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我国的历任领导人,都有着幽默有趣的风范,都有大无畏乐观主义精神,毛主席就是一个“幽默高手”,而在开国将帅中,也有一个“幽默将军”,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陈赓。
比如在当选中央候补委员时,他就拍着毛主席的肩膀问:“啥叫做候补啊?”众人哄堂大笑。
“开心果”大将陈赓的幽默事
1946年3月,陈赓奉命到太原接替许光达,当时阎锡山拉着很多穿着国民党服装的日本兵开始进攻解放区,当时阎锡山部队的总司令赵承绶,竟然让投靠阎锡山的日军第十四旅团长元泉馨少将代替他,导致交通中断。
陈赓十分生气,决定要亲自去现场调查,陈赓专门坐火车去查看,并且命令阎锡山立即停火。
不料阎锡山部队在南山上埋了很多地雷,走在陈赓前面的几个战士突然被炸伤了,陈赓气不打一处来,非要去山上看个究竟。
警卫员喊着陈赓,十分危险,当时前面的日军已经开始疯狂扫射,枪占山头,陈赓不顾安危,一定要冲过去制止,战士们都在喊着危险危险。
结果到了山头,陈赓刚上去就看见一个日本兵撅着屁股在那里放枪,陈赓大喊一声:“干什么的!”
那个日本兵看到陈赓突然出现吓坏了,嘴里说了一顿日语哇哇乱叫,陈赓十分生气,恨不得掏出手枪毙了他,然而陈赓突然从包里掏出一个照相机,对着这个日本兵就是卡卡一阵照相。
几个日本兵以为是来了什么人呢,都抱着枪缩在一边不敢乱动,陈赓拎着几个日本兵的衣领就领了出来,这成为了阎锡山用日本兵进攻八路军的铁证。
日后大家问起来这件事,陈赓笑着说:“当时我把那个日本兵给吓傻了,其实我的照相机里什么都没有,胶卷都没有,把那个日本兵吓得直哆嗦,那是同志们让我带到太原修理的坏照相机。”
陈赓在战场上可以如此随机应变,真不会是战士们喜欢的指挥官。
陈赓不仅在战场上很是幽默,就算是和毛主席,也表现得十分开朗,这也是毛主席对陈赓十分喜欢的原因之一。
1943年夏天,毛主席为了培养更多的干部,打算召开一次干部军政大会,陈赓也应邀参加。
那次大会更是让人记忆深刻,那天毛主席在主席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课马上,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课,突然一个人不紧不慢地走上了主席台。
大家一看,那是陈赓,陈赓要干啥啊,毛主席看到陈赓上来了,就问:“你有什么意见或者想法?”
不料陈赓没有说话,而是直接端起来毛主席面前的搪瓷杯大口大口地喝起了水,毛主席刚泡的茶被陈赓一口气给喝完了。
陈赓喝完后抹抹嘴说:“报告主席,天气太热了,接您一口水,现在没事了,您继续讲。”说完乖乖回来坐下了,大家看到这一幕都哈哈大笑起来。
就连毛主席也忍不住笑起来了,然后把茶杯又递给了警卫员,让警卫员去重新打水去了。或许在别人看来,陈赓没大没小,但毛主席却把陈赓当成自己的最亲密的战友。
因为天气太热,陈赓回到院子里就让警卫员给打水,然后把全身脱了个精光,让警卫员给他浇凉水,战友进来了就说:“陈赓啊陈赓,你这怎么这样,你是指挥官,更要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你不知道洗澡避女人啊。”
陈赓没有理他,而是继续洗头,等洗完了,他说:“我的同志哥,我这几天除了警卫员见过谁?不能教条主义呀,你看看这里有女人吗?你是不是女人?”
那个同志气呼呼地走了,陈赓和警卫员都哈哈大笑起来了,陈赓在客观主义在战友们心中是出了名的,而陈赓的幽默,有时候连毛主席都拿他没办法,二人更是常常你来我往幽默“智斗”。
“啥叫做候补?”
