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取益州的方略是否行得通?他后来举荐鲁肃的原因又是啥?

2023年06月24日20:59:10 历史 1457

周瑜取益州的方略是否行得通?他后来举荐鲁肃的原因又是啥? - 天天要闻

周瑜这个谋略看似宏大,可操作性却极难,3点原因

1、江东的人力、物资无法给他的入川计划提供强有力支持!单刀赴会的真正原型既不是关羽也不是鲁肃,而是咱们最熟悉的他,这篇咱们曾分析过,

周瑜取益州的方略是否行得通?他后来举荐鲁肃的原因又是啥? - 天天要闻

仅凭残缺的南郡江夏郡是无法给入川的军队补给粮草,需要江东本土千里运粮,对国力是一个很大的消耗。

2、江陵战区有被拦腰截断的风险。

周瑜取益州的方略是否行得通?他后来举荐鲁肃的原因又是啥? - 天天要闻

周瑜如果入川,一定会带走大批精兵良将,曹操一旦从襄阳南下,江东挡得住嘛?

3、即使占领益州,孙瑜能不能守住益州又是一个问题,转年曹操就在潼关大败马超的西凉军团,会不会顺手接收益州这份大礼?

周瑜的计划最终的得益者是谁呢?

刘备

以周瑜在江东的地位,只要他不死,即便孙权同意,刘备也得不到江陵。

但是只要上面2、3出现任一情况,孙权都不得不求助刘备,届时江东必然付出极大的代价来换取刘备的出兵。

对于周瑜这个激进的计划,孙权的反应是啥呢?

权许之。

孙权也很无奈,周瑜连续打赢赤壁、江陵两场战争,本就是辅政大臣的他在江东的威望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更何况,周瑜准确捕捉了孙权的心思,他当然知道功高震主的危害,孙权也不会放心一个重臣到千里之外的益州做刺史。主动邀请孙瑜一同入蜀就是为了打消孙权的疑虑。

孙瑜是孙静次子。

周瑜取益州的方略是否行得通?他后来举荐鲁肃的原因又是啥? - 天天要闻

孙静长子孙暠在孙策死后,一度想据会稽自立(整顿兵甲,乘时自立,遂兵向会稽),详见这篇,孙策死后,江东最先叛乱的居然是他们!选孙权上位的原因是啥?孙暠这一支后来被孙权严密监管。

周瑜取益州的方略是否行得通?他后来举荐鲁肃的原因又是啥? - 天天要闻

孙瑜为人较为谦和(瑜虚心绥抚,得其欢心),之前征讨麻屯和保屯时曾与周瑜并肩作战,两人私交不错,孙瑜此时领丹杨太守,手里有一万多人(为众所附,至万馀人)

宗室身份、有实力、私交好,这就是周瑜推荐孙瑜的原因。

得到孙权同意后,周瑜当即返回南郡,准备征益州的事宜,然而行至巴丘周瑜就死了(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

周瑜的这个病可能还是与他在江陵城下的负伤有关,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

临死前,不忘国事的周瑜向孙权推荐鲁肃来替代自己:当今天下,正值混乱多事,这正是我日夜忧心的事,愿陛下预先考虑尚未发生的事,然后才想到安逸享受。现在既然与曹操作对,刘备近在公安,边境附近的百姓尚未归附,应当用良将前往驻守镇抚。鲁肃的智谋才略足以胜任,请求起用他来接替我。我死之日,也就没有牵挂的事了(当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忧,原至尊先虑未然,然后康乐。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陨踣之日,所怀尽矣)

周瑜知道,随着他的孙策周瑜这对江东双壁的相继离去,江东基本上无力再对外扩张了,不是说底下没有能打的人,江东十二虎臣此时都健在,老中青三个梯队的人才队伍也很合理,但前提是得有一个极具攻击型、能打硬仗、有谋略的统帅(陆逊谋略不错,就是攻击性弱了一点)来指挥他们,换一般人没用,所谓将熊熊一窝 兵熊熊一个。

江陵、合肥两役已经说明一切,周瑜就敢于在曹操的地盘下与曹军死磕,而孙权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不仅拿不下没有曹魏名将镇守的合肥,最后居然中计仓皇撤走!

事实就是,周瑜死后,孙吴再也没在正式的攻坚战上,打下并守住哪怕一座像样的城池!更别提铁闸合肥了。

既然如此,交给鲁肃无疑是最合适的。

1、鲁肃大局观强,既然江东一方打不动,交好刘备,合力去打曹操无疑是最优的选择。

2、鲁肃是孙权自己人、经过了赤壁大战的考验,是绝对的心腹。推荐他,孙权不会拒绝。

果如周瑜所料,孙权全盘了采纳周瑜的建议,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接替周瑜统领部队。周瑜私属部队四千多人,以及原来的奉邑四县,全都转归鲁肃所有(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瑜士众四千馀人,奉邑四县,皆属焉)

​鲁肃一直奉行联刘抗曹的战略,现在最强硬的周瑜已死,鲁肃重提旧案(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

