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通常都认为,康生是江青的依附、是江青的左膀右臂。其实这样的认知是不太准确的。两人的关系,更像是亲密无间的合作关系,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配合。
康生曾为江青“遮风挡雨”过两次,一次是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时期的审查干部,康生时任情报部部长和社会部部长,他扣押下揭发和怀疑江青存在历史问题的众多材料。一次是在1947年,“三查、三整”运动中,康生再度为江青保驾护航。
当江青终于得偿所愿,进入政治局后,康生第一时间跑到江青的住处——钓鱼台10号楼,热情祝贺。数日后,康生又给江青写去“风华正茂”四个大字,请人裱糊好,装进漂亮镜框,亲自送到江青手上。
江青看到这四个大字,喜不自胜,向康生再三表示感谢:“感谢康老对我的关心、肯定和鼓励。康老是我最好的老师。”康生听了也很高兴,回夸道:“江青同志是我最好的学生。”康生写的“风华正茂”条幅,被江青挂在住处大厅的南墙正面。他们在工作上相互扶持,生活上同样互相关心。
江青一次因牙齿不好,牙龈发炎,康生知道后,耐心且热情地给出治疗建议。江青认真遵照“康老”的医嘱做了,几天后牙龈炎果然好了。为了感谢康生的关心,江青把他请到自己的摄影室,给他照标准像,并亲手交到他手上。康生身体不好,经常咳嗽,江青亲手设计了一条獭皮围脖,送给他保护脖子和喉咙。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建国后,江青与康生的相处时间,远比毛主席多得多。江青对康生是十分尊敬的状态,无论是背后还是当面,江青从不称呼“康生”,总是“康老”前、“康老”后地叫。并且,江青从不在背后说康生的坏话,但会向身边的工作人员,倾述对陈伯达、张春桥、姚文元等人的不满。
1970年9月以后,康生对江青的态度逐渐急转直下,这是连那些工作人员都看出来了的。以前,康生时常到江青住处,有事说事,无事问候。但在9月以后,就一次也不去了。一次看望完康生回来,江青一脸不高兴,拉长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抱怨起康生的表现。但是,她的言语间,依旧带着尊敬,情绪中带着的更多是“委屈”。
康生的变化因何而来呢?根源就在伟人,伟人对江青等人的态度转变了。1974年3月20日,伟人对江青说:“过去多年同你谈的话好多都不执行。我死了看你怎么办。”7月17日,他又在重要公开场合批评江青:“不要设两个工厂,一个钢铁的,一个帽子的,动不动给人戴大帽子。她并不代表我,她代表她自己。”并且,直言不讳地指出:“江青有野心。”
再加上,伟人多次告诫王洪文:“要注意江青,不要跟她搞一块。”“不要搞四人帮,不要搞宗派,搞宗派是要摔跤的。江青有野心,你们看有没有?我看是有。”正是因为了解到伟人对江青的多次严厉批评,所以康生为了“明哲保身”、“安享晚年”,对江青实行疏远。
康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可以用“老谋深算”四个字来形容,善于窥测政治动向的他,从伟人的话里,看出了很多东西。不仅如此,康生担心自己被清算,又想“赢得生前身后名”,在1974年周总理赴长沙,向伟人汇报工作前,赶紧向总理竹筒倒豆子般揭发江青、张春桥的问题。
之后,康生觉着这不太保险,又托人给外人带话,揭发江、张二人的叛徒问题。1975年12月16日,康生离世,终年77岁,风光大葬。5年后的1980年,康生的罪行终究被公布,迎来了正义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