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进来的朋友们记得点赞关注,或者评论区留言讨论,感谢观看!
伟人是革命行动的先驱者,是为人民群众争取利益的战士。
想必伟人在我国的地位不用我过多赘述,就是这样一位领袖。
是我党的核心人物,自然也是反动派的眼中钉肉中刺。
在近代历史中,自从伟人发迹,反动派他们一边与我党展开对峙,一边还想尽办法对伟人下手。
想靠这种方式,让我党一蹶不振,为了保护伟人,身边除了秘书,也带有许多警卫员。
蒋泽民
但所处环境复杂,也会偶尔出现,让伟人置于险地的危急情况。
1941年,伟人正在会见重要客人之际,就猝不及防地被伪装成百姓的刺客接近。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护卫蒋泽民以身涉险,替伟人挡了袭击。
伟人才得以安然无恙,继续与贵客会面。
这位护卫随后却被伟人调走,退役的时候是正师级,晚年享受的却是正军级的待遇。
那么,遇袭的过程究竟是怎样的?
毛主席
又被伟人调到哪里?他为何能够在退役后享受正军级的待遇?
下面,就随我一起探索伟人遇袭背后的故事。
如果您也对类似内容感兴趣,何不点个关注,不仅能够及时获得内容推送,还能尽情浏览以往的精彩视频。
制作不易,我们创作的动力来源于您的支持,欢迎大家多多留言、点赞、转发。
伟人安危事关重大
如果对伟人曾经比较了解的观众,肯定清楚伟人的身边,常年跟随着一位秘书。
他名叫叶子龙,据统计他已经伴随伟人长达27年。
叶子龙与伟人
但是大部分观众都不了解,伟人身边还有一位护卫,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卫在伟人身边。
要知道,伟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我党的灵魂人物。
他的存在相当于定海神针,所以保卫伟人的生命安全,是极为重要的事。
况且,我党重要人物,基本身边都会配备警卫员,伟人的规格自然更高。
自从革命开始以来,就不断地有特务或者反动派,想尽办法伤害伟人。
伟人身边的警卫员,必须每时每刻警惕起来,预防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
抗战时期
并且,如果是战争时期,伟人的安全问题就是头等大事。
在这种情况下,伟人的踪迹一般都是要进行严格保密的。
但这些,都不能成为蒋介石放弃对伟人刺杀行动的理由。
作为伟人长久的对手,蒋介石心中悔恨的,就是多次刺杀良机都被错过。
要说最让蒋介石遗憾的,也是让伟人置身险地的,无疑就是1941年的那次行刺。
众所周知,1941年是我党与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达成一致对外抗日期间。
蒋介石
此时,抗日战争经过中华儿女的顽强抵抗,终于有些起色。
但蒋介石却依然对伟人十分痛恨,即便面前有着强大的共同敌人。
他也没有放弃各种小动作,找各种机会暗害我党领导人。
伟人1941年在革命圣地延安停留,这段时间他的工作发生了变化。
他积极地与不同的抗日力量会面,包括海外的华人、来自其他国家的力量等等。
那时,蒋介石通过情报组织,得知了伟人的计划,认为这是个绝佳的机会。
延安纪念馆
要知道延安,原本作为我党革命的大后方,属于很安全的范围,一般情况下,反动派是无法渗透进来的。
但当时伟人要与来自不同地方的人见面,自然延安的防御机制也有所放松。
在蒋介石看来,这样的情况正适合混进延安,对伟人进行刺杀。
命令一下,反动派立即挑选了几名特务,悄悄潜进了延安地区。