孙权本就和刘备达成了相关协议,鲁肃提出后,孙权爽快地把江陵借给刘备,让后者去应对襄阳的曹军。

鲁肃随后根据协约退至陆口(令程普领南郡太守。肃初住江陵,后下屯陆口,威恩大行,众增万馀人,拜汉昌太守、偏将军)

周瑜取益州的方略是否行得通?他后来举荐鲁肃的原因又是啥? - 天天要闻

刘备借得南郡之后,即让关羽入驻江陵,遥邻襄阳太守;张飞屯驻秭归,为南郡太守。

鲁肃的这个做法效果如何呢?咱们看曹操的反应,正在写信的曹操听到孙权同意借江陵给刘备后,震惊的连笔都掉地上了(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对于孙刘联盟,曹操初始并不以为意,时间一场,双方必然会产生摩擦,到时候他坐山观虎斗,静观其变。

现在孙权把南郡借出,等于给两家划出了一条清晰的分割线,意味着孙刘两方可以集中精力去突破襄阳、合肥两个战略要点。曹操看到这种局面出现,焉能不震惊。

​曹操将从独自面对江东,变成面对孙、刘两线作战,刘备这方的陆战实力自然不是江东可以比拟的,有关羽、张飞这样的虎狼之将,再加上丞相运筹帷幄,​很难说,刘备就不能在襄阳打开局面。

襄阳失手,曹操自然会倾全国之兵来堵漏洞,孙权万一在淮南也打开了局面呢?

如果局势演变到此,其实取不取益州都无关重要了!

孙刘北上的关键就在于襄阳与合肥这两座重镇,只要打下其中之一,曹操可能全面崩盘!

​只是根据盟约,江陵是暂借给刘备,这也为后来孙刘关系的破裂埋下了伏笔。

东西如果不是凭自己本身拿来的,总是要被别人惦记,重新拿回去的。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生于1990年,陈江被查 - 天天要闻

生于1990年,陈江被查

清廉海南网5月9日消息,万宁市山根镇党委书记陈江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万宁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陈江(资料图)4月29日,陈江因涉嫌违法违纪,辞去万宁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公开简历显示,陈江,男,1990年5月出生,汉族,海南万宁人,大学学历,文学学士学位,2012年12月参加工作,2008年5...
正厅级阚吉林,职务调整 - 天天要闻

正厅级阚吉林,职务调整

重庆市民政局网站“领导信息”一栏最新信息显示,阚吉林现任重庆市民政局党组书记。阚吉林(资料图)公开简历显示,阚吉林,男,汉族,1969年11月生,大学、工程硕士,中共党员。他历任:重庆市纪委办公厅副主任;重庆市开县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县委党校校长,县编委会主任;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常委、纪委书记;重庆市渝北...
尹中卿同志逝世 - 天天要闻

尹中卿同志逝世

武汉大学北京校友会消息,5月8日上午,尹中卿校友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2025年4月27日,武汉大学经济系78级校友、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同志,因病于2025年4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尹中卿(资料图)据介绍,尹中卿,男,汉族,1959年2月出生,河南桐柏人。1978至1985年,尹中...
抗战史上的今天:5月10日 - 天天要闻

抗战史上的今天:5月10日

岁月无声,历史有痕。八十载光阴流转,抗战的烽火岁月依然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观察者网特别推出“抗战史上的今天”栏目,每日与您共同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1932年5月10日汪精卫电上海市商会称,沪案并未接受任何秘密条件。行政院派殷汝耕等为上海日军...
“95后”博士生杨雅丽:在历史研究中守护抗战记忆 - 天天要闻

“95后”博士生杨雅丽:在历史研究中守护抗战记忆

5月8日,杨雅丽在天津五大道参观历史文化街区。初夏的南开大学绿树成荫,花香阵阵,青年学者杨雅丽骑着共享单车穿过林荫道,直奔图书馆而去。1996年出生的杨雅丽是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的在读博士生,她从2018年开始着力研究抗日战争史,聚焦南京安全区、抗战时期平津市民的日常生活等内容。2018年9月,杨雅丽在南京师范大学开...
泰王的二儿子又剃头发,弟弟跟他不一样,虔诚跪拜提帮功的画像 - 天天要闻

泰王的二儿子又剃头发,弟弟跟他不一样,虔诚跪拜提帮功的画像

泰王可真是个香饽饽!后妃们年轻貌美,都为了得到他的宠爱。他的孩子们也是用尽方法,希望得到他的注意。比如说,泰王的二儿子又剃发出家了!泰国王室有一项传统习俗,就是国王或者王储得剃发短暂修行一段时间。当年的普密蓬;在加冕过后剃发出家了一阵子。那
老巷挤400人,政府楼堂停建,市长落泪改政策 - 天天要闻

老巷挤400人,政府楼堂停建,市长落泪改政策

1961年广州有个副市长叫梁湘,去城里的小巷检查工作。回来就让政府停建新大楼,把钱省下来给穷人盖房子。当时没人明白为啥突然变卦,后来才知道梁湘在起义路的小巷里看见了啥。那天梁湘走进一条窄巷,看见破旧大屋里挤了60多户人家,4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