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保存着一个极其普通的军用水壶,而军用水壶的上边,则是以一张微微泛黄的照片,照片中是一个娃娃脸的,穿着我军军装的人。
他为何和军用水壶摆放在一起,这个 “奇怪的组合” 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照片上这个目光坚毅的 "孩子 "叫做贠宝山 —— 我军的一级战斗英雄,曾荣获特等功。
……
是抗美援朝战役中的一名普通的卫生员,也是抗美援朝战役中,年龄最小的烈士之一。
照片中他看起来仍然像个孩子。
21岁,放在今天这个和平年代,应该还在上大学,确实是一个尚未进入社会 "孩子"。
他有什么样的事迹?又为何能以一个卫生员的身份,立下战斗部队都难以获得的“特等功”呢?
相信听完今天的故事,你会和我一样,泪洒枕巾上!
以下,请细品:
贠宝山是河南人,他1930年出生在河南省安阳市东郊大王村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
在安阳的旧时代,土地被少数地主占据,农民们的生活极端贫困,靠 "糠菜半年粮"过日子。
什么叫 "糠菜半年粮"?
旧社会的贫苦百姓们,一年中有6个月没有大米,也没有面粉,只能用麸皮和野菜代替粮食来充饥。所以叫"糠菜半年粮"——糠和野菜当半年的粮食!
今天,连喂鸡都很少用糠了,但在旧社会,穷人竟然以此为主食!这样的旧社会怎么可能不被推翻!
1949年5月,安阳解放,打土豪分田地,万民欢腾!
19岁的贠宝山被我军吸引,他带着全村人的期望,毅然参军报国,成为42军125师375团9连的一名卫生员。
1950年10月,第42军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的先锋部队,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
经过第一、二次战役,美国领导的 "联合国军 "被赶回 "三八线",平壤、元山相继光复;
在第三、四次战役中,志愿军在 "防御"、"反击"、"积极防御 "等战术之间灵活转换,不断粉碎 "联合国军 "的进攻锋芒,使敌人无法取得进展。
贠宝山参加了全部的四次战役,并勇敢地冒着美军密集的炮火和枪声,在战场上抢救我军伤员。
1951年7月,我军和敌军在朝鲜开城的来凤庄开始和平谈判。
中国和朝鲜提出以 "三八线 "为界,但美国人不同意。
他们说他们有 "海空优势",这种 "优势"必须得到补偿,甚至要求将分界线划在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战线后面38-68公里处。企图讹诈1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
既然谈不拢,那就打吧!
你说你有海空军的优势,那就让我们把你引以为豪的 "优势"打个干净!
8月,敌人集结了几个师的兵力,在海空军的掩护下向我军和朝鲜人民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志愿军司令部随即命令第42军深入到敌人前沿阵地的后面,攻击中马山,并抢占敌人背后的这处战略要地。
总部的决心,是占领中马山,扼住敌人撤退的咽喉 —— 就像司马懿取诸葛亮的街亭那样。如果敌人不撤退,那等待他们的下场,就是被彻底歼灭!
敌人也知道,这里是他们的“街亭”,因此设重兵把守此处。他们在中马山设置了交叉火力工事、15层铁丝网和密集的雷区。
所以第42军决定采用 "大炮加小炮 "的战术,即先用大口径火炮清除敌人的铁丝网和雷区,然后用可以灵活机动的 "小炮"——迫击炮,随着前沿坑道掘进推进,并粉碎敌人剩余的隐蔽雷区和工事,以尽量减少伤亡。
中马山战役极其危险,为了保护“小同志”,指导员安排贠宝山留在 "第二梯队 "作为预备队。
但贠宝山拒绝了,他要求指导员,一定要把自己加入第一梯队。指导员不同意,他就软磨硬泡,从早到晚。指导员看着他坚毅的眼神,和他那副“同意要去,不同意也要去”的模样,只能同意让他加入救援队的第一梯队。
夜幕降临后,爆破组在夜色中潜入了敌人的防线边缘。随着一声巨响,敌人的铁丝网被炸开了,紧接着,一颗信号弹飞向天空。
“冲!”
冲锋号吹响,士兵们“三人一组”交替掩护,冲向敌人被炸毁的工事。
巨大的动静也惊醒了敌人,美军也反应迅速,他们的机枪手迅速进入战斗位置,开始压制我军战士。
贠宝山也冲上前去,在枪林弹雨中为受伤的士兵进行包扎。
这时,前线爆破组已经推进到了敌人的山顶阵地,距离山顶已经不到100米。
然而,敌人竟然在这里设了第二道铁丝网!
