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凡和他的游击队——《抗战日报》战地通讯(52)

2023年08月08日17:53:03 历史 1889

盖凡和他的游击队

马乐靖 金波 单宁(集体写作)

1943年2月:在北方,四野里仍然是一片萧条,但春风已带着残冬的凉意吹拂着了。这时,我们的部队下了平川,活跃于敌据点之间——敌人所谓“治安区”里。所有的敌占区,都正在闹着粮荒,因为粮食被敌人抢光了。就是素以丰饶著称的清太徐三角地带也被饥饿、贫困统治着。虽然这样,老百姓还是拿出他们仅有的一些好东西来欢迎着我们的队伍。他们在敌人的压榨下喘息着已经6年了,见到祖国的队伍,就像妈妈见到了久别重逢的儿子样,向队伍倾吐着6年来压抑在胸中的痛苦。就在离据点四五里的村庄,老百姓自动集合起来开着大会。

XXX

伪军向中队长报告:“老八路下来了! ”

八路的,大大的有!”日寇的哨兵在换哨时互相警惕着。电话线被割断了,碉堡被封锁起来,敌人向着初春的黑夜的冷风中,漫无目的乱放枪,一连几个整夜不敢睡觉。

盖凡来了。

他是太原X区的人,是这块三角地带人人称赞的农民领袖,当37 年晋绥军从这里退走以后,曾经领导着本村的青年们建立一个地方游击队,但是终于因为势孤力单,不久就解散了。这以后的几年中间,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和日寇拼个你死我活。他思念着中国队伍的到来,并且他相信一定会来的。果然我们的队伍到了,住在离他家50里的地方。他黑夜里穿过几十个据点来寻找八路军。

“我是太原县x区的老百姓。”他向大队长说,粗壮的手紧紧握着拳头“我们那儿的老百姓都活不了啦,吃的早就没有了,不打日本早晚也是死,打呢,还能活个几天。请你们借给一条枪, 我们就可以干起来了。”

大队长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且告诉他如果有需要军队帮助的地方,一定尽量帮助。

“不,我们有办法,我们有了这一条枪就可以搞到更多的枪了。”盖凡坚决地回答着。说完,他就找上那一支六五步枪,大踏步地回去。

XXX

王岱山是第一个参加盖凡的游击队的。

王岱山是个小学教员,几年来艰苦地渡过了敌人的五次“强化治安”,他机智地不断地警惕着,不敢在村里睡觉,一到黑夜就卷起行李到野外去露宿,忍受着风吹雨打的苦楚(这样的生活是敌占区一些不愿给日本鬼子做事的有良心的中国人的一般生活方式),没有被敌人“强化”了去。但是在42年10月间敌人又来了一次“新国民运动”,想从思想上进一步地统治和奴役中国人民。敌人也就用新民会的名义拘捕了当地的知识分子(他们认为知识分子是危险分子),捉来送到关外抚顺煤矿去做工或被残杀。王岱山是敌人注意的人物,几次的捕捉他都巧妙地逃开了。

盖凡和他商量了好几次,他们决定要自己组织起来,只有这样才有活路,才能避免敌人的杀戮。

自从盖凡借了枪回来,不上几天,附近几个村子的青年人就来了十几个。

人有了,缺乏枪,“怎样去搞枪呢? ”大家都思虑着这个问题。

3月初的一个夜里,盖凡和他的伙伴偷地摸进敌人的一个据点,守候在主要路口,埋伏着等候着喝得烂醉了的敌伪军从破鞋家里走出来,他们像猎人守候着野兽一样的在黑暗的墙角潜伏着。

一个刚从姘头家里出来的伪军班长, 大背着枪,哼着淫荡的小调,摇摇摆摆地走来了。盖凡第一个猛扑上去,拦腰抱着了他,“不准喊, 要你的命!”简短低沉的声音命令着。同时另外一个队员手里的菜刀在伪军班长的脸前闪了一下。

“你们是八路吧?要枪?来,连子弹袋都给你。”

到4月底他们已经有了12枝三八式六五步枪。

月黑夜,这20来个健壮的小伙子,越过几个村落,摸到了紧靠汾河的兴庄桥头。

敌人近来把横跨汾河的几十座桥都拆去了,原因据说有两个,一是防止汾河里的老百姓给八路军运粮;一是阻碍从晋东南过来的八路军人员。现在只留下兴庄的一座桥,并且还派了一班伪军守住桥头。

卫兵室建筑在西岸的桥头旁边,桥上站着哨兵,桥的一端一盏昏黄的菜油灯,像死人棺木前的长明灯一样抖擞地闪烁着。盖凡叫其余的人都伏在地上,他自己和两个队员照直向桥上走来。伪军叫喊道:“什么人?”回答:“是老百姓”。

“黑夜不准通行,站住,不然就开枪!”伪军喊着,搬弄机柄的声音清脆地响了一下。

三个人踌躇了一下,仍然往前走,并且说:“我们是兴庄 上的,请让我们过去!”

