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年春天,渔阳太守彭宠,忽然接到了刘秀的一份征召令。
作为刘秀起兵之初,最重要的一位支持者,彭宠在东汉高层的地位,可谓是相当特殊。当年刘秀孤身招抚河北,彭宠是最先倒向刘秀的人。而后来的云台二十八将当中,排名第二的吴汉,以及排名第十一的盖延,最初其实都是彭宠的部将。
所以,对于新生的东汉政权来说,彭宠几乎就等同于是‘天使投资人’一样的角色了。
然而此时,当刘秀下令,让彭宠去洛阳那边的时候,彭宠却拒绝了。彭宠当时提出,只有刘秀撤了当时的幽州牧,自己才会去洛阳!
而对于彭宠的这个申请,刘秀罕见的拒绝了。而且,当时刘秀还下令,让彭宠务必按时抵达洛阳,否则就要问他的罪!
得知刘秀的回复之后,彭宠顿时怒了。
在彭宠看来,自己作为东汉的天使投资人,理应被封王拜相!可是如今,刘秀非但没有给自己足够的回报,反倒是对自己这么不客气,这让彭宠觉得,自己之前的投资已经打水漂了。
恰好在这个时候,彭宠的媳妇知道了这件事。这位彭娘子也不是一个好脾气的,她也觉得自己老公如今的待遇太低了点,所以反对彭宠前往洛阳。而经过自己媳妇这么一说之后,彭宠也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拒不奉诏,坚决留在渔阳。
这一下,问题大了。
要知道,彭宠虽然是东汉的天使投资人,但从身份上来说,依然是刘秀的臣子。如今他公然抗命,等于是在打刘秀的脸,这事不管换做任何一个皇帝,都绝对无法忍受。
不过,刘秀到底是刘秀,作为历史上最完美的一个开国皇帝,刘秀这时候还是很清醒的。刘秀其实一直很感激之前彭宠的投靠,而且此时他正在忙着攻略关中和关东,也不想和彭宠闹掰。
所以接下来,刘秀就派了彭宠的侄子,前往渔阳郡,想要劝彭宠听话,先来洛阳这边聊聊再说。
可是刘秀万万没想到的是,他要是不派人去还好,这一派人,反倒是坏事了。接下来,当彭宠的侄子过去之后,没过几天,彭宠直接宣布,就地造反,彻底脱离刘秀了!
而刘秀更不会想到的是,这场叛乱的影响,将会远超他的想象!这场彭冲之乱,差点就让东汉这个新生政权,就此彻底打住了!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彭宠之乱,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当时面对刘秀的征召,彭宠会拒不执行?为什么刘秀派人去责备彭宠之后,彭宠会直接造反?这场叛乱,最后又是怎么收场的呢?
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从彭宠这个人开始说起。
说起来,彭宠也是真正的名门之后,二十多年以前,大概就在西汉末期,王莽刚刚全面掌权的时候,他爹彭宏正在担任渔阳郡太守。
如果我们对王莽的故事比较熟,我们就会知道:当年汉哀帝去世之后,王莽开始全面掌权。而王莽掌权之后,在地方上,有好几个老刘家的王爷和大臣,都起兵反对王莽,但是最后被王莽镇压了。而在当时的汉朝中央,也有很多大臣反对王莽。
而后来,王莽则是借着一个‘吕宽之狱’,杀了一大堆人,彻底肃清了西汉高层。这个吕宽之狱,当年在王莽的故事里,属于是主线剧情。
简单来说,当时很多人反对王莽,包括王莽的儿子也反对王莽。所以后来,王莽的嫡长子,就让自己的小舅子吕宽,往王莽家门口泼狗血。而这事发生之后,王莽很快就查出了真相,
后来把自己亲儿子都给杀了。然后王莽又借着这个借口,把大量反对他的西汉官员,都给牵连了进来。
当时彭宠他爹,就是‘吕宽之狱’当中,倒下的几个最高级别的官员之一。
照理来说,因为这个案子,彭宠和王莽应该是有杀父之仇才对。但彭宠长大之后,却并没有记着这个仇,反倒是在王莽政权内部,正常入仕为官。
