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勒斯坦,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互相看不惯,根源到底在哪里?

2022年10月31日16:19:27 历史 1204

19世纪末的欧洲,反犹太主义浪潮高涨,很多地方都在排斥犹太人,甚至在俄罗斯和东欧的部分地区还经常爆发反犹太暴力事件。比如在1891年,沙俄颁布法令禁止犹太人在莫斯科居住。短短一年的时间,就有超过3万犹太人被驱逐。

在巴勒斯坦,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互相看不惯,根源到底在哪里? - 天天要闻

欧洲人严重的歧视和抵制,使得许多犹太人不得不开始思考自己的命运。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现代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开始兴起。当时以西奥多·赫茨尔为首的一批犹太人提出要找一块地方,建立属于犹太民族自己的家园,使犹太人可以在那里和平安全地生活。

他们考虑了世界上许多地方,范围囊括了亚非大陆甚至于拉丁美洲。而最终位于中东西部的巴勒斯坦地区,成为了他们的理想家园。

1895年,赫茨尔在小说《新犹太区》中提出来犹太问题的现代解决方案,他设想了一个由巴勒斯坦移民组成的主权犹太国家。尽管当时大部分的犹太人觉得不太现实,但依旧给予了赫茨尔很大的支持。因为巴勒斯坦这个地方对于他们犹太人而言,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巴勒斯坦地区是犹太人的祖地,早在3000多年前,犹太人便来到了这里定居,并建立起了十分灿烂的以色列文明。尤其是在所罗门时代,犹太人的以色列王国几乎称霸了整个中东地区。然而盛极必衰,所罗门死后犹太人就开始走起了下坡路。到了公元1世纪左右,犹太人遭到罗马人的驱逐,就此远离家乡,开始满世界的流浪。

在巴勒斯坦,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互相看不惯,根源到底在哪里? - 天天要闻

犹太人在这个世界上漂泊了差不多两千年,如今听闻有人要在曾经的祖地上建立国家,自然是欣慰不已。因为文化历史方面的缘故,犹太人对于巴勒斯坦地区有着天然的向往。即便这个想法再怎么不现实,他们也愿意尝试。更何况就当时的形势而言,建国巴勒斯坦地区本身具备着很大的可行性。

事实上早在赫茨尔提出这个想法之前,就已经有犹太人开始往巴勒斯坦地区移民定居了。很多上了年纪的犹太人,都希望能够在自己的祖地,尤其是圣城耶路撒冷度过自己的晚年。

19世纪60年代,以摩西·赫斯为首的一批犹太人发起了“回归圣山”运动。他们认为犹太民族的未来,只有是在犹太人团聚在曾经以色列王国的土地上才能够得到保证。因为那里有着他们的圣地圣山锡安,寄托着独属于犹太民族的精神基础。所以他们需要前往巴勒斯坦地区,回归圣山。

在巴勒斯坦,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互相看不惯,根源到底在哪里? - 天天要闻

当时的巴勒斯坦地区正在被奥斯曼帝国所统治。不过此时的奥斯曼帝国内忧外患不断,整个国家濒临崩溃,领土版图日渐萎缩。所以那些有权势的地主土豪们为了减少损失,都在着急地脱手名下的土地。趁着这个机会,犹太人开始通过购买的方式在巴勒斯坦地区疯狂拿地。虽然当地政府对此表示拒绝,甚至还会出手阻拦,将犹太人驱逐出去。但在犹太人强大的金钱攻势下,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允许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聚居点。

于是在19世纪的七八十年代,经过了两千年风风雨雨的犹太民族,开始陆续回归巴勒斯坦。而这一次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的顺利回归,无疑是让赫茨尔这样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们看到了希望。

当然就当时的历史背景而言,这个希望其实并不大。因为巴勒斯坦地区并不是无人居住的无人区,这里在犹太人离开之后就被阿拉伯人所占据。经过两千年的发展,阿拉伯人早已成为了这里的民族主体,他们的人数要比犹太人多得多。

在巴勒斯坦,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互相看不惯,根源到底在哪里? - 天天要闻

有数据显示,截止1918年,巴勒斯坦地区各个犹太人社区定居点的犹太人总数,大约是8.5万人,而当地的阿拉伯人数量却是接近80万,占巴勒斯坦总人口的 90% 以上,并且他们还拥有当地土地的 97%。

如此悬殊的人口差距下,即便犹太人通过各种手段,疯狂地往巴勒斯坦地区移民,短时间内也很难改变“敌众我寡”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很多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其实并不担心阿拉伯人占多数,会阻碍他们的复国运动。因为在他们看来,犹太人有着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所以犹太人的到来并不是为了削弱阿拉伯人的地位,相反它会挽救阿拉伯人面临的经济困境,使其摆脱贫困和疾病。

然而许多阿拉伯人并不这么认为,占地盘就像分蛋糕,巴勒斯坦这块地方就这么大,犹太人多占一点,那么他们阿拉伯人就会少占一点。作为在这里定居了上千年的“土著”,阿拉伯人自然是不愿意让犹太人来鸠占鹊巢。

