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彬同志在解放战争时期15、入川准备

2022年10月15日08:05:14 历史 1687

陈彬同志在解放战争时期15、入川准备

(内容提要:贺老总亲自讲话动员后,过了三天西北南下工作团各梯队16204人,编入十八兵团随军行动。西北南下工作团李井泉为团长,各梯队负责人前面章节己经叙述。成员之一的陈彬与大家一道,积极做好了南下的物资准备。)

为了解决西北南下工作团的交通工具,和所带资料、物资等的托运问题。晋绥边区原有的马匹远远不够,分局决定买一批马匹,配给各梯队使用。1949年5 月晋绥行署民教处,派出宋威同志到内蒙购马。宋威不仅骑马技术高超,还是识马选马的“伯乐”。因此他没有到党校学习,而是从晋西北直接去了内蒙购马。

陈彬同志在解放战争时期15、入川准备 - 天天要闻

马匹的图片,李白曾写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因所购马匹有限,只能给县级以上领导,每人配备了一匹马。其他的马用于托运资料、物资、粮食等。根据上级命令,每人只准携带23斤行李,统统当场过称。

(柴景山同志和陈彬同期的晋绥干部,1971年整党建党后,由邛崃县调动来灌县担任县委书记。灌县派了一辆带拖挂的解放牌汽车,帮助搬运柴书记一家的东西。柴家夫妇俩、4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媳妇、两个孙子,全家11口人的东西。家具、生活用具等,就那么一架汽车箱,外加一拖挂就运输完成。但柴书记曾说过,他的东西超标了。刚解放南下的时候,他已经是县级干部,但是按规定只带了10多公斤的行李。)

普通干部及士兵严禁夹带便服,(也有防止部分人员,中途逃离部队的作用)。所以便衣都会撕成碎布条,和稻草混合,编成许多“布草鞋”以备路上用。但有一样东西许多人都带上了!不少老人在家包了一块黄土,叫参加南下的儿子带上走。老人们说到南方水土不服的话,把黄土化在水里泡一泡,喝下肚了就没事了。这当然是老人家们,叮嘱儿子勿忘家乡之意。县级干部配手枪、干粮,马褡子装被褥。陈彬的通讯员王培林,配的是美制卡宾枪和两颗手榴弹。陈彬的马夫马金玉同志,由于不在干部编制,只发军装不配武器。

由于是紧随作战部队行动,晋绥党校的副校长张子意,一再告诫大家。干部梯队的装备,和正规作战部队相似。要求大家遵守贺老总宣布的保密制度,决不能暴露干部团是非正规部队身份。不能让国民党情报机构有机可乘,引导国民党的土匪武装干扰我们。大家听从张子意副校长的,但有人打趣地说:“这叫假猫能吓死活老鼠。”

陈彬同志在解放战争时期15、入川准备 - 天天要闻

骡子,马科马属哺乳动物,马和驴的杂交种,力量大耐力很强。

陈彬分到一匹彪悍的雄马,备好岳父翻修的皮质鞍具后,鞍装后的马匹十分漂亮。贺龙中学卫生所长,戴月医生是长征干部,分到手的是头骡子。他看上了陈彬那匹枣红色的雄马,想要调换向陈彬说了好几次。为照顾老同志,陈彬大度地说:“你想要就换,就换给你骑吧。”。其实用马交换骡子后,陈彬他心里暗暗窃喜。由陕入川长途行军南下,牲口脚力不好是不行的。骡子虽然没有马跑得快,但是比马的耐力好。干部队随军南下,跟随在部队后面行动;没有战斗任务,不需要像马那样跑得快。

陈彬和贺中学校教务主任柳云,商议好一路‘厮跟上’走,互相之间好有个照应。初出时发路好道宽,二人可以并肩行军之时。教务主任柳云看不起陈彬的骡子,嘲笑说是“拉车的”。谁知上路后他骑的马,一高兴就来一通小跑。还时常不听使唤,跑去追逐母马,用马鞭抽也不管用。颠得骑马人屁股生疼,柳云主任很是恼火,再也不敢笑话陈彬所骑,“拉车的”骡子。熟悉牲口习性的陈彬知道,骡子比马更温顺、稳当、耐力好。

而戴月医生因不会骑马,刚出发不久就发生险情。他所骑来自草原的马匹,没见过这么多人队列行走。有一次戴医生的马惊了,在混乱的人群中狂奔!把戴医生颠落下鞍,脚套在马蹬里倒拖着跑。亏得人多及时拦下惊马,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经此一险戴医生只得,把马匹换给了别人。因这马背上的鞍具是陈彬的,陈彬说过可惜我那套鞍具了。

南下团的队列没几天到了运城地界,柳云主任便主动要求,又和陈彬调换坐骑。这回轮到陈彬笑话他了1陈彬说:“当初你还笑话我,这骡子不如你的马。现在咋样?骡子是拉车的。所以它迈出一步,踏稳后再迈下一步,才能拉动重车。我还是喜欢,这老实的牲口——骡子,当然不换罗!”