这个思想,今天的人可能很难理解。但是在当时那个时代,其实很正常。从彭宠的角度来说,他爹当年反对王莽,如今王莽不计前嫌,愿意用他,他自然也不会拒绝自己的前途。
顺便说一句,彭宠他的老家,恰好就在南阳郡,他和刘秀其实是老乡。而这个南阳郡的出身,则是为彭宠后来的人生,埋下了很多剧情。
而在他爹被杀之后,他也就直接回了南阳老家。后来在家族的举荐之下,在家里做了一个小吏。再后来,他就在新朝的体制内不断攀爬。到了新朝后期,彭宠就正常入朝为官,去了长安城那边,做了大司空麾下的一个普通参谋。
而接下来,命运则是很巧合的把彭宠,推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
当时彭宠的顶头上司,就是大司空王邑。而在新朝末年的时候,当绿林军开始在南阳郡那边做大之后,正是这个王邑,负责带着新朝的主力,去镇压起义军。
再之后,历史上就发生了那场著名的昆阳之战。
因为职位比较特殊,彭宠接下来自然也就跟着王邑,一起参加了昆阳之战。只不过在这一战当中,他是站在刘秀的对面。
估计当时的彭宠,也会觉得命运很奇妙。几年之前,他刚刚离开老家,前往京城求官。而几年之后,他则是回到了老家,开始镇压老家的起义军。结果一场大战之后,新朝主力这边,直接被起义军打得彻底崩溃了。
唯一值得庆幸的事,彭宠这个官职,比较近似于文职,不用上战场。而且他离王邑比较近,安全还是比较有保障的。所以,昆阳之战打完之后,他就跟着王邑跑到了洛阳。
但是到了洛阳之后,彭宠又很快听说,自己家里有很多直系亲属,似乎也参加了起义军。彭宠当时瞬间就被吓到了,因为如果要追责的话,他肯定必死无疑。
此时的彭宠,几乎就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留在洛阳,王邑有可能会直接杀了他。而如果返回老家,因为他之前参加了昆阳之战,起义军那边一样也容不下他!
这可咋整呢?
后来,彭宠想了想,觉得还是得逃。不过,回老家肯定不行!所以这个时候,彭宠就想到了自己老爹当年任职的渔阳郡。此时在渔阳郡那边,还有很多当年他爹的部下,身居高位。如果逃到渔阳郡那边,安全应该就有保障了。
所以,在回到洛阳之后不久,彭宠就逃出了洛阳,逃往北方的渔阳郡。而他逃走的同时,他有一个朋友,在这边犯了法,也想去渔阳那边避难,所以就跟彭宠一起逃到渔阳去了。
这个和彭宠一起逃走的人,叫吴汉,就是后来的云台二十八将当中的第二人。
而在彭宠逃离洛阳之后不久,起义军就杀到了洛阳。最终,在这一年九月,起义军轻易攻破了洛阳。
如果彭宠没跑,这时候估计是必死无疑了。
当然,彭宠这条线的故事,和历史主线没啥关系。在彭宠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历史的主线剧情,是刘秀打赢了昆阳之战以后,不断带兵扩张。但是不久之后,刘秀的大哥刘縯,却被更始帝刘玄忌惮,而后杀害。
而刘縯被杀之后,刘秀第一时间认怂,娶了阴丽华。低调了两个月之后,洛阳就被打下来了,然后更始帝就派刘秀,帮他去打扫洛阳了。
而几乎就在刘秀打扫完洛阳的同时,彭宠应该正好逃到渔阳郡。
所以,当时刘秀正式出使河北之前,彭宠其实啥都不是,他只是一个侥幸逃到渔阳郡的亡命之徒而已。
不过接下来,到了渔阳郡之后,彭宠的运气来了。
简单来说,彭宠这边的剧情,接下来是这样的。随着更始帝入主洛阳,当时绝大多数地方,都开始认可更始帝作为新的天下共主的地位。此后,更始帝开始向各地派出使者,招抚或者改任当地官员。而刘秀,当时只是更始帝派去河北地区的多个使者之一!
而彭宠这边,到了渔阳郡之后,因为他爹当年在这边比较有威望,所以很快就安全了下来。而再之后不久,更始帝的使者,就到了这边。当时更始帝先派过来的使者,名叫韩鸿。这个韩鸿也是南阳郡的人,而且之前还听说过彭城的名字。
所以再后来,韩鸿就以使者的身份,向更始帝推荐了彭宠。此后,更始帝则是任命彭宠,担任渔阳郡的太守!
