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陈毅轻信叛徒谎言误入圈套,因听不懂方言,侥幸躲过生死劫

2022年10月07日19:44:37 历史 1757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请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937年陈毅遵照中央的指示,负责留守中央苏区,但他却因为误信了叛徒陈海的话,而落入了一个精心策划的圈套。由于他听不懂当地妇女的方言,才侥幸躲过了一场生死劫。

在逃过了敌军的围捕之后,陈毅愤然提笔,写下了这篇气吞山河的梅岭三章

1937年陈毅轻信叛徒谎言误入圈套,因听不懂方言,侥幸躲过生死劫 - 天天要闻

陈毅

那么陈毅究竟是如何成功脱险的呢?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陈毅元帅这段曲折刺激的人生经历。

1934年10月,随着第五次反围剿行动的失败红军陷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生存困境,为了保存部队的有生力量,红军主力只能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与此同时,党中央领导的土地革命刚刚取得了一些成绩,为了保存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党中央经过商议后决定,派陈毅担任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留在苏区继续指导工作

1937年陈毅轻信叛徒谎言误入圈套,因听不懂方言,侥幸躲过生死劫 - 天天要闻

江西瑞金 中央苏区纪念馆

至于为什么把陈毅留下来?这其中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因为陈毅曾经参与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对指导根据地的建设发展和游击战争有着丰富的斗争经验。

二是因为他当时腿部中弹,伤势并未痊愈,并不适合跟着主力部队到处奔波。

在当时危机四伏的环境下,红军主力都难以与敌军的数十万大军抗衡,更别提留在苏区的只有区区的一万人,可想而知,这项留守苏区根据地的任务到底有多艰巨。

1937年陈毅轻信叛徒谎言误入圈套,因听不懂方言,侥幸躲过生死劫 - 天天要闻

游击战争时期的陈毅元帅

但当中央向陈毅元帅传达了留守苏区的指示之后,还躺在病床上的他却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

中央红军离开苏区之后,陈毅就带着剩下的游击队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1935年2月上旬老蒋为了把红军的这支小分队一网打尽,就派出了中央军第46师、粤军3个师及江西保安团共3万人,对游击队展开了疯狂的围剿。

他们在所有路口都修建了碉堡线,还设立了重重的哨卡,敌军还时常派小队四处搜山,但游击队员藏身之处都十分隐蔽。为了逼游击队员现身,敌军经常在深山里放火烧山,这个举动毁掉了很多茂盛的森林。

1937年陈毅轻信叛徒谎言误入圈套,因听不懂方言,侥幸躲过生死劫 - 天天要闻

国民党修建的碉堡

在国民党的管辖区内,士兵会不定期到老百姓家里搜查,一旦发现其中一家与红军有联系,就会连坐10家一起治罪。

为了彻底切断红军的退路,国民党还想出了一个损招。

他们对游击区附近的居民实行按人口分粮,免得老百姓把多余的粮食交给红军,就连日用品的购买数量,敌军也作了严格的限制。

红军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为了保障部队的粮食补给,他们就重新制定了一套灵活的游击战术,通过攻击敌人的据点和补给车辆来获得物资。

为了打破敌军的经济封锁,当地的老百姓经常冒着生命危险从镇上购买一些粮食,再偷偷地把它们送上山。

1937年陈毅轻信叛徒谎言误入圈套,因听不懂方言,侥幸躲过生死劫 - 天天要闻

老百姓给八路军送粮食

即便如此,游击生活依然非常艰苦,游击队员们经常过着居无定所、缺衣少食的生活。

战士们躲在深山里没有地方住,只能靠着大树睡觉,陈毅就给每个人发了一块油布,下雨的时候,他们就会把油布挂在树上方便躲雨。

1937年陈毅轻信叛徒谎言误入圈套,因听不懂方言,侥幸躲过生死劫 - 天天要闻

战士们在树下休息

在敌人疯狂的攻击下,留守苏区的红军最终被迫滞留在一片极其狭小的地区,根据地的形势越来越危急。

遵义会议结束后,中央向留守在苏区的陈毅下达了坚持游击战争的指示,尽管前路困难重重,陈毅仍然坚定不移地执行党中央的命令。

为了保存游击队仅存的战斗力,他便决定带领留守部队到赣粤边开展游击战争,由于当时的通讯方式非常落后,再加上党中央为了躲避敌军的围剿不得不四处转移,不久之后,陈毅就与党中央彻底失去了联系

1937年陈毅轻信叛徒谎言误入圈套,因听不懂方言,侥幸躲过生死劫 - 天天要闻

游击队在战壕里

对于陈毅来说,“和中央断了联系,我们就像失去了娘的孩子一样,什么事都得自己当心!”