1945年春,抗日战争已经到了尾声,看着战争形式大好,毛主席决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那是1945年4月23日到6月11日,代表们都欢聚在中央大礼堂,大家都为即将迎来的胜利高兴。
在开幕式上,毛主席气宇轩昂,神采矍铄,大家也都相继步入会场,毛主席说:“我们这个大会就是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全中国人民解放出来,这个大会就是建设新中国的大会。”
说完,台下传来了阵阵掌声,根据大会的议题,这次大会要选举新的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
毛主席有言在先,必须要把大家的意见集中起来,先是海选,然后提名,最后才能确定中央委员的候选人。
在选举阶段,大家互相投票,民主气氛极其热烈,甚至开会到了晚上,大家的热情都没有消散。
为了拉票,陈赓在选举前笑着对大家说:“我当中央委员的衣服都做好了,而且还照了相,希望大家投我一票啊。”
说完他自己也笑了起来,本来是个极其严肃的场合,不料被陈赓这句话给逗笑了,大家心里自然有底,陈赓是党内的好同志,肯定会投他一票的。
根据当时的规定,在94个预选名单后,如果得票超过一半的,就成功当选为中央委员,如果没有超一半的,那就中央候补委员。
这次投票极其严格,不是几个小时可以出来的,大家都回去休息了,统计票数的人还在继续,甚至到了大半夜还在继续。
毛主席还专门来看望大家,毛主席说:“大家辛苦了,一定要做到严格仔细。”
6月10日,统计结果出来了,大会宣布了中央委员的选举结果,总共有44人当选为新一届的中央委员,其中毛主席全票通过,陈赓没有入选。
这44位名单是: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刘伯承、郑位三、张闻天、蔡畅、邓小平、陆定一、曾山、叶剑英、聂荣臻、彭德怀、邓子恢、任弼时、林伯渠、林彪、董必武、陈云、徐向前、 关向应、陈潭秋、高岗、李富春、饶漱石、李立三、罗荣桓、康生、彭真、王若飞、张云逸、贺龙、陈毅、吴玉章、林枫、滕代远、张鼎丞、李先念、徐特立、谭震林、薄一波、陈绍禹(王明)、秦邦宪(博古)”
接下来就是候补委员的名单了,下午候补名单出来后,共有33名,陈赓的名字赫然在列。
陈赓看到自己的名字在候补名单上,便也没说什么,但是天性幽默的陈赓还是走到毛主席身边,拍拍肩膀和兄弟一样说:“主席啊,候补是什么?我陈赓候谁的补?”
毛主席知道这陈赓的老毛病又犯了,便笑着说:“开完会再说。”大家都哄堂大笑。
旁边的同志知道陈赓是个幽默鬼,便开玩笑说:“候补候补嘛,屁股上插党参———候补。”
整个会堂瞬间又传来了一阵笑声,就连毛主席和朱德都笑起来了,毛主席说:“陈赓啊,这句歇后语还是咱们李富春同志的发明呢。”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陈赓同志文化知识水平高,怎么会不知道候补呢,只是陈赓同志是个开心果,他的每句话都能给大家带来无限的欢乐。
有人还问陈赓:“司令员,你资格那么老,怎么就不当中央委员呢?”
陈赓笑着说:“那是因为我可能比他们多活几年吧。”
这次大会结束后,毛主席把陈赓叫了回来,邀请他吃饭,因为他将要离开延安奔赴前线,但是陈赓在饭桌上说:“主席啊,恕我直言,您让我西渡黄河,不够英明。”
毛主席和周恩来相视一笑,静静地听着陈赓的话,不料听到陈赓说这是大材小用了,毛主席生气地一拍桌子说:“好你个陈赓,这次让你过黄河,可不是为了保护我。”
毛主席对着陈赓就是一顿骂,陈赓知道,自己保护毛主席心切,但是毛主席从来都不让战士们为了自己回来延安。
陈赓笑着说:“主席啊,我这是一己之见,我还是坚决执行中央的决定的。”毛主席先是一脸怒容,见陈赓这个样子,反而哈哈大笑了起来,对他说:“陈赓呀陈赓,说了一句笑话,吓了你个半死!”