就这样,拿着更始帝的任命,再加上自己父亲的声望,彭宠迅速在渔阳郡站稳了脚跟,并且真的坐上了太守的位置。同时,之前跟着他的吴汉,则是被任命为安乐县县令,成了他的下属。
而几乎就在彭宠逐渐控制整个渔阳郡的同时,刘秀也带着更始帝的任命,开始招抚河北。但在刘秀北上之后不久,邯郸那边的赵王后裔,就自己起兵了,同时拥立了一个据说是汉成帝儿子的人做皇帝,这就是历史上的赵汉政权。
而赵汉政权成立之后,刘秀只能一路逃走。直到他逃到了今天的保定一带,才在当地刘氏后裔的支持下,暂时站稳了脚跟。
此时的刘秀,正处于人生当中,最艰难的一段时间。当时更始政权容不下他,更始帝巴不得他死在河北。而邯郸那边,也早就开出了价码,扬言只要有人能干掉刘秀,直接封一个十万户侯!
而此时的彭宠,同样也在渔阳郡那边,走到了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当时邯郸方面,也派人到了渔阳郡,让彭宠倒向他们。但问题是,彭宠这个太守的位置,之前是更始帝任命的。而他麾下的大部分渔阳官吏,则是主张投靠邯郸那边!
所以,对于彭宠来说,此时好像不管选择哪边,都是一个无解的局。选择继续做更始帝的臣子,邯郸那边接下来肯定要派人来打他,他肯定扛不住。而如果倒向邯郸那边,他这个太守的位置,就名不正言不顺,以后就没法做了。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彭宠和刘秀这两条线,终于开始交汇到一起了。
之前刘秀刚刚北上的时候,其实就给彭宠写过信,希望彭宠能够坚持自己的立场,坚定站在更始政权这边。而对于刘秀这个名字,彭宠无疑是相当重视。因为就在几个月之前,刘秀刚刚带着几千人,打垮了他这边的几十万人!
所以在这个时候,彭宠就想到了刘秀。和更始帝或者邯郸方面相比,此时的刘秀,无疑是第三个选择。刘秀虽然此时实力不强,但却算是更始帝的使者。投靠刘秀,既可以在名义上不用背叛更始政权,同时也可以和刘秀联合,对抗邯郸方面。
同时,在这个关键时刻,渔阳郡旁边的上谷郡,有一个叫寇恂的人前来面见彭宠。寇恂当时代表的,是上谷郡的太后耿况。耿况此时也想倒向刘秀,但是他自己实力不够。所以,耿况就派人来联系彭宠,希望彭宠能够和他一起,倒向刘秀。
在当时的局面下,刘秀、耿况、彭宠这三方,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和邯郸方面对抗。但是如果三方联合起来,却有了正面抗衡的资格。
就这样,公元24年年初,彭宠砸锅卖铁,在渔阳郡这边,凑出了三千精锐。然后让自己的心腹吴汉,带着其他几个心腹,统领这支军队,前去支援刘秀。同时上谷郡那边,耿况也派出了三千精锐,而后让自己的儿子带着,同样去支援了刘秀。
这两支精锐军队的加入,对于此时的刘秀来说,简直就是救命的稻草。要知道,当时刘秀虽然在自己本家刘植的支持之下,在保定一带,募集了一些民兵。但这些民兵,不管是战斗力还是作战素质,都不咋地。
但是耿况和彭宠派来的这些军队,却是真正的正规军。其中不少人,都是之前的新朝边军士卒,那是正经用来防备匈奴的精锐!同时,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耿况和彭宠这两个人,更是倾尽自己的所有家底,开始在上谷和渔阳这两个郡,帮助刘秀征调补给,支持刘秀打仗!
正是因为有了上谷郡和渔阳郡这两个郡的支持,此后的几个月里,刘秀才能一路逆风翻盘。先是凭着自己手里的牌,得到了真定王刘杨的认可,娶了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而后又和刘杨联手,一起发兵邯郸,最后在南栾之战当中,彻底击溃了邯郸方面。
从彭宠倒向刘秀,一直到刘秀攻破邯郸,这期间也就过了四五个月的时间而已。而对于刘秀来说,如果当时没有彭宠和耿况的支持,刘秀几乎就是必死无疑的局面了!
这个情分,刘秀其实一直都记得。
另外,当时耿况和彭宠,各派了三千精锐来支持刘秀。耿况军队这边,领头的叫耿弇,两个副手分别叫寇恂和景丹。彭宠的军队这边,领头的叫吴汉,两个副手叫盖延和王梁。
这六个人,后来全都在云台二十八将的榜单上。而且,吴汉排第二,耿弇排第四。
连下属的位置都这么高,那么作为幕后大佬的耿况和彭宠,到底又该获得什么级别的待遇呢?反正在彭宠自己看来,以他的贡献,让刘秀给他封个王,绝对不成问题!
