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帮”干将谢静宜,曾对邓公出言不逊,1976年却能全身而退

2023年04月04日21:06:02 历史 1008

毛主席病逝后,国家面临极大的挑战,“四人帮”成员开始加紧阴谋篡夺党中央的最高权力。10月6日,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汪东兴等人经过周密的计划,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将其主要成员控制。

粉碎“四人帮”是民心所向,此举深得民心,赢得亿万群众的拥护和支持。10月7日,华国锋在一众元老的支持下,当选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成为党内的核心领导人。

“四人帮”干将谢静宜,曾对邓公出言不逊,1976年却能全身而退 - 天天要闻

此后,“四人帮”的主要成员接受了法律的审判,为他们的错误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谢静宜是“四人帮”的得力干将,曾被人利用,办了许多错事,甚至对邓小平出言不逊,按理来说,她也要受到应有的审判。

意外的是,谢静宜没有被起诉,没有受到刑事处罚,她全身而退了,这是为什么呢?两个原因很是关键。

毛主席的身边人

有传言说谢静宜是原公安部部长谢富治之女,这种说法并无根据,她出生于1935年,河南商丘人,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医生,治病救人无数,名声颇佳。

谢静宜长大后并没有继承父亲的职业,而是选择加入解放军,在部队经过学习后,来到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局工作。

“四人帮”干将谢静宜,曾对邓公出言不逊,1976年却能全身而退 - 天天要闻

谢静宜年轻漂亮有活力,学习优秀,再加上不错工作能力,完全能够胜任中央办公厅的机要工作

1959年,毛主席身边缺少机要员,组织将年仅24岁的谢静宜调到主席身边,担任机要秘书。谢静宜活泼开朗的性格,给毛主席的日常工作中带来不少的欢乐,一些工作多年的老同志非常乐意帮助她。

在毛主席身边,谢静宜学到了很多,开拓了眼界。谢静宜办事认真,懂规矩,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取得他的信任。

六十年代毛主席经常到各省巡视工作,总会把谢静宜带在身边,对她比较关照。一次,毛主席听说谢静宜家里有困难,从稿费中拿出两百块钱,让她寄给老家,孝顺父母。

“四人帮”干将谢静宜,曾对邓公出言不逊,1976年却能全身而退 - 天天要闻

当然,在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或多或少受到过毛主席的关心和照顾,据侍卫长李银桥回忆,毛主席虽然对身边人要求高,但只要有什么困难,会尽力提供帮助。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是我国两所重点高校,“十年动乱”期间,两所高校“武斗”越发激烈,造成了一定的伤亡,学校的相关领导干部控制不住局面。

关键时刻,毛主席派谢静宜进驻北大清华担任领导职务。谢静宜有着非常出色的口才,在她和迟群二人从中调解下,暂时控制了局面,两所高校的矛盾有所缓和。

论资历,年纪轻轻的谢静宜当不了清华大学的党委副书记一职,考虑到那是特殊时期,且她是毛主席身边的人,由谢静宜从中调解矛盾,有一定的优势。

“四人帮”干将谢静宜,曾对邓公出言不逊,1976年却能全身而退 - 天天要闻

不过,谢静宜在调解矛盾,缓和冲突的同时,也做了不少错事,迫害了一批有权威的知识分子,间接被他人利用了。

1970年,35岁的谢静宜就担任中共北京市委常委,三年后成为北京市委书记,成为一名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了。

毛主席关心谢静宜,得知他已经在北京市委工作后,耐心提醒道:现在官当大了,要更加谨言慎行呀。

“四人帮”干将谢静宜,曾对邓公出言不逊,1976年却能全身而退 - 天天要闻

谢静宜笑着说:主席,我不想当大官,现在官却越做越大了。事实上,谢静宜并没有太多地方工作经验,以她的资历,也确实不适合当大官,可那个特殊的时代,把谢静宜推向了高处。

免于起诉全身而退

事实上,虽然毛主席觉得谢静宜的官当大了,但是对她还是很信任的,许多重要的事情交给她办。

担任北京市委书记期间,谢静宜掌管文教工作,“四人帮”为了控制两校的写作组,多次拉拢谢静宜。

“四人帮”干将谢静宜,曾对邓公出言不逊,1976年却能全身而退 - 天天要闻

在历史的关键时刻,谢静宜做了错误的选择,跟“四人帮”走在一起,成为他们麾下的得力干将。期间,谢静宜遵照“四人帮”的意思,做出一些疯狂的事情,比如批周公,对邓公出言不逊,整过老干部,不把革命元勋放在眼里。

