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还是为兄弟?这里有区别吗?
当然,如果在别的情况下,这是“人”与“我”的区别,是自私与无私的对立。可是放到梁山这个环境里,为宋江自己就是为了梁山兄弟,为了梁山兄弟也正是为了宋江自己。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宋江这个人,武功也不太高(虽然背着朴刀,你见他跟谁打过、打赢过?),文才也不太高(浔阳楼的两首歪诗,可以看出他的文化水平),也没有什么身世背景(别说柴进这样的特殊门第了,就是杨志“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这样的家世,宋江也不具备),也谈不上什么家资富饶(阎婆惜敲诈一百两金子,他居然想到“将家私变卖”,可见并非豪富,不过小康,最多就是个中产),官职也仅仅是个小吏(押司)。
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为什么能成为梁山之主?你别跟我说阴谋诡计害死晁盖那一套。晁盖死了,梁山还有一百多人呢。如果不是宋江有超人才干,怎么就轮到他接位了?
宋江有着别人所不具备的本领,就是团结人才。上梁山以前,江湖中就流传着“及时雨”的传说。上梁山之后,甚至在他提出“招安”政策之后,有那么多人反对,但大家还是跟着他一起接受了招安,只有极少数人离开,为什么?
因为只有宋江,才能把这么多人团结到一起。这是他最大的本事,也是他最大的凭恃。
宋江不是什么道德高尚的伟人圣人。他就是个投机分子。他对小吏的社会地位不满足,于是结交黑白两道,左右逢源,想博取更大的利益和更高的地位。而他能博取功名利禄的资本,如前所述,就是他团结人才的本领。
如果只是宋江一个人,朝廷不可能那么大张旗鼓、兴师动众地招安,也不可能给他那么高的官职地位。之所以肯花本钱去招安,朝廷看的是整个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这个集团。宋江想博得自己的利益,就必须绑架其他一百零七人和他共同进退。
而在这个过程之中,宋江又势必给兄弟们争取到同样的高官厚禄——率领一百多将官的领导,率领一百多普通士兵的领导,谁的地位更高?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儿吗?
如果在水泊梁山这个范围之中内斗,可能敌我分界、你死我活。但要跳出八百里水泊,在更大的格局里,谋聚更大的利益,那宋江和其他好汉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