但关键就在于,刘秀不想这样。
在讲接下来刘秀集团的内部博弈之前,我们先来大致捋一下,刘秀攻破邯郸之后,接下来两年的历史主线剧情。
邯郸被拿下来之后,更始帝那边也是大出所料。于是此后不久,更始帝果断派了官员,前往上古和渔阳两个郡,担任当地的太守,想要接管这两个郡。但结果,不管是彭宠还是耿况,显然都不可能把自己的地盘交出去。
所以后来,他们就在刘秀的暗示下,找了个机会,直接杀了更始帝派来的官员。
而接下来的一年里,刘秀则是开始迅速扫荡河北,收编河北地区的农民军。经过刘秀的整编之后,很快,刘秀麾下就多出了几十万大军,并且占据了整个河北。
再之后,刘秀又趁着关中地区,赤眉军和更始政权拼命的机会,亲自带队南下洛阳。在南下的过程当中,他被麾下的这些将领拥立。公元25年八月,刘秀正式称帝,东汉正式开国。
而到了这一年十月,刘秀则是直接拿下了洛阳,奠定了统一天下的根基。
刘秀进洛阳之后,大概只过了不到四个月,彭宠就宣布正式造反了。
以上这些,就是这两年当中,大致的历史主线剧情。而看过这段大致剧情之后,我们就能继续聊彭宠这边的支线剧情了。
随着邯郸被打下来,几十万的农民军也被收编,刘秀一跃成了整个天下最强大的一个割据势力。而在这期间,彭宠一直呆在渔阳郡,为刘秀征调后勤补给,募集精锐军队。耿况那边,基本也是这样。
反倒是当初他们派出去的其他将军,这期间不断攻城掠地,立下了赫赫战功,逐渐名扬天下。
对此,耿况那边倒是无所谓。因为耿况派出去的将军,领头的是他亲儿子。只要儿子有前途的,当爹的亏一点也没啥。
可是彭宠就不一样了。
彭宠派出去领头的是吴汉。而吴汉和彭宠之间,只是朋友关系。
这就意味着,在这两年当中,刘秀这家公司不断做大。但是在做大的过程当中,彭宠的股份被不断稀释,甚至没有任何增长!反倒是昔日彭宠的下属,逐渐拿到了更多的股份。
那么当时的刘秀,为啥要这么做呢?他对于耿况和彭宠这两位天使投资人的安排,到底是刻意的?还是无心之过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刘秀这么做,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分化彭宠的权力。
对于刘秀来说,刘秀其实一直都念着彭宠的情分。但同时,刘秀也知道彭宠的影响力。在正式称帝之下,刘秀麾下近五分之一的中高层将领,之前都是彭宠的下属。这还是刘秀刻意稀释过之后的结果。
如果刘秀没有刻意稀释,彭宠的下属,完全可以占到将近三分之一!
这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显然是无法接受的。
所以,刘秀不介意给彭宠一个高官厚禄,但是他不能允许彭宠这一派的势力过大,尤其是不能允许这一派过于独立!
正是本着这样的心理,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刘秀一直让彭宠待在渔阳郡做太守。同时,刘秀给彭宠的下属大幅升官,算是变相解决了问题。而从制度上来看,刘秀这个安排也没毛病。因为这期间彭宠一直待在后方,确实没有啥军功!
对此,彭宠其实也理解。但是在这期间,刘秀有一个安排,让他彻底心寒了。
在收编农民军期间,刘秀为了更方便统辖管理,任命了一个叫朱浮的人,担任幽州牧。此后,幽州这边十个郡的太守,就不再直接向刘秀汇报,而是需要向朱浮汇报。然后,再由朱浮统一向刘秀汇报!
那么,这个朱浮到底是何许人也呢?为啥他会被刘秀空降过来,直接担任彭宠和耿况的上级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知道!
