跨越整个蒙古草原,一口气打到这座燕然山。唯一的可能,就是先搞定西域,然后再出兵。

所以,勒石燕然,就意味着西域被彻底搞定,北方的游牧民族,也无法在对中原王朝的本土,形成任何袭扰。而打到了燕然山,也就意味着接下来中原王朝的军队,可以轻易打穿整个北方游牧政权的整体国境!

就这样,随着窦宪成功勒石燕然,东汉对北匈奴战略决战的第一回合,暂时告一段落。此后,窦宪带兵返回中原北方边境,补充补给,同时准备下一阶段的作战。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之前第一个回合当时,虽然打掉了北匈奴的王庭,重创了北匈奴,但却没有真正实现斩草除根的目标。所以,一年之后,公元90年五月,窦宪抽调了两千精锐,突然杀向了今天的新疆哈密一带,干掉了这里的北匈奴守军。

其实在十多年之前,汉明帝刚刚重启对匈奴的战争时,汉朝就已经拿下了哈密地区。只不过后来,因为汉明帝去世,再加上汉朝补给能力有限,不得不暂时放弃了这里,然后还出现了‘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

但同时,对于汉军来说,哈密一带并不算陌生。而且,就算当年汉军撤了,对这一带依然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后来北匈奴重新占领这里之后,也没敢大量派兵。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就这样,公元90年五月,第二回合伊吾之战,正式打响。

因为北匈奴压根就没在这里驻守太多军队,所以这一次,窦宪只是抽调了两千精锐,就干掉了这里的北匈奴守军。此后,汉朝重新打断了北匈奴和西域的所有联系。

而这一战打完之后,原本还在汉朝和匈奴之间,摇摆不定的少数西域国家,也彻底倒向了汉朝,开始纷纷向汉朝派遣质子。这个结果,直接强化了汉朝对西域的控制力。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但这个结果,也不是窦宪一战打出来的。准确来说,依然是东汉之前几十年政策和努力导致的结果。

如此,等到伊吾之战打完之后,这时候东汉的情报机构,也查出了北匈奴单于的去向。原来,自从稽落山一战结束之后,北匈奴单于就带着少量亲信,继续向西北方向逃窜。

从地图上来看,这地方在燕然山以西,当时北匈奴单于所在的这个地方,叫做河云地区,今天则是在蒙古国西北部的吉尔吉斯湖一带。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在得知北匈奴单于的去向之后,接下来,窦宪果断分兵两路,杀向河云地区。最终,经过一场大战,北匈奴单于好不容易聚拢的一些军队,再次被尽数歼灭。就连单于本人,也受了重伤,最后带着几十个精锐心腹,再次逃走。

这就是第三阶段,河云北之战。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其实仗打到这个地步,已经完全不讲道理了。整个北匈奴的地盘,全都在汉朝的进攻范围之内。汉朝这边的策略很简单,就是盯着北匈奴单于打!既然中原骑兵,去找匈奴骑兵很难。那就等着北匈奴集结,然后再就地消灭他们!

等到河云北之战打完之后,北匈奴单于再次北逃,最后就逃到了今天的阿尔泰山一带。在这里,北匈奴还有最后的一部分军队。

然后,得知北匈奴单于的动向之后,窦宪再次出兵,直接杀向阿尔泰山。因为当时这地方叫做金微山,所以这一战也叫金微山之战。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这场金微山之战,同样也没啥可以多说的。基本上就是重复之前的剧本,单于好不容易收拢了几千精锐,汉军就杀到了。然后,一场大战,汉军歼灭了单于手上最后的五千精锐。只剩下北匈奴单于本人,继续逃亡。

仗打到这里,其实已经没有继续打下去的必要了。

因为整个北方草原,到了这个时候,除了那些彻底投降的匈奴部众之外,已经没人了!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不是找不到敌人,而是整个草原,没有敌人了!整个草原,彻底被杀空了!