必须先排除铁丝网,才能继续前进。
但,敌人的碉堡可不是吃素的,他们的机枪手也发现了我们的 "爆破队",并开始施展他们的火力优势,使爆破队无法抬头 —— 有好几个人在试图突破时,被敌人的机枪击倒。
看到这种情况,贠宝山急忙向指挥员申请,要求上山救人。救人要紧,指挥员赶忙让他和其他卫生队的同志一起上山救人。
贠宝山穿过了敌人的火力层,成功地到达了爆破组身边。
一回头,他发现一名士兵倒在了敌人的铁丝网旁。
这位英雄就是陈润,他冒着生命危险冲到了敌人的铁丝网前,但在试图炸毁铁丝网的千钧一发之际,被敌人的机枪手发现击倒。
看到陈润还有呼吸,贠宝山决定救他,他慢慢地爬到了陈润身边。
意识已经逐渐模糊的陈润有气无力地对他说:"对不起,我没有完成任务,没能炸掉铁丝网。"
说完这些话,陈润就晕倒了。
贠宝山见状,赶紧抹了把泪,抓住陈润的身体,慢慢地拖动着,他准备把陈润慢慢地移到山下。
敌人这时发现了他,一连串的子弹射来。
贠宝山想都没想就趴到陈润身上,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他。
我军也立即集中火力,对着敌人的火力点猛打,掩护贠宝山撤退。
贠宝山抓住这个宝贵的机会,强忍着伤口的疼痛,一瘸一拐地将陈润送回了掩体。
原来敌人开始打的那一梭子还是打中了贠宝山,打伤了他的胳膊和右腿。
副连长看到这情况后,命令贠宝山撤退下山,进行休整。
但贠宝山说:"我这不是大问题,连长,我只是受了点轻伤。轻伤不下火线,我是一名卫生员,我的战友们还需要我!"
副连长试图劝说他,但就在这时,山顶上又传来一声巨响!
爆破组炸开了敌人最后的防线,冲锋号吹响了,总攻要开始了!
副连长无暇顾及,立即带人冲了上去。
贠宝山赶忙为陈润包扎,但包扎完后,他并没有撤下山。
而是拖着自己的伤腿,背着自己的医疗包,也一瘸一拐地往山上走。
贠宝山的腿受了伤,走不快,按说他上山的时候,战斗应该已经结束了,不会有什么危险了。
然而谁也没想到,一发炮弹居然就正好落在了他的身边!
贠宝山被打晕了,他前面的战友也被炮弹的冲击波和碎片打倒了。
过了一会儿,贠宝山醒了过来。当他抬起头时,看到二班的班长张万宝躺在他前面不远处,鲜血正从他的腿上涌出。于是他挣扎着,向张万宝爬过去。
另一边,张万宝朦胧地看到贠宝山爬过去的地方形成了一条血迹,他急忙喊住贠宝山,阻止他。
但是,贠宝山仿佛没有听到他的话,艰难地爬过去。
张万宝看着躺在自己身边的贠宝山,眼里充满了泪水:"你受了这么重的伤,为什么还要爬过来!"
贠宝山却笑着说:"我,我是轻伤,班长,我先给你包扎一下。"
他努力装出一副轻松的样子,想从医疗包里掏出绷带,但他的手却在颤抖。
张万宝赶忙抱住贠宝山:"别动!你的伤势不轻。这不是什么轻伤,告诉我! 你哪里受伤了?!!"
"班长,我的肠子被炸出来了,一动就疼得厉害。" 贠宝山一边说,一边想把绷带拉出来:"不碍事,我已经把它擦过塞回去了。班长,让我先给你包扎……"
张万宝急忙抢过贠宝山的医药包,边哭边骂,为贠宝山包扎伤口。
贠宝山强打起来的精神一放松,就晕了过去。
过了一会儿,贠宝山又醒了过来,挣扎着把水壶递给张万宝。"班长,把剩下的这些应急水喝了吧,能止疼。"
张万宝接过水壶,正准备给贠宝山喝水时,却发现水壶被子弹打了一个大洞 —— 这就是文章开头,博物馆收藏的,贠宝山的那个军用水壶。
当张万宝再次低头看时,贠宝山又昏了过去。
这时,炊事班的班长李占勤赶到,看到贠宝山还在说什么,就下去听。
只听贠宝山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我不行了,把班长抬下去,把班长抬下去......"。
这一次,这位年轻的钢铁战士再也没有醒过来,永远地闭上了他那双黑亮的眼睛......
第42军攻占中马山后,气急败坏的敌人在海军和空军的掩护下组织了几次突袭,但始终无法真正夺取中马山阵地。我军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下灵活作战,将敌人死死压制在中马山外。
在谈判终止后的一个月里,联合国部队在整个战线上遭受了大约8万名伤亡,而且从未取得任何成果。
1951年9月17日,美军再次被打得灰头土脸地回到谈判桌前,敌我双方在开城再次展开和谈。
1952年6月25日,志愿军追授贠宝山烈士 "特等功 "和 "一级英雄 "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追授贠宝山烈士 "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照片上这个目光坚毅的 "孩子 "叫做是贠宝山
是抗美援朝战役中,年龄最小的烈士之一。
照片中他看起来仍然像个孩子。
21岁,放在今天这个和平年代,应该还在上大学,确实是一个尚未进入社会 "孩子"。
但是,正是这样一个年轻的男孩,在70年前的朝鲜战场上,以钢铁般的意志,以最英勇的方式,为我们这些“自认为成熟”的晚辈后生,打出了今天的和平!
时间向后,而人类向前,
历史人物会离去,但历史本身不会。
以史为鉴,照出的是千年兴衰,
也是人类的未来。
都读到这里了,
不妨点个赞,点点“+”号关注吧!
我是麻辣历史局,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