陈彬又说:“在临汾整训时,我听说贺老总派人,到内蒙买了一大批骡马。这些骡马根本没时间驯化,在草原上野贯了。马是这样没有驯化,你骑它时会调皮捣蛋!骡子好使唤,不用训就可骑!”柳主任只好说:“老陈,我那屁股实在疼得受不了,咱们得换着骑一下。”陈彬这才答应,换着骑了两天。

陈彬全部行李被褥,都装在马褡子里搭在骡背上。长时间骑着行军,人坐在上面既平稳又软和,人累了还可以坐着打个盹。路上行军吃饭全听军号声指挥,大家排队把饭食装入口缸中,有时为赶路不得不边走边吃。

步行的士兵更为辛苦,负重不说休息时,还要布置哨警戒。不几天有的双脚磨起水泡,用烧烫的针穿刺水泡,才能继续行军避免感染。行军时常有掉队的战士,遇上这种情况?陈彬就让掉队的骑上骡子,自己相跟送一程让其赶上队伍。

为了利用好行军的时间,陈彬在临汾时,想法子找了几本书。其中有1948年由晋冀鲁豫分局,编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篇幅最大的一本选集,其中很多文章并未发表过。为保守党的机密限量发行,陈彬有幸借到手一本。行军至较为平坦路面时,他往往手捧着书;在骡背上认真地研读,一遍又一遍反复地看。

陈彬同志在解放战争时期15、入川准备 - 天天要闻

1948年由晋冀鲁豫分局,编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

早在1949年5月9日,18兵团政治部主任胡耀邦发出了动员令。要求大家实现“革命到底,光荣到底”的决心,做好“四大精神准备”。耀邦主任形象生动地说:

坚决前进不想家,一心一意把敌杀;

出征就要运动战,长途行军练到家;

新区条件可能差,吃苦耐劳克服它;

新区群众未发动,群众工作都参加。

……。

胡耀邦要求大家,尊守严格纪律,提出了“五大要求”。

他说:

动员深入情绪高,奋勇向前减员少。

长途行军不掉队,保持体力顶重要。

政策纪律要搞好,八项注意全做到。

开展团结大互助,一切困难克服掉。

干部党员做模范,完成任务立功劳。

……。

这些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好记,多年后陈彬还记得其中的句子。

1949年11月1日,开始了两个多月3000多公里的,南下“小长征”。经过襄汾新绛曲沃闻喜、运城、解州、芮县走了八天到了风陵渡

经过新绛县时陈彬在日记中写道:“新绛是一个小工业城市,机器生产即有多处。街道设有岗亭,城附近即有大雁,圪立于河岸。昔有仁贵之子丁山打雁,果有一大河湾圆如盘。三家店望之十分好看,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四日。”

陈彬同志在解放战争时期15、入川准备 - 天天要闻

黄河风陵渡图片

蒲州写下:“蒲州即同蒲路终点,东南有山是中条山;脚下有一高塔,西厢记张生、莺莺葬于此地。绿绿的山坡衬着梯田,景致生平第一次所见,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十一日。”

在风陵渡又写下:“小帆船遇风不顺即不可渡,每日渡二、三次。对岸即潼关,食品小铺特多,当地物价不稳。一碗开水百余元,一只面锅魁200元(旧币)。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十三日。”(探许/山居)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民国将领之川军夏首勋 - 天天要闻

民国将领之川军夏首勋

民国时期,四川军阀混战,刘湘和刘文辉这对叔侄爆发了“二刘之战”,这场战争也是民国四川境内最大的内战,最终刘湘取得胜利,坐上“四川王”宝座。
吐蕃攻陷长安与代宗出逃始末 - 天天要闻

吐蕃攻陷长安与代宗出逃始末

安史之乱(755—763年)后,唐朝国力大损,西北边防空虚,吐蕃趁机大举东侵,最终于763年攻陷长安,迫使唐代宗李豫仓皇出逃。这一事件不仅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转折,也暴露了唐廷内政与军事的深层危机。
回纥与安史之乱:雪中送炭背后的趁火打劫 - 天天要闻

回纥与安史之乱:雪中送炭背后的趁火打劫

在安史之乱这场决定唐朝命运的内战中,回纥(后称回鹘)的介入如同一把双刃剑——其精锐骑兵为唐廷提供了关键战力,但每一次“救援”背后都暗含高昂代价。 从洛阳城的劫掠到“绢马贸易”的压榨,回纥的参与深刻暴露了唐王朝的虚弱,也埋下了中晚唐财政崩溃的
跨越时空 AI让81岁老人和她19岁的哥哥“重逢” - 天天要闻

跨越时空 AI让81岁老人和她19岁的哥哥“重逢”

在安徽芜湖市南陵县有个家发镇,是以志愿军特等功臣李家发烈士的名字命名的。1953年,李家发在朝鲜战场上英勇牺牲时,年仅19岁。如今,70多年过去了,李家发最小的妹妹李家英,希望再走进李家发烈士曾经所在的部队,在哥哥的营房里,与记忆中那个保家卫国的身影,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前段时间,总台记者陪同老人完成了...
四川雅安汉阙百年历史老照片合集更新 - 天天要闻

四川雅安汉阙百年历史老照片合集更新

沙畹1907年的高颐阙拓印上部分沙畹1907年的高颐阙拓印下部分沙畹1907年的高颐阙拓印1914年谢阁兰拍摄的高颐阙照片部分截图高君颂碑 1914年网络图 碑拓印目前国内历史上对雅安汉阙拍摄(研究)较为出名的人物,一位是1914年第二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