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8日下午四时许,毛主席神志稍有清醒,就让工作人员给他拿来最新的文件。
这一次,毛主席看了有30多分钟,然后他又闭上眼睛,陷入到昏睡中。
这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阅读文件。
当天夜里,毛主席病情急剧恶化,心脏的跳动微弱而又凌乱,尽管医务人员拼尽最全力,仍然无力回天。
9月9日凌晨,伴着心电仪器的一声长鸣,我们伟大的领袖永远闭上了双眼。
得到主席逝世的消息,整个中南海陷入到巨大的悲痛之中,华国锋强忍泪水,组织中央有关人员,在主席生前所住的202房间,召开了秘密会议。
会议的议题只有一个:如何安葬毛主席。
早在1956年4月,毛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会议时,曾提出过自己去世后不留遗体。
他说,他不想给后人添麻烦,他的遗体不占用耕地,不使用棺椁,他要求火化,然后把骨灰带回家乡韶山,撒入江河大川。
当时很多人听后十分惊讶,一代伟人就这样对待自己的身后事吗?
看到周围人不解的神情,毛主席笑呵呵地说:“我平时最喜欢吃鱼了,以后,把我的骨灰撒到河里,也该让它们吃一吃我了,就当我给它们赔个不是。”
虽然毛主席说的是真心话,但这并不是正式的遗言,而离世前,主席也从未对自己身后事提出过明确指示,所以也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
他们认为,毛主席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亘古未有,我们不能把毛主席火化,让他的身体在人民视野里消失。
而且,革命导师列宁、革命家胡志明,他们都将遗体留存了下来,供后人敬仰和观瞻。
因此,处理毛主席的遗体,也可以效仿这种方式,让伟大领袖的精神和身体,都在人民心中永不磨灭。
这个提法听起来似乎也有道理,此事争论了几个小时,双方都各持己见,会议也随之陷入了僵局。
华国锋只好休会,暂时先筹划毛主席追悼会的事宜。
9月的北京还很炎热,中央首先要做的,是暂时妥善保存主席的遗体,供广大人民前来吊唁。
时任卫生部长刘湘屏接到任务后,带领专家查看了主席的遗体,
他们发现主席因为浮肿和卧床,形象受到了很大影响,而他们,还要力图让人民群众,看到一个身材伟岸、光彩熠熠的主席。
遗体保护小组成立后,众人废寝忘食地展开工作,于是,一个秘密的工程——“769工程”诞生了。
这个“769”,既是毛主席遗体的秘密保护地,也是中国人民永远无法忘怀的日子。
国内形态学专家徐静带人将主席的房间进行了严密消毒,并准备了大量防腐剂,准备注入主席的身体里。
此外,赶制衣服、化妆、理发……每一道程序都在紧锣密鼓中进行着,他们要在群众赶来吊唁之前,呈现主席最好的状态。
当然,更重要的,是为主席打造供人瞻仰的水晶棺。
可是此时,距离追悼会只有一天时间了,文化部的韩伯平提议,先用苏联送给孙中山先生的水晶棺。
当工人员火速赶到碧云寺,才发现这具水晶棺早已不能使用了。
于是,北京玻璃厂全体职工,通宵达旦为主席赶制合适的棺椁,全程仅用了十几个小时。
北京氧气厂也用最快的速度,为水晶棺安置了制冷恒温设备,一切似乎进行得很顺利。
但他们没有想到,追悼会上,前来吊唁的人群人山人海,时值夏季,大量的排热,让水晶棺周围的温度迅速上升了。
“这样下去不行!”负责遗体防腐的徐静大喊道。
“769工程”小组迅速召开会议,考虑如何减少人流,降低排热。
最后,现场的奏哀乐的队伍撤走了,改成播放哀乐,室内产热巨大的照明灯,也一一关闭了,只留下水晶棺上方,用来映照毛主席的白炽灯。
“如果主席的遗体出现问题,我们就是千古罪人!”
这是769工程小组全体人员时刻铭记的信念,因为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他们都无法向全国人民交代。
看着络绎不绝的人群,工作人员不敢像群众一样出声哭泣,只能一边哽咽着,一边引导人群有序瞻仰。
这样的吊唁仪式,一共进行了7天,可是从全国各地昼夜兼程赶来北京的人群,还是聚集在人民大会堂前不肯退去。
华国锋看到此刻的情形,心里对那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他跟叶剑英沟通了一下,一个决定就这样诞生了:修建毛主席纪念堂,永久保留毛主席遗体。
这不仅是中央领导的意志,也是全国人民共同的意志,天意不可违,民意更不可违。
9月18日,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追悼会召开的日子。
天安门广场上,黑压压的人群挤得密不透风,尽管天气炎热,人们都汗流浃背,但是内心的悲痛却让大家忘记了身边的一切,每个人脸上都庄严而肃穆。
主席台上,当华国锋念到“中国的路,不要停,中国还要更强大”时,人群中的抽泣声更加清晰了。
我们违背毛主席的意愿,没有让他落叶归根对不对?
如果前一刻还有人心存疑虑,但这一刻,人们终于明白,能激发全国人民建设祖国的决心,这应该是毛主席他老人家更愿意看到的!
追悼会结束后,毛主席的遗体,在华国锋和汪东兴等人的护送下,来到了那个代号“769”的地方,也就是“769工程”的目的地。
这个地方远离地表,无论温度和安全度,都适合存放毛主席的遗体。
毕竟,距离毛主席纪念堂的建成,还需要近一年的时间。
关于毛主席纪念堂的选址,也是一件让人煞费苦心的事。
有人说选择在韶山,既然主席生前心心念着要回韶山,就在选址上,随了他老人家的心愿。
但有人说,毛主席是全国人民的主席,他应该安置在人民最仰慕、最具代表性的地方,这个地方,无疑是天安门广场。
而且主席生前,最惦记的两件事,一个是国家命运,一个是为民族解放事业而牺牲的革命英烈,那么,就让毛主席永远陪伴自己最爱的人民吧。
就这样,毛主席纪念堂就确定在天安门广场西侧,与东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遥相对望。
1976年11月24日,纪念堂工程正式开工。
为了能在毛主席一周年之际,让人们进入纪念堂瞻仰纪念,施工人员无论遇到怎样的天气,都无风无阻地施工,哪怕春节也没有停工一天。
终于,1977年8月29日,毛主席安详地躺进了让亿万中国人心心念的毛主席纪念堂。
他老人家身穿灰色中山装,身上盖着火红的党旗,在晶莹剔透的水晶棺里,就像睡着了一样,仿佛每到雄鸡报晓,他就要起身招呼秘书给他拿文件了。
纪念堂落成40多年来,累计来这里瞻仰的人群,已经高达2,4亿人次,其中,还有190多位外国元首和领导人。
伟大领袖毛主席,我们永远热爱您!这一声声呼唤,您听到了吗?
------END-----
【作者】:寻菡
【责任编辑】:池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