但因为无法获知伟人的具体行踪,他们几人只能分头在各个地方观察。
延安
并且乔装改造一番,尽可能将延安进行全方位的打探。
可疑人员出现
1940年9月,伟人这时正在接待的,是来自苏联的一位贵客。
这位客人到来,伟人的神情变得和煦热情,并且在客人刚刚抵达,就表示要带着贵客,参观一下延安的风土人情。
这位贵客,就是伟人要力争的抗日中间力量。
延安作为革命的大后方,这里的群众都已经十分了解伟人,也十分敬佩伟人。
与百姓握手的伟人
所以,当他们走上延安街头,当地的百姓们,纷纷簇拥上去,希望能与伟人近距离接触。
伟人看着热情的群众,也很是亲和,来者不拒与他们握着手。
而伟人一旁的蒋泽民,却是一脸警惕,时刻用眼神锁定着接近伟人的每一个人。
此时的苏联客人已经到达用来接风的食堂,伟人落在后面同百姓们说话。
现场挤挤攘攘得好不热闹,这时有一个男人的身影,吸引了伟人的注意。
毛主席
所有百姓,都是一脸热切的同伟人叫好,但这个男人,眼神飘忽似乎是在看周围的情况。
但伟人并没有多想,身边的群众实在太多,以为是他太过害羞,不敢上前说话。
同时,来回扫视周围情况,时刻注意隐患的蒋泽民,也注意到了这个男人。
分明是大热天,此人却带了一顶帽子,将大半个脸都遮挡住。
而且,看他的行为举止都很怪异,根本不像是普通百姓,见到伟人该有的反应。
蒋泽民
况且他的东张西望、眼神飘忽,从另一种角度来看,或许是在确认伟人身边警卫员的位置。
但无论此人是否有预谋,蒋泽民打算将他作为重点观察对象。
此人就是蒋介石派来,刺杀伟人的特务,他也是恰巧遇到了在街头接待客人的伟人。
但是这时候再呼叫其他特务前来,时间已经来不及,他只能选择亲自动手一试。
可能会有观众疑惑,既然对方表现得这么明显,为什么不立刻将其拿下。
这样还能尽可能的,将危险扼杀在摇篮中。
毛主席
蒋泽民也不是没有想过,但当时还有苏联的重要客人在场,他不想因为此人,影响接待客人。
况且,能够近伟人身的,都被他们搜过身了,只要没有武器危险就降低很多。
因此,蒋泽民没有声张,只是默默地提高警惕,等待时机。
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此人并没有其他动作,蒋泽民不由地放松了对他的观察。
转而去看着伟人身边的百姓,毕竟现场人数确实有些多。
然而就是这时,意外突然发生,伟人已经走到了食堂门口。
各位领导人
跟群众们告别,准备转头进入食堂,就在这一瞬间,戴帽子的男人找准机会。
从袖子里抽出木棍,快步走上前,抡起木棍就要朝着伟人的后脑勺击去。
此时的伟人正好转过身,头部就暴露在此人面前,根本没有注意到有人接近。
况且这人根本没有留后手,挥出的一棍用尽了全力。
毫不怀疑,如果伟人真的受了这一棍,很有可能有生命危险。
挥棒
奋不顾身为伟人挡棍
从伟人受无数百姓爱戴的情形来看,就知道他在我党中的地位,在中华民族中的地位。
只要有他在,人民群众就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他也是定海神针的存在。
在这一瞬间,在周边的群众都被吓得愣住。
虽然周围有不少警卫员保护伟人,但那人藏匿在群众中,在一片吵嚷的环境中根本不起眼。
再加上他的动作又快又急,不少警卫员都没时间来反应,就被他冲过了阻拦。
警卫员
眼看着,这一棍离伟人的头只剩一步的距离,蒋泽民迅速作出反应。
情急之下,他只来得及将自己的右臂伸出去,挡在伟人身后。
正好特务的棍棒落下,击打在蒋泽民的臂膀上,一时间人们只能听到“嘭”的一声。
瞬间,蒋泽民的右臂直接失去了知觉,这一下确实用尽了全力。
原来,他虽然对特务放松了一丝警惕,还是能用余光看得到特务的动作。
事发突然,蒋泽民脑海中就只有一个念头“决不能让伟人出事!”