在巴勒斯坦,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互相看不惯,根源到底在哪里? - 天天要闻


与此同时,犹太人的“复国”想法,对于当地的统治者也是一个极大的威胁。毕竟定居和建国不一样,一个低头乖乖当小弟,另一个则是昂首翻身做主人。前者增加人口,扩大势力;后者分散地盘,损失权力。这笔账不管怎么算,都不能让犹太人复国。

如此一来,犹太人的复国运动便有着两道关卡阻拦,希望渺茫。不过犹太人很幸运,他们得到了英国人的支持。

1917年11月, 英国外交大臣阿瑟·贝尔福向英国犹太复国主义者联合会发了一封电报。电报中提到:国王陛下的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一个民族家园,并将尽最大努力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贝尔福的这句话,意味着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得到了英国的支持。

英国是当时世界上的头号强国,国际秩序的话事人。最为关键的是,随着一战的结束,英国通过国际联盟,成功获得了奥斯曼帝国在中东领地的部分管辖权,巴勒斯坦地区由此成为了英国的托管地。简而言之,英国就是巴勒斯坦地区的管理者,这里的大小事务都由英国人说了算。如此一来,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复国希望就大大增加了。

在巴勒斯坦,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互相看不惯,根源到底在哪里? - 天天要闻

一战结束之后,原本因为战争而停滞多年的犹太人移民活动再度被开启。当时英国重新开放了旧的土地登记处,再次允许人们购买土地。尽管当时绝大多数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都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者定居,但有着英国当局开绿灯,犹太人的移民和定居几乎没什么阻碍,甚至比战前都还要顺利。

当时巴勒斯坦的土地卖得并不便宜,许多地主们为了让犹太人知难而退,对名下土地纷纷挂出了高价。而且大部分土地都还是人烟稀少,不适宜生活生产的沼泽地。然而高价并没有吓退犹太人,毕竟犹太人是以经商而出名,他们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

即便当地的定居者们手里没钱,其背后还有犹太民族基金、巴勒斯坦殖民协会以及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等一大批土豪,他们在全世界范围内积极的筹款。只要巴勒斯坦有地方卖,他们就拿得出钱来买。

再者而言,做生意乃是犹太人的老本行,阿拉伯人哪里算得过他们。自从巴勒斯坦向犹太定居者敞开大门以来,当地的贸易就逐渐落入他们的手中。他们通过把持当地的贸易经济,来贬低土地和财产的价值,同时操纵金融危机,以便在需求压力下的地主能以毁灭性的价格出售土地。所以很多时候地主们卖地,看似是高价出售敲竹杠,其实早已经是亏了一大笔。

在巴勒斯坦,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互相看不惯,根源到底在哪里? - 天天要闻

所以很快犹太人就买到了大量的土地,更多的犹太人定居点被建立了起来,而当地阿拉伯人的生存空间则是遭到了进一步的压缩。因为在奥斯曼帝国时代,巴勒斯坦地区的很多土地虽然属于地主土豪们,但实际的耕作使用却是交给了当地的阿拉伯农民,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雇佣关系。有着这么一层关系在,很多阿拉伯农民名下虽说没有土地,但却也能够劳作生活。

而犹太人在将土地买来之后,要求只有犹太农民才能耕种犹太人的土地,阿拉伯农民失去了使用土地的权力。在犹太人的要求下,他们只能是拿着一点遣散费离开。当然这时候也有许多人会选择拒绝,但结果往往就是会遭到英国人的武力驱逐。没办法,有着《贝尔福宣言》的承诺摆在那里,英国人显然是站在犹太人这一边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英国领导人都赞成与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合作,尤其是对于巴勒斯坦托管地的英国官员们来说,犹太人的过于强势,给他们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很多时候明明是犹太人让阿拉伯人无家可归,但最终承受压力的却是自己这个执法者。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英国人内部关于犹太人的反对声音越来越大,甚至有部分人还在呼吁撤销《贝尔福宣言》。然而胳膊拧不过大腿,犹太人在英国的影响力太大了,甚至在内阁里面都有犹太人。

在巴勒斯坦,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互相看不惯,根源到底在哪里? - 天天要闻

比如内政大臣赫伯特·塞缪尔就是一个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他一直都在鼓励犹太人往巴勒斯坦移民,后来他甚至被派驻到了巴勒斯坦任高级专员。有着这么一位从伦敦空降的钦差大臣在,巴勒斯坦的英国人即便再怎么看不惯犹太人,也只能是乖乖地听话。

在塞缪尔等人的影响下,英国托管政府进一步加强了与犹太人代表大会等犹太复国主义团体的合作,并拒绝了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代表大会等阿拉伯团体的类似接触。甚至他们还拒绝认可阿拉伯人组成的议会,取消了亲阿拉伯的行政官员。

总而言之英国人就是在搞区别对待,犹太人这边各种各种开绿灯,恨不得让犹太人自己当家做主;而阿拉伯人那边则是限制拉满,什么权力都不给。

在巴勒斯坦,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互相看不惯,根源到底在哪里? - 天天要闻

英国人的偏袒,让犹太人变得无所顾忌。曾经他们在欧洲有多可怜,现在在巴勒斯坦就有多嚣张。随着越来越多的犹太人移民到巴勒斯坦,更多的阿拉伯人被迫离开家园。而对于这样的不公平待遇,巴勒斯坦领导人和知识分子则是怨声载道,难道英国不能更好地在她伟大的帝国的大片无人居住的地区为他们找到一个国家吗?