毛主席病逝后,华国锋、叶剑英等采取行动,一举粉碎了“四人帮”。谢静宜是“四人帮”的主要成员之一,被解除职务后,自然也难逃审查。

尽管一时失去了自由,但是谢静宜没有被判刑,她全身而退了。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两点原因:

其一:审查时,谢静宜积极配合调查,主动交代一切问题,问什么说什么,坦白从宽处理。

其二:谢静宜手中有个本子,内容很详细,记录了主要领导人说对她说的话。接受审查时,谢静宜能够自我辩解,什么事情是谁说的,什么事情是谁让做的,这样一来,许多事情就不能放在谢静宜身上了。

“四人帮”干将谢静宜,曾对邓公出言不逊,1976年却能全身而退 - 天天要闻

隔离审查结束后,谢静宜先是下放农场劳动,后来因为身体不适,组织准许她回京养病,安排了一份轻松一点的工作。

结语

晚年,谢静宜用大量时间写了回忆录,记录了她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点点滴滴,这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材料。2017年,谢静宜在北京病逝,享年82岁。

谢静宜是特殊时期下的风云人物,在那个大环境下,将她推向风口浪尖。我们在评价谢静宜的时候,要一分为二,她有功有过,也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国台办再批赖清德所谓“团结十讲”:对任何“台独”分裂行径决不容忍、决不姑息 - 天天要闻

国台办再批赖清德所谓“团结十讲”:对任何“台独”分裂行径决不容忍、决不姑息

今日,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就台湾地区领导人相关言论答记者问。问:台湾地区领导人7月1日进行所谓“团结十讲”第四讲。请问对其中涉两岸关系内容有何评论?答:赖清德昨天的讲话再次暴露其妄图“倚外谋独”“以武谋独”的险恶用心。其悖逆岛内民众渴望和平发展的主流民意,罔顾台湾同胞生命安全和利益福祉,蓄意挑起两岸对立...
精辟:中美之间没有回旋余地,唯有征服 - 天天要闻

精辟:中美之间没有回旋余地,唯有征服

中美关系这事儿,说白了就是当今世界最重磅的双边关系。从1979年建交开始,两国关系就像坐过山车一样,时而平稳,时而刺激,到如今,感觉像是直接冲下了悬崖。有人说,中美之间已经没有回旋余地,唯有征服。这话听起来有点儿吓人,但仔细想想,也不算完全
葛兆光|把所学所思“传递给别人”——李菁《历史的钟摆》序 - 天天要闻

葛兆光|把所学所思“传递给别人”——李菁《历史的钟摆》序

一李菁在撒马尔罕旅途中给我写信,让我给她对历史学家的访谈录新书写一篇序文,我其实很犹豫,因为她对我的采访也收在这本书里,这让我很难拿捏序文的分寸。不过,看了书的部分内容之后,我又有些释然,因为这里涉及的学者们,除了较早过世的费正清之外,我和其他人多少都有或近或远的交道。我和傅高义先生见过两面,特别在...
宗室嵩森:常宁六世孙,27岁中举,40岁中进士,64岁官至尚书 - 天天要闻

宗室嵩森:常宁六世孙,27岁中举,40岁中进士,64岁官至尚书

前言:恭亲王常宁,是顺治帝的皇五子,康熙帝的皇弟,可以说在康熙朝是显赫的王公家族。然而,随着一代又一代的繁衍,到了清朝中晚期,大多数子孙后代都沦为了闲散宗室,不得不去自谋生路。但是,从常宁的子孙人生来看,通过宗室科举入仕的案例较多,有的位居
每天涌入5.6万人,日挣333万!开封万岁山上半年营收超6亿,11亿对赌协议稳了? - 天天要闻

每天涌入5.6万人,日挣333万!开封万岁山上半年营收超6亿,11亿对赌协议稳了?

7月1日晚,河南开封万岁山武侠城交出上半年成绩单——营收超6亿,客流破千万,用一份亮眼的数据宣告“泼天的流量”已成功变现。根据景区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财报,其实现综合营收6.04亿元,相较去年同期增长162%。客流量的增长更为迅猛。财报披露,上半年入园人次高达1024.2万,同比增幅达到惊人的239.33%。记者根据财报数据...
王建煊:两年内我会让台湾与大陆统一,绝不向美国军购 - 天天要闻

王建煊:两年内我会让台湾与大陆统一,绝不向美国军购

提到台湾问题,很多人自然想到以民进党为代表的岛内“台独”势力,更有不少人感到疑问,为何台湾地区就没有主张两岸统一的领导人?实际上,在“台独金孙”赖清德上任之前,曾经有一位竞选人提出了两岸和平统一的主张,此人就是台湾地区新党领导人——王建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