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1年,朱常洛跑到父亲身边哭诉:母亲就要去世了...

2023年10月08日21:37:08 历史 1949

1611年,朱常洛跑到父亲身边哭诉:母亲就要去世了,我求您,让我见母亲一面吧。万历很是不厌烦的同意了儿子的请求,等儿子刚走,就恶狠狠骂了一句:刁儿毒妇,坏我一生清誉。一句话,让身边人都不寒而栗,到底怎么了?

说起明朝的皇帝,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崇祯皇帝,恐怕最让人铭记的就是万历皇帝了。这个人实在是太有趣了,在朝48年,居然有一多半的时间都不上朝,其实这就很让人铭记了。

但是,更有趣的地方在于,他这么多年不上朝,没有被架空权力,他还能牢牢把握权力,这其实就是一种帝王智慧了。但是,如果单从勤政爱民这些角度来说,万历是不合格的。而在他身上,最让人痛恨的,就是他对于感情的态度。

万历皇帝的一生,一共有八个孩子,最受人瞩目的就是皇长子朱常洛和皇三子朱常洵。而万历最为宠爱的就是皇三子朱常洵,因为他的母亲是郑贵妃,这是万历非常宠爱的女人。而他最讨厌的孩子就是皇长子朱常洛,因为他的母亲王恭妃几乎是万历一生最难以启齿的一个污点。

当年,万历还是皇子的时候,因为一次意外,临幸了这位王氏宫女,王宫女后来生下了孩子,这就是朱常洛。本来万历对这对母子就非常不喜欢,所以即便封了王氏为妃子,也再没对她有任何好脸色,朱常洛虽是长子,也不被父亲疼爱。

他最喜欢就是郑贵妃和皇三子朱常洵,可能正是因为太喜欢这个孩子了,所以万历在位多年,一直不立太子,就是希望找到长子的过错,好把他废了,让三儿子做太子。可是当时的很多大臣看不下去,于是就纷纷上书请求早立太子,明代历史上持续多年的国本之争就是从这里来的。

不过,朱常洛并没有太多过错,万历纵然有千般不舍万般无奈,到最后也还是册立长子为太子。但是却把王恭妃和太子的联系永远斩断了,王恭妃当时虽是妃子,但是饮食待遇很差,宫人们也经常苛待她,皇长子和母亲一起住的时候,宫人们还会看在皇子的面子上,给他们母子一些好的饮食供应。

可是太子搬离宫中,去别的宫苑读书之后,王恭妃几乎就被困在了自己的宫中。可怜她一个女人,平白遭受这么多无妄之灾,丈夫不疼爱,儿子和自己分开,下人有苛待她,王恭妃这样屈辱难熬的日子一过就是十年。

十年时间,她没有见到儿子一面,所有的期待和思念变成泪水,年纪轻轻的她就双目失明了。直到1611年,听说母亲病重的消息,朱常洛再也忍不住对母亲的思念,于是找到父亲万历,请求去见母亲最后一面。

万历一开始还很是反对,后来看到儿子一直在磕头,这才不情愿的同意了。但即便如此,也是在儿子走后,十分憎恶的说了一句:刁儿毒妇,害我一生清誉。其实这就是完全的没有责任心了,王恭妃母子对你有哪里过分,一切的一切难道不是万历帝你自己的问题嘛?

而王恭妃在摸到儿子衣襟,说了几句话之后,也默默闭上了眼睛,安静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其实,关于明代万历皇帝的一生,隐藏着很多疑团。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都和这位皇帝有千丝万缕扯不断地联系,如果用一般视角去看待,其实是有些片面的。

而如果用谍战角度去分析,其实也是一种新思路,肯定能得到很多新思考。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本《万历谍影1604》,这本书截取了万历朝1604年的一段历史缩影,将很多问题和细节思考引申到谍战思维,不仅是一种新思维的思考,更是一种价值观的重新塑造。

在这本书中,权谋,谍战,权力,欲望才是最值得深究的重中之重。宽容与约束,忠义和背叛,个性与放纵,富饶和糜烂,机遇与挑战,复杂和多变,当这些词条纷至沓来,左右切换,到底怎样才能打开明代万历朝的时代密码。想来这才是这本书最深刻的意义吧。

这本书的写作风格独到,思维又很是明朗,不仅得到了百家讲坛诸多老师的推荐,更是得到了董卿,白岩松等人的大加赞赏,如果你也对明朝万历时期的历史感兴趣,那么这本书请一定不要错过。

《万历谍影1604》,一本谍战悬疑的经典小说,值得每一个热爱历史的人阅读,喜欢的朋友点击下方“看一看”参与购买吧。

1611年,朱常洛跑到父亲身边哭诉:母亲就要去世了... - 天天要闻

1611年,朱常洛跑到父亲身边哭诉:母亲就要去世了... - 天天要闻

1611年,朱常洛跑到父亲身边哭诉:母亲就要去世了...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琉球有权独立!中国将领一句话让全日本集体破防:这是宣战 - 天天要闻

琉球有权独立!中国将领一句话让全日本集体破防:这是宣战

“琉球不该属于日本!”中国将领一句随口抛出的话,瞬间让日本上下炸开了锅。这话听着平淡,可威力不亚于扔了颗舆论炸弹。日本急了,网友怒了,连官员都坐不住了。琉球这块小岛,背后藏着什么秘密?将领的惊人发言一名中国退役将领在某次东亚安全会议上,淡淡
刚宣布要加入我国,并升起五星红旗,却在3小时后消失的国家 - 天天要闻

刚宣布要加入我国,并升起五星红旗,却在3小时后消失的国家

“锡金国王下令升起五星红旗,宣布加入中国!”——1975年4月10日,这条消息短暂传出,震惊周边国家。然而,仅三小时后,印度军队开进锡金首都甘托克,这场“中国梦”瞬间破灭。锡金,这个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小国,为何会在关键时刻做出如此决定?
库页岛的老百姓,日子有点难,对中国人严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 天天要闻

库页岛的老百姓,日子有点难,对中国人严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中国人的钱,我们想要,可又怕他们把岛‘吞’了。”库页岛一位渔民的话,透着点无奈。曾经的中国东北宝地,如今成了俄罗斯的“后院”,岛上资源多得能闪瞎眼,可老百姓日子却紧巴巴。面对中国伸来的橄榄枝,他们既眼馋又犯怵。严防死守,真能守住啥?富饶的
山河壮歌丨发“中国抗战第一声”  担抗日救亡之重任 - 天天要闻

山河壮歌丨发“中国抗战第一声” 担抗日救亡之重任

央广网北京7月1日消息(总台记者王东宇 齐莉莉)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北大营附近制造了柳条湖事件,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1年9月19日清晨,沈阳小西边门附近,一...
周恩来在东北的求学岁月(姜义军) - 天天要闻

周恩来在东北的求学岁月(姜义军)

铁岭的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从1910年春到1913年春,少年周恩来曾在东北求学3年,这也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946年9月,已经成为党的重要领袖人物的周恩来在同美国记者李勃曼谈个人的求学和成长经历时说:“12岁的那年,我离家去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