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炎黄子孙的意义和由来是什么呢?

2020年02月15日11:15:14 历史 1604

我们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但是对于:我们为什么是“炎黄子孙”?,“炎黄子孙”的由来是什么?估计能回答清楚的并不多,今天小编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炎黄子孙的意义和由来是什么呢? - 天天要闻

首先、炎黄二帝的含义及出处:

“炎”指炎帝,以姜水成(今宝鸡市境内)。“黄”指黄帝,以姬水(今陕西漆水河)成,炎帝和黄帝是华夏族的祖先,所以炎帝和黄帝的后辈也就被称为炎黄子孙。传说炎帝和黄帝原本是同一部落的族人,后来各自发展成了两个敌对的部落。在阪泉之战中,黄帝击败了炎帝,然后黄帝统一了两方的部落,这一族的族人就被称之华夏族。

炎帝:

炎帝,神农氏又称赤帝,距今6000年至5500年左右生于姜水之岸、炎帝指耒耜,种五谷。立市廛,首辟市场。治麻为布,民着衣裳。作五弦琴,以乐百姓。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制作陶器,改善生活。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与黄帝结盟并逐渐形成了华夏族。

我们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炎黄子孙的意义和由来是什么呢? - 天天要闻

黄帝:

轩辕黄帝为华夏始祖之一,人文初祖,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陕西武功漆水河),故改姓姬,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他以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载入史册。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在此期间有了文字。

炎黄:

新编初中历史教科书将黄帝与炎帝定性为“远古的传说”,其中并提到:“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远古的传说”、“人文初祖”这些定性很准确。“炎黄子孙”之说的由来,也是很值得补充的信息。

“黄帝”这个人物,最早出现于战国时代。春秋以前的文献,像《诗经》、《书经》,所载最古老的帝王是禹,没有黄帝;稍后一点的《论语》、《墨子》、《孟子》,所载最古老的帝王,是尧、舜,也没有黄帝。

到汉代,出于“五德始终说”司马迁父子综合战国以来对“黄帝”的各种描述,将其作为帝王谱系的首位,写入了《史记》,并以之为始祖,构筑了一套“完整”的帝王血脉传承体系,尧、舜、禹是黄帝后人,被视为“戎狄”的秦、有“蛮夷”之称的楚,与西汉连年交战的匈奴,他们的君王也都是黄帝后人。

《史记》开此先例后,之后的新兴“蛮族”政权,在势力深入中原后,常选择抛弃原来的祖先传承,转而宣传自己是黄帝后裔。比如,鲜卑慕容氏自称“高阳氏(黄帝嫡孙)之苗裔”;建立辽的契丹,自称“炎帝之后”、“轩辕后裔”。不过,金之女真、元之蒙古、清之建州,都无意自诩黄帝之后。这既有自身统治实力强大的缘故,也与儒家的“华夷之别”在于文化而非种族有关。

我们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炎黄子孙的意义和由来是什么呢? - 天天要闻

为什么我们自称“炎黄子孙”

我们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主要是从文化和文明的角度来说,东方文明是以黄河流域为核心和发源地的,黄河文明主要是以炎黄帝时期的文明基础为起始点。炎黄二帝是一定意义上的中华开国者,通过炎黄两大部落的联合,最终形成了华夏名族的雏形。

孙中山先生在《祭黄帝文》里开宗明义地讲到:“中华开国五千年,黄帝轩辕自古传。”实际上亦将黄帝视为中华开国之人,

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认为“中国所以能团结为一体,全由于人民共信自己为出于一个祖先;如今说没有三皇、五帝,就是把全国人民团结为一体的要求解散了,这还了得!”1937年清明节,抗战全面爆发前夕,国共两党派出代表赴陕西共祭黄帝陵。“炎黄子孙”这一身份认同,已成为国人抵御外侮的重要精神资源。

我们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炎黄子孙的意义和由来是什么呢?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观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记的抗战历史,不曾忘记的无名之辈 - 天天要闻

观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记的抗战历史,不曾忘记的无名之辈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血与火的14年抗战,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无数国人在民族危亡时挺身而出,奉献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在抗战相持阶段,湖南是对日战事最多、最惨烈的正面战场之一。当时全省人口3000万,征募的兵...
中国专家一句话吓得印度认怂:恒河以北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 - 天天要闻

中国专家一句话吓得印度认怂:恒河以北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

高志凯和他那句“在恒河画一条线”的说法都火了。有网友还提议,这条线未来就应该叫“高志凯线”。印度人听了可能都懵了,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条线的由来高志凯是一位智库学者,他所说的画一条线,实际上是针对臭名昭著的麦克马
蔡伦造纸术问世:树皮破布如何改写中华文明史? - 天天要闻

蔡伦造纸术问世:树皮破布如何改写中华文明史?

公元 105 年,东汉宫廷宦官蔡伦将一批质地轻薄的 “新纸” 呈给汉和帝。谁也未曾料到,这看似寻常的发明,会成为撬动中华文明进程的杠杆。在此之前,竹简笨重如石,绢帛贵比黄金,知识的传播被牢牢锁在少数人的书架上。
梅国强同志逝世 - 天天要闻

梅国强同志逝世

湖北中医药大学7月7日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伤寒学泰斗、国医大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获得者、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湖北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梅国强同志因病于2...
日本奇葩陋习,为了繁衍人口不择手段,一直到上个世纪才被废除 - 天天要闻

日本奇葩陋习,为了繁衍人口不择手段,一直到上个世纪才被废除

日本这个国家吧,大家都知道,文化独特,传统深厚。但你可能不知道,在它那光鲜亮丽的外表下,还藏着一些让人瞠目结舌的陋习。今天要聊的,就是其中一个特别奇葩的——“夜爬”。这玩意儿在日本社会里流传了好几百年,直到上个世纪才被彻底废除。背后原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