然而对于阿拉伯人的抗议,英国人无动于衷,犹太人的迁移依旧还在持续。这导致阿拉伯人对英国人逐渐失望,巴勒斯坦的局势也因此发生了转向。

从1920年开始,巴勒斯坦开始陆续发生暴力和骚乱事件。在一些阿拉伯人和犹太混合居住的区域,激进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时常会发生冲突。其中在1921年5月1日的雅法镇,更是出现了十分严重的流血事件,仅仅一天之内,便有着27人丧生,100多人受伤。随后骚乱还进一步蔓延,沿海地区的许多城镇和村庄都遭受了波及。最终还是在英国人军队镇压下,冲突才得以告一段落。而此时已有47名犹太人和48名阿拉伯人被打死。

在巴勒斯坦,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互相看不惯,根源到底在哪里? - 天天要闻

雅法骚乱的发生,算是给英国当局敲响了一记警钟。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管理,以及对于当地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态度。毕竟对于英国人而言,作为统治者他们首先需要的是保证当地的局势稳定,而不是激化矛盾,引发冲突。尤其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背后,站着可是整个阿拉伯世界,其对于英国在中东的利益有着很大的影响,英国人不能视而不见,

所以1922 年,当时还是英国殖民事务大臣的丘吉尔,代表英国政府发表了《丘吉尔白皮书》。在《白皮书》里面,英国人肯定了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多数地位,并对犹太人的迁移做出了一定的限制,算是对阿拉伯人的安抚。但与此同时,关于《贝尔福宣言》中所确立的英国对于犹太人建立民族家园的政策,依旧是英国人所坚持的。所以犹太人依旧还是在往巴勒斯坦移民,并且大肆收购当地的土地财产,压缩着阿拉伯人的生存空间。

很明显,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而类似的冲突自然还会发生。1929 年 8 月,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因为西墙的归属权问题,在耶路撒冷大打出手。冲突导致超过800人的死伤,另有数千人被英国托管当局逮捕。而英国当局事件最终的处理结果,依旧是和之前一样在和稀泥,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在巴勒斯坦,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互相看不惯,根源到底在哪里? - 天天要闻

就这样,在犹太人往巴勒斯坦不断的移民过程中,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愈发深重,从最初的财产纠纷,到后面的血海深仇,愈发的不可调和。而随着1948年犹太人如愿以偿地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双方日益纠葛的矛盾也彻底爆发,由此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中东冲突不断的主要原因之一。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特朗普步步紧逼,加拿大打响反美“第一枪”,美企痛失20亿美元 - 天天要闻

特朗普步步紧逼,加拿大打响反美“第一枪”,美企痛失20亿美元

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在社交媒体上宣布,由于加拿大坚持推出针对美国科技公司的数字服务税,美国决定立即停止与加拿大的所有贸易谈判。加拿大财政部长商鹏飞宣布,不会推迟向科技公司征收数字服务税的计划,数字服务税自6月30日生效。美国一直反对加拿大征收数字服务税的计划,并
解放区斩获2025年焦作市“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小学男女组桂冠 - 天天要闻

解放区斩获2025年焦作市“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小学男女组桂冠

在刚刚闭幕的“奔跑吧·少年”2025年焦作市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运动会足球比赛暨焦作市“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小学男子组、女子组比赛中,解放区七百间小学男子足球队、丰泽园小学女子组经过六轮角逐,双双斩获2025年焦作市“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小学男女组桂冠。这是解放区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强力推进校园足球运动的...
香港青少年赴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重走校友报国路 - 天天要闻

香港青少年赴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重走校友报国路

中新网沈阳7月3日电 (记者 韩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16名香港培侨中学学生7月2日走进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重温历史。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香港首批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培侨中学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曾有20余名校友报名参加志愿军。当天,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学生们重走校友报国之路,...
安禄山攻陷长安后,为什么放过了李隆基? - 天天要闻

安禄山攻陷长安后,为什么放过了李隆基?

提起唐朝,安史之乱是个绕不开的转折点,经此一役,盛唐开始走下坡路。叛乱爆发时,安禄山带着叛军主力直扑洛阳、潼关,这两个地方是长安的门户,拿下就能长驱直入。很快洛阳失守,但潼关地势险要,高仙芝、封常清带兵死守,叛军攻了很久都没拿下,甚至一度打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将在北京举行 - 天天要闻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将在北京举行

7月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和推出优秀文艺作品、文艺活动有关情况。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映川在会上介绍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和展演展览的相关情况,主要有以下三项: 卢映川。图/国新网 第一项,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