雪上加霜的是,由于敌人不间断地实行严酷的封锁政策,陈毅与南方各省游击区的联系也被中断了。而后,陈毅领导的红军部队彻底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困境

即使如此,陈毅依然毫不气馁,当他带着部队到达油山之后,就一直按照毛主席过去的指示和他们在井冈山时期的革命实践来指导油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37年陈毅轻信叛徒谎言误入圈套,因听不懂方言,侥幸躲过生死劫 - 天天要闻

油山革命纪念碑

在与中央红军分开的期间,陈毅一直没有放弃过与党中央取得联系。为了打听到党中央的消息,他不止一次向留在上海的鲁迅先生和茅盾先生写信,想通过他们和党中央取得联系,但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陈毅等了很久也一直没能收到回信。

后来,他又通过交通站,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一堆报纸。尽管在这些报纸上全都印着“反动”派的各种思想,但在那个通讯方式极其落后的年代,报纸是最能直接得知红军主力消息的一个渠道。

功夫不负苦心人,陈毅偶然间在报纸上得知,毛主席领导红军已经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红军主力到达陕北之后还接连打了几个胜仗。

1937年陈毅轻信叛徒谎言误入圈套,因听不懂方言,侥幸躲过生死劫 - 天天要闻

纪念长征胜利的报纸

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为之振奋,陈毅更是迫切地想与毛主席所在的大部队汇合。

国民党反动派便趁此机会想出了一条毒计,企图一举摧毁整个南方的红军游击队。

1936年的秋天,交通站长李绪龙在返回梅岭的途中发现了一个陌生人,男人穿着一身破烂衣服,行踪鬼鬼祟祟,这就引起了李绪龙的怀疑。他认为这个人很可能是敌人派来的探子,于是当即就把人抓了起来。

1937年陈毅轻信叛徒谎言误入圈套,因听不懂方言,侥幸躲过生死劫 - 天天要闻

八路军抓捕汉奸

当游击队员把男人押到后山搜身时,却从他身上搜出了一张布条,上面写着:“我叫陈海,是红六军团长征时掉队的,因为和组织断了联系,现流落在大余修马路。我有一件重要事情,要和负责同志面谈。”

陈毅得知了这个情况,并没有贸然行动,而是派人去核实了陈海的真实身份。

经过一番调查之后得知,在红军主力长征的过程中,红六军团确实有不少的掉队战士,他们中大多数人的确是在大余修马路,这其中也包括了陈海。

1937年陈毅轻信叛徒谎言误入圈套,因听不懂方言,侥幸躲过生死劫 - 天天要闻

修路的战士们

在陈毅看来,这个陈海突然出现必有古怪。陈毅与其他留守中央苏区的负责人商议过后,就决定化名“老刘”,出面和陈海谈话

两人刚一碰面,陈海就向陈毅透露了一个重要的消息,“我在修马路的时候,看见国民党部队的生活很苦,士兵怨言很多,有机会可以搞士兵暴动,进行兵运工作。”

但陈毅觉得,眼下游击队连保障自己的生存都十分艰难,根本腾不出手去进行兵运。陈海的这一番话,让陈毅始终对他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因此,他并没有和陈海多说什么,就让人把他送下了山。

不久之后,陈海再次上了山,还带了一大堆来自上海的报纸。他告诉陈毅,如今国民党军队内部十分混乱,如果我们能趁机拉拢一批人马带上山,就有可能打破当下处于劣势的局面。

1937年陈毅轻信叛徒谎言误入圈套,因听不懂方言,侥幸躲过生死劫 - 天天要闻

30年代上海的报纸

尽管陈海讲得头头是道,但陈毅依然不为所动,他无论如何都不同意陈海带人上山,只是让他“等待时机,听候指示”。

直到1937年4月,项英与陈毅为了发展兵运就在梅岭斋坑召开了一场工作会议。会议结束后,中共赣粤边特委内线交通员黄亚光就带来了一封机密信,这封信是当时在国民党第四十六师做兵运工作的陈海写的。

他在信中说:党中央派人来了,带来了重要指示,要负责同志到大余县城南的一个大饭店会面。

1937年陈毅轻信叛徒谎言误入圈套,因听不懂方言,侥幸躲过生死劫 - 天天要闻

大余县城的南安饭店

陈毅接到这封信之后沉思了很久,他对这封信的真实性十分怀疑。要知道,如果党中央真的来了人,陈海大可以直接把人带上山,而不是让他冒着被抓的风险到山下见面。

可是,如果他不下山,那就很有可能会因此错过与党中央见面的机会。而为了等待这个机会,他已经苦苦地盼了三年了!

陈毅凭借着自己多年来的斗争经验预料到,自己这次一旦下山,极有可能落入生死困局,但他随后又想到了,在县城里还有许多支持他的地下党同志以及人民群众。这样一来,陈毅顿时有了底气。

经过慎重的考虑,陈毅最终决定,他要带着新任梅山区委书记的黄占龙一同下山,亲自到大余城走一趟。

1937年陈毅轻信叛徒谎言误入圈套,因听不懂方言,侥幸躲过生死劫 - 天天要闻

大余县的小巷

第二天一大早,两人乔装打扮一番就迅速下山,项英等人则留在梅岭等待消息。

陈毅到达县城之后,并没有直奔信中所说的饭店,此时他心里依然对陈海的话半信半疑,为了查清楚真实情况,陈毅便带着黄占龙来到了陈海的家里。

凑巧的是,陈海此时并不在家,门口只有一个正在洗衣服的妇女,陈毅想着,这可能就是陈海的太太,他就随口问了一句陈海去了哪里,只听那名女子用湖南口音回答道:“到团部去了。”