在后来的历史上,朱浮确实是东汉初期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但是在刘秀去世之后,因为朱浮做事太张扬,直接让刘秀的儿子给赐死了!因为朱浮结局不太好,所以在后来的史书上,对于朱浮早年的经历,基本上也是一笔带过。
我们只知道,朱浮的老家,在安徽萧县一带。他曾经追随刘秀,平定河北,后来升任偏将军。
如果单从这个简历来看,我们确实可以理解彭宠的憋屈。一个不知道从哪来的年轻人,当时也就三十岁左右,之前职位也不高。从职位上来看,他连给吴汉那帮人当副手的资格都没有。但是这个时候,他却空降到幽州,要做彭宠的顶头上司。
这个处理办法,不管换谁来看,都无法接受。
但同时,如果我们详细了解过东汉初期的这段历史,我们就会明白:朱浮老家在萧县一带,到底意味着什么。
实际上,在刘秀北上之后,一边不断攻城掠地,招揽和收服各种手下。包括彭宠派去的那几个人,都属于这个群体。而这个群体,后来在历史上,则被称作河北派。
同时另一方面,刘秀当年在南阳郡的很多旧部,这期间也来投奔了刘秀。他们未必是带着军队和地盘来的,但却更早在刘秀麾下作战。这帮人,后来史书上称作南阳派。
而南阳派中的很多将军,恰好都是出自萧县这边。
所以,答案显而易见,朱浮肯定也是南阳派这边的。而且,朱浮大概率之前就跟过刘秀,他应该是刘秀真正的心腹!而且后来东汉统一天下之后,刘秀也对朱浮大为重用!这也可以从侧面证明,朱浮作为刘秀心腹的身份。
如此一来,后来的事情,都好解释了。
别看彭宠的老家是南阳的,但他之前毕竟是王莽政权那边的人,和刘秀打过仗。后来带着渔阳郡,一起投靠刘秀,也不过是情势所迫。所以,刘秀很感激他,但是却从来不信任他!
就这样,朱浮被空降到了幽州牧这个位置,成了彭宠的顶头上司。
对此,彭宠自然相当不满。最开始的时候,他还仗着自己天使投资人的身份,和朱浮硬顶,不听朱浮的调遣。后来,彭宠还直接去见过刘秀,希望刘秀能考虑一下自己,撤了朱浮的官,让自己做幽州牧。
对此,刘秀自然不可能答应。非但如此,在彭宠过来的时候,刘秀还对他很冷淡。
这一切,都让彭宠非常失望。
当然,到了这个时候,彭宠依然还没有造反的心思,依然还想给刘秀卖命。此后的两年里,他虽然和朱浮互相诋毁,不听朱浮的调遣。但同时,彭宠也在努力治理内政,冶铁煮盐,赚了不少钱,然后拿钱买粮食,给刘秀提供了充足的补给,以及一个稳定的后方。
真正让彭宠彻底死心的,是后来刘秀称帝。
公元26年八月,刘秀称帝之后,按照正常套路,大封功臣。很多追随他一路打过来的将军,都封了高官!包括之前彭宠派出去的那几个主要将领,直接被提拔到了三公的级别!
反观彭宠,在这场开国盛宴当中,没捞到任何好处!刘秀只是继续让他做太守,既没给他提高职级,也没给他任何爵位。
这就有点欺负人了。
从刘秀的角度来看,我们当然可以理解。刘秀这样做,是为了保持麾下的平衡,确保南阳派和河北派,能够实力相当,这样他的位置才坐的稳。而如果彭宠被大肆加封,他会瞬间成为河北派的主心骨,这不利于刘秀坐稳位置。
但从彭宠看来,自己在危难之间,投资了刘秀。而如今,东汉这家公司上市了,刘秀反倒是把自己的股份给稀释了,没给自己任何好处?
做人怎么能这样呢?
所以从这个时候开始,彭宠就开始消极怠工。冶铁煮盐赚来的补给,也不再往刘秀那边送,而是自己扣下。同时,当时在整个幽州,其他几个郡的太守,很多也都和彭宠的心思差不多,大家都很会灰心丧气。
而这样一来,彭宠的所作所为,自然让朱浮更有机会,去在刘秀面前说他的坏话了。两人的关系,也逐渐彻底敌对了起来。
就这样,在刘秀入主洛阳之后不久,刘秀终于暂时腾出手来,准备解决幽州这边的矛盾了。所以在这之后,刘秀就下令,让彭宠前往洛阳,和他解释一下情况。
而彭宠这边,知道这事之后,自然也不甘心。他直接向刘秀上书,提出要先免了朱浮的位置,然后两人一起去洛阳说明情况。显然,彭宠也怕自己离开之后,朱浮迅速收了他的权力,让他没了老窝。
可他没想过,这个结果,恰好是刘秀最想看到的。
于是再之后,刘秀就果断拒绝,坚持让彭宠自己来洛阳。而这样一来,彭宠也就彻底寒了心。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彭宠被自己媳妇怂恿了一番,又联系了一下幽州这边的几个太守,知道大家都很不服气。
所以在这个时候,彭宠发现,自己根本没必要继续干了,干脆直接翻脸算了!