蒋泽民
特务的一棍子,直接将蒋泽民打得稳不住重心,跌坐在地上。
而这一下缓冲,也让特务被震的向后踉跄一步,他见一击不成,还想着再来一棍。
但是这中间的空隙,已经足够其他警卫员反应过来。
有一名警卫员直接一脚飞踢,命中了特务的腹部,也就是这一击,此人被击倒在地。
没能再对伟人发起攻击,警卫员一哄而上将其压制。
危机终于解除,蒋泽民心中记挂伟人,急忙回头查看。
毛主席与百姓
好在,刚刚及时地挡住袭击,伟人并无大碍。
并且因为周遭的环境过于混乱,伟人也没有察觉到背后发生的惊险,正在向着食堂走去。
蒋泽民庆幸没有影响到伟人接待客人,风波终于停止。
蒋泽民才后知后觉地感受到,那一棍子带来的疼痛,之间右臂已经呈现出不自然的弯曲。
特务用力多大由此可见一斑,如果真的被他得逞击中伟人,定然是让人难以接受的后果。
在几名警卫员的帮助下,百姓们也平静下来。
淤青
蒋泽民这时考虑的并不是接受治疗,而是赶紧回到伟人身边。
说不定刚刚动手的人,还有其他的同伙,于是他命令一名警卫员,在外巡逻警惕。
而自己则重新返回伟人身边,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今天伟人接待的苏联客人至关重要,也幸亏及时阻止,没有发生严重事故。
尤其伟人与客人之间交谈甚欢,气氛也非常融合,蒋泽民只能强压自己的不适。
好像刚刚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当时在承受怎样的痛苦。
毛主席
整条右臂钻心的疼,已经稍稍有些发抖,他感觉自己随时都有可能倒下。
谈话期间,伟人见蒋泽民脸色有些苍白,还在发汗,还出声关心。
蒋泽民为了掩饰自己不适,只是回以微笑,终于谈话结束,蒋泽民撑完了全场。
一直将客人送走,伟人才在秘书的汇报下,知道了不久前发生的险情。
连忙吩咐送蒋泽民赶紧接受治疗。
蒋泽民的革命生涯
好在右臂检查之后,并没有造成严重骨折,只需要休养一段时间就可以恢复。
晚年蒋泽民
伟人也将蒋泽民这个名字,牢牢记在了心里,还当众对他进行了夸奖。
同时,被压制的袭击者也在一边,被我党人员审查,很快他的身份就被了解清楚。
修养好的蒋泽民,受到了伟人的赏识,还专门将他调到了周总理的身边,负责周总理的安全工作。
能够成为警卫员,本就意味着各方面都是战士中的佼佼者。
尤其是伟人身边的警卫员,则更是经过了千挑万选的。
伟人警卫员
蒋泽民1913年出生在辽宁,那个时代出生的孩子,大部分都遭受过阶级的压迫。
他也不例外,甚至经历还要更惨一些。
蒋泽民在前18岁,都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人们多称他为“长工”。
一直到1931年,日本人开始大规模的对东北进行侵略。
原本生存就极为艰难的蒋泽民,更是被压迫的对象,他决定加入抗日军队。
拿起武器,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
之后,他跟随抗日军队,一起前往辽西作战,长达几年的时间,让他蜕变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战士。
辽宁黑山
他所在的部队,给日军造成了不小的创伤,以至于他的画像,还被日寇挂在大街小巷。
但他已经经历过无数战乱,早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组织在1935年,要选一批战士前往苏联学习深造,而蒋泽民的表现,一直都深受部队将领的赏识。
去往苏联的名额中,也有蒋泽民一个,自从记事,蒋泽民就一直在为地主打工。
根本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他,连字都不认识几个,前往苏联面对的,将是更加系统正规的学习。
抗战
这对他来说是极其艰难的,但想到组织对他的信任,咬着牙也要坚持。
在这期间,主要对坦克方面的技术,进行了学习。
经过三年的深造,1938年他得以回国报效,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干部。
不仅在坦克方面有了不少技术知识,在战斗力方面也有了不少进步。
于是被安排在伟人身边,保卫伟人的安全工作。
再次护卫伟人安全
时间来到1945年,抗日战争终于得以结束,而摆在伟人面前的。
重庆谈判
就是即将前往重庆,同蒋介石进行谈判,这次的出行任谁都会觉得是一场鸿门宴。
伟人便想起了五年前,为自己挡了一棍的蒋泽民,点名要他担任警卫员。
这次的行动危机四伏,谈判一共有43天,再加上反动派一直在有意拖延。
谈判进行的并不顺利,尤其是在对方的地盘上。领导人的生命安全,随时都有可能受到威胁。
没有人怀疑,蒋介石无时不刻的想伤害伟人,在延安尚且如此。
重庆谈判
原本在这次的谈判行动开始之前,美国和苏联都对我党人员做出过承诺。
信誓旦旦的表示,不管最后谈判的结果如何,都会保证我党代表人员,可以安然无恙。
然而,当领导人进入重庆后,他们却变卦了。
声称这次的谈判,完全是中国自己内部的事,他们没有立场进行干预。
当时的国民党内部,则分成了两个派别,有的人认为可以接受与我党进行合作。
蒋介石
而另一部分人,还是希望能将我党领导人扣押,更过激的甚至还想进行刺杀行动。
所以在这期间,蒋泽民时刻都保持自己的警惕。
领导人身边但凡有人靠近,或者有任何举动,都会引起蒋泽民的注意。
后来,这次谈判行动,终究还是没能达成最开始的预期,蒋介石在关键时刻离开了重庆。