陈毅作为土生土长的四川人,根本听不懂湖南话,他就错将团部听成了糖铺。而当时红军在大余县城正好开了一家“广启安”糖铺,作为地下党进行工作的秘密交通站

1937年陈毅轻信叛徒谎言误入圈套,因听不懂方言,侥幸躲过生死劫 - 天天要闻

秘密交通站旧址

谁知两人刚拐了个弯,就看到一队国民党反动派的士兵冲进了糖铺,还抓走了糖铺的老板。为了避免身份暴露,陈毅和黄占龙就立即到临街的茶馆坐了下来。

就在这时,糖铺的老工人突然从后门绕了出来,趁着人多眼杂,他就向陈毅汇报说:“陈海叛变了,你们快走!”陈毅听完后,立即与黄占龙起身,趁着敌人不注意,顺着原路往山上走。

但他们的速度再快也比不上敌人浩浩荡荡的装甲部队,当两人翻过一座山之后,突然发现对面的山上全都布满了敌军。陈毅见状便向黄占龙提议,先找个山坳躲一下。

在黄占龙的带领下,陈毅很快就在半山腰找到了一个小山洞,这个山洞的位置十分隐蔽,洞口还有许多密密麻麻的杂草,敌人的搜查队翻遍了整座山,也没能找到他们的下落。

1937年陈毅轻信叛徒谎言误入圈套,因听不懂方言,侥幸躲过生死劫 - 天天要闻

陈毅当时藏身的山洞

于是,国民党反动派就抓住了附近的老百姓,他们试图用严刑拷打从这些百姓口中逼问出游击队的下落。百姓们虽然手无寸铁,但他们无论经历了怎样的折磨,都始终没有出卖红军战士们的消息。

敌军在山上忙活了半天,却一无所获,心狠手辣的他们最终决定放火烧山。一时间,在梅岭这个小小的山包上,浓烟滚滚,大片的树林被烧得不成样子。

敌军见到了这样的景象,就洋洋得意地下了山,他们心想着,就算抓不到活的,这把火也一定能把陈毅置于死地。

1937年陈毅轻信叛徒谎言误入圈套,因听不懂方言,侥幸躲过生死劫 - 天天要闻

起火的山林

就在陈毅思考着如何突围时,天空中突然乌云密布,不一会儿,一场大暴雨就从天而降,瞬间熄灭了山上的这场大火,陈毅这才侥幸躲过了一场生死劫。

至此,国民党军企图一举破坏赣粤边游击区指挥机关的阴谋又一次宣告失败。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听到岳飞遇害,李清照做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听到岳飞遇害,李清照做了什么?

绍兴十一年,岳飞在一天之内被十二道金牌紧急召回至临安。随即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但这只是一个幌子,是个缓兵之计,不久就被诬陷谋反,下了大狱。一时间朝野大骇!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 :“你们诬告岳鹏举谋反,究竟有何真凭实据?”秦桧奸笑一声:“其事
统一后,台湾叫什么名?台84岁老将王建煊给出答案 - 天天要闻

统一后,台湾叫什么名?台84岁老将王建煊给出答案

两岸关系一直是个敏感话题,尤其是“统一”这事儿一提起来,大家的耳朵都竖得老高。对此,台湾省84岁的前“监察院长”王建煊跳出来,抛出了一些关于统一后台湾叫啥名的看法,搞得网上网下议论纷纷。历史咋回事儿?台湾跟中国大陆的关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
董小姐们最憎恨的人,是他 - 天天要闻

董小姐们最憎恨的人,是他

改革开放后,商鞅、秦国遭到了全方位的抹黑,好事者甚至发明了“秦制”这个概念。在他们看来,中国落后的根源就是商鞅,就是秦制。秦制反民主、反自由,所以导致了落后,商鞅罪大恶极,竟然还写了个《商君书》,提出“驭民术”,教君主们怎么进行愚民,简直十
世界最长寿老人去世!百岁长寿老人往往有这些特点 - 天天要闻

世界最长寿老人去世!百岁长寿老人往往有这些特点

据法新社5月1日报道,世界上最长寿的人、巴西的伊娜·卡纳巴罗·卢卡斯4月30日去世,享年116岁。美国老年医学研究组织和“追求长寿”组织称,现在世界上最长寿的人是115岁的英国萨里居民埃塞尔·卡特勒姆。“活到100岁,健康又长寿”,这是许多人向往的目标。长寿不仅取决于基因,更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大量研究已...
曹县莘冢集村 - 天天要闻

曹县莘冢集村

宣统二年地图莘冢集村位于曹县城西北8.2公里处。聚落呈正方形,东西、南北长约500米。全村总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3公顷,总人口6000余人。属青菏办事处。莘冢集村有夏莘国莘仲君墓,明朝初年,名为伊尹耕莘太平寨。明朝中期成集,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