就这样,公元26年年中,在拒绝了刘秀的征召之后,彭宠就地起兵。而接下来,因为朱浮手里没啥军队,彭宠很快就打下了好几个郡,占据了半个幽州。
如果不是当时耿况坚持投靠刘秀,不肯和彭宠一起造反,估计整个幽州,就彻底被彭宠夺走了。
顺便说一句,几乎就在彭宠造反的同时,他的那几个部下,正在其他方向征战。对于彭宠被逼反的这个结果,几个河北派的高层将领,虽然不敢明着反对,但也非常抵触。他们很清楚,这是南阳派对河北派的打压。
所以,就在彭宠起兵的同时,彭宠的旧部吴汉,直接在南阳郡一带纵兵劫掠。最终,吴汉的所作所为,直接激起了南阳派的另一个核心将领,邓奉的反叛。
就这样,彭宠和邓奉,一南一北,同时造反了。而这背后,其实都是南阳派和河北派的对抗。
对此,当时的刘秀也没什么好办法。此时刘秀多面开战,而是正是处于攻略关中的关键时刻。
所以接下来,刘秀对于这两个方向的叛乱,只能以拖为主。当时刘秀派了南阳派的另一个将领岑彭,带兵去拖住邓奉。同时派了另一个将军邓隆,带兵去支援朱浮,拖住彭宠。
就这样,接下来的半年里,南线和北线这两个战场,都被暂时拖住了。同时,在这期间,刘秀通过伏击赤眉军,消灭了赤眉军的主力,而后西入关中,暂时获得了一个稳定的西线。
而赤眉军被消灭之后,刘秀第一时间亲自带兵南下,先去对付邓奉。因为刘秀很清楚,邓奉比较能打,威胁更大。而随着刘秀亲自带兵过去,公元27年四月,邓奉终于被迅速平定了。
在此期间,彭宠这边,则是发展势头良好。虽然遭到了邓隆、朱浮、耿况等人的阻击,但好歹占据了大半个幽州。此后,彭宠又联系上了匈奴那边,而后公然自立为燕王。
而再之后,围绕着彭宠,就出现了一个千古之谜。
据史书记载,邓奉被平定之后,彭宠又折腾了一年。但在这一年里,因为东汉派了更多的援兵支援,彭宠只能节节败退,最后退回了渔阳郡内部。
但同时,这期间刘秀始终没有亲自带兵北上。
而一年之后,公元29年,彭宠身边的几个家奴,忽然趁着彭宠身边没有护卫的时候,刺杀了彭宠!
对于彭宠被刺杀这件事,史书上记载的倒是非常清楚。史书明确记载,当时这几个家奴是因为贪财,所以才干掉了彭宠。
但至于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恐怕就没谁说得清了。
而彭宠死后,据说是过了整整一天,大家才发现彭宠死了。一个割据势力的主人,死了一整天之后才被发现?这显然不合理。
再之后,彭宠的几个下属,短暂拥立了彭宠的儿子,做了新的燕王。但是没过几天,彭宠的另一个下属韩利,就直接发动了政变,干掉了彭宠全家,然后去找刘秀投降了。
至此,彭宠家族全灭,幽州也彻底被平定了。
对于彭宠的败亡,后世曾经有很多猜测。包括后来在很多戏剧当中,都说是邓禹出手,用计策坑死了彭宠。但在正史上,到底是怎么回事,谁都说不清楚。
不过有一件事,我们很清楚。
那就是彭宠死后,河北派的存在,彻底对刘秀没了威胁。此后,河北派只能成了刘秀手里的一张牌,成了他制衡朝堂的工具。
但同时,从彭宠的角度来看,这个结局其实也挺可怜的。
作为东汉的天使投资人,最后非但没获得任何回报,反倒是全家被杀。单从这一点来看,至少在对待彭宠的时候,刘秀其实挺不厚道。
如果彭宠早知道是这个结果,估计当年邯郸方面刚招降他的时候,他就会直接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