到了这个阶段,那位侥幸活着的北匈奴单于,也不敢再打了,或者说也没有继续打的能力了。后来,他不得不主动派遣自己的弟弟,来洛阳这边做人质。后来,窦宪觉得单于没啥诚意,所以就主动上书,请求遣返了单于的弟弟,然后接着打!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就这样,在被逼的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单于最后打了那场金微山之战。

而随着北匈奴单于彻底战败,整个北匈奴各部,终于彻底投降了汉朝。至此,北匈奴作为一个政权,就彻底被汉朝给消灭了。

这就是东汉灭北匈奴的整个过程。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和当年西汉的战争相比,东汉灭北匈奴的过程,确实稍显无聊。但这也不是窦宪本人的能力,而是当时东汉的国力,实在强的离谱。再加上东汉之前已经在战略上,完成了合围,所以仗才打的这么顺。

当然,即便这样,窦宪勒石燕然这件事,在历史上的意义还是很重要的。

随着北匈奴被彻底消灭,接下来,历史上的后续影响,开始逐渐出现了。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首先,因为北匈奴所在的漠北区域,彻底被杀空了。后来,鲜卑人逐渐占领了这里。所以到了东汉后期,鲜卑开始逐渐崛起,再次成了中原王朝的大敌。

其次,后来残存的北匈奴部众,有少部分依然不愿意归降。后来,这部分北匈奴部众,就逐渐西迁,转移到了伊犁河一带生活,继续依托天山作战。

但可惜的是,后来汉朝在西域这边的人,也同样很猛。所以最后,这帮北匈奴的残余部众,就只能继续西迁,后来就去了黑海那边,逐渐去了欧洲。

同样都是打匈奴,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 天天要闻

而大部分留下来的匈奴人,后来则是被汉朝逐渐同化。虽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一度南下建立政权。但是那个时候的匈奴,已经被汉朝几近同化,早已不是最初的匈奴。

这就是匈奴最后的结局。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特朗普:中国突然改变主意,但不要紧,能让中国15分钟内同意交易 - 天天要闻

特朗普:中国突然改变主意,但不要紧,能让中国15分钟内同意交易

尽管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引发了全美民众的反对浪潮,但他依旧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在空军一号上,特朗普更是声称“原本Tik Tok的协议已经很接近达成了,但由于在关税政策中国突然改变了主意,但这并不要紧,自己能够在15分钟内让中国同意这笔交易,只要自己降税的话”。
特朗普对其他国家暂缓90天执行新关税,说明关税战就是儿戏 - 天天要闻

特朗普对其他国家暂缓90天执行新关税,说明关税战就是儿戏

兄弟们,就在中国对美国加了 50% 的关税之后,特朗普再次对我们加了 21% 的关税,现在整体关税已经达到 125%。同时,特朗普暂停了对除中国之外其他所有国家的加征关税政策,而且要把对其他国家加征关税的税点降到 10%。这进一步证明我昨天视频里的分析完全正确
每月1500万退休金没了,尹锡悦亮底牌行动,否则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闻

每月1500万退休金没了,尹锡悦亮底牌行动,否则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韩国政坛那可是热闹非凡,就像一场大戏,一出接着一出。当地时间 4 月 4 日上午 11 时 22 分,韩国宪法法院代理院长文炯培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总统尹锡悦被罢免,判决立即生效。这一下子,尹锡悦可就从高高在上的总统宝座上跌落下来了,不仅失去了总统权力,各
中方没得选,直接改手术刀为亮剑,特朗普被催辞职,叛徒纷纷冒头 - 天天要闻

中方没得选,直接改手术刀为亮剑,特朗普被催辞职,叛徒纷纷冒头

最近这国际局势啊,那真叫一个风云变幻,热闹得很。特朗普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对中国发起了关税大战,这一来可就搅得全球经济的池水是波涛汹涌。可让人意外的是,这次咱中国一改之前相对温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剑”,那反击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给震住了。与此同时,在美国国
中方手术刀变剑,27国反将美国一军,特朗普气得要对华加50%关税 - 天天要闻

中方手术刀变剑,27国反将美国一军,特朗普气得要对华加50%关税

最近这国际局势,因为美国的关税战那是闹得沸沸扬扬。特朗普大手一挥,对全球发动关税战,这一回,咱们中国可不再像以前那样小打小闹地反击,直接“手术刀”变“利剑”,给美国来了个狠狠的回击。更让美国没想到的是,欧盟 27 国也紧跟其后,准备对美国反制,这可把特朗普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