“先过来一个!”桥上喊着。

没有犹疑的时间,盖凡走过去了,两个队员注视着队长的背景,一步步地跨上桥头,昏黄的灯光照射成一个黄色的大圈,圈圈里闪动着一个伪军的不清晰的轮廓。两个人影接近了,队长高大的身躯出现在灯光里,伪军来不及看清来人的面孔,就被队长的刺刀刺倒了。

“冲进卫兵室!”盖凡迅速地从桥头上跑回来,召集他的队员们。

有七八个伪军像死猪一般睡 在小屋里面。等到他们从梦中醒来,枪已经拿在几个游击队员的手中了。

这一次他们又夺获了十来支步枪、几百发子弹和许多手掷弹。

这块三角地带肥沃的土地上,块块地铺满了黄金色的麦穗时,老百姓的心一天天的焦急起来敌人早已垂涎上了,连日敌人在各村里强征了大车、毛驴和民夫,准备着抢粮。

土地是湿润的,尤其是靠近汾河,掘地三尺就是水;因此,老百姓就无法把粮食埋藏在地下。唯一的办法是把粮食转移:从接近敌人据点的地方,转移到根据地或靠近我们根据地的地方,这样才不致被敌人抢走。

6月天,敌人出发了,包围与挨家搜索着每一个村庄和住户,把老百姓一年辛苦才打下来的小麦,一袋袋的装 上大车抢走了,抢走着。

消息传到了盖凡。盖凡号召队员:“咱们连一粒麦子也不让他们抢走!立刻他就召集全村的人商议,叫赶快把粮食转移,盖凡的游击队就作了掩护的部队,敌人来的时候,粮食早已运走了。敌人回去的时候却中了游击队的伏击,3个敌人被打死了,十几个敌人受了伤,还打下几匹驮骡。

敌人更注意上他们了。从6月天到10月,为了消灭这一支心腹之患的游击队,敌人连出发了四五十次,合击、突袭、截击...…打算把这支队伍从它的据点中间的空隙处驱逐出去。但终究是白费力气。盖凡和他的游击队,是群众的武装,群众爱他们像爱自己的儿子一样,他们密切地和群众保持着联系,不但没有被消灭,而且一天天壮大起来。

盖凡和他的游击队——《抗战日报》战地通讯(52) - 天天要闻

作战中的游击队员

◆原载《抗战日报》1944年3月18日第四版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为改革开放奠基:毛泽东重构农业国工业化生产关系 - 天天要闻

为改革开放奠基:毛泽东重构农业国工业化生产关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农业社会基础薄弱、工业生产力几乎空白的现实,毛泽东通过系统性变革生产关系,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一、土地改革:打破封建生产关系,解放农业生产力1. 消除封建剥削,重构土地所有制毛泽东通过土地改革彻底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翁美玲去世四十年:她因何成为那个“最好的黄蓉” - 天天要闻

翁美玲去世四十年:她因何成为那个“最好的黄蓉”

1985年5月14日,在过完生日仅一周后,翁美玲在家中开煤气自杀,年仅26岁。因为在TVB的83版《射雕英雄传》中饰演黄蓉,翁美玲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以致数十年后,仍有粉丝去她曾就读的玫瑰岗中学、离世的尖沙咀伟锦园、与母合葬的剑桥公墓,去寻找她的印迹。翁美玲不是第一任黄蓉,不是最漂亮的黄蓉,也不算演技最出色的黄蓉...
《说唐》之一:秦彝托孤 - 天天要闻

《说唐》之一:秦彝托孤

秦彝托孤两晋以后,国家分裂,南北对峙。南朝宋、齐、梁、陈,北朝东魏、西魏,政权频繁更替,战乱不休。两晋以后,国家分裂,南北对峙那北朝的东魏,后来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所代。周主国富兵强,于公元576年,以杨忠为元帅,其弟杨林为行军都总管,发
秦始皇兵马俑最诡异的地方,为何人们都避而不谈? - 天天要闻

秦始皇兵马俑最诡异的地方,为何人们都避而不谈?

绿脸俑在众多陶俑中,有一尊绿脸俑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其面部颜色全是石绿颜料涂成的绿色,而其他发掘出的兵马俑面部则多为淡粉色等正常肤色。对于绿脸俑的形成原因,有多种猜测,如工匠的失误、军中傩人(巫师)形象、少数民族特色陶俑、军中哨探为便于隐匿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