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县是中国红色革命的摇篮,一共涌现出56位开国将军,位居十大将军县第二名,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也是来自江西兴国,他的名字叫谢国仪,是一位开国少将,曾担任山西军区副司令员。
1907年,谢国仪出生于江西兴国县永丰乡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尽了地主的欺凌与压榨,虽然年龄不大,但革命的种子早早地便在谢国仪的心中萌发了,在他21岁那一年,就勇敢报名参加了当地的农民起义。
不久,谢国仪听到红军来到了家乡,便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军,成为一名红军战士,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连续五次对我中央苏区进行“围剿”,面临数倍敌人的围攻,我党领导人采取运动战术,先后粉碎了敌人的四次“围剿”。
然而,在第五次反“围剿”时,最高军事指挥权却落在了顾问李德身上,李德不顾敌强我弱的实际,竟然与敌人打起了阵地战,甚至还向敌人主动发起进攻,在这种“左倾”冒险主义的指导下,我军遭受到严重损失,其中就包括谢国仪所在的部队。
那是在1934年8月,老营盘高地的一次战斗中,谢国仪所在连部英勇奋战,顽强抵抗敌人的进攻,最后百余人只剩下九个,谢国仪便是其中之一。
还有长征开始初期,敌人对我军设下四道封锁线,虽然在党的带领下,顺利突破了这四道封锁线,但我军却损失非常严重,八万多人只剩下三万,损失过半。当时,谢国仪也深受重伤,领导让他回家乡疗养,没想到谢国仪竟然抠出伤口的子弹,拄着拐杖顽强行军,终于赶上了大部队。
抗日战争时期,谢国仪主要活跃在晋察冀边区,1939年10月,时任副团长的谢国仪带领部队英勇奋战,用毛巾捂住鼻子,冲过敌人的毒气烟雾,几乎将日军全部歼灭,此役,谢国仪重创日军水源义雄,歼灭日伪军两千余人,缴获大批辎重物资,后来抗战史专家将此战称为“陈庄大捷”。
解放战争时期,谢国仪主要活跃在冀中地区,曾参加平津战役,在我党的带领下,见证了一个伟大新中国的诞生。
1955年,谢国仪被授予上校,随后出任山西军区副司令员,1964年,谢国仪又被晋升为少将,称为开国将军。
非但如此,谢国仪还有一个十分优秀的女儿,名叫谢彬,毕业于哈工大,曾任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于1999年晋升为少将,父女皆少将,这在我党历史上并不多见。
谢彬的丈夫是李立功,是土生土长的山西人,曾任山西省委书记兼山西军区第一政委,谢彬与李立功有个女儿,名叫李晓英,李晓英长大后,嫁给了华国锋的儿子苏斌,也就是说,谢国仪的女儿谢彬是华国锋的亲家。
谢国仪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曾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赫赫战功,对于这样的革命家,我们应该铭记,并将他身上的精神品质传承下去,谢国仪本人也非常长寿,他活到了2000年,享年9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