他打算一不做二不休,将领导人全部扣押,但又觉得自己无法承担舆论压力。这个打算也就只能搁置。
重庆谈判
终于,谈判到了最后阶段,领导人也将要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但暗地里却不知还有多少危险寻找机会。
在10月8日,周总理的秘书李少石,就因为在街头无意撞到一名反动派的士兵。
就被当场击杀,这件事的发生,更是让所有人都提起了心。
蒋泽民更是贴身保护,警惕着周围的一举一动,神经紧绷。
这场“鸿门宴”终于得以结束,我党领导人也没有任何大碍,回到了延安。
李少石
放弃高官,回家乡参与建设
之后的混乱,想必大家都很了解,这时的我党急需快速发展自身力量。
便决定在东北地区建立根据地,而想要开始,就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
这就代表着需要大量干部,去到东北参加建设,其中就优先东北本地干部返回家乡。
原本按蒋泽民的成就,以及在伟人身边的经验,是足以能够留在中央工作。
而且他的未来,必然是一番坦荡。然而蒋泽民自己却拒绝了,他想念家乡的环境。
毛主席
况且既然家乡需要,他十分急切的,想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
他将自己的决定告知伟人,伟人也很不舍,但终究还是尊重他的想法,并且亲自为他送行。
蒋泽民到退休之际,分明是正师级,但在晚年却能以正军级的待遇生活。
其实并不是因为挺身而出救伟人一事,而完全是靠他自己的能力。
在回到东北之后,他还是回到了之前的上级周保中麾下,见面谈论军中难题时。
蒋泽民曾经,有过去苏联学习坦克技术的经历,被周保中得知。
周保中
他拍了拍自己大腿,连声叫好,解释到“你可正好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原来,在东北革命根据地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就是战斗力。
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坦克,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日寇有许多坦克都被丢在东北地区。
但是大多数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能正常使用,周保中一直苦恼这些坦克该怎么解决。
说扔呢,都是机械武器,万一能修好在战场上是可以派上大用场的。
但又没有这方面的专家,怪不得周保中一听他会坦克,就连连叫好。
坦克
说干就干,蒋泽民先是组建了一支,专门修理坦克的小队。
随后,在满目苍夷的破碎零件中,寻找能够使用的。
最后再一点点的进行拼凑和修复,好在蒋泽民的专业知识够扎实。
即便如此,坦克的拼凑工作,也进行了几个月的时间,终于他们拥有了两架坦克。
虽然是拼凑出来的,战力肯定稍逊一筹,但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也象征着一个开端。
解放长春
这两架坦克,甚至还在与国民党的对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那时,我军打算将长春进行解放,但是面对敌方固若金汤的防御。
我军毫无办法,只能继续僵持,但长期下去,暴露在对方视野中的我军,损失会更加惨重。
这时,蒋泽民率领两架坦克出现,开始展开攻城行动,步兵在一旁辅助进攻。
这次没用多久,敌方的防御碉堡,就被我军强势轰开。
虽然在后续的进攻中,坦克因为质量参差不齐,还是出现了故障。
长春解放
好在蒋泽民及时反应,最后的结果,自然是我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而长春也得偿所愿的得到了解放。
后来,蒋泽民转到了后勤职位上,但即便换了职责,他依然不忘本心,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我军之后进行的各大战役,都是他负责后勤工作。
更是为整个东北地区的解放行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抗美援朝
就连之后的抗美援朝战争、对越战争,蒋泽民也都参与过,并且有着不俗的表现。
回到家乡的他,继续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先后做过车船部的副部长、生产部长。
他的一生,可谓也是传奇的一生,无论是在苏联努力求学,还是奋不顾身为伟人挡棍。
亦或是放弃高官,毅然回到家乡尽忠,他时刻将革命工作当做自己的责任。
在任何一个岗位上,都尽职尽责,力求做到完美。
晚年蒋泽民
而他的奉献,中央也时刻铭记,所以在他退休之后,破例将待遇提升到正军级。
就是为了能让他的晚年能够安然度过。
蒋泽民老先生于2012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但他的精神和事迹,也将会随着他的故事,永远留存在世间。
不知屏幕前的各位观众,对蒋泽民的事迹有何感悟呢?不妨在评论区一同发表探讨一下。
好啦,今天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各位观众的耐心收看,我们明天再见!
当然如果您觉得本期视频还不错的话,还望多多评论点赞和转发。