陈赓和毛主席不仅是战友,更是惺惺相惜的好朋友,毛主席知道陈赓的意思,一面担心毛主席,一面想去前线,但毛主席无论何时都不会忘记陈赓。
开国大将
新中国成立后,陈赓继续带着队伍在云南肃清国民党残余,毛主席却紧急给陈赓打去了一封电报。
当时毛主席正在苏联访问,希望陈赓去越南支援一下,因为胡志明专程来到中国求助。
陈赓但是身负重任,不仅是西南军区副司令员还是云南军区司令员,临阵换将最忌讳了,但是毛主席告诉陈赓,是胡志明亲自点将的。
陈赓知道,他和胡志明是老相识了,当年在黄埔军校就认识,去越南和法军作战,其实让国内任何一个将领去都可以,陈赓得知是老朋友点将,自然欣然而往。
1950年7月7日,陈赓告别中国,带领部队去越南帮助胡志明战斗了两个多月,但是越军战斗力低下,没有游击战的经验。
陈赓不仅要每天指挥战斗,还要抽空训练越军,十分疲惫,甚至有时候他都焦头烂额的,艰苦的作战环境,加上自己本身就有腿伤,陈赓还是坚持完成了任务。
不仅帮助胡志明解放了高平,还打通了和广西的交通线。回国后,毛主席对陈赓的称赞很高,因为陈赓的腿伤,毛主席同意他到大连休养。
大连位于北半球的暖温带地区,具有海洋性特点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适合病人休养,但是还没有几天,朝鲜战场又需要陈赓。
当时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还没有结束,志愿军的一个师受到了重大损失,彭德怀想到了陈赓,马上急电,说让陈赓去前线指挥。
有人劝说彭德怀说陈赓正在养病,换个人吧,但彭德怀相信陈赓的能力,说非陈赓不可。
陈赓接到电报后一刻也没有耽误,马上动身去朝鲜,他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马上上了战场,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回国后,陈赓的身体越来越不好,毛主席批示同意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让陈赓最一些轻松的工作。
陈赓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了军事工程学院,并任院长兼政委、院党委书记。
陈赓和毛主席说过,自己还是希望做军事工作,毛主席让他安心养病,和朝鲜金日成谈话时毛主席当面夸陈赓,他说:
那年陈赓刚从越南回来和我汇报了战情,听到朝鲜战场需要他就来劲了,刚和法军交战又和美军交战,陈赓就是好战啊!
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在北京举行,根据当时的评选,共有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军,陈赓同志
被授予大将军衔,同时授予1级八一勋章、1级独立自由勋章、1级解放勋章。1955年9月29日任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但是不曾想,陈赓当时的病情严重,突然心肌梗塞,把家人都吓一跳,毛主席得知后,多次劝说陈赓,先把手头的工作放下,去南方养病,但是陈赓始终不肯。
英年早逝
从1959年开始,陈赓接受毛主席的建议到南方,他借用和这个机会在南方各地视察,争取多做点事情。
一年后,他听说国民党的几个战犯都被特赦了,其中杜聿明和宋希濂,王耀武等,他马上从广州回京,表示要亲自看望下老战友。
回到北京后,周总理和陈赓一起接见这些老朋友。
在宴会厅陈赓语重心长地说:
我们从黄埔军校到大革命时期是团结在一起的,由于革命形势向纵深发展,把我们分为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此后大家各走各的路,以致“兄弟阅墙”,打了几十年仗。打来打去现在终于又合到一块来了,这是很难得的。过去的事就不谈了,过去的事让它过去了。从此以后,我们应该团结走到底,好好在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下做一些事情,永远不再分开了。
说完,陈赓端着酒杯一饮而尽,当时周总理很担心陈赓的身体,大家都知道陈赓这是高兴,特别是杜聿明,他和陈赓握手的时候感触很深,他说:“感谢你啊陈赓,今天我又和你团聚了。”
周总理明白,陈赓是想当面关心他们,希望这些老朋友好好做人。
1961年1月,陈赓再次南下去上海,来送别的人都依依不舍,陈赓说:“现在我们国家正是困难时期,每人每天都要两个菜,要节俭。”
临走前陈赓幽默地说:“不久的将来,我就怕你们大着肚子走不动路了,相信我们的党和国家。”
在上海,妻子傅涯希望陈赓可以改善下生活,为自己的身体着想,但是陈赓说,同志们吃啥他吃啥,即便是有了好吃的,也是先让孩子们吃。
傅涯回忆说:“陈赓的衬衣、衬裤都是傅涯用缝纫机做的,穿破了,傅涯再给打上补了,陈赓从不挑剔。”
3月,陈赓接到中央指示,说要写作战的总结,陈赓不忘初心带病工作,妻子劝说他说病好了再写,但陈赓不听。
从3月7日一直到15日,陈赓硬是忍着身体的疼痛把《作战经验总结》写了一部分,谁曾想,还没有写完,陈赓便突然心脏病发作。
1961年3月16日陈赓在上海病逝,年仅58岁。
陈赓大将,他有着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更是一个性情坚韧的军事天才。
陈毅曾经这样评价陈赓,说他是一面玻璃,从里到外都是清楚的,他虽然平常看起来有些吊儿郎当,但做大事时异常沉稳可靠。
陈赓大将的乐观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怀念,一如叶剑英写的怀念陈赓的诗词:
不计浮名不畏难,从无艰险落君前。平生嫉恶如仇寇,湖海元龙继祖先。
宋庆龄在他去世后曾写到:“陈赓为我们共同的事业,鞠躬尽瘁,他在各个方面都堪称一个共产党员的楷模。”他的楷模之称当之无愧,我们